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拿地,踩過的雷,填過的坑

那些年拿地,踩過的雷,填過的坑

歡迎關注公眾號:“舊改說”,探討城市更新、三舊改造、房地產知識資訊,申請加群

不管是一線房企還是二線房企,在拿地過程中的風險規避,都是投資部門的必修課。有的公司在拿地填坑上交的學費,都能多拿十多塊地了。

本文結合多位業內投資總的一線經驗,以及我個人的總結,為大家總結一些拿地的“坑點”。

總結起來,拿地的常見的風險類型有以下幾種:

融資代建

代建這個玩兒法,玩得比較6的是綠城。因為不花錢,在近兩年房企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越發地流行,直接導致了很多公司拼命地找代建項目。

玩兒套路的人,也發明了一種新的名詞,叫做融資代建。就是你借錢給他,然後你給他們做代建,既掙了代建的錢,也掙了資金的利息收入。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

實際並不是這樣的,想融資代建的項目很多都是負債極高,往往土地方已經窮盡了一切正規的融資渠道,就差民間借貸了。或者是項目想整體出售,但又沒人接手,轉而向借錢先開發,銷售後回款爭取能做到保本。

融資代建項目資金安全往往無法得到保障,大部分融資代建的項目,就是一個深坑。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融資代建都不能做。如果通過測算,項目的財務指標還可以,並且對方能夠提供足額,安全的增信措施,我覺得也是可以幹融資代建的。另外就是代建費用和借款還款的支付問題,時間節點儘量往前挪,銷售回款後第一時間先行支付。要加大代建費用在銷售回款後的支付比例,即前面多付,後面少付,以免項目後期因為結算問題扯皮。


那些年拿地,踩過的雷,填過的坑


工業地變性

工業地變性,可以避免在公開市場高溢價拿地,還能以較低的成本取得可開發土地,很多公司也是在積極獲取。

工業地變性有三個比較坑的點:

一是不一定能變性。很多公司在獲知某個項目能變性後,在市場是打聽了一下確實能做,直接就付了大量的款項。後來真正啟動變性流程,才發現不能變性,而資金已經被土地方使用了,或者共管資金被強制執行了。連本金都追不回來。

二是變性時間不確定。很多人對變性流程估計得太樂觀,很多土地方可能都沒自己去諮詢當地政府,只是聽幾個中間人說的政府有關係,三個月就能搞定,協議裡也是約定3-6個月就能搞定。

協議約定清楚了,客觀上做不到也是等於零。實際上正常走完變性流程,我們取中位數的正常情況,順利都是在一年左右。

三是完成變性,補交土地出讓金跟拍地一樣貴。或者是政府在商住比例上做文章,讓你拿到一塊商業比例極高的土地。這兩種結果,都是市場上極為常見的變性風險。

因此工業地變性項目要客觀把握,並且在支付價款節奏上有所考慮,這個問題可以具體見我的歷史文章,鏈接:深度乾貨|工業用地變性實操指南

法拍地

很多公司抱著撿漏佔便宜的心態去做法拍地,實際上法拍地不那麼容易撿漏,也佔不到便宜。

優質的土地項目,通常會採取股權收購,債務重組等形式先開發後再還債,這樣能最大限度保證債權人的利益。眾所周知,法拍項目一般會在現實估值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打折,以求快速吸引潛在購買者,快速出手。走到法拍這一步的項目,或者是土地本身價值不佳,或者是已經搞成了爛尾樓很多年,拿到了也頭疼。當然這不是針對所有的項目,我這裡講的是一個大概率的問題。

法拍土地還有一個公開拍賣競價的過程,如果潛在報名的公司較多,想要穩拿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很多法拍項目都是債權人或者是債務人找到地產公司談合作,但是走到法拍這一步,獲取項目的主動權已經不再債權人和債務人手裡了。有的公司跟債權人簽了合作協議,還付了定金,後來才發現這個項目的拍賣,債權人說了並不算。

這個問題可以具體見我的歷史文章,鏈接:最全司法拍賣土地流程、稅費處理及避坑要點

介紹勾地

市場上有這樣一類人,有很直接的政府關係,能給介紹勾地項目,設條件拿地。

這種更多是用一種嘗試的心態在給你介紹勾地項目,他介紹的關係並不是十分的可靠,但是想多試幾次,介紹個幾十上百家房企,萬一撿漏,成功拿地了呢。這個收益堪比中彩票。

但是對於投拓人員來講,拿地失敗的後果是你不能承受的。大部分公司在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給你調集了資金,以為穩拿地,報名參拍卻被其他公司拿了。這無論是公司追究損失的其他拿地機會的責任,還是你在領導老闆那裡損失的信譽,都是你無法承擔的。這類介紹勾地失敗的案例,這兩年在行業內並不少見,很多都淪為業界的笑話了。

要勾地,還是需要公司自身有相關資源和IP,引入外部資源也行。沒有內容的勾地,都是空談的。

資金共管

共管賬戶使用多見於工程領域,甲方通過共管賬戶能夠精準控制施工單位每一筆錢的使用,做到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被用於其他項目,保證項目施工進度。

可能是很多土地中介就是做勞務或者工程出身的,共管資金這一做法被運用到了土地收併購領域,大放異彩。美其名曰共管賬戶不是實際的資金支付,錢在共管賬戶並未發生轉移,安全又節約成本。

我們先來說節約成本的問題,從靜態來講資金確實沒有支付出去,錢還是你的,沒毛病。但是動態來講是不經濟的,房地產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房企老闆巴不得一塊錢掰開成三份來用。拿大把的資金放在賬戶裡面睡大覺,這簡直是極大地浪費,一般而言沒有哪個公司會允許這樣的操作存在的。當然,短時間內一兩個月,或者金額不大的例外。

再來說一下安全的問題,共管賬戶分為兩種,己方公司設立的共管賬戶和對方公司設立的共管賬戶。其中對方公司設立的共管賬戶,是可以被法院強制執行的。因此設共管賬戶一定要留個心眼。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共管資金的支配和解除是需要雙方共同同意才能支取,一旦遇到僵局,對方不同意解除共管,處理起來又是一件麻煩事。


那些年拿地,踩過的雷,填過的坑


合作開發

合作開發也是近兩年很時興的玩法,很多房企非常羨慕金茂,首開,保利,萬科,龍湖等幾位公司,很多項目都組成“好基友”團隊,共同開發項目。

合作拿地開發,需要明確一點,你有什麼,對方公司有什麼,即比較優勢,這是合作的基礎。我們舉例來說吧,首開在全國跟其他公司的合作開發,是由於首開自身的資金實力較強,融資成本較低,在進入一個新城市前往往先採取跟其他公司合作開發,積累經驗穩紮穩打的形式,大家一起掙錢。

很多中小房企也熱衷於跟大房企一起合作開發,但是在大房企面前,其品牌、管理、資金、團隊都沒有比較優勢。讓你並表操盤是不可能的,最終只是淪為別人的小跟班,花錢搭臺子,看人表演而已。

另外,很多房企在選擇合作對象是,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合作之初思路和協議約定也不甚清晰,雙方的操盤理念,公司管理,成本管控,運營計劃差異很大,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往往會變成相互掣肘。真還不如自己單幹!​

毫不誇張的說,十家做舊村改造的企業裡面,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問題,項目進度的快慢,就取決於解決這些問題能力,時間就是金錢,

如何推動項目,如何將城市更新週期縮短一半。是我們應該共同考慮和解決的難題!基於此我們舉辦了以下城市更新專題研討會。

那些年拿地,踩過的雷,填過的坑

私信我~瞭解報名研討會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