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全力堅守紅線保護耕地

本報訊(記者 喬剛 通訊員 張毅)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今年以來,潼關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嚴防死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安全。

明確耕地保護目標。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管控作用和年度計劃,確保2019年潼關縣耕地保有量不得低於18.3萬畝,該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得低於13.727萬畝,達到面積、制度、責任、標誌“四落實”的要求。

落實層級目標責任。明確縣、鎮、村(社區)三級部門耕地保護責任,自然資源部門主要領導是耕地保護的主管責任人,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村(社區)主要領導是本轄區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嚴格堅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保護各項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嚴控建設佔用耕地。牢固樹立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嚴格執行建設用地申報審批和以補定佔、先補後佔制度,嚴禁通過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建設用地規模、降低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嚴禁以農地流轉之名違規搞非農業建設,積極引導項目建設單位不佔或少佔耕地,確需佔用耕地的應避開質量等級較高的耕地,切實做到佔、補平衡。

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實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保護工作,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挖塘造湖、種植林果、建綠色通道及其他毀壞種植條件的行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採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它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完善監督追責機制。按照主體明確、責任明晰、考核激勵、監督制約的思路,完善“屬地政府責任主體、部門聯動監管、社會廣泛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積極參與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切實提高耕地保護的質量和效率。對違規佔用、毀壞耕地和基本農田的單位和個人,嚴格追究其法律法規等責任。

潼關全力堅守紅線保護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