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蒼巖山—— 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揭開了它亙古沉寂的神秘面紗。井陘,“險在關隘,美在蒼巖”。“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的岳飛名詩,讓險峻與幽美的珠聯璧合聚了太行山的悠悠古韻。

人與自然的審美,太行山麓的雄偉與悲壯,盡在這蒼巖山脈得到了最形象的詮釋。億萬年前地殼運動的山崩地裂,天地造化出它的一谷奇險、一澗幽美;重重險關,層巒疊嶂;巧妙地封鎖了它的天然與人文之美,一千多年來,儀態萬千地演繹著南陽公主的執著與憂傷。太行明珠,晶瑩在訣別紅塵的一滴淚光裡。“峭壁懸空處,梵宮琳宇鄉。”千里迢迢的香客爬在地上長長地跪拜,熱熱的額頭抵在冰涼的山石上,所有的祈求都是南陽公主千年不老的眷念。

蒼巖山脈,似大海洶湧而起的波濤固化在蒼天之下的一組剪影,或溫厚寧靜、或雄奇尖削、或綿延宛轉。是一種生命取代另一種生命的崢嶸,愛的力量、信仰的虔誠,一切盡在不言中。蒼茫的山海,堅硬中深藏著一腔柔軟的深情。福慶寺,成為千古名勝,它的西面,一座巨大的“屏障”拔地而起,挺立著無以倫比的強悍,聳立成天地間不朽的巍峨。登上峰巔向西眺望,甘陶河穿過歷史的煙雲,彎彎曲曲地流淌著太行山粗獷的氣息向西遠去。極目處,翠綠山頭與棧坡之間一道道褐崖鑲嵌,層層山巒、群峰列拜,山的野性浩蕩著無盡的綿延,把目光風流成遼闊的綠色。天山相連處莽莽蒼蒼,分不清哪一道是山哪一道是雲。目光緩緩向南遊弋,遙望玉筆堖鶴立雞群般筆指藍天,頂著井陘縣最高峰的桂冠,遠遠地守護在蒼巖山外環山脈的南端。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腳下刀劈般的懸崖,跌宕出一片巨大的二棧坡臺,福慶寺不露痕跡地藏在它深深的裂谷深澗裡。懸崖下的南端u形的埡口上,一棵古老的柏樹像一個關隘的哨兵,站成了內環山千年的守望。埡口的東邊“抵抵尖”像一根牛角直插雲天,而後十分率性地跌落起伏向東綿延,蕩起浪花般的褚山寨、雞食尖。河谷對面的牛金寨、欒臺堖,跌宕的二棧三棧絕壁而下,崖下的山坡將一片碧綠流向谷底。形成蒼巖山脈口小內闊的狹長環形屏障,像一個巨人的臂膀,像是要擋住自然與人間的災難,把著名的蒼巖十六景攬在它溫暖的懷裡。

環內一條寺河千年流淌,穿過福清寺山門的白鶴泉,遺留下山口外胡家灘村中那條河道。狹長的深谷以其閉關深幽、靜謐迤邐,召喚著南陽公主遙遠的跋涉,開啟了一個來自洛陽都城公主的佛國求索。

內環山外,胡家灘村北的一條晉冀要道上,馬頭山、香樹嶺頭,建於東漢建武十四年的烽火臺與其擦肩而過。天然壁壘把烽火硝煙和塵世喧囂擋在了外面。在這蒼茫的山海腹地,觸摸它的脈絡,尋覓一千多年前那串纖柔而執著的足跡。那個疆域遼闊的大隋公主為何選擇在此出家?只有踏上這些環山,才能領略南陽公主的睿智與深邃,找到人與自然魂魄的深深契合。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鑾臺堖,原名鑾駕山,因傳說中隋朝皇帝為命公主迴歸宮廷,曾駕臨此山而得名。它像大海中陡然升起的一塊島嶼,三面絕壁,只有西面的陡坡順勢而下,直抵胡家灘村,陡峭的山腳,與西面屏障跌宕下的紅堖崖,在胡家灘村南的谷底,犬牙交錯成狹窄的谷口。它九曲迴腸地東南延伸,穩穩地坐在福清寺山門對面,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然影壁。仰望它的峭拔與偉岸,你不會想到這座近千米的高峰上居然是一塊土地肥沃的高山平原。只有繼續向東,站在寺溝仰望他那兩道由西向東巨大的“一”字型際線,橫在天山之間筆直的崖際,讓人感到一種博大而雄偉的敦厚。山頂,一眼望不到邊的沃土上,綠樹成蔭、野花競放,齊肩高的菅草如海如潮,如同走進無邊的“蘆葦蕩”,蘆花般的頂花即刻把你吞入花的海洋。這片高山平原,被橫切的一條萬丈深涯分為前堖與後堖,一個天然的狹窄“天橋”連接於兩堖之間。橋樑之上,人未過魂已飛,近距離地領略斷壁的天險。花海,深淵,殘酷的野性把生與死直白於方寸之間,立體真實地解析了那雙繡鞋的印記,此一時公主鳳儀,彼一時布衣流離。玉階城垣在滄桑歲月裡轟然倒塌,人間險惡毫不遜於自然界的猙獰。

太行造山活動形成的節理髮育,多斷裂岩層橫疊豎裂,巉巖臨淵。危崖,欲墜而千古不墜;裂隙,欲裂還合卻裂合亙古。斷崖上的石縫兒一蓬蓬的翠綠生長著生命的頑強,千百年來靠著一點點雨水的滲透滋養著鮮活的蔥蘢。那棵無法考證年齡的酸棗樹——曾多次出現在河北作家杜墨樓先生筆下。它已經走完了綠色的生命歷程,突兀在懸崖之上,崢嶸的虯枝,依然鐵骨錚錚、盤曲向上,毫無半點死亡與腐朽的氣息,石質的風骨依然堅守著險峰的探索。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走進“天橋”那邊的墨綠松林,地上厚厚的松針像走在鬆軟的地毯上,淡淡的松香裡有我熟悉的氣息,撫摸著粗糲的樹幹,像是握著那群裹著羊肚子毛巾的山裡人那長滿老繭的手。半個世紀之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胡家灘的林業隊披星戴月上山植樹,兩個窩頭一碗水是他們豐盛的午餐。他們用汗水與堅韌植下了這片天邊的松林,那個曾是八路軍偵查連長的林業隊長;那個帶領民兵前來支援的老支書;都已經遠去,松濤,留下了他們的生命回聲。俯瞰山谷,褶皺間滌盪著參參差差的綠色,山林、梯田,千嶺競秀、萬壑碧透。豐厚、柔軟的大山霓裳裡,是蒼巖山人祖祖輩輩的頑強與堅硬。

毗鄰於鑾臺堖以東的牛金寨主峰,像一個巨大的重環陀螺倒立於天地間,尖削的螺尖直刺青天,與鑾臺堖的一馬平川形成巨大的反差。從上到下,層層環狀的崖棧由小到大,翠綠與丹崖環環相套。遠看渾圓一體的“陀螺,”走近方見裂隙重重,最長的裂隙有百米之多,最寬之處只有一身之闊。牛金寨次峰海拔千米的孤立峰頂之上,四面斷崖的淡紅色山岩,被一臂之寬的裂隙一分為四,對稱地孤立於天地間。峰頂巨大的裂隙形成十字形的天下奇觀,億萬年痛苦的決裂,億萬年的風雨磨平了滴血的傷口,讓尖銳變成遲鈍。沉積的紅色砂礫岩紋路清晰、層次分明,這裡曾經是海底,地殼抬升、斷裂,經流水的切割打磨,裂口上無聲的疼痛蛻變成精緻的圓潤。

綿延聳立在對面的褚山寨,與“抵抵尖”東延的玉皇巖絕壁南端錯落毗連,似乎所有的雄奇與險峻都在這一跳一躍的優雅弧形中釋放完畢,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過渡了柔美與險峻的銜接。褚山寨五、六個婀娜多姿的山頭,有遠遠地眺望、有頻頻地回首、有依依不捨地相擁而立……栩栩如生高起低落的優美造型,演繹了一個老孃送閨女的民間傳說。讓人不由得想起三峽的神女峰。徐緩流瀉的山坡像“神女”們巨大的綠色曳地長裙,襯托著裸露的山崖。褚山寨向東一甩,一條流暢的弧線連接了“雞食尖”最後的挑高,為南北山峰環連埋下了迤邐的伏筆。河谷南北赤峰相對之間,像是各自甩出一條柔軟的水袖形成東面逶迤連綿、水波起伏的環狀山脈,十分溫婉地封閉了蒼巖山的內環。老牛峪、高家峪,兩個村落,在這片自然圓谷中享受著祥和的人間煙火。

走進胡家灘村南狹窄的環山入口,沿途絕壁與翠綠的山坡相應共生,酷似丹霞地貌。溫潤的淡紅色沉積岩片,宛如一片片厚厚的魚鱗,疊加成雄渾多姿的山體,宛若南陽公主助濟蒼生疊加的功德。凸凹有致、線條流暢地沉澱出獨特的圖案,“雙塔倒立”尤為世間奇觀。福慶寺的山門兩側,數丈峭壁兀面欲鎖。舉頭仰望,除一角琉璃瓦飛簷、半堵紅牆,懸掛於石壁半腰之外,卻不見千古名勝真容,失望與渴望迷離而生。走進李苦禪絕筆“福慶寺”的典雅山門,闊澗深谷讓人頓然豁朗。千姿百態的白檀,有的以根為臂抱石而生,有的同根連柯獨立峭壁,“擁有仙家仙骨在,長生石上種真魂。”無皮無心的滄桑生命,撐起嬌媚的湛綠青嵐。“深澗碧檀”為蒼巖山三絕之一,這北方罕見的樹種唯此澗獨有,如無險峰懸崖庇護,怎會有這一澗青幽蒼勁千年而無劫?無法想象億萬年前轟然巨響,上升與沉陷、崩塌與開裂、滄海桑田,造就了這片二棧深澗,是升起之後的跌宕而成?還是參差不齊的升降開裂?澗石嶙峋、丹崖屛環,曲徑通幽處,一簾飛瀑掛於懸崖之上,澗底清泉涓涓旋流,當年的公主怎樣走過萬水千山的坎坷,洗去塵世炎涼,舒開內心深處的褶皺!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南陽公主14歲嫁於許國公之子宇文士及,敬老扶幼,美譽天下。父皇的奢靡,宇文化及的反叛,國破家亡、眾叛親離,僅僅十歲的兒子為宇文家族陪葬,從此看破紅塵,出家為尼。去往長安的路上偶遇丈夫宇文士及,毅然拒絕還俗的苦求。驚濤駭浪的歲月改變了彼此,一個做了大唐高官盡享人間富貴;一個深山苦修遍採草藥療化鄉民;公主緣化眾生修建橋樓廟宇,苦修62載功成正果,終老於蒼巖的美麗佛國。

檀林深處,兩壁通天立地的斷崖相對而峙,蒼天垂下一線,三座單孔石橋橫空飛架,這隋朝的橋,唐朝的殿,構成橋樓殿的精美奇絕。“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影共樓飛。”兩句古詩靈動了她的千年夢幻。橋樓殿,成為國內三大懸空寺之一。金色的琉璃瓦,硃紅的漆柱,二層重簷的樓閣式建築,坐落於凌空懸橋之上,以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超凡脫俗地構成了奇絕的人文景觀。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絕壁危崖上的千年古柏,凌空探幽,盤曲向上,粗獷巍峨的蒼巖山脈環翠閉關,滋養著它的蒼勁蔥蘢。也只有這古剎之上的絕壁才有這奇妙的景觀,它們千姿百態,欲飛若舞,卻眾首一致地向公主寺方向朝拜,或許這虔誠感天動地,便有了生命的驚豔。沿“一線天”的三百多級臺階拾級而上,石壁上的聖水泉,澇則不溢,旱則不涸。一穴幽泉,窺一汪不可測其深邃。這堅硬滄桑的肌膚之下有著怎樣神奇脈絡,涵養著石縫兒里長出的絕色盆景。蒼巖山千重萬壑、縱橫交錯,以掩人耳目的雄渾蒼茫,將這風姿綽約的靜謐清幽深藏一澗,或許正是蒼巖大山的智慧與胸懷,讓一個宮廷裡的金枝玉葉踏破繡鞋,將一生悲傷的泣血,凝成一滴穿石的淚。穴居棲巖,固守這一方佛國的淨土,繁華落盡,方知質樸的生命才是永恆。

蒼巖三絕令世人驚歎,山腰通途上禪房、樓宇、公主祠依山一線纏在絕壁間。奇異壯觀的人文美景、自然景觀的雄奇幽靜,渾然一體相輔相成。蒼巖名勝十六景,像一串珍珠璀璨了深山幽谷的莊重典雅。

原名為興善寺的千年古剎在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賜名“福慶寺”;清光緒時敕封南陽公主為“慈佑菩薩”。兩度皇封使得福慶寺香火益盛。山勢幽峻、殿宇奇絕的空靈毓秀之地,因天工人力的渾然絕配而名揚四海,南陽公主的功德更添不朽風韻。

蒼巖山——險峻而又寬厚的胸懷;威嚴而不肆虐的莊重;靜默安詳的內斂;光而不耀的深沉;啟迪人心的文化內涵;一座山最隱秘的內核集合了富有禪意的大美神韻,把一顆太行明珠珍藏於山海腹地。人間的悲涼與熱望,佛國的冰山與火焰,都在這嫋嫋梵音裡飄向至善至美的永恆。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蒼巖山,一個隋朝公主的悽美傳說,一組魯班造就的“絕壁飛虹”

作者簡介:許清清 1954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井陘縣胡家灘村。1974年就讀於河北化工學校,畢業後留校工作直至退休。2013年進入河北老年大學文學班學習,喜歡散文寫作。作品曾發表在《光明日報》《石家莊日報》《燕趙晚報》華盛頓華人報紙《美華商報》《中國人生科學》《老人世界》《太行文學》等報刊雜誌。著有散文集《香樹溝之月》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