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農村人家,為何有的人家祖墳上,每個墳墓都沒有墓碑,而有的人家墳地墳前都有墓碑?

故意失憶


人生在世不過是區區數百年時間,實在沒必要因為世間的煩惱事擾亂心神。活就快快樂樂的活,走就踏踏實實的走,著眼於眼前的事情,不要太過在乎過去的成就與榮譽。在我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喪葬習俗,筆者主要介紹以下三個:一是土葬。土葬涉及的民族和人群是最廣的,也是我國存在最久的喪葬方式,現在依然有很多人保持土葬這樣方式埋葬自己的祖先。二是天葬。一些少數民族在祖先去世以後將祖先的屍體拿出野外,讓野獸和鳥類吞食祖先的屍體,當然了屍體放置的地點是相對固定的。三是火葬。火葬在我國產生的時間也是比較悠久了,預計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火葬是有違倫理道德的做法,現代生活中火葬已經非常的普及了。



在土葬的時候家庭經濟實力比較強的話其就會在墳墓前立碑,墓碑上刻的大多是墓主人的姓名、籍貫和生平。這樣的話即使過很多年以後,人們也會對自己的祖先有所瞭解,考古過程中墓碑對研究墓主人的身份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後人更好的瞭解前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為祖先立碑這種習俗已經流傳了有幾千年時間了,筆者認為墓碑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一是方便後人尋找祖先的墳墓。土葬的缺陷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墳墓的具體地址就會變得不清楚,這給後人祭拜祖先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只要有墓碑在,那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用擔心找不到祖先的墳墓。


二是記錄祖先的生平,讓後人知道。人生在世百年以後就是一堆黃土,只有少數人能夠青史留名,大多數人都只能以立碑的形式讓後人瞭解自己的一生。立碑其實也是兒孫後輩展示自己孝心的一種體現,很多時候農村地區立碑確實很大程度能夠說明這家人的經濟水平以及兒孫的孝順程度。三是彰顯自己的家族實力。在古代的時候只有身世家族比較顯赫,才有可能去給自己祖先立碑,普通家庭立碑的可能性都不大。在現代的考古過程中經常可以通過墓碑知道王孫貴胄的墓地,但是卻很難知道普通百姓的墓地,因為其根本不會有意識的記錄自己的一生。現代社會中一些家族為了彰顯自己家族的經濟水平,往往就會給自己的祖先立碑。


其實在筆者看來有的家庭有墓碑,有的家庭沒墓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可能說所有的家庭都能夠有經濟實力給祖先立墓碑。如果給祖先立墓碑以後,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這家人非常有錢;二是這家人的兒孫後代比較孝順;三是這家後輩比較懂得感恩。當然了,以上只是一種合理推測而已,我們也不能說別人不給祖先立墓碑就是不孝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要筆者來看的話,對父母的孝順應該儘量在父母在世的時候,而不應該在父母去世以後做一些無用功。


老農民說事


你好!我是楚鄉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看一下提問的問題,現有農村人家,為何有的人家祖墳上每個墳墓都沒有墓碑,而有的人家祖墳都有墓碑!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可能每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吧!就我們老家而言我認為有幾點原因,下面我簡單來分享一下:


在我們這裡人故了土葬了以後,新墳最少是要等三年以後才可以立碑。在土葬後的第一年,親人會在頭一年的清明節除了掃墓以外,還會繼續再墳墓上培土。因為新墳剛開始培好土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培好的土會慢慢的散落下,另外土還會慢慢變結實,墳堆就會變矮變平了。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很隆重的去培土,期間還會上供放鞭炮祭拜!所以有些看到墳沒有墓碑。

在過了三年之後就可以立碑了,如果是夫妻雙方都已故的話,在我們這裡原配是合葬在一起的。有一方沒有故的話,有些人家也不會立碑,不過有些人家也立碑了,把在世的那一方的名字先不刻上去。還有就是現在立的碑也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貴,有些困難一點的家庭就沒有去立碑了。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已故的人沒有後人了,也沒有血脈的至親,這樣情況自然就沒有人給它們立碑了。以上文中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留言評論指出改正。我是楚鄉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楚鄉農


現在農村人家,為何有的人家祖墳上,每個墳墓都沒有墓碑,而有的人家墳地墳前都有墓碑?


這種現象很正常的,我們這邊的風俗是這樣的,一般祖父母或者曾祖父母兩口人都去世之後,後輩才會立碑紀念,祭拜祖宗。如果兩口子有一位尚在人間,就不會立碑,等兩口子百年之後,後代子孫才會合葬立碑。比如我曾祖父去世得早,只活了50幾歲,而我老太(曾祖母)活了96歲,在這40幾年的光陰裡,我曾祖父墳前都沒有立碑,等我上初中之後,老太去世,然後將姥爺(曾祖父)老太合葬在一起,我老太去世之後的第二年,才給兩位老人立了碑,話說我堂弟還在孃胎裡,我們就給他取好了名字,按輩分給他排了上去,刻在了墓碑上面。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座墳因為各種原因,後代已經不在這裡,失去了聯繫,這種情況下,就成了野墳,每年祭奠祖先,以及清明節和七月半,都沒有後人來祭奠,冷冷清清的。不過我感覺我們這裡的民風還是非常淳樸的,這裡的孤墳,大部分鄉親如果離得近的話,都會給燒幾柱香,幾捲紙錢和黃表紙,最後還會插上一根花燈,讓他們去哪邊有錢花。

雖然說算不上迷信,但是因為敬畏之心,我還是相信好人有好報的,不過是舉手之勞,也是積了陰德。想想我們百年之後,籍籍無名的時候,說不定自己也成了一座孤墳。


小龍蝦曬太陽


別家的我不清楚,我說下我們家的。

我的老家與現在住的新家同樣都在農村就是相隔很遠,頭幾年我的幾個叔叔回老家去墳地立了墓碑。

現在我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早已過世,就埋在了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

原因是,老人們慢慢都走了,小輩們幾乎不回老家,別說祖墳了慢慢連老家是哪都不知道了。給祖墳立個墓碑是讓後人能記得自己的先人曾經生活的地方,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因為什麼原因遷墳。墓碑上都有清晰記載。

現在住的地方,我父母爺爺奶奶的沒墓碑,是我們每逢過年過節都去祭典。

我個人認為墓碑就是讓他們的後人更好的瞭解前輩們的家族系統,做人不能忘本。



王大在農村


祖墳立碑在農村可不是小事,是所立碑先祖所有後人的大事。

我們這立碑的條件:

首先,先人的陽壽必須過六十,不滿六十不上香火,沒有資格立碑;

其次,必須要有兒子 ,有孫子,才能立碑,證明香火沒有斷,後繼有人;

第三,墳地必須三年以上,而且不會遷移才能立碑;

第四,立碑不立單墳,公不離婆,有父必有母,雙親必須都去了三年以上才能立碑。

不滿足這四個條件,不能立碑,也就是必須要夫妻雙方都活了六十以上,而且安葬了三年以上,有兒子孫子才能立碑。

立碑,需要明確的事有:

1、明確先人的生辰八字,去世時的準確時辰。這個一般族譜有記載,但是現在很多族譜只有生辰八字,沒有去世時間。

2、明確當時的向山,很多後人只記得大概方向,不知道準確的向山是哪。

3、後人的名字寫幾代,女兒要不要上碑文,還有些離婚的再婚的,已經去世的人要不要上碑文,後人的名字如何拍列,這是很多家庭真正爭執不休的原因,現在不像古代有明確的規定,現在是自己說了算。

4、立碑必定修墳,涉及到費用問題,是按一代後人分房算,還是按所有成年人名單算,還是按碑文名字算 ,這也是爭執不休的原因。

5、很多墳地埋在山坡上,交通運輸確實不方便。

就像我們家,我太爺爺去世已經整整一個甲子了,享年六十又三,但是太奶奶享年九十又三,去世才十幾年,畢竟比太爺爺小了十幾歲。頭幾年大家條件都不好,誰也沒有立碑的想法,現在想立碑,可是我大爺爺已經去世了,姑婆也已經去世了,就連堂叔都走了一個,這碑文就不太好寫了,要寫的話墓碑上帶括號的名字太多了,顯得墓碑死氣沉沉的。還有,當時族譜只記了生辰死忌,沒有明確的向山 。另外,堂叔去世後,他們家就是曾孫輩來管祖墳了,在我們這都出了三代了,只有祭祀 ,沒有立碑權了,另外四代人,人口眾多,每個上碑文的人都要算生辰八字,這也是大問題,這就一直耽擱著了。


魔幻紫水晶15184837


其實,為先人的墳墓立碑,就是做一個準確的記號,方便後人們為先人上墳拜土,也是人們慎終追遠的一種寄託,而發展的今天,在有些地方,為先人立碑,竟然成了一個“面子工程”,有些人家花高價圈墳墓,樹大碑,不僅佔用了土地,也浪費了錢財,同時帶動了社會上的某些不良風氣。

而對於為祖墳立碑這事,法律沒有禁止,風俗也未必提倡,是各家各戶自我的行為。經濟條件好的,或者日子過得順暢,自然可以講究一些。但家裡條件不好,子女事業也不順,成天東跑西奔的討生活,立碑不立碑,真的是不重要,重要的知道先人的墳墓在哪裡,逢年過節該祭拜一下還是要祭拜一下。假如祖上真有靈氣,可以保佑子孫後代,那麼,這個靈氣在意的也只是祭祀時的心誠,不在祭品的多少與貴賤,也不在於墳前是否樹有高大的墓碑。

至於本題涉及到的問題,有些人家祖墳上有碑,有的人家祖墳上沒有碑,這本事也是正常現象。本家族比較團結,有愛操心的,又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然也就為先人樹了墓碑,反之,就有可能不給先人的墳墓樹碑。畢竟人死後入土為安,葬後燒完三年,所有葬禮完畢,這是基本的禮儀,而樹碑這事,自古風俗上也沒有一定的規矩,可以可無的事。

據小編掌握,農村這幾年給先人墳墓樹碑,幾乎成了風氣, 這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生活提高,大多數人家開始顧及“臉面上的事”,所以樹碑圈墳等風氣愈演愈烈。而沒有給先人墳墓樹碑的,肯定有其自身的原因。這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家族的不團結。

給先人樹碑,其實也是家庭團結和睦的象徵,一大家子人要沒有矛盾,好商量好辦事。樹啥規格的碑,費用如何分,碑上勒名勒到哪一級別,閨女上不上碑?媳婦上不上碑?這些都要大家商量好。但是,農村聚族而居,如果家族人口眾多,兄弟妯娌不睦,這些事情就很難協調。家兄在家裡,專門做墓碑生意,去年小編一個同學找我,說讓我帶他去家兄那裡訂碑,小編問他提前和叔叔大爺們都商量好了沒?他說清時上墳時說過,沒具體定下來。小編告訴他,一定要再商量一下,大家都同意了,才撰寫碑單。結果,小編開車拉著同學回村轉了一圈,家族初步達成協議,樹碑,老二家信神,不同意,可以不上碑,也不拿錢。這樣,就到家兄那裡訂了碑。可是,過了三天,變了,老二家堅決不允許樹碑,我不拿錢不上碑,但我還是爹媽養的,碑上其他兄弟都有,沒有老二家,算怎麼回事?就這樣,墓碑一事只能放下,也許只能等到下一代了。

其實,家族人口多,但沒有主事人,沒有愛操心的人,都怕商量的時候得罪人,所以大家都持觀望的態度,你不說我也不說,各人上各人的墳,樹碑不樹碑的,反正也耽誤不了上墳。這樣,這家的墳墓,自然就不會有墓碑了。

還有一條,就是子孫日子過得不順,或者沒有經濟能力,或者沒有出息,要工作沒工作,要老婆沒老婆的,誰還去操心樹啥碑呀!

所以,在目前樹碑漸成風氣的形式下,農村很多人家的祖墳上都樹了墓碑,但總有一部分人家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為先人的墳墓樹碑。其實,這真的無可厚非,每家的情況不同,不樹碑也未必是這家人家不孝不賢,大家實在沒有必要把為先人墳墓樹碑看得太重,不要當成面子工程,或者當做“顯擺”的手段,祭祀貴在心誠,如此而已。


齊東晏子


每年清明我們都會上山掃墓,在這一年中,除了清明節上山掃墓,其他時間是不去掃墓的,我看有些農村。在大年三十也要上山掃墓,所以各地的習俗也不一樣。掃墓的時候經過有些人的墳墓我也會留意一下。我發現有的墳墓有墓碑,有些卻沒有墓碑。甚至有些墳墓沒有墓碑也沒有人來拜祭,一直在荒著。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家墳墓有墓碑,有的就沒有呢?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立墓碑是為了記號,讓後人去拜祭方便尋找墳墓,這樣就不會拜錯墳。而有些人家是因為比較有錢,把墳墓建得更好一點。在墳墓旁邊砌牆和鋪上水泥的,然後立上一個墓碑的。

各地農村的習俗都不一樣,在我們這裡農村,立墓碑也是要講究的。不是說有錢就可以馬上立墓碑,也要看時間的。我們這裡是這樣的。老人去世必須三年過後才可以立墓碑的,我們把立墓碑也叫做葬山,一般老人剛去世都是放去棺材拿去埋了,這樣只是一個簡單的墳墓,是沒有立墓碑的,只有等三年過後重新找另外的好地方作為新墳墓,然後就要立墓碑了,在我們村裡葬山立墓碑是非常嚴謹的,要選好地址和選好時間。



所以說,在我們村裡是這樣的,有墓碑的墳墓 說明已經葬山了,沒有立墓碑的就沒有葬山的,老人去世三年過後你可以選擇不葬山,這也是個人意願,不過我們農村也比較注重這點的,所以基本都會葬山立墓碑的。不知你那裡也是不是這樣的呢?


三農天地


墓碑的作用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應當瞭解下墓碑的作用:


墓碑真正意義的產生是是從周代之後逐漸產生的而墓碑的作用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或者為了好看而存在的,後期所謂的好看僅僅是基於墓碑的根本作用的點綴與文化依託。

墓碑主要的作用:

風水立向之說:根據風水師分金定穴的方位在墓碑有所標示,其目的是若發生自然災害,導致墓碑倒掉、坍塌等相關問題,可以明確其方位。

描述介紹之說:其寫明墓誌銘與墓主生平,如籍貫、經歷等相關內容,以及生卒年,以及立碑人等相關信息,其根據傳統寫法、格式也有其特定要求。

以上為墓碑的信息內容部分,其實設立墓碑的作用是方便後世子孫祭拜、也能瞭解其先祖的情況與關係,也代表一種傳承的特徵。

墓碑同時還有方位的標誌,設置墓碑的方位,便是棺材腳的位置、或者現在骨灰盒正面的位置,這樣在我們祭祀祭拜之時,不會搞錯方位與方向。

同時在民俗文化、傳統的角度而論,墓碑也代表陰宅門面、門楣也代表家族的強弱與地位等相關信息。

而對於農村有的有墓碑有的沒有墓碑我們也需要通過幾個方面解讀:

民俗角度:

有些地方民俗一老人去世、另外的老人或者,則咱不立碑。

有些地方有稱人死三年內不立碑

有些地方說橫死,意外死亡之人不立碑

等相關的特定地區的民俗說法

經濟問題:

墳未必是一個人能夠決定的,有些則牽連其家族成員,有的人覺得立碑沒意義,也不肯出錢,大家的說法不一致,最後便不立碑了。或者家裡的經濟不允許等相關情況。

政策問題:

有些地區、地域與當地政策相悖,所以政策角度不允許立碑也是存在的。

關於立碑的問題,就解讀到這裡,謝謝!


易行者張軒寧


我們這邊每個墳墓都沒有墓碑,像我們這邊就沒有立碑的講究,從小到大也沒見過有家族會給逝者立碑,可能是因為文化的不同吧。

不過在我外婆那邊是講究立碑的,但並不是每個墳墓上都會立碑,首先如果是單人墓的話不能立下碑文,需要父母雙人合葬才行,且家庭要有後人才能立碑,不然的話是不能立的,這樣也是香火的保證。


當然在立碑時需要雙親合葬3年以上才行,這樣才能立一塊墓碑。 至於為啥有一些家庭沒有立碑,其實也是因為家裡太窮了,畢竟立上一塊碑需要花費不少錢,在過去生活比較貧困,自然立碑的比較少。而這幾年裡,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富有了,因此也會給祖先立上碑,這樣也算是一種孝道。

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是因為內部不團結,大家對是否立碑猶豫不斷,畢竟立碑需要幾家人共同掏錢,涉及錢方面有著很多的矛盾,結果也不會有墓碑。當然那些沒有子孫的墳墓上,自然也沒有墓碑了,畢竟沒有家人替其立上碑文,因此才出現了一些家庭立碑,一些沒立碑。

我們家鄉這邊不立碑,每次祭拜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將墳墓弄混淆,不過每個家庭的祖墳地不同,因此就算是拜錯了也是自家的祖墳,可見立下墓碑也很好,至少後代子孫能夠記起。


惠農圈


人最多活百年,百年以後葬於青山,埋入厚土,若干年以後可能連那小小的土堆也找不到了。

墳墓樹碑是最近十幾年流行起來的事情,我們小時候到山裡採藥或者摘松塔,山裡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土堆,土堆前面是幾塊磚壘起來的墳門,並沒有林立的碑石。

大概是九十年代,隨著農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有農民開始為先人、逝去的親人樹碑,於是有開頭就有追風,村民們紛紛效仿,山裡的墳墓前有的就被樹了碑。

我們村後是4A級風景區,而山坡上有墓碑,遠遠就能被看到,因此等村委意識到墓碑影響環境時,想要強調已經晚了,那時候村裡該樹的碑基本樹上了,沒碑的墳墓是因為不能樹,或者是家裡情況特殊。

比如當年我們家給爺爺奶奶樹碑時,我的去世多年的大伯父就沒辦法一起樹碑,原因是我的大伯母還活著,樹碑得夠條件,需要兩口子都去世之後才能樹碑,因此,在山裡看到的墳墓墓碑上的字都是兩個去世老人的名字。

而沒有樹碑的墳墓多數是兩口子還活著一個,也有情況特殊的,明明夠條件可以樹碑,但子女或者後人意見不統一,有時候沒有人願意操心,於是就沒能樹碑,還有的家裡敗落,沒有人管這事。

樹碑必須有專門的日子,假如家中長輩已經去世了一個,等第二個去世的時候可以在埋葬那天直接樹碑,而之前沒樹碑的,想後面給樹上,那必須是在清明或者十月月一這兩天任意一天。

樹碑其實主要目的是上面有名字,將來後人回老家上墳不至於前燒紙燒錯墳頭,樹碑更是對逝者表示深深的悼念和尊重,每年清明節和農曆十月月一那兩天是上墳的日子,是農民們給先人上墳的日子,到時候遠在他鄉的子孫後代能回來的儘量回來。

把對先人的懷念刻在墓碑裡,不過農村老人說的好:活著時好好孝順了他們,死了愛咋滴咋滴,反正兩眼一閉啥都看不見了。提倡善待活著的老人,讓他們安享晚年生活,等他們去世以後,後事可以簡單操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