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iPhone硬件成本與售價對比,蘋果開始妥協了嗎?

今年的iPhone 11真的是良心降價?只是為了挽回中國市場,而採取的價格戰?

文︱李夢穎

圖︱網絡

近來iPhone11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引得人們熱議,多家媒體報道稱,因新品iPhone11價格“低廉”,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實際銷量甚至比蘋果內部估算的還要高出15%到20%。如今,人們總算等到了“便宜“的iPhone手機,紛紛坐立難安,雖然嘴上吐槽新品蘋果手機沒亮點,沒創新,但是一邊又偷著買。銷量的增長讓庫克都有點小驚喜。

然而,今年的iPhone 11真的是良心降價?只是為了挽回中國市場,而採取的價格戰?

成本售價走勢

今年的iPhone11的價格可以說是十分親民了,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的情況下,蘋果手機依舊有著不錯的利潤空間。

历代iPhone硬件成本与售价对比,苹果开始妥协了吗?

第三方拆解機構iFixit對iPhone 11拆解後表示,相比上一代iPhone XR來說,兩者內部設計有80%以上都是相同的,同時兩者可以通用至少70%以上的零部件,這對於蘋果來說大大縮減了成本支出。據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從上游供應商得到的iPhone 11的物料成本來看,iPhone 11的硬件成本可能不超過1500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硬件成本佔比不到30%。而硬件成本247.51美元的iPhone 8(64G),售價699美元,硬件成本佔比35.4%;iPhoneX(64G)售價999美元,成本為370.25美元,佔比37.06%。所以單從這個角度來看,iPhone11所謂的降價,也並不是什麼“良心”之舉。

由於定價高,利潤高,蘋果手機的成本常常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因此,蘋果手機一經發布,總逃不了被拆解的命運,總有那麼一幫人勤勤懇懇、持之以恆地在為我們計算每一款蘋果手機的硬件成本。所以,如果從硬件佔比來看,真正的性價比之王還數第一代iPhone手機,據資料顯示,第一代iPhone成本高達230.65美元,但起售價僅為499美元,硬件成本佔比高達46.2%。不過這也是iPhone史上唯一一例。隨後iPhone 3 的發佈,iPhone手機的成本便降到了200美元以下,直到iPhone 6 plus成本才再次突破200美元。

历代iPhone硬件成本与售价对比,苹果开始妥协了吗?

根據IHS資料整理 作圖:TechSugar

從上圖可以發現,iPhone手機硬件成本在iPhone X機型上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高達370.25美元。從具體各類硬件成本來看,此次大幅提升主要在顯示屏方面。iPhone X取消了蘋果沿用了10年的底部Home鍵,採用全面屏設計,應用超級Retina顯示屏以及OLED技術。此次創新使得其“顯示和觸摸屏”方面的成本直接上升到110美元,是iPhone 7此項成本(43美元)的三倍左右。

历代iPhone硬件成本与售价对比,苹果开始妥协了吗?

根據IHS資料整理 作圖:TechSugar

從IHS每次對iPhone手機拆解報告來看,對於蘋果手機硬件成本來說,最貴的還是屏幕。無論是早期的iPhone手機還是最新的iPhone 11,屏幕成本一直佔比最高。

历代iPhone硬件成本与售价对比,苹果开始妥协了吗?

注:藍線為基本款,綠線為低價款,紅線為高價款

從售價來看,與硬件成本相似。前期蘋果手機的售價上升平穩,自從iPhone X上市以來,才出現大幅度的上漲。上圖售價雖然使用的是蘋果在德國上市的零售價,但是總體趨勢和國內大體相當。

總體利潤水平

知道了硬件成本以及售價,雖不能說能夠確定一款手機的利潤,不過也可窺探一二。此外,蘋果手機利潤高是人人皆知的事實,甚至有人用暴利來形容iPhone手機。那它的利潤究竟有多少呢?

历代iPhone硬件成本与售价对比,苹果开始妥协了吗?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曾發佈報道稱,2017年第三季度,蘋果公司在每部iPhone上的利潤為151美元,利潤率從2016年同期的86%下滑至60%。蘋果公司的份額出現了不小的下滑,但依舊控制著智能手機行業超過一半以上的利潤。人與人之間有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機與機“之間也是這麼個道理。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以62%的利潤率遙遙領先。位居第二的三星手機利潤率甚至不達蘋果的1/3。華為僅有8%。

2018 Q2各大手機廠商利潤情況

历代iPhone硬件成本与售价对比,苹果开始妥协了吗?

具體來看,每賣出一部手機蘋果可以獲得1171元的利潤,而三星只有185元,小米甚至不達百元。值得注意的是蘋果並不是市場份額最大的手機廠商。早在2017年蘋果智能手機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為14.7%,但其利潤卻是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利潤的86%,這樣看來,雖然近些年利潤佔比有所下降,但是即便如此也遠遠勝過了其他廠商,甚至超過我國手機廠商的利潤之和。

高利潤背後的原因

蘋果手機能夠超越其他手機獲得高額利潤,高定價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此以外,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劉啟誠表示,蘋果的利潤如此大主要是因為三點:蘋果的品牌溢價較高、與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以及iOS系統比較封閉。

一直以來,蘋果手機都是國人眼裡的高端手機品牌,用戶體驗也一直比較好,高品牌認可度使得即使蘋果提出高定價,人們也願意為之付費,並且一定程度的高定價也“印證“著這是一部高端手機,是人們”身份“的象徵。劉啟誠也表示,蘋果手機利潤高的前提是其定價高,再加上

在全球較高的銷量,那麼其利潤就會較高。

在成本方面,蘋果和供應商有比較好的關係,供應商也十分願意和蘋果合作。因此蘋果有能力依據自身優勢和供應商進行談判和議價,從而控制成本,實現規模化以及快速生產。由於蘋果對產品管控嚴格,加上規模化生產,能夠採購到全球最好的手機材料。另外,蘋果通過及時付款等方式注重保持和供應商的良好關係。

另一方面,蘋果的iOS系統的體驗感、流暢度、軟件兼容性向來為人們所稱讚。這方面的技術使得蘋果手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由於使用自己開發的iOS系統,其應用商店也給蘋果帶來了非常可觀的利潤。據移動應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發佈的報告稱,iOS應用發行商比Android應用發行商更賺錢,平均要高出約64%。

此外,長期研究手機行業的朱海龍則認為,蘋果和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是品牌的積澱。朱海龍表示,歷史原因對品牌附加值的貢獻,就好像國人很多認老字號一樣,在產品足夠出色地前提下,誰是行業先驅誰就能長期佔據利益高點。國產品牌這些年產品雖然也不錯,但基本上還是依靠採購,真正有核心技術的很少,這方面決定了廠商不能有高溢價。以華為為例,華為在芯片、通信上方面領先的技術,使得華為的高端產品賣到了5000元以上,利潤率在不斷提高。但是相較於蘋果,我國很多的手機廠商還是採取“機海”戰術,平均下來,高端機的高利潤直接被低端機拉了下去,所以整體來看,蘋果一年一旗艦的策略,可以讓它在平均水平上一直保持高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