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是得還是失?

每個人的成長中,都伴隨著父母的期待,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之前,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家的孩子,各方面表現出色,最終以成績上的優勢,在高考中獲得勝出的機會。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看,在大家努力學習的同時,也會感受著同學之間帶來的快樂。

我們都是社會人,離不開一定的人際交往,學生時代的青蔥歲月裡,會給每一位學子,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即便在畢業之後,每每回想起同學相處的時光,心頭還會暖暖的。

尤其,在高中時代,學生們迎來第二青春期,同學的相處中,彼此成為了重要他人。在相互的影響之下,大家各自形成了人生觀和世界觀,而這些觀念的形成,將會指導著大家,在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中,該用怎樣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如果,一個人的成長中,只有父母的關愛,卻沒有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是得還是失呢?

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是得還是失?

​她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

出生於河南的張易文,在走進高考的考場之前,沒有接受過校園教育。

從4歲的時候,她就跟著父親,開始了私塾生活,在9歲的那一年,瘦弱的張易文,就在爸媽的打理下,迎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

第一次“試水”性質的高考,她以失敗而告終,總成績僅僅得了172分,其中語文考了46分,數學僅僅得了31分,而外語成績則是37分,語數外三科成績,算得上均衡,綜合也僅僅得了58分。

試想一下,在我們的身邊,9歲的孩子剛剛升入3年級,似乎對學習和生活,並沒有多少認知。

他們每天在父母的督促下,勉強完成家庭作業。語文還停留於讀書識字的階段,數學還是加減乘除運算,至於英語,26個英文字母還需花費時間去背誦。

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是得還是失?

​可是,9歲的張易文,卻開始衝刺高考,希望站在更高的臺階上,迎來不一樣的人生。

一次高考的失敗,並沒有讓張易文的父母灰心,來年的時候,高考的考場中,又出現了孩子瘦弱而靦腆的身影。

10歲那年的高考,張易文沒有讓家長失望,她考出了352分的成績。

從成績來看,這樣的分數,在河南這個教育大省中,算不上優秀,但是對於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已經難能可貴了。

最終,張易文叩開了大學的校門,成為商丘工學院中的一名大學生。與此同時,她的高考事蹟,也成為許多網友關注的熱點。

看著身邊貪玩不懂事的孩子,許多家長沒少拿張易文的事件,來數落自家的孩子。

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是得還是失?

​張易文事件,怎樣看待得失?

關於孩子的成長,張易文的父親,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成功的家庭教育。

在孩子10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大學生活,不僅節省了8年的學習費用,還節省了許多的時間。甚至,張父還為孩子,做好了長期的規劃,希望張易文能夠繼續升本、考研、讀博,將來在大學裡工作。

不過,有許多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說,孩子年紀尚小,接受能力會受限制,如果有考研、考博的打算,怕壓力太大,從而出現“傷仲永”的現象。

其實,張易文與張炘煬相比,天賦並不算出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跳級的張炘煬,同樣在十歲的時候,成為了一名大學生,不過他的成績,卻超過了遼寧的二本線50分。

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是得還是失?

​反觀張炘煬後來的境況,在父母的陪讀下,雖然考上了研究生,但是在論文答辯環節太過吃力;在其16歲的時候,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但是時至今日,已經變得銷聲匿跡了。

張易文九歲的時候,經歷一次失敗的高考,在十歲那一年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到底是得還是失呢?

在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點中,他認為一個孩子的成長,應該遵循身心發展的規律,“揠苗助長”的舉動,將會讓孩子缺少童年的快樂,從而給人生留下遺憾。

張易文比同齡人,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更早進入大學去學習,或許是一種“得”。

不過,從盧梭的教育觀點來看,她的成長,沒有遵循自然規律,卻是一種“失”。

九歲高考失敗,十歲考上大學,“小天才”的成長,是得還是失?

​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孩子?個人認為,家長應該站在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再找準正確的決定,避免揠苗助長,從而出現傷仲永的現象。

急於讀大學的結果,讓張易文缺乏愉快的童年,也沒有與同學相處的少年,身邊交流的,只是那些比自己大近乎10歲的哥哥和姐姐。

對於正常成長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學到初中,又經歷高中階段,經過兩次青春期,才逐漸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而當直面高考的時候,同學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內心真切的需求,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填報志願,選擇一份合適的專業,為將來的生活做好準備。

反觀張易文,她的人生卻是被父母安排好的,家長期待她繼續升學,有朝一日留在高校,從而進入“上流”階層。而這,是她自己所期待的人生嗎?或許並不是。

當然,張易文的經歷,是得還是失,最終還是要靠時間來證明一切。在此祝願她,能夠找準定位,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去學習和生活。

​今日話題:關於張易文的成長經歷,您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