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作者:桂林人論壇網友 西風瘦馬88、你看我不到

老街是一種文化。很多老街沿用的大都是老地名,那些古老的稱謂,滿含著地方文化的底蘊,令人回味著逝去的故事。桂林的老街狹長短促,兼南北風格之長,揚本土地域之個性,頗具特色。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從解放前的志書上,摘抄了一些老街名稱,有不少地名已經更名,鑑於時間倉促史料不足以佐證,未能夠加以標明。發在這裡,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找回當年桂林的老街記憶。

麗君路、麗獅路、麗澤門、九崗嶺;

東江鎮:東江路、泥灣街、五通街、凖堤街、新橋路、東旭路、坤元前街、建幹路、福龍街、六獅街、九良上街、馬坪街、桂花街、望城崗、酒壺山、民生路。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培風鎮:南燻路、火神廟、南環路、文昌門、文外街、民族路、油榨街;

鳳北鎮:中華路、東華路、西華路、鳳北路、三皇路、貢后街、芙蓉路、八角塘、驛前街、疊彩路、伏龍洲、孔明臺、風洞山、東鎮路、西豪塘、回龍寺、觀音閣、北極路

六合路、祝聖寺、崇善路、太平路、樂群路、八桂路、義學巷、府後街、環湖北路、四會路、榕蔭路、三多路、全桂路、鹽行街、東環路、富珠街、定桂路、美人路、五美路、全善路、依仁路、江南街、桂東路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西城路、交通路、灣塘街、百梓街、通泉巷、鬥母巷、小井巷、府前街、府後街、翊武路、榕城街、東巷、蘭井巷、學院街、湖濱路、黎家巷、王輔街、中南街。

根據個人的記憶,找到了一些如今還保留的街道名稱,和一些街道的板路,個人見識有限,歡迎大家補充。

我記憶中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麗君路、九崗嶺、建幹路、六獅街、中華路、民族路、東鎮路、鳳北路、三皇路、東華路、西華路、觀音閣、北極路、六合路、崇善路、太平路、樂群路、八桂路、四會路、榕蔭路、三多路、東環路、五美路、依仁路、西城路、百梓街、通泉巷、鬥母巷、翊武路、東巷

回龍寺沒有了,但現在有個迴龍小區,而且都是在秀峰區,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地方。

祝聖寺還有,但印象中已經沒有祝聖寺這條路了。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蘭井巷原來是坐落在東西巷裡面的一條小巷,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傳說這條巷子裡面的一口井裡面長出了一朵蘭花。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舊時的鹽街的街景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舊時鹽街臨江,商船雲集

說起“鹽街”,只要是上了些年紀的老桂林人,幾乎是無人不知。它位於王城東面的城牆外,是一條呈南北走向的著名老街,北至“伏波門”,南抵“水東門”,通過江南巷與東巷相連。

民國時期的桂林老街地名,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

學院街就是現在中山路十字街至樂群路段街景,當時稱“學院街”。抗日戰爭時期,桂林一度成為西南抗戰大後方,那時的桂林人口激增,美、英兩國在桂林設有領事館和新聞分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