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勵志的故事?

老爸雜談


不要因為沒試過而抱憾終生

1984年冬天,北京的氣溫比現在要冷一些。一大早,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的一名人事幹部按時上班。走進辦公室前,他先到傳達室拎了一把熱水瓶,跟老保安開了幾句玩笑,然後就衝寫著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去取了《人民日報》,一般來說他整個上午都將在讀報中度過。

過去十多年裡,在這個曾經參與研製過兩彈一星的老牌國企裡,他一直過著這種清閒如水的生活。

但就在1984年的冬天,他下決心要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他聯合了單位裡的幾個同事,一起創辦了一家毫不起眼的公司。為了省錢,公司的地點就設在計算機所的傳達室裡。

而這一年,他已經40歲了。

整個公司11個人,全部都已經過了40歲。怎麼看,這都是一幫“油膩”的中年人不甘寂寞在瞎折騰。但折騰的結果是,就在這個不到20方米的傳達室裡,誕生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一聯想。

這個40歲才創業的中年人,叫柳傳志。

三年後,另一個和柳傳志同齡的人,才第一次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這個比柳傳志創業還要晚的人名叫任正非,他創辦的公司叫華為。在這之前,他的職業是基建工程兵。

這兩個“大器確成”的人頗有惺惺相惜之感,據說,任正非到北京中關村,從來都只見一個人,就是柳傳志。

在柳傳志創業十年之後,1995年,一個跟當年柳傳志處境很像的年輕人也做出了和他同樣的選擇。他從寧波郵電局辭了職,花了一干多塊錢買了一張飛機票,飛到了廣州。三年後,這個叫丁磊的年輕人創立了一家名叫網易的公司。這個時候的丁磊才26歲。

有意思的是,就在丁磊辭職的前一年,有個

叫楊致遠的人創立了一家名叫雅虎的公司,正好

也是26歲。

更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後來一度做得非常

大,市值數百億美元。大到很多創業公司都沒被

它放進眼裡,在可以收購的時候選擇了放棄,其

中的兩家,一家叫谷歌,一家叫Facebook。但在

風光不再的時候,反倒做了筆偉大的投資,那就

是以10億美元投資阿里巴巴。

正好也是那一年,後來創立了阿里巴巴的馬

雲,剛滿30歲。在楊致遠創立雅虎的時候,他正

在嚴肅而認真地思考自己該何去何從。一年後,

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正式辭職,成立了中國

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然後帶著這個聽

起來很有“內涵”的正經網站,四處推銷。

當時,央視《東方時空》跟隨馬雲拍了一部

專題片《生活空間·書生馬雲》,記錄了馬雲在

北京推廣中國黃頁,卻到處被人當騙子的窘境。

剛過而立之年的馬雲,坐在車裡非常沉默,疲倦而傷感。在離開北京時,他發誓說:“北京,我一定會回來的!再回來時,北京一定不能這麼對我!”

就像馬雲說的;“我看見過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晚上想想幹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要真正地實現自己心底最深層的目標和想法,還是要靠自己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地去行動。因為,最讓人抱憾終身的,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沒試過。


大咖新視野


我們當地有這樣一個企業家,他的故事極為勵志。他只是小學畢業,趕馬車出身,卻極愛學習和鑽研,八十年代在糧食部門當臨工,刻苦鑽研磨面技術,成為這方面的行家裡手,麵粉廠由於經營不善,連年虧損,換了幾任廠長都無力迴天,面臨破產倒閉狀態,最後大膽起用了臨時工的他,要知道當時重身份的觀念還是很重的。他不負眾望,革新技術,善於管理,短短兩年時間將一個瀕臨破產的麵粉廠起死回生,一下轟動了糧食部門,引起了糧食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破格將他轉正為正式職工。幾年後,他管理的這個糧管所麵粉加工廠在糧食部門效益是最好的,甚至超過了最大的局管糧食加工廠。局領導又把他從偏僻的所辦加工廠調到局管加工廠任廠長,他又大膽技術創新,嚴格管理,擴大規模,將一個虧損企業打造成了全省聞名的龍頭糧食企業,產品銷售全國多個省市,打出了全國叫得響的品牌。由於工作業績突出,又被上級任命為主管糧食工業的副局長。糧食企業破產改制後,他又辭掉副局長職務,一頭扎進商海縱橫,辦了一個麵粉加工廠,經營有方,善於管理,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十兒年下來,創辦了四個麵粉加工廠,產值上億元,吸納了上千下崗工人。他成了人生的贏家,完成了由劣勢到優勢的大逆轉,成為當地響噹噹的勵志榜樣。


三農柱哥


我覺得我自己的故事也有點勵志,分享一下看大家有沒有同感。

我是一個喜歡閱讀和寫作的70後農村阿姨,因家裡窮初中畢業就到深圳打工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深圳,我們每天上班都在14-16個小時,每個月只有月底發工資那天放半天假,我還是堅持每天看書和寫日記。

在深圳打拼的二十多年裡,我做過很多職業,都因為自己文化程度低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而沒有多大的成就,唯有讀書和寫作的愛好始終沒有放棄。

今年4月,我接觸了新媒體寫作,頓時感覺自己像一個在沙漠中穿行良久找不到方向的人突然遇到組織一樣看到了光明和前進的目標。在後來的日子,我寫了“他17歲,偷摩托車養我”和“一個農村新式女性的婚姻叛逃”兩篇故事文章都在《真實故事計劃》公眾號過稿,閱讀量突破10w+。

雖然這也算不上多大的成就,但看看身邊同齡的農村大嬸大媽,我還是要為自己一直堅持不洩的努力而點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命必由己


小梅她是一個初中畢業的人,她初中畢業就從來打工了她打工三年了,在一次偶然機會中,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伯樂,小梅就開始在她身邊學銷售。小梅剛開始銷售的時候,每個月的月績都沒有達到預訂的數字,然後有時候客人問她是什麼文憑,她都是支支吾吾的都不敢說出來,小梅口才也不太好,見到客人也不知道怎麼說服客服買這些產品。

直到有一次,她的師傅找她談話跟她說:要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就要比別人多一份努力。俗話說早起的鳥兒蟲子;從那次以後小梅就每天學習別人怎麼樣銷售,然後每天下班的時候回家看書,爭取考一個大專文憑,每天利用剩餘的時候看一些那些表達口才的書集。

小梅現在每個月都銷售能力都能達標了,而且小梅現在通過自已的努力也考上了大專學歷了,有時候客人問什麼她都能答上來 ,而且客人也都誇她,說她真的很用心在做銷售這。小梅跟她帶著她人行的師傅說:第一次謝謝您,帶我人了這個行業,然我不在是一個打工妹;第二次謝謝您,是您點醒了,讓我不那麼迷茫;




一七之差


我生在80年代的農村,那時候,改革開放的芽兒才露出小尖尖,開花結果還為時過早。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的物質生活委實不太富裕,不愁吃喝就已經不錯了,也不敢奢求其他。當時,我們村子附近有一所小學,那是我們這一片唯一的小學,隔壁幾個村子的孩子都在這裡入學。

我的整個小學時光,印象最深的是隔壁村兒的一個女孩。她是我的同班同學。為什麼對她印象深刻呢?是因為她有一張疤臉。聽她同村的說她的臉是被火燙傷的。我們那裡冬天習慣烤火,通常做法是在廚房裡就地挖個坑,到了冬天,就在坑裡燃起柴火來祛寒,大家圍成一圈坐在坑邊,一邊烤火一邊聊天。那時候,這位女同學還是個小娃娃。她奶奶抱著她坐在火坑邊取暖,年紀大了,容易困,不知不覺打起了瞌睡。結果,睡夢中手一鬆,我這個女同學臉朝下一頭栽到炭火裡,從此臉就落了疤。

這個女同學不怎麼說話,一直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裡。偶爾有人同她聊天找她玩,她也是訥訥的不怎麼回應。那時候,我們都覺得她性格古怪。現在回想起來,她也許是自卑吧。但是小孩子並不懂事,逐漸的沒有人找她玩也沒有人理她,一些淘氣的小男孩經常會疤臉疤臉的叫她鬧她。這姑娘的成績也不好,老師也忽略了她。她在我的腦海裡,一直到小學畢業,都是個木訥寡言的醜姑娘。

小學畢業之後,我們全家搬去了縣城,我再沒見過她。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幾乎都忘了在我過去的歲月裡曾出現過這麼一個人。然而,不久前,我們又見面了。那天是清明,我們一家回老家掃墓。車子在山腳停下,我們徒步上山。一路上分花拂柳,峰迴路轉間,有一溜臺階盤旋而上,臺階的盡頭是個三層的小洋房。抬頭去看,那房子彷彿建在山頂,四周的密林將它掩映其中,甚為壯觀。

妹妹拿起手機拍照,我們嘰嘰喳喳的討論著房子的造價。這樣的農村自建房價格絕對不低,畢竟將建築材料背進這深山裡就不容易。這時,房子裡走出一個女人,她看到我們,突然喊了我的名字。我愣神的功夫,她已經走下臺階,走到我面前。這時,我這五百多度的近視眼才看清她的臉,並且從記憶裡搜索出了這個人。她熱情的邀請我們去她家喝茶。雖然她的臉上仍然有疤,但整個精神面貌比從前好了太多,一張臉一直笑嘻嘻的。跟她聊了會兒,知道了小學畢業後,她的大概生活軌跡。她沒有上初中,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嫁人了,夫家窮一點,不嫌她臉上有疤。剛嫁過去過了幾年苦日子。不過兩夫妻勤勞肯吃苦,在外打工存錢,不幾年帶著積蓄回家開了個磚窯廠,一年十幾萬的收入,根本不愁生活。

那天我們在她家吃了中飯,她老公高高大大,還挺開朗的一個人,一雙兒女也很乖巧,一家人其樂融融。


雪月灼灼


寫第一部小說的時候,正在上大學,大三專業課不少,同時還參加了一些比賽,能拿出來碼字的時間並不多,其實也只有休息時間。

拖延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我給編輯下了軍令狀,約定了日更量。於是為了趕稿,把每天所有有空的時間都拿了出來,抓緊每分每秒碼字,偶爾刷幾分鐘微博都算是短暫的思維切換和放鬆,好幾次夜裡熬到一點多。

那段時間,有感受到令人頭禿的痛苦,情節理不順,表達不夠準確,覺得下一秒就寫不下去了,常常在放棄和繼續之間猶豫。

後來的後來,十幾萬字的文字化作了實體的書籍。


一點白


認識一位體育生,他的成績一般般,又一次比賽時因為冠軍的一個手勢他發誓要贏。經過了一個冬訓,他贏了。冬天,寒風似刀子一樣的時候他自己在加練,跑道硬的像石頭一樣的時候他在加練,雪下的蓋上跑道的時候他在加練。就是這樣一個道聽途說的小事,我曾經也是一名體育生,經歷過才明白。


省心的孩子遺憾多


我中專時的同學,家境極為貧寒。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去河北的煤礦挖煤。累了一天,晚上別人都在打牌喝酒吹牛講葷段子,他在路燈下複習高中課程。整整兩年以後揣著的微薄積累回到家鄉參加高考,考入一所建築類中專。有一次他二天沒來上課,我們去探望才得知,他沒有錢了,已經餓了兩天沒吃飯。後來是我們全宿舍的人湊了10塊錢給他渡過難關。

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所在的小城市,從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他51歲那年盛夏我們有事相約在某醫院,我提前到了大約一小時,看到的是他捧著一本專業書在門診大樓外一個沒有空調、相對安靜的角落裡,認真全神貫注的讀著。

其實這時候,他早已經功成名就,省級勞模,省人大代表,行業專家。寫書、去大學講課、開公司、搞開發。


1968年的薔薇花


勵志的故事使人進取,小故事同樣有效。



劉鑫是一個農民,看見大家都進城打工,自己也進城,跟著一個泥瓦工當學徒,因為大字不識一個,沒少出糗,師傅罵的難聽,劉鑫是個要臉面的人,白天跟著師傅上工,下工了師傅喝酒,幾個徒弟湊著打牌,劉鑫學習。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三年過去了,一次接了個大活,要簽訂合同,師傅摸著腦袋看了半天,有一項明細始終看不明白,叫來幾個徒弟瞅瞅,幾個徒弟七嘴八舌,各說各話,這時候劉鑫走過來,很明確清楚的說明了合同的情況,師傅半信半疑,詢問了客戶,客戶解釋跟劉鑫一模一樣,他們順利的承包了工程,完工時客戶非常滿意,要跟他們公司簽訂長期合同。



來,劉鑫,過來,別看書了,不急在這一時,師傅端著酒杯喊到!你小子可以,以前大字不識,現在變成我們這幾個裡面最有文化的了,來喝酒,今天高興,說著扔給劉鑫一個牛皮紙袋,這是你的那份,拿著別嫌棄少啊!

哎呦,這麼多啊,幾個徒弟羨慕的看著劉鑫,別吵吵,你瞅瞅你們幾個下工就知道打牌吹牛,學學劉鑫,下個月劉鑫工資翻倍。啊?幾個徒弟傻了眼。

結語: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在小的故事,相同的事情總在您的身邊發生,事情看著雖然小,但卻告訴我們,學習不分先後,只要你努力


老爸雜談


最近看過一個某瓜視頻的一段話,“我生來堅強,只要不死,就要笑的猖狂”,願歲月靜好,不被俗世所改變我們最初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