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曾今,網上流傳著這麼一組攝影作品——《直到你改變》

厄瓜多爾一名女攝影師假扮同性戀潛入一家“同性戀治療診所”。

她將自己在裡面的半年經歷用相機記錄了下來,診所裡的人都不是自願的,他們被迫每天聽幾個小時的“同性戀疾病”文章,還要對著《聖經》認罪。

如果不夠虔誠,還會受到男員工的辱罵和毆打,直到被折磨的徹底妥協。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甚至,一些較為嚴重的女孩子,被迫穿上裙子和高跟鞋,還要被男人強制擁抱,喝下跟廁所水一樣噁心的“同性戀治療水”。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諸如這種強制矯正同性戀的文章或者影視劇有很多,比如今天的這部——《天佑鮑比》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鮑比是一個善良的年輕人。

戀愛的年紀,他跟同年人一樣找了一個女朋友,但是他跟女朋友一直停留在牽手、親吻,始終沒有進一步發展。

相反,他總幻想著跟男生能夠發生點什麼,他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在確定自己性取向之後,鮑比很痛苦,他腦子裡經常出現被掛在空中電線上的幻覺。

他知道父母不可能認同他的性取向,因為他的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尤其是他的母親,在母親眼裡“同性戀”是一種罪過,為了能夠在下一世團聚,她絕不允許家裡人出現褻瀆上帝的行為。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他本打算瞞著父母,儘管一瞞再瞞,他同性戀的事情還是意外地被父母知道了。

從此以後鮑比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事情的發展完全是他始料未及的。

母親瑪麗的第一反應是,兒子成為同性戀是“被邪惡的靈魂所”驅使的,她在沙發上、牆壁上、電視櫃子上、洗手間鏡子上,只要是鮑比能夠看到的地方,全部貼上了《聖經》。

她只希望鮑比的靈魂能夠淨化,一家人恢復以前的生活。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除了請神打救,瑪麗還找來了一個治療同性戀的一生,希望能夠將鮑比治好。

在上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都將同性戀列為“精神疾病”,所以鮑比生活的古老小鎮裡,自然會有許多打著“治療同性戀”旗號的醫生。

與此同時,瑪麗還邀請了一個女孩子回家做客,逼著鮑比跟女孩子培養感情,希望以此扭正他的性取向。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瑪麗口口聲聲“為你好”,但是卻一直幹著讓兒子難受的事情。

他的家人對同性戀嗤之以鼻,瑪麗告訴鮑比,如果不想下地獄,就要把同性戀這病給治了。

就連70歲的奶奶冒著心臟病突發的風險也要怒噴同性戀:他們都該死。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鮑比常常將自己的痛苦寫在日記本里:我常常感覺站在懸崖邊,往前一步是深淵,往後一步是地獄…

母親那句“這是罪惡”一直在鮑比的耳邊迴響,身心均受到傷害的他,實在撐不住了。

在母親的逼迫下,他一怒之下離家出走,他站在天橋上,腦子裡閃過很多畫面:

全家人的合影、和男孩子的擁抱、家人異樣的眼光等等,這一切都是他承認出軌之後發生的變化。

最後定格在了一個畫面上,母親瑪麗用堅定的眼光告訴他:我不要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鮑比絕望了,他淚流滿面地站在天橋邊緣,縱身一躍,跳入車流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後來,鮑比的死以及他留下的日記,給瑪麗造成巨大的打擊。

失去兒子的她一直反覆的讀聖經,固執堅持宗教的她,深信同性戀是罪惡,而自殺也是原罪,擔心兒子因此下地獄,想要從自己一直尊崇的信仰中找出突破口,證明原本善良美好的鮑比,此刻應該在天堂,而不是在地獄。

後來她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做法,慢慢消除了對同性戀的歧視,並逐漸接受這一特殊群體。

她冒著大雨來到教堂向牧師傾述:“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上帝沒有治癒鮑比,因為他根本沒有病。”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其實電影中的瑪麗,也影射了現實中的父母,當孩子沒有朝他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是,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將孩子拉回他們認為正確的軌道上。

他們通常以一句“為你好”作為搪塞的說辭,無論對錯,這三個字都是她們的用來對付孩子的最好利器。

殊不知“為你好”三個字,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多少壓力,等到後悔的時候,他們又會有新的說辭,這是很難改變的,畢竟父母也有他們的難處。

豆瓣8.9:慘劇怎麼釀成?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正在逼瘋你

《天佑鮑比》在2009年上映,十年過去了,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9分,即使在IMBD上它也有著8.1分。

電影本來就改編自真實故事:在1982年,美國一位名叫鮑比的年輕人,因為同性戀的身份受到家人、外人的歧視和騷擾,他在天橋上縱身一躍,自殺身亡。

他的母親瑪麗跟電影裡一樣,在痛失愛子之後逐漸接受同性戀這個群體,並積極參加各種公益事業,幫助那些受歧視的弱勢群體。

到了2016年6月26日,基督教教皇在媒體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基督教徒和羅馬天主教徒都應該向同性戀者道歉,並希望徵求他們的原諒.......

相信世界會朝著更自由的方向發展,朝著1982年的鮑比所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