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成都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臺67個,高校56所,各類人才約389萬人;世界500強企業285家。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發祥地, 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先後獲世界最佳新興商務城市、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杆城市、國家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城市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十強 、中國十大創業城市等。2019年5月9日,成都獲得2025年世界運動會舉辦權,成為中國大陸首個舉辦這項賽事的城市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071.5億元。新建成創新創業載體36家,面積51萬平方米。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5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29項。完成科技攻關935項、成果推廣495項,完成火炬計劃491項。全年共申請專利107801件,其中發明43013件,實用新型47891件。專利授權57370件,其中發明8304件,實用新型32885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長15.8%。

2.合肥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中國最愛閱讀城市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 。有“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譽。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29位。 2018年9月,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 2018中國內地城市綜合排名17名。 2019年6月,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開通運行。

2018年,合肥市全年有 9 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項,科技進步二等獎 6 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 65814件,其中發明專利 32831 件;授權專利 28438 件,其中發明專利 5597 件,比上年增長 13.8%。全年簽訂輸出技術合同17077 項,成交金額 191.85 億元,增長 34.4%;簽訂吸納技術合同 9590 項,成交金額 165.57 億元,增長 14.8%。

3. 杭州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杭州位於中國華東地區、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蹟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蹟,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件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杭州致力於打造“濱江天堂硅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藥、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通訊、軟件、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絡遊戲等六條“產業鏈”正在做大做強,有12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軟件企業”行列,15家企業進入國家重點軟件企業行列,14家IT企業在境內外上市。

2018年,全年發明專利申請36538件、發明專利授權10267件,分別增長42.8%和4.0%。認定(包括複審通過)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557家,其中新認定1059家。新增省級研發中心149家,累計984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38家,其中國家級32家,省級75家。累計擁有眾創空間129家,其中國家級55家。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3%。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18.2億元,增長28.0%

2018年5月2日,中國移動在杭州等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

4. 天津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東臨渤海、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天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清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歷經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2017年,天津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規模超億元科技型企業1.20萬家和420家,累計達到9.69萬家和4228家。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11家,累計達4093家。新認定科技領軍企業20家、產學研用創新聯盟20家,新認定和支持“殺手鐧”產品和重點新產品214項。全市備案市級眾創空間154個,聚集創業團隊超過5600個、創業企業超過3500家。全年受理專利申請8.70萬件;專利授權4.1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5844件;年末有效專利14.4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86萬件。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6家。

5. 西安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曆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

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西安國防科技資源全國第二。西安聚集了國內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單位、專業人才及生產力量。科技人才資源全國第三。西安科技人才、科技力量、研發水平居中國內地城市第三位。在西安兩院院士60餘位。2016年,西安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16項。高新技術企業數1506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29家。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711.77億元。申請專利量46103件,專利授權量38279件。2017年全年專利申請量8111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0439件;專利授權量2504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7902件。全市眾創空間422個,眾創空間面積1389.50萬平方米

6. 廣州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廣州地處華南,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南海,東連東莞市和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三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中山市,毗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其中一個起點,獲譽為中國的“南大門”

廣州是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龍頭城市 ,集結了全省70%的科技人員和95%的博士。截至2017年4月,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6人、兩院院士77人,中央“千人計劃”專家216人、“萬人計劃”專家95人 。廣州市共有新型研發機構28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13家(國家級18家,省級548家),各級重點實驗室337家(國家級17家,省級196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一。科技創新獲國家、省科技獎勵佔全省過半。並建成華南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 。廣州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曾經獲得全球超級計算機六連冠。中國和新加坡合作在廣州設立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落戶廣州 。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在廣州設研究院

7. 上海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上海地跨長江口、澱山湖、黃浦江、吳淞江四大水系,境內江、河、湖、塘相間。地質勘查發現上海礦產資源有金山張堰銅礦、東海淺層天然氣,以及天然建築材料。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被GaWC發佈的2018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評為“世界一線城市”。上海在科爾尼發佈的2019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中排名世界第19位,中國第3位。在2019年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暨百強城市排行榜中,上海排名世界第48位,中國第4位。

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全市共轄16個市轄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比上年增長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68.69億元,批發業銷售額10.79萬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住戶存款總額28569.24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總數9206家。

位於浦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是國家級高科技園區,目前已構築起三大國家級基地,重點發展以集成電路、軟件、生物醫藥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始建於1932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藥物研究所,目前承擔著包括“863”計劃項目等在內的80多個項目的科研攻關任務。

8. 北京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下轄16個市轄區。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北京被世界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32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萬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7.7億元,批發業銷售額57383.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1元,住戶存款總額32507.8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總數24691家。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

2018北京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1.1萬件和12.3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3.6%和15.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0.9萬件和4.8萬件,分別增長10.0%和3.9%;有效發明專利24.1萬件,增長17.5%。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82486項,增長1.5%;技術合同成交總額4957.8億元,增長10.5%。

9. 深圳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深圳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並全力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深圳之名始見史籍於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清朝初年建墟,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設置經濟特區,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僅40年從一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創新科技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深圳“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居中國第四位,並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常被譽為“中國硅谷”。 2019年6月,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開通運行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10.綿陽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自漢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漢設置涪縣以來,綿陽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州郡治所,後因城址位於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邊堆山遺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器;是詩仙李白的出生地,黃帝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夏王朝的締造者大禹的誕生地。

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 ,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 、成渝經濟圈七大區域中心之一 ,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迪拜獎) 、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截至2018年末,綿陽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常住人口485.7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03.8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1.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29.4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73.1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7538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3.1:40.3:46.6。

中國十大科技之都

特別聲明:以上圖片,及部分資料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