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立3年的西湖大學,距離其目標清華、北大還有多遠?

提到國內的新型大學,西湖大學是最受人關注的一所。不僅僅是因為其校長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更是因為其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小而精的辦學模式經過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的驗證,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可能培養頂級人才的辦學模式。而教學+科研的人才培養機制,更像是國外頂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翻版。西湖大學自創辦之初就以“為中國培養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目標,施一公教授更是提出“5年內趕超清北、15年內媲美麻省理工”的口號。如今3年已過,西湖大學距離清華、北大的目標還有多遠?它真的像施一公校長所說的那樣,5年能趕超清北嗎?

已成立3年的西湖大學,距離其目標清華、北大還有多遠?

今年9月份的時候,西湖大學迎來了第3期的學生——195名博士。至此,西湖大學依舊錄取了博士生394名。雖然這個數字不多,但生源質量讓其餘諸多高校羨慕的不得了。這些博士都是來自國內外頂級高校的優秀學生,未來前途都不可限量。然而,西湖大學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卻是尤為尷尬的,當前西湖大學和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聯合辦學。所錄取的博士都需要到這兩所高校學習一年,然後到西湖大學做科研,最終達到博士畢業標準之後才能夠順利畢業,所拿的也是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的畢業證書。從這一點來看,西湖大學更像是一個科研機構,而並非是一所大學。

已成立3年的西湖大學,距離其目標清華、北大還有多遠?

有網友對西湖大學如此的辦學模式感到不解,當前西湖大學的老師並沒有授課的任務,學生也僅僅是在西湖大學做科研,這和傳統大學的辦學模式完全不同。西湖大學更像是一個做研究的科研院所,而國內這樣的院所已經有了一個,那就是中國科學院。西湖大學和中科院相比,似乎唯一的不同就是規模小、領域少、精度高。從這一點看來,西湖大學似乎和中科院大學在辦學模式上並無區別。

已成立3年的西湖大學,距離其目標清華、北大還有多遠?

從目前來看,西湖大學依舊處於辦學的初期,還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西湖大學目前並沒有達到多數人的預期。而像施一公校長所說的那樣,5年內超越清北更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學創辦之初需要解決很多問題,10年能夠步入正軌都算是快的。當前,西湖大學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就是學生培養問題,畢竟聯合培養不是長久之路。

已成立3年的西湖大學,距離其目標清華、北大還有多遠?

​雖然未達預期,但並不是說其辦學模式是錯的。只是施一公校長低估的辦學的難度,當前還沒有看到成效而已。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期待未來能有這樣一所高校,在頂級人才培養方面能夠比肩清華、北大。錢學森之問能否解答,要看這所大學未來的發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