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下半場”競爭究竟是什麼

摘要

中青評論

相較於需求側數字化,供給側數字化建設顯然更為艱難。這些改革都將使行業和企業脫離“舒適區”,將遭遇更為強烈的牴觸和障礙。

浙江烏鎮召開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詞彙,成為此次大會的“熱頻詞”。在大會現場,許多企業紛紛展示各自在互聯網高科技領域的成果和最新產品,成為圍觀的焦點。這些熱詞和相關產品,透露了當前人們之於互聯網的興奮點。

而相比於普通公眾對於互聯網新產品的好奇,深度參與到行業中的互聯網企業家則顯得更為理性。在大會相關論壇中,諸多互聯網企業家不約而同地將關注的重心,聚焦於互聯網的“下半場”。在對互聯網“下半場”進行分析、預測的同時,也透露出對於行業和企業所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的慎重。

互联网的“下半场”竞争究竟是什么

說起來,對於互聯網“下半場”的思考,幾年前就已提出。其背景則是基於人口紅利的互聯網消費領域蓬勃發展,許多前瞻者卻表達了某種焦慮。他們提出:一旦人口紅利見頂怎麼辦?

如果說前幾年,這種焦慮尚不被更多人理解,近幾年互聯網消費領域的發展態勢,則使人日漸清醒。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出貨量,出現了某種下降的苗頭。當然,目前智能手機等終端在中國空前普及,5G逐漸進入商用,也為互聯網開拓了廣闊縱深。可是,無須諱言,即便數字設備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仍有很多領域的需求和服務無法實現數字化。例如,某些政務部門的數據查詢依然不便、費勁,很多社會化企業的數字化服務仍然封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干擾了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

在本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提到了“供給側數字化”。對於需求側的消費者來說,對供給側數字化的感受可能不是那麼真切,實際上,消費者所享受到的很多數字化服務和產品,都是供給側數字化所提供。你覺得某些服務和消費很便捷,那說明供給側數字化建設得好,反之,則是存在問題——這就是經濟學所謂需求與供給的相互角力與促進。

仍然是在前幾年,仍然是出於應對互聯網“下半場”的考慮,許多互聯網企業家提出了進軍“產業互聯網”的問題。簡單而言,“產業互聯網”建設與“供給側數字化”,是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表述。其焦點在於目前很多企業以及政務部門的數字化建設,遠遠落後於消費領域也就是需求側的數字化進展。例如,傳統行業和大型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即便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餐飲業、零售業,其流程控制、質量監測等很多環節,依然還處於更多依賴人工的耗時、耗力的非智能階段。

從市場的角度,諸如此類的供給側數字化的短板,必定會傳導並影響到需求側的消費品質和生活質量。正因此,在談及產業互聯網時,王興才會認為“各行各業都大有可為,機會是大把的”,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企業的機會。

無論是“供給側數字化”還是“產業互聯網”建設,本質上都觸及到了市場的深層問題,也進入到了行業以及企業的深水區。看到問題當然重要,但真正切實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坦率而言,相較於需求側數字化,供給側數字化建設顯然更為艱難。原因並不僅僅在於“船大調頭難”,而是這些改革,都將使行業和企業脫離“舒適區”,都將遭遇更為強烈的牴觸和障礙。這也正是供給側數字化落後於需求側數字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使供給側數字化建設儘快追趕上消費者的需求,不完全是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問題,也是萬物互聯社會的必然要求。

所謂互聯網的“下半場”,本質上是一個市場尋求自身再平衡的過程。它預示了互聯網“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提出了“下半場”的發力方向。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