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1974年的盛夏,天氣格外悶熱,華西村的村民們都在地頭搶收搶種著當年的雙季稻,忙得不分白天黑夜。村裡那一汪清涼的池塘,便成了這些脫離了大人管束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去處。只有一個小男孩,仍在蒸籠一樣的教室裡安安靜靜地讀著書,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個夏天,對於他來說,是命運轉折的一個夏天。

因為同村人孫良慶十二歲的兒子在游泳時不慎溺亡,時任村書記的父親吳仁寶便要將自己兒子送到孫家做兒子。這個尚且年幼的男孩自然不能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更不會想到自己後來還娶了孫家青梅竹馬的小女兒,做了孫家的女婿,最後還接了父親吳仁寶的班,做了華西村的新書記。

這個男孩名叫吳協恩,那一年,他剛好十歲。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父親教誨 牢記在心


1964年四月,時任華西村黨委書記的吳仁寶家,迎來了第四個,也是最小的兒子。吳仁寶給他取名,叫“協恩”。在村裡,大夥兒都習慣喊他叫“阿四”。

華西村隸屬於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別看現在的華西被譽為“天下第一村”,在吳協恩出生的六十年代,卻有這麼句話形容華西村,叫“有女不嫁華西郎”,道出了當時華西村一窮二白的經濟狀況。雖然父親是村書記,但家裡頭四子一女,總共六口人吃飯,吃不飽那是常有的事情,在吳協恩的童年記憶裡揮之不去是餓肚皮的滋味和永遠不合身的舊衣服。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吳協恩(右)


當村書記的父親忙得終日不著家,母親為了貼補家用,廠裡地頭兩邊跑。和大多數的農村孩子一樣,吳協恩是由姐姐吳鳳英一手帶大的。

雖然與父親吳仁寶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父親每一句的教誨,吳協恩都牢記在心。

華西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集團公司董事長吳協恩:他首先要我們做的就是 做人怎麼做 你不能去傷害人家 那麼在一路成長過來 我們就有了一個底線 養成了一種習慣包括到我後來工作當中 首先考慮的也是這樣 要以誠待人 做任何事情 那麼你有了這一個底線以後呢 它就不會跑偏 我認為老書記對我們這個教育方式呢 叫既簡單 又管用

父母家人庇佑下那無憂無慮的時光,定格在了吳協恩十歲那年。

去孫家前,一向省吃儉用的母親,熬了一整夜,給吳協恩納了一雙新布鞋。成年後,每每被人問起為何永遠只穿布鞋時,吳協恩總會想起自己十歲那年的夏天。那一夜昏暗燈光下,母親手中來回的一針一線,父親在旁抽著煙嘆氣的背影,成了吳協恩一生難以忘記的畫面。


打響品牌 請纓扶貧


1982年,剛剛成年的吳協恩答應了家裡安排的親事,與養父母家的小女兒訂了婚,從孫家養子變成了孫家女婿。同年11月,懷揣著報效祖國的夢想,吳協恩報名參軍入伍。

穿上軍裝,走進部隊,四年的軍旅磨礪,見證了吳協恩從一個男孩到一個男人的蛻變,也給吳協恩留下了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1986年,吳協恩復員回村。就在大夥兒紛紛猜測,做村書記的父親會給吳協恩委以什麼重任時,吳協恩兩手提著水壺,脖子上掛著毛巾,出現在了村裡的汽修隊裡。和工人們一塊兒修車的日子裡,他倒是樂在其中。

不久,吳協恩又當上了人民供銷員,一年到頭不著家,走南闖北,嘴裡唸叨的永遠是銷售業績。他從沒因自己是書記的兒子搞特殊化,1990年,憑著優秀的業務能力,吳協恩當上了華西村鋁製品廠的廠長。

吳協恩的商業眼光和管理頭腦似乎與生俱來。當上廠長後短短一年時間,吳協恩通過一手抓內部管理,一手抓開拓市場,讓鋁製品廠年銷售額一下子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成為了當時全村利稅增幅最大的企業。

常年在一線的錘鍊摔打,提升了吳協恩的才幹,也開闊了他的眼界。面對不斷攀升的銷售額,吳協恩卻仍不滿意:廠裡的產品賣得出去,華西村的牌子卻叫不響。於是吳協恩動起了新腦筋。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當發現“華西村”這三個字原來是真正的金字招牌後,吳協恩決定,這樣寶貴的無形資產必須轉化,使其實體化、資本化、產業化,從“無形”變“有形”,才能產生實際效益。“華西村”品牌合作剛有了點苗頭,吳協恩緊接著又做出了一個讓大夥兒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去黑龍江扶貧。

1995年,為積極響應國家的扶貧號召,華西村決定在黑龍江肇東小山屯村建立“省外華西村”。就這樣,主動請纓的吳協恩開始了他三年的扶貧歲月。

然而,到了黑龍江肇東小山屯村後,當地氣候的惡劣、條件的艱苦超出了吳協恩的想象。

黑龍江肇東小山屯村裡僅有55戶人家、800畝耕地、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要在這樣一個 “一窮二白”地方建起一個“省外華西村”,難度可想而知。

吳協恩白天在田間地頭忙活,晚上繼續挑燈夜戰,為“華西村”香菸的包裝設計、菸草品質思考決策。

“華西村”牌香菸一炮打響,第一年就賺了上千萬。吳協恩看到了“華西村”這個金字招牌的商機,順勢而為,立刻又與五糧液集團合作,聯合出品了“華西村”酒。

依託“華西村”這個金字招牌和實實在在的產品,“華西村”牌菸酒迅速走俏市場,華西村的品牌經濟紅紅火火發展起來。當 “華西村” 牌菸酒帶來了一筆筆上千萬的銷售時,所有過往的質疑都變成了肯定和讚許。面對這些,吳協恩卻只是淡淡一笑。

吳協恩在華西村這邊擦亮金字招牌大把進賬的同時,在他扶貧的黑龍江肇東小山屯村,他卻絞盡腦汁地省著錢每一筆出去的錢,每一分一角,吳協恩都想方設法留給當地的老百姓。

在吳協恩帶領黑龍江肇東小山屯村建設“省外華西村”的這三年時間裡,村民們的口袋都漸漸鼓了起來,但誰也沒見過吳協恩花村裡的一分錢,反而遇事經常自掏腰包。

四年間,村裡人一開始都喊他“領導”,再後來,都親切地喊他“協恩”、“阿四”。吳協恩和小山屯村村民一起,築起了10多公里引水溝引水治鹼,使3500畝荒地全部種上了水稻,鹽鹼地變成了高產良田;他還興辦了大片工廠,把小山屯村民的人年均收入從10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1999年春天,當這個經過吳協恩親手創建起來的“省外華西村”在北國展露英姿時,他代表華西人把脫貧後的小山屯村鄭重的移交給了地方政府。臨別之際,小山屯村的鄉親們送了他一程又一程,久久不肯離去。

A股上市 當選書記

剛從黑龍江回到華西村的吳協恩,還沒來得及向父親彙報扶貧結果,就被大哥吳協東拉去了華西金塔的五樓1號會議室。當時,華西村的12名黨委班子成員正在對華西村股票上市進行表決。投票結果是11票贊成,1票反對,這一張反對票的就是老書記吳仁寶。

1999年的華西村經濟發展勢頭正好,大大小小的企業沒有一個虧損,村裡根本不缺錢。吳仁寶的反對似乎也不無道理。但吳協恩不這麼看。

吳協恩:你如果不把游擊隊變為正規軍是不行的 你的競爭對手在發生變化了 你如果自身管理水平不提上去 那肯定吃敗仗啊 所以我當時想的更多的是以外促內 用上市對企業管理的規範來觸動我們企業在管理上站上新臺階

吳協恩邊說邊偷瞄著臺下父親吳仁寶的反應,沒想到說到最後,老書記竟然笑了。原來,老書記故意提出反對,真正的目的是想考驗吳協恩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敢不敢說真話。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就這樣,“中國農村第一股”——“華西村”A股股票於1999年在深圳順利上市。華西村由此收穫了比資本更重要的東西:集團下屬企業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華西的企業從游擊隊,變成了正規軍。

經歷過這次的考驗,父親吳仁寶更放心放手的讓吳協恩去幹了。2002年11月,被村民們公認有經濟頭腦、最能賺錢的吳協恩開始擔任華西集團總經理,挑起了華西經濟發展的重擔。而他沒想到的是,等待他的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當年還不滿四十歲的吳協恩,滿腦子只有賺錢做生意,對當村書記毫無興趣。華西村新書記這個別人求之不得的香餑餑,在吳協恩看來卻是個燙手的山芋。

2003年初,華西村召開黨委會,父親吳仁寶主動提出卸任。在大會上,吳仁寶和其他村裡幹部無一例外,都提名了吳協恩做新書記的候選人。

吳協恩:既然到了這個份上了 我再不幹對不起老書記 他又是我的父親 我不擔當 誰來擔當 那就擔吧

一句“擔吧”,背後卻不知道積攢了多少的勇氣。在選舉前的一個禮拜,吳協恩整夜輾轉難眠,一閉上眼,他就想到了小時候,想到了心裡只裝著村民,幾乎不著家的父親吳仁寶,老書記那日漸佝僂的背影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為了華西村長遠的發展,為了將華西精神傳承下去,吳協恩做出了決定。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2003年7月初,華西村換屆選舉,吳協恩全票當選為華西村黨委書記。從此,村民口中又多了個“新書記”。在農民、士兵、修車工、推銷員、廠長等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後的吳協恩,在39歲那一年,從父親肩上接過了華西村的千斤重擔。

趁早改革 佈局金融

八大公司、40多億固定資產、100多億元的年銷售收入。面對在老書記的帶領下,已然建成的這個“大”華西,一向有著獨立思考的新書記吳協恩卻從“大”中看到了發展的隱憂。

環境汙染日漸嚴重,用工荒現象凸顯,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在北上中關村,南赴上海、深圳考察學習後,吳協恩回到華西村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淘汰落後產能,升級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服務業。那段時間,吳協恩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改革要趁早。

2003年到2013年,吳協恩大刀闊斧陸續關掉了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其中包括華西村傳統的支柱產業:年產值近2億元的化工廠,年銷售收入7億多元的線材廠;同時關掉的還有2家熱電廠,每年減少原煤消耗21萬噸。通過關停,華西村鋼鐵去產能130萬噸,相當於原有產能的1/3。而那個時候,恰恰又是鋼鐵等傳統行業最紅火的時候。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面對甚囂塵上的質疑,吳協恩心裡明白,最難的不是產業轉型,而是觀念的轉型。他得讓大夥兒明白,犧牲眼前和局部利益,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這一輪改革,華西村累計投入近18億元,分別用於冶金、化纖、棉紡等企業的技術改造。改革的成效很快顯現,2015年、2016年,鋼鐵、化纖等行業進入低谷,“瘦身”與技改成功的華西鋼鐵、化纖市場競爭力卻反而大幅提升。同時還實現了環保能耗指標全部優於國家相關標準。

“數量轉質量體力轉腦力傳統轉現代”,吳協恩在穩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又開始佈局全新的金融業和服務業。

但沒想到,一聽到要把真金白銀投到看不見摸不著的金融行業裡進行所謂的資本運作時,在做實業上嘔心瀝血一輩子的老書記堅決不同意。學老書記當年搞地下工廠的方法,吳協恩也悄悄地開起了“地下公司”——無錫同誠投資。

到年終資產盤點時,老書記發現,村裡有一家新公司竟然盈利不錯,吳協恩的“地下公司”這才浮出了水面。

金融業的這次成功試水給包括老書記在內的華西村全村吃了一顆定心丸。由此,吳協恩帶領華西村金融產業全速前行,一發不可收。

現如今,華西村已參股5家銀行和2家證券公司,並擁有期貨、典當、科技小貸、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的股份。金融公司2015年就為華西實現了淨利潤10億多,已然成為華西村的龍頭產業。

吳協恩離他心中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的那個夢想,越來越近。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2018年4月4日,全球動力電池行業排名首位的“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成功通過證監會的首發審核,並以24天的週期,刷新國內IPO最快過會紀錄。“光速過會”的寧德時代背後,站著一家業內炙手可熱的投資公司——一村資本。2015年成立以來,一村資本先後投資了國內多家高科技企業。在《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一村資本是以獨到眼光“俘獲”獨角獸和準獨角獸最多的公司。而一村資本的母公司,就是“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上市公司“華西股份”。

江陰驕子吳協恩(上集)

華西村黨委副書記 孫海燕:他在生活中 確實是非常謙遜 低調 待人真誠 在工作中 他的工作方式給人的感覺就是四兩撥千斤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新農村文化研究所所長 彭維鋒:一方面他是腳踏實地的 是講究現實主義的 另一方面呢 他是仰望星空的 他又是個理想主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