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累,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輕鬆?

跑男小哥哥


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生活中很多父母關注的,有的孩子沒有很費力,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有的孩子天天寫作業熬到深夜,卻成績還是不理想。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孩子父母教的方法不同。

這話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對。

我姐家是一對雙胞胎女兒,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兩個孩子都是我姐輔導作業,而且孩子同一個班級上課,按說,學習成績應該差不多才對。

可事實是,兩個孩子的成績天壤之別,一個女兒的成績穩居班裡第一名,另一個女兒總是班裡倒數中的幾個。

我姐很一直找不到原因,兩個女兒寫作業時間也差不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通過觀察,她發現了一個細節,成績優秀的女兒學習狀態很輕鬆,每天回到家時都會先玩一會,寫作業也不著急,總是先看看書看看筆記後,才開始動筆寫,但一旦開始寫就很快。

另一個女兒不愛說話,每天回到家就坐到書桌前開始寫作業,看起來很認真,但寫作業時經常跑神,也就是寫著寫著就發愣,很多時候都是她最後完成作業。

通過兩個女兒的對比,我姐孩子的學習,跟平時的方法有很大關係,於是趕緊調整了女兒的學習方法,目前效果還不錯。

1、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


很多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課,可是,效果真的好嗎?

如果孩子沒有對學習產生興趣,再多的說教也無效。

在生活中,可以通過引導來建立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孩子學習乘除法,可以讓孩子去菜場買菜,鍛鍊運算的能力,也能體會到樂趣。

比如孩子學習作文,可以跟孩子玩故事接龍游戲,父母跟孩子看到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葛編一段故事,讓孩子喜歡上寫作文。

2、不要急於寫作業,先複習

這是很多老師都建議的方法,可是很容易被家長忽視。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放學,就督促趕快寫作業,孩子對老師教的知識點還不是很掌握,寫作業效率就不高。

這是,我們不仿讓孩子先玩一小會,再複習一下老師教的內容,然後再寫作業,一定會提高孩子寫作業的速度。

3、制定學習目標


成績的提高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許多的同學可能會覺得身邊的某個同學某次考試成績突然就提高了,之後的成績也一直比較穩定,希望自己也能一下子就提高成績。

其實,他們的成績提高也是慢慢積累起來的力量,在此之前也經歷了成績不理想和不斷努力的過程。

所以,要想獲得成績的提高,可以把自己的目標階段化,一點點地提升,能讓孩子更好地建立自信心。

4、建立錯題本

要注意的一點是,錯題本並非是每個錯題都需要整理進去,重點整理難題、偏題、新題等。許多題目的解題思路是固定的,類型也常見,只是由於計算或者粗心丟分的話,就沒有整理進錯題本的必要了。

有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這次錯了,害怕下次還會錯就不願意放棄這一題,只要是錯題就整理進錯題本,這樣長期積累,會導致錯題本里錯題太多,題目類型重複,不具有典型性,這樣複習的時候也會浪費時間、降低效率。

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愛學習有成績好的孩子,但同時,這樣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付出,從現在開始,幫孩子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孩子的成績穩定提升。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歡迎關注,我會一直更新關於孩子成長的文章,我們互相交流,謝謝。


子芫伴你成長


首先,會讀書的人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自我突破,不然就變成了死學。

在我上小學五年級時,接受有關於怎樣讀書的第一次深刻教育,是來自村裡唯一一位大學生。這位兄長假期回到村裡,我出於好奇和仰慕,經常去他的家裡玩耍。看到他書架上有那麼多的書,我有時就靜靜地拿出一本去讀,待兄長學累了,便帶著我去野地裡散步。

我問這位兄長:“林大哥,你是怎麼考上大學的?考大學很難嗎?”

林大哥說:“小弟,對於會讀書的人來說,考大學一點都不難。但是對於不會讀書的人來說,那比登天還難。”

這話聽的我很困惑,便又問:“那怎樣才算是會讀書呢?”

林大哥用手敲敲我的腦殼說:“要動腦筋啊,千萬別死學。”

我又問:“那怎樣才不會死學呢?”

林大哥說:“你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每一門學科都講究學習方法,你得先把學習方法掌握了,然後才能把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拓展開。”

這些話對我來說,簡直太深奧了,於是便不停地追問。而林大哥對於我的好學勁頭,連連誇讚,就對我講,回家帶上你的假期作業,我來給你輔導幾天,你就能理解了。

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終於明白,讀書原來是讀和思考的腦力勞動。也就是那時,我喜歡上了閱讀,林大哥家的書,我看了一本又一本。也就是這樣,沿著學霸走過的路,我踩著他的腳印一步一步前行。

其次,會讀書的人是把書越讀越薄,不會讀書的人,書永遠都是那麼厚。

關於不死讀書,我第二個啟蒙老師,是我的表哥。在我上初中時,有一次他回村裡看望我父母,我便纏上他又問起怎樣才能把學習搞好的話題。

我問表哥:“為什麼我總是背東西時那麼費勁呢?”

我問我:“你是否有觀察過自己背記的特點?”

我說:“真沒有留意過,反正就是邊理解邊背唄。”

他說:“這不好,是笨法子。你要學會先通讀,再提煉要點,把最重要的東西找到,其他不重要的內容完全理解就好了。”

按著表哥的說法,我嘗試去找重點,從語文到英語,再到史地生。結果發現記憶效果確實明顯好多了,這便是我對不死讀書的又一次深刻感悟。

表哥對我講:“會讀書的人,是把書越讀越薄,你把重點提煉出來,就像把提綱記在大腦裡一樣,而那些你深刻理解的內容,就如填充物一樣,填充在你的提綱之中,不就變簡單了?”

想想也是,這樣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老師沒有教過。如果沒有我帶著好奇心去請教,恐怕自己還真悟不出來。

再次,會讀書的人擅長髮現規律與特點,而把零散的知識點串成知識鏈。

如果說林大哥和我的表哥,是引導我怎樣初步建立學習思維,並把我帶入學習的殿堂的老師,後來我在自學中發現學習規律是重要的事,則讓我在學業上突飛猛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實就是向別人學習經驗與方法,但是拿來主義絕對不是唯一的辦法,只有自己在用別人方法的同時,發現並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在這裡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不斷去觀察與發現,不斷在發現後去總結規律。

不管是文科也好,還是理科也罷,都不過是圍繞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行學習活動。將抽象的知識變為可視化的脈絡圖,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思維導圖這種工具,還真是不錯的東東,它是圍繞一箇中心的主題或知識點開始,向四周放射性擴展和記錄所有的與中心主題或知識點,及其相關的內容的關鍵詞,以及圖片圖表等。

還有一種學習工具叫知識樹,如要對一本書作知識樹,可以根據書的目錄進行製作,然後再把相關的知識添加進去。學會巧用這些工具,就很容易把一本書,或某章節知識串成知識鏈,一目瞭然,形成鮮明的脈絡,這對視覺記憶非常有幫助。

總之,讀書,不能像和尚唸經一樣。每天叨叨叨,卻全然不去領悟。會讀書的人,恰是不斷培養自己的領悟能力。現在有一種新提法,叫“悟商”,即人的領悟能力商數。如果家長或老師們都能夠引導孩子往悟商方面多做一些培養,那對於孩子們來說,學習能力會有質的提升。


寒石冷月


以前是學生的時候,沒有覺得這個問題是有多麼的重要,但是,後來成為了一個老師之後。發現,一個孩子會讀書,比大腦聰明要厲害一百倍呢!這裡的讀書,我認為不僅僅應該從學習功課上面來講,更應該從廣義的讀書上面來探討。就我自身而言,我承認自己沒有一個聰敏伶俐的大腦,但是,我卻是一個從小都非常會讀書的人。

可能是受到家庭的薰陶,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方法,並且讀起來,特別的輕鬆,一點都不認為是負擔。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引起共鳴。讀不同的書,我會有不一樣的方法。

第一,我在讀小說這類說的時候總是把自己帶進文章裡面,我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公,自己行走在想像之中,非常的愉悅,感覺,書中的內容就是自己的人生。

第二,我在讀散文和詩歌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然後淺吟低唱。非常的有趣,絲毫不覺得枯燥和無聊。

第三,我在讀一些歷史和邏輯性非常強的書籍時,總是會用時間軸和知識框架的方式,把人物和事件填充進去。慢慢的就成了一個特別大的知識蜘蛛網。

第四,我在看一些數學和理工類的參考書時,會使勁的把例題吃透。再配合書上的知識點,總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了,要想能夠輕鬆愉悅的看書,必須把它們當成朋友。而且孩子的讀書習慣,一定要從小就開始培養。

如果大家贊同我的觀點,別忘了評論點贊呦!


愛的學堂棒棒棒


說到累,能告訴我做什麼不累嗎?

所有的收穫都是要付出的。小時候,母親常給我們姐妹打比喻,她說,即便錢是撿來的,你也要彎下腰府下身子,從地上一張一張地把錢撿起來啊!

再說,會讀書的孩子就真的不累嗎?

在這我說一下我一個朋友的女兒。是真學霸一枚。

上幼兒園就去了多個興趣班。

上小學,三年級就是學校大隊委,五六年級是大隊長。各科成績學校前三,興趣廣泛,跳舞,游泳,唱歌,畫畫。。。是市三好學生。

初中,上了一間市裡的民校,更是忙得團團轉。還代表中國出賽全球創新思維大賽,得了金獎。整個比賽,從創造文稿,臺詞,背景畫,甚至翻譯,她幾乎可以一人操作。。。

這樣的一個孩子,你問她累嗎。她會告訴你,她不累。可見到的每一個人都覺得她累,除了學業,還有自己的興趣,還有活動。睡覺的時間都很少啊。

如今她身在國外,他說國外真正讀書的人,每天可能就睡四五個小時。每天五點半起床,就開始一天的學習,幾乎每天都要過了十二點才會睡覺。

所以說不止是不會讀書的孩子累,其實會讀書的孩子更累!

會讀書的孩子累,是因為他會讀書,知道讀書對他們有什麼用,知道要怎樣讀書,知道讀怎樣的書。雖然身體會累,但是精神不累。

而不會讀書的孩子,因為他不會讀書。他不知道自己讀書有什麼用?不知道怎樣去讀書,也不知道讀怎樣的書可以提高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他們的累是心裡覺得累,或者是被父母迫著學習時,覺得累,或者是找不到方法時覺得累。

對於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首先不能迫孩子。先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裡話,想一想是哪裡出了問題?是上課時聽不清老師說什麼?是不是不舒服?還是受到某些的干擾。

然後再對症下藥。

還有些人,見孩子成績不好,就到外邊去請人來教孩子,上班學習。而自己卻整天拿著手機玩。這樣的家長就別怪自家的孩子說讀書累了,因為作家長的你,己經給孩子起了很強大的帶頭模範作用了。所以,也請家長自己拿起書本看起來,和孩子一起尋找讀書的快樂吧!

有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但也有人說天下無不聰明的孩子。因為只要方法對,孩子總會成長起來的。向著你所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長的。


沐沐芝道


很高興回答你問題

這裡我理解你讀書的意思是說學習。

事實證明,吃老本是不可行的,更何況年幼的孩子。拋開智商影響,那麼能拉開差距的只有努力的汗水和學習方法。

讀書不會讀,是不是學習方法的問題?

就拿我跟我妹妹的一個成長來做一個對比。我小時候是一個很聰明但看起來又不愛說話的孩子,我妹妹就是一個活潑可愛,但不是很聰明的孩子。為啥這麼說(那是因為我比我妹妹接受學習技能的能力強,記得住,記得牢,理解強)。我小時候,我媽媽常跟我說一句話就是不要驕傲,所以我拿了學校一等獎後,也是這麼一句話,上了初中後,我終於學會了厭學。當時想法單純,不是要我不驕傲嗎,也沒有得到啥鼓勵,我就開始厭學了,不學習了。回來後,放下書包就去玩了,一個人在外玩溝裡的小魚。開始靠著自己的聰明,拿到好的成績,我媽也就沒有在意我,後來學習習慣和方法改變了,我成績一落千丈,我媽想改變我,老是跟我說你是幫我學的嗎?如果我能聽進去,我就不是孩子了。直到初二,我成績都是班上中等,能中等完全是上課無聊,聽了下課。那個時候學校流行打紙板,打紙板賣錢,買了好多零食吃(一毛錢一根豆腐皮那種)。我妹妹哎,從小就被她媽媽栽培著,之所以說栽培,那是因為,每次放學回家,她媽媽都會跟她一起學習,督促她學習,。這也是我小時候為啥是一個人玩。後來我妹妹小學三年級被她媽媽送到了縣城上學,成績也是通過勤勤懇懇提高了很多。每次過年回家都是吃完飯就要做一會作業。包括現在也是的。我初三被送到她家學習了一年,在那一年裡,我的成績從中等提高到了前三,後來也順利的考進了縣一中。但好景不長,高中拿了化學單科王,找我爸媽要好處,結果被拒絕了,當時想不通,就不在學習了。成績一落千丈,我媽又想把我送我妹家,但效果就不好了。我可是長大了!

這裡我就想說一個會學習的孩子不是天生的,那是爸媽引導的。至於怎麼引導,那就是生活的點滴。不要給孩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做得到的承諾。請在孩子年少無知的時候給他一把能打開知識庫的鑰匙。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墨旺


為什麼說不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累,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輕鬆?

不會讀書的孩子和會讀書的孩子都差不多,只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不開小差,不講話,下課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在考試的時候認真檢查,掌握學習方法的技巧,肯定就會達到讀書很輕鬆,但不過有時不會讀書的孩子讀書確實很累,會讀書的孩子確實很輕鬆。



拿我讀書的班級舉個例,我在班上是個優生,上課的時候老師講的知識真的是非常簡單,只要下課用點時間複習,在考試答題的時候完全沒問題,可是對於差生來說這確實很難,因為他(她)沒有掌握讀書的技巧,應該仔細想想怎樣才能做到讀書很輕鬆?想想怎麼才能被老師表揚或者不再被老師批評呢?我先說有的學生在平時調皮搗蛋,但是考試答題成績又特別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學習方法,有的不恥下問,有的善長複習,有的多寫多練多讀多記……總之讀書必須掌握正確高效學習方法。



一定要記住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不是哪個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天才,哪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笨蛋,主要的差別在於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努力了多少,自己辛苦了多少……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定要積極奮鬥拼搏努力認真,仔細刻苦才會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題主說的一句話不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累,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輕鬆,我也是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不贊同,一種是贊同,因為各有各的觀點,我也說明了緣由。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那麼網友們的意見都會是怎樣的呢?可以在評論區發言討論。

我是六年級學生,請網友點評加關注,謝謝!


森林裡的百合


影響學習效果的不是學習態度,而在於你的學習質量,也就是你是否做到了有效學習。

“大家都是坐在同一間教室聽課,為什麼有的人能考滿分,有的人卻不及格?”在我上學時,我很經常聽到老師說這句話。

我當時是一名中等生,雖說還不到學渣的程度,但每次只要一聽到老師說這樣的話,我就開始自我反省,“哎呀,你看你,學習還不夠認真啊!”

但真的是學習態度的差異導致了學習成績的高低嗎?如果當真如此,為什麼會有那些付出了十二分努力卻只能考個普通成績的學生呢?

可見,影響學習效果的不是學習態度,而在於你的學習質量,也就是你是否做到了有效學習。

為什麼要強調有效學習?

這是一個知識快速迭代的時代。

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縮短為30年;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學科的知識更新週期為5-10年,而進入21世紀,知識更新週期已縮短至2-3年。

你能想象嗎?你三年前學的東西,現在可能已經過時或者沒用了。

知識折舊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要想跟上它的節奏,只能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啃老書、抖老料已經完全行不通了。

而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如何有效學習就變成了首當其衝的問題。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時間極度碎片化的時代,高壓的工作,瑣碎的家事,充滿誘惑力的網絡和手機都在拼命擠佔我們的時間,當時間被壓縮分割成碎片,你必須找到更省時省力的學習模式。

同時,這還是一個海量信息的時代,世界很大,信息無限,但我們的智慧有限。

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裡,把自己的認知水平比別人多往前推進一釐米。

迭代快速、時間碎片、信息海量,想要在這個龐大快速的世界脫穎而出,你只有知曉如何有效學習,才能快人一步。

你一旦學會了如何學習,你就可以學習任何事物。學習能力,將是你寶貴的“終極生存技能”。

孩子也是一樣的。掌握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孩子,他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然而不會學習的孩子,越學越痛苦,越痛苦越找不到方法,慢慢就會變得厭學。

想讓自己的孩子學起來輕鬆,那就找到適合她的學習方法,讓他把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愛生活的阿澄


這麼說吧,本人比較喜歡看武俠小說,我就把那些不會讀書的孩子比做之前被江南七怪誤導的郭靖一樣,眾所周知,郭靖在沒有遇到全真教馬鈺之前,是江南七怪的徒弟,每天練功也很刻苦,可是練了十幾年功夫還是很差,自從有一天晚上遇到了馬鈺,馬鈺傳授了他內功心法以後,就幾天時間郭靖的武功立馬大漲,漲到令江南七怪懷疑人生的地步。

因此我認為讀書跟練功是一樣的,那些會讀書的孩子往往掌握了可以讀好書的內功心法一般,每天讀書效率很高,作業都能很快完成自然就很開心了,而那些不會讀書但卻很努力的人,每天效率低下,並且效果不明顯,自然就鬱鬱寡歡。因此就我個人而已我向大家傳授一點讀書心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讀書最重要的是上課認真聽講,並且要做筆記,而且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要跟上老師的節奏聽課。要去分析老師為什麼這個地方講的快,這個地方卻講得慢還一直重複。

2.課前一定要預習,只有做到了預習,才可以跟上老師的節奏

3.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能力,並且要時常思考學這個知識到底可以應用到什麼類型的題目上,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如果學習過程中沒有思考的話,是很容易陷入迷茫的。

4.還是要懂得謙虛,並且懂得堅持,有時候並不是人人都能將讀書的巧妙方法運用的淋漓盡致的很多時候,堅持比方法更重要,因為在堅持過程中,我們往往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體會到更多學習的樂趣。

後記:讀書是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本身讀書不管好不好都應該開心才對,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利人身心的事情





動人定理


題主說的讀書應該說的就是學習成績,卻是在學習中會學習的人學得非常輕鬆,不會學習的人學得非常累。

在每一個班裡,總會發覺有這麼幾個學生,他們每次起的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吃飯時間比別人短,學習比別人刻苦,但是成績往往不理想。

借用一個時髦的說法,這類學生通常被稱為“學弱”或者“學酥”。

大部分學渣與學霸之間差別的是“學習方法+努力程度”,而學弱與學霸之間差的是一個合適的學習方法。

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是一個走得再慢的人,離目標也會越來越近,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努力,離目標只會越來越遠。在學習上如果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是一門心思的低頭“拉車”,在學習中也不會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雖然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學習狀況會有所差異,沒有一套“放置四海皆准”的學習方法,但是有些學習技巧確實值得所有的學生借鑑。

要主動學習,不要被動學習。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測量了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在學習兩週之後,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發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聽課、閱讀、視聽等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最常見的被動學習,被動學習著兩週之後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才能達到30%,也就是說有接近70%的內容,兩週之後基本就忘記了。而主動學習,即便是採用簡單的討論,也要比被動學習效果好很多,採用討論的學習方式,兩週之後學習內容的留存率可以達到50%。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學習效果,之所以會產生這樣顯著的差異,是因為一個是帶著目的性學習,另外一個是漫無目的的去學習。

有目的的學習就相當於在知識的海洋中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座標,明確了自己要前進的方向,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太容易受到無關信息的干擾,而被動學習的恰恰相反,學習者很容易陷入到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情況。

主動學習用一個通俗的詞來說就是“我要學”,而被動學習則是“要我學”。要想讓自己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最為簡單的辦法,就是培養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意識。

這些問題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是習題中的問題。比如說你家裡的電磁爐壞了,你想幫父母把電磁爐修好,這時候就是一個最佳的學習機會,電磁爐背後涉及到很多物理學的知識,還有一些化學的知識,如果這背後的知識自己不太明白,那麼就可以去查找教材、教輔讀物,或者是圖書資料,當自己感覺弄懂了之後,順便把這些知識點涉及的考試題目做一遍。(現在有的學校採用項目制教學背後就是這個原理)

除了在生活中尋找問題之外,還有一種更魔性的做法,在學習任何新知識之前先從做習題開始。我們大部分教材的編排方式是先講知識點,然後是課後、習題再有測驗和考試,所以很多學生的學習順序就是嚴格按照教材的順序,而真實的情況是問題一定先於知識出現,課本上的某一個知識點一定是為了解決某一個(類)理論和現實問題而出現的,而這些問題往往是命題人設題的角度和主要的思路。

在學習中不要期望“一嘴吃個胖”

記憶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雖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過目不忘的記憶本領,但是現實的情況是隻要有記憶就會有遺忘,唯一能做的就是減緩遺忘的速度。

在人的大腦中,控制記憶的部分被稱為“海馬體”,記憶的持久性主要由其決定。海馬體猶如一位裁決信息是否具有價值的法官,或是提示“這則重要信息需要保存下來”,或是“這條信息完全沒有留下的必要”。

要想讓大腦的海馬體覺得這條信息非常重要,一般有兩種方法,方法一是增加信息刺激的強度,方法二是增加信息刺激的頻率。

而要想增加信息刺激的強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減少外界的干擾,外界的干擾越多,那麼真正想要記住的內容,對大腦刺激的強度就越低。

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採用番茄時鐘或者是冥想等方法來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方法二,增加信息刺激的頻率。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經提出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記憶遺忘曲線。記憶是有遺忘規律的,可以利用這些記憶規律,對於學過的內容各一段時間進行復習,一般可以按照1、2、7、15 、30 、60天,這樣的時間間隔去進行復習。

除了可以按照以往的規律進行復習之外,還可以去穿插學習,比如說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穿插一部分物理學的知識,或者是在學習物理學的過程中穿插一部分化學的知識,這樣的來回交叉學習要比單一的學習某一個科目效果會更好。

尋求新舊知識的聯繫

人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及短期記憶,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工作記憶。工作記憶保持的時間比較短,有點像電腦的緩存。要想長久的能夠記住一個信息,這些信息必須要儲存在長期記憶當中。

當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或者接觸到一個新的信息時,這些信息在你的頭腦之中是以上圖左側的形式存在的,經過了反覆的學習消化吸收之後,這些信息之間會建立起聯繫,大腦的海馬體會認為這些信息比較重要,必須要保存下來的時候,這些知識信息就會儲存在長期記憶裡。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要利用大腦的這一記憶功能,把雜亂無章的信息編排成有意義的信息,最為常見的一個辦法就是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繫。

現在比較常用的搭建新舊知識聯繫的工具就是思維導圖、知識樹,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利用這兩個工具。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這是一個令很多父母焦慮和困惑的問題,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上花的功夫不比自己家孩子多,學習成績卻那麼好呢?

前幾天跟元寶媽媽聊天,聊起大女兒小升初考學校的事情,因為孩子成績出色,報考知名的私立初中已經沒有什麼困難了,孩子媽意味深長的跟我說:“你知不知道?你姑娘就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啊!”,確實,孩子會讀書,讓我們父母尤為欣慰。

我當年也算是一個會讀書的學霸,唯獨英語特別差,所以,在擅長的學科領域和不擅長的領域,都有自己的體會,對於“不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累,會讀書的孩子讀書很輕鬆”的說法,非常認同,對此,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會讀書的孩子,通常有這些特點

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管是我自己的體會,養育孩子的感受,還是對其他家庭的觀察,會讀書、成績好的孩子,都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無一例外。這類孩子,平時的閱讀範圍就很廣泛,閱讀興趣很濃厚。以我女兒為例,孩子從小就喜歡看各種繪本、童書,上了小學之後,開始對歷史、科幻、人文、古典文學等領域的書籍感興趣,除了讓我給她買書看之外,也喜歡去泡書店,每天做完作業之後,拿起的不是手機,而是一本課外書開始津津有味的閱讀。即便是跟我們外出、做客、旅行,也總會隨身帶著一兩本書,在坐車、住酒店的時候,閒暇的時間,拿出來看一會。

二、學習興趣更強

這一類孩子,在對待學習的問題上,往往不需要你的催促、提要求,孩子會表現出很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對於未知的問題,會努力去尋求答案,對於學到的任何知識,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他會經常拿來跟你討論。我女兒這幾年在看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著作的時候,常常喜歡跟我們探討書中人物的經歷、個性、特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喜好,這種用心閱讀的特點,自然能夠將書本中的知識更好的融匯吸收。

三、自律性更好

會讀書的孩子,並不見的比別的孩子智商更高,但是在自律性方面往往是比較強的。能夠較好的遵守固定的作息時間,在面對干擾誘惑的時候,更願意抵制這種誘惑,專注的完成學習任務和課後作業,不會去拖延時間。我女兒這幾年一直喜歡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這兩臺節目,通常都是週五晚上放映的,雖然孩子很喜歡,但是她從來都不會跟我們提出“讓我先看完電視,再寫作業”的要求,每次都會忍著好奇心,堅持完成作業之後,再去打開電視。

這種知道原則底線,不輕易破壞規則紀律的品行,確實很不容易。

四、善於歸納總結,不讀死書

讀書最忌諱讀死書,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我為什麼英語怎麼努力也學不好,除了缺乏內在的興趣驅動以外,死記硬背、不懂得英語知識點的歸納和串聯,是我最終沒有將這門學科學好的關鍵。

作為90年代參加中學數理化奧賽拿過省級獎的學霸,在這些學科的學習上,我的經驗是將各種知識點進行了歸納總結、融匯貫通,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思維導圖(腦圖)的學習模式,但是,我會在自己的大腦中建立一張知識網絡圖,各個公式、公理、定律之前的引用、推導關係,像一個網絡一樣,這張網絡會隨著所學習的知識量的增長而不斷的擴大,無論面對什麼樣的難題,都能夠通過這張網絡快速的推導找出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在我看來,跟那些不會讀書的孩子比起來,歸納總結的能力,確實是令自己超然出群的一種超能力。

五、勤于思考,樂於挑戰

會學習的孩子,往往思維活躍、敏捷,願意對所學習的知識提出質疑和挑戰,不盲從權威,喜歡從自己的視角、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來提出問題,舉一反三,而且,這類孩子往往不滿足於常規知識學習的強度和難度,更喜歡挑戰高難度、超前、範圍更廣的知識和難題。

我女兒跟我小時候差不多,特別喜歡挑戰數學難題,覺得容易的題目做起來沒意思,很喜歡找各種奧數、腦經急轉彎、跳躍性思維、發散思考的問題來進行挑戰,這樣的做法,確實很容易磨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挑戰困難的勇氣。

六、獨立性更強

不會學習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挫敗感和依賴感,解答不了的問題,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尋求答案和解答思路,而是習慣等著別人告訴他答案和思路,這樣的做法,無法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難以提高了。

我現在記憶特別深刻的就是中學那個時候,為了解開一道數學題,經常會一做就是4、5個小時,熬夜到晚上2、3點也一點都不瞌睡,但是一定不會去問別人答案,必須要自己解答出來,那種激情,真是難以忘懷。

如何培養會讀書的孩子呢?

現實的說,如果孩子已經十多歲,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了,仍然沒有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的話,想要讓孩子突然醒悟過來(懂事、上進),確實比較難了,畢竟,孩子的興趣、習慣的形成,跟幼年時期的訓練、環境的影響、家庭氛圍等很多方面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在孩子早期的時候,沒有給孩子進行必要的針對性引導、教育和榜樣示範,在孩子年齡比較大了之後,指望著孩子突然醒悟過來,發憤圖強,確實比較難。

要想培養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我認為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作為家長,從小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跟孩子閱讀繪本,用心讀給孩子聽,想辦法吸引孩子的興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愛上閱讀,並且逐漸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貴在堅持、用心、互動。

二、營造家庭學習氛圍

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表現出愛學習愛閱讀的榜樣,經常讀書,少看電視,在家的時候,除非必要,儘量不碰手機,在家庭中營造學習、討論、交流的氛圍,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

三、引導鼓勵孩子思考

開卷有益,並不只是看過就行了,需要孩子對讀過的讀物、知識,進行吸收、消化、分析、思考,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和閱讀的讀物,跟孩子開展討論,多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一起探討,引導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

四、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自由

培養閱讀和學習習慣,不能靠強迫,當孩子沒有意願的時候,一定不能強求,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情緒,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讓孩子進行選擇,我們要相信,孩子總是喜歡新生事物和對知識是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

五、培養正向積極的價值觀

讓孩子學習、熱愛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贏得激烈的競爭,更應該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力量,讓內心更加充盈,有更積極的心態,更樂觀,抗壓能力更強,視野更開闊,心理更健全。培養孩子正向積極的價值觀,遠比學習成績好要更重要。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