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語素
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義的單位。
例如:“禾”是一個語素,它的意義是“禾苗”;“坦克”也是一個語素,它的意義是“裝有火炮機槍和旋轉炮塔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
現代漢語的語素絕大多數都是單音節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兩個音節的,如:沙發、坦克、玻璃、芙蓉等。
還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節,如“法西斯、奧斯特洛夫斯基”語素構成詞。
語素可以單獨成詞,也可以與別的語素組合成詞,例如:“人”;“人參”。“吃”;“吃虧”。
如何判斷語素?
判斷語素很簡單,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後有意義就是語素,否則不是。
語素的分類:
自由語素:可以獨立成詞,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半自由語素:不能獨立成詞,只能組合,位置自由。如“話、習、確、民”;
不自由語素:不能獨立成詞,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Part
02
詞類
詞由語素構成,由一個語素單獨構成的詞叫作單純詞;由幾個語素組合構成的詞叫作合成詞。
詞的分類:
詞可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夠獨立成句。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係。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
(1)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
例如:表人或事物(學生,教室,書本,友誼);表時間(早晨,明天,季節);表方位(前面,東面,左邊等)。
(2)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的詞。
例如:走,笑,支持,保衛,發展,擴大,提高,愛,喜歡,出現,使,鼓勵,能夠,肯,要,起來,進去,出來,是等。
(3)形容詞:表示性質或狀態的詞。
例如:美麗,迅速,明媚,激動,偉大,誠實,甜,高,圓,直等。
(4)數詞:表示數目的詞。
例如:表確數(二,億,二分之一);表概數(一些,許多,三四十);表序數(第一,初二,老大等)。
(5)量詞:表示人、事物的單位或動作、行為的單位的詞。
例如:物量詞(尺,斤,個,輛);動量詞(趟,次,遭,回等)。
(6)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例如:人稱代詞(我,你,他,大家自己);疑問代詞(什麼,誰,多少,怎麼);指示代詞(這,那,這樣等)。
(7)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頭,表示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頻率、語氣、肯否定等。
例如:很,更加,略微;全都,總,僅僅,只;已經,剛剛,一直;再三,往往,時常,屢次;可,卻,難道;不,竟,可能沒有等。
(8)介詞:用在名詞(或短語)、代詞前頭,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目的等。
例如:從,向,朝,在,把,按照,為了,對於,比,除了,和,跟,由於等。
(9)連詞 :連接詞、短語、句子、表示某種邏輯關係。
例如:和,或者,而且,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只有……才,如果……那麼等。
(10)助詞:附在詞或短語、句子後面表示一定的結構關係或附加意義或語氣。
例如:結構組詞(的,地,得);時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嗎,啊,罷了,吧,呢等)。
(11)嘆詞:表示感嘆或呼喚應答的詞。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擬聲詞:摹擬事物聲音的詞。
例如:砰,轟隆,嘩啦啦等。
Part
03
短語
短語是由詞和詞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 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
特點:
① 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
② 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係,沒有修飾、限制關係。
③ 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
④ 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詞組合。
(2)偏正短語:由修飾語和中心語組成,結構成分之間有修飾與被修飾關係的短語。
基本結構:
① 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制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
② 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 ]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
特點:
① 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
② 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
③ 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面回答“誰”、“什麼”的問題。
④ 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
① 動補短語:即 動+補 形式, 動補短語中的補語不能回答動詞"誰"、"什麼"、"哪兒",而是補充說明動作的結果、狀態或處所等。例如:看(不清)、去(一趟)、拿(起來)、印在(腦子裡)、跑得(快)、走得(急)。
② 形補短語:即 形+補 形式 以形容詞為中心時它的後面只有補語,因為形容詞不能帶賓語。例如:機靈得(很)、密得(不透氣)、漂亮(極了)
特點:
① 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
② 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係。
③ 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
④ 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由兩個成分組成。前一個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題,稱為主語;後一個成分對主題加以陳述,稱為謂語。
基本結構:
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結構: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
特點:
① 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麼”,後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麼樣”“幹什麼”或“是什麼”。前後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係。
② 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
特點:
① 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
② 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③ 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
基本結構:
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
特點:
① “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於一個名詞。
② “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Part
04
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
例如:
(1)中國人民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例如:
(1)滿天烏雲頓時消散了。
(2)樹葉黃了。
(3)小王今年十六歲。
(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麼書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例如:
(1)什麼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經]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
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
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遊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例如:
(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於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Part
05
複句
(一)複句類型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繫,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複句。
組合複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謂句,也可以是非主謂句。分句之間有短暫的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或分號表示。
分句之間的關係常用連詞、副詞以及一部分起關聯作用的短語來表示,複句中的分句之間有著一定的邏輯關係,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邏輯事理關係,可以把複句分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解說、目的等類型。
1、並列複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的,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相關的幾種情況,分句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即A,又B”。
例如: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不是意識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意識。
2、承接複句
也稱順承複句,連貫複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動。常用的關聯詞語有“A,於是B”“A,然後B”、“A,接著B”、“A,便B”。
例如:
他們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
3、遞進複句
由兩個有遞進關係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了一層。常用的共聯詞語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還、又)B”、“而且”、“並且”、“尚且A,何況B”、“別說A就連(就是)B”。
例如:
他不僅學習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選擇複句
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凡種情況,要求從中選擇一種,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與其這樣不如那樣”等意思。常用關聯詞語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還是B”、”與其A,個如B”。
例如:
不在沉默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5、轉折複句
由兩個有轉折關係的分句組成,幾個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來一個轉折,轉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關聯詞語有:“雖然A但是B”、“A不過B”、“可是”、“然而”、“卻”等。
例如:
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6、因果複句
由兩個有因果關係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因為A所以B”、“既A就(那麼)B”、”因此”。
例如:
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難從氣餒。
7、假設複句
由兩個有似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如果(倘若)A就(那麼)B”、“即使(縱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
例如:
假如產品質量不好,數量再多,也沒有使用價值怕。
8、條件複句
由兩個有條件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無論(任憑)A,都(也)B”。
例如:
只有作正,才能事業興。
(二)單句和複句的區別
(1)定義法
單句,只有一個主謂語部分;複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句組成,組成複句的單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謂句,也可以是非主謂句。
例如:
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
3個單句組成的一個複句,用“也”連接前兩個分句,同第3個分句表示並列。
(2)抓主幹法
再長再複雜的單句都可用此法簡縮成非常簡潔明瞭的句子。且句子主幹中只有一套主謂語部分。
例如:
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主幹:這是教訓。
(3)外部標誌法
複句構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結合起來,這個複句沒有關聯詞語。另一種複句是藉助關聯詞語組合起來的,對這種複句,只要劃出表示各種意義的關聯詞語,就可知它是一個複句,這些關聯詞語就成了複句的外部語言標誌。
例如:
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關聯詞:不但……而且……(遞進關係)
(4)定義法&抓住幹法
需要結合使用前兩種方法區別單複句,是因為有些單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複句充當的。
例如:
我們只是認為:無節制地信手亂花,即使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也是有背於節約精神的。
這個句子,“認為”的賓語是由一個二重複句充當的。如果看到有關聯詞就判定它是複句,那就錯了。但只要結合前兩種方法去判斷,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閱讀更多 語文報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