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1978年10月6日,我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個普通家庭,爸爸是助理工程師,善良正直,工作一絲不苟;媽媽是檢驗員,質樸勤勞,做事特別認真。

小時候,外婆同我們一起生活,老人家沒什麼文化,但總是端莊賢淑,處處替別人著想,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家庭教會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認真做事的態度,和一顆懂得感恩與回報的心。

1985年9月,我成為鄭州市管城區城東路二小一名小學生,在校期間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在全市小學生象棋比賽中獲得冠軍,贏得了一套小象棋,這是我能記起來的第一個獎品。

小學六年級時,我被保送到了鄭州三中,一所重點中學。初二那年,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筆獎學金,整整10元錢!看到爸爸的球鞋破了卻一直不捨得換,我就用這筆獎學金悄悄給爸爸買了雙白色的球鞋。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1994年參加中考前,我被鄭州第十一中學提前錄取了。1997年讀高三時,我一門心思只想拿到全國重點本科院校的錄取通知書。

夢想是時代的印記。記得小時候,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公交車售票員,可以天天坐著汽車在鄭州市逛悠。

長大後,新的人生夢想也慢慢多起來,我曾經想當一名老師,哺育桃李;還想當一名律師,扶弱濟困;但卻從沒想過自己會與飛行結緣。

高考前夕,一家航空公司到我們學校來招生,他們提出的條件我都符合,但是有一條“只招男生”,這讓我心裡很憋氣。我心說,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招女生,我一定能行!

沒想到,時隔不久,空軍也開始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當時,我們全班同學都報了名,而我幸運地一路過關斬將,成為那年全鄭州市唯一一名被錄取的女飛行員。

飛行員對體能的要求很高。當年考入長春航校的同批女飛行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體育特長生,還有一些擁有國家三級運動員證書。

和運動員出身的戰友相比,我是一個典型的“後進生”。高強度的長跑訓練,對我來說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卡。

當別人早早完成衝刺、悠然休息的時候,我卻拖著彷彿重逾千斤的雙腿,揣著一顆似乎要蹦出胸膛的心臟,扯著風箱一般的呼吸,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挪動。

堅持,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我一次又一次在心中默默地鼓勵自己。但無論多慢,無論多晚,我都不會停下向著目標的腳步。

起點落後,並不意味著終點一定落後,要想超越,唯有加倍努力。

長春的冬日,寒風刺骨,每天七千米長跑,呼出的熱氣在帽子上,睫毛上凝結成晶瑩的冰粒。烈火驕陽的夏日,汗水一層層打溼衣裳,背上的汗鹼畫出片片圖案。

每個夜晚,當別人洗漱準備休息的時候,我還在操場上一圈一圈的加班苦練。記不得有多少次拖著沉重的雙腿上樓,再把雙腿費勁地搬到床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年半之後的轉校考試中,我的體育成績項項全優。

1999年,第一次架機翱翔藍天時,我就被這片天空深深的吸引了。

抗震救災,消雲增雨,空投傘降,實兵演習……一次次飛翔,飛出了人生的美麗航線;飛機撞鳥,機翼結冰,剎車失效,發動機震動,一次次行走在危險的邊緣,一次次經歷生死考驗,一次次昇華著勇氣和力量。

當我把軍用物資一次又一次準確地投向預定地點,當潔白的傘花在空中綻放,年輕的傘兵安全著陸時,當我刺破層層烏雲飛翔在危險邊緣,一次又一次為乾涸的大地灑下甘霖時,我深深體會到了自己作為一名飛行員的人生價值。

2001年,我從軍校畢業來到飛行部隊。一次單飛訓練,當飛機起飛剛剛離地時,我發口令“收起落架”,只聽“砰”的一聲響,座艙玻璃上鮮血四濺,滿座艙瀰漫著一股焦糊味,緊接著飛機扭力下降,溫度升高。

飛機撞鳥了!

我們機組成員立即做出判斷,馬上調整另一側發動機的馬力,邊上升高度爭取處置時間,邊報告地面指揮,並隨時做好迫降的準備。當機組密切協同把飛機穩穩的降在跑道上,滑進停機坪後,飛機再也無法啟動了。

後來查明,我們的飛機撞到了21只鴿子,打壞了一臺發動機,堵塞了近三分之二的進氣道,機頭下方也被撞凹了一個大坑。

還有一次,在飛機著陸時,起落架突然收起,瞬間濃煙滾滾,火花四濺。

自1997年至2010年,我在空軍整整飛了十三年,大大小小的緊急情況數不勝數,但卻始終未曾改變我對藍天與飛行的熱愛,那時,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夠飛遍祖國所有的機場。

2004年4月24日,是我和愛人計劃舉辦婚禮,走進婚姻殿堂的幸福的日子。

4月22日,在完成了當天的飛行任務後,我向單位正式提出了請假申請,希望23日能提前休息一天準備婚禮事宜。

22日傍晚,卻接到了領導的電話,說是一位飛行員戰友突然生病,問我能否頂上去,否則明天這架飛機將無法完成任務。

我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父母和愛人得知後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23日晚,我完成最後一個飛行架次,安全著陸。24日清晨,我披上潔白的婚紗,成為了幸福的新娘。

1970年的4月24日,我國的第一顆東方紅衛星發射升空。2016年,我國將4月24日定為首個“中國航天日”。

這一天於國而言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於我而言也是個特殊的日子。

自2004年可以獨自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到2010年加入航天員大隊,7年裡的每個除夕,我都和同為空軍戰友的愛人分別戰鬥在值班崗位,不是沒有過孤獨和寂寞,不是沒有過對家的思念和對父母的愧疚,可我知道,我們是在保衛祖國,也是在保衛父母。

一家不圓萬家圓,每當面對萬家團圓的點點燈光,我的心中都會湧起一份自豪,在那幸福的燈火裡,在那千千萬萬父母臉上安詳的笑容裡,也有我做出的小小貢獻。

2009年,國家開始招收選拔第一批女航天員。聽到這個消息後,我毅然報了名,因為我渴望飛得更高,我渴望成為離太陽最近的人。

我幸運地通過了一次又一次考核,但直到部隊派人家訪前,我才打電話通知了父母。

電話中,爸媽在一聲嘆息之後,長時間沉默不語。我是家中的獨女,我知道他們的擔憂,我理解他們的沉默,全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顆質樸的愛子之心,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享受著平凡的幸福,大概沒有誰渴望成為英雄的父母。

長久的沉默後,父親說:“你長大了,我們也老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決定了,我們沒有意見。你要知道,我們永遠都支持你!”那一刻,我在電話的另一端淚如泉湧。

2010年5月,我正式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航天戰士。

從一名已經日益成熟、可以擔負作戰和任務的飛行副大隊長,一名飛了1680小時、在同期飛行員中飛行小時數最多的飛行員,轉身成為一名航天員,絕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

拋開了所有的成績,一切又從零開始。走進教室,拿起書本,又開始了學生生活。

登天無捷徑。那段時間,我一頭扎進學習訓練中,睜開眼睛就是學習,學習,閉上眼睛還是滿腦子的航天理論與技術知識。

上課要打瞌睡時,就狠狠的掐自己一把,讓自己清醒。我的腦子裡只剩下一個信念:為祖國出征太空;兩件事:學習,訓練。

兩年來,沒有休息日,沒有娛樂時間,沒有睡過一天懶覺,從來沒有在十二點前關掉過書桌上的檯燈。在我的記憶裡,只有大年三十那一晚可以放鬆的休息,痛快地看場晚會,大年初一又會早早坐在書桌前,開始一天的學習。

而飛行中的操作要想做到精準無誤,只有訓練訓練再訓練、重複重複再重複、精心精心再精心。

那段時間,我成百上千次地重複同樣的操作,模擬同樣的程序,連做夢都是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閉上眼睛都能知道哪個按鈕在什麼位置,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並能準確無誤的操作。

有時會因為一個細節有疑問而翻遍所有的書籍,一個動作不到位而上百次的重複。

到北京兩年間,我沒有逛過一次街,甚至沒有獨自走出過北京航天城的大門。也許這樣的生活會讓別人覺得痛苦難熬,可我卻由衷地感受到了與時代同步、與使命同行的幸福。

航天員有許多特因環境訓練是極具挑戰的,其中有一項是轉椅訓練。當飛行員的時候,轉椅只需做2分鐘;而當航天員,及格的標準則提高到了12分鐘。

我自認為前庭功能還是不錯的,可當第一次轉椅做到5分鐘的時候,那種突如其來的眩暈、噁心,瞬間讓我臉色蒼白,滿頭是汗。

而教員告訴我們,剛參加轉椅訓練絕對不能嘔吐,因為一旦嘔吐,身體就會產生記憶,後面的訓練中就無法克服。

5分鐘的訓練到底是堅持下來了,可是面對明天的8分鐘,後天的10分鐘,乃至更長時間的考驗,我能堅持得了嗎?

那天訓練結束後,我無精打彩,整整一天吃不下飯。我忍不住哭了,一邊哭一邊想,難道我真的選錯了嗎?難道我真的過不了這關嗎?

我對自己說:不!絕對不能放棄!既然時代給予了機遇,我就一定要懂得珍惜;既然事業給予了舞臺,我就一定要懂得熱愛。一位航天員老大哥說得好,我們航天員也是普通人,會疼,會累,會難受,只是我們更懂得堅持,更懂得熱愛。

我告訴自己:堅持、堅持、再堅持,想盡一切辦法轉移注意力,一定要挺過12分鐘!為了提高前庭功能,我每天都在學習之餘堅持“打地轉”,十五圈,二十圈,三十圈……最終,我做到了!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這項考核。

還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離心機超重訓練。最初訓練時,短短几十秒、6個G的過載就已經讓我如跑了萬米一般雙腿發軟、精疲力盡。

為了適應超重訓練,我每天堅持練習腹部和腿部力量,向首批航天員請教經驗,用心體會每一次訓練過程,向教員請教不同的對抗方法,經過不斷地總結摸索,這項成績提高得很快,教員也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提高頭低位耐力,我睡覺時拿掉枕頭,墊高雙腳。體能不好,我就持之以恆加班加點的練,第一個到訓練場,最後一個再離開。

每天清晨,我都會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大聲喊:“加油!”每晚我都會問自己“今天你努力了嗎?”

為了夢想,堅持、堅持、再堅持!我知道,這個世界永遠只有輕易的失敗,卻絕不會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當我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全部考核,被確定為“神九”任務航天員時,那些搬著雙腿上樓、連做夢都是實驗和操作的日子,顯得那樣的意義非凡,那樣的彌足珍貴。

航天是個偉大的事業,我們把自己稱為航天人,可往往一個人加入了航天大軍,全家就都成了航天人。

從我加入這支隊伍的那天起,我的愛人張華就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承擔起了家裡所有的責任。在我備戰任務的兩年中,媽媽住過院,爸爸也做了一次手術,可所有這些我當時竟毫不知情。

父母家人隱瞞了一切,承擔了一切,只是為了能讓我全身心的投入訓練。我常常會感恩生活的給予,給予了我熱愛的事業,給予了理解我支持我的父母,給予了與我攜手並肩,共渡風雨的愛人。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我的愛人也有自己熱愛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更是充當了我生活中的多種角色,他不僅是我生活中的伴侶,還是我的陪練員、考核員、心理輔導員,我人生的良師益友。

為了彌補我體能上的弱項,愛人常年堅持晚上陪我一起鍛鍊、跑步、打地轉、做蛙跳,風雪無阻。

至今我還常常回想起大雪紛飛的夜晚,我們倆在白雪覆蓋的操場上一圈一圈的奔跑,留下一串串腳印的場景。

為了記憶大量的理論和數據,他是我全能的考核員,生活隨處是考場,他提問我回答,以至於後來他也能背下很多航天飛行數據。

他還是我專屬的心理輔導師,在我倍感壓力,焦慮無比時,他總能及時為我疏導壓力,讓我重拾信心,全心投入備戰。

多少次,他陪著我在無人的操場上大聲吶喊,釋放壓力,喊出了夢想,喊出了信念和力量。一路同行,在我奔向夢想的道路上,一直有一雙眼睛無比信任的注視著我,一直有一雙溫暖的手緊握著我的手,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

2012年3月,我被確定為“神九”首飛梯隊航天員。當得知我要代表億萬中國女性出征太空時,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

這是被祖國和事業需要的幸福,

這是被極大信任的幸福,

這是將國家榮譽扛在肩頭的幸福,

這是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幸福,

這是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幸福。

2012年6月9日,是我們離天北京航天城,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日子。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在北京航天城迴盪著的《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的動人旋律。歌裡唱道:“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

那一刻,我強忍住要奪眶而出的淚水,向送行的親人、戰友揮手告別。出發了,即將奔赴戰場了!此去天路迢迢,但即使千難萬險,即使粉身碎骨,又有何懼,又有何憾?!

有人曾問我,“你難道真的就不怕死嗎?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會回不來?”

其實,沒有人會不珍惜生命,但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事情值得去奮鬥和犧牲。

飛天之前,我確實曾經想過自己會回不來,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神九乘組確定後,有一天晚上在北京航天城散步,我曾認真地對愛人說過:

“如果我真的回不來,變成了一顆流星,你一定要答應我兩件事情,一是要幫我照顧好父母,二是娶一個會做飯的妻子。”

愛人緊緊擁抱著我說:“我們要一起照顧父母,我等你回來!”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中身體會失重,心靈卻不會。會看輕看淡許多,比如名和利;也會看清看重許多,比如情與義、國與家。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任務成功後,大家把鮮花和讚譽都送給了我們,但我深知,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航天人,一名趕上了好時代的幸運兒。

是幾代航天人、是十幾萬航天大軍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是祖國和人民把我們送入了太空。

如今,當大家對我說“你沒有變”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記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為我清醒地知道,託舉我們飛天的雙手,一個叫“科技”,一個叫“國力”。

2012年10月,我參加了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舉辦的第63屆國際宇航聯大會。當大會主席看到臺下的中國代表團時,特意向來賓介紹我是來自中國的首位女航天員,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當我看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領導和美國、俄羅斯代表一起為其他200多個成員國發放國際宇航聯會旗時,我不禁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國家發展了,科技強大了,走出國門,我們的脊樑挺得更直了。

2013年,我隨代表團參加聯合國外空委會議,和世界首位女航天員捷列什克娃等航天員一起做報告。

在報告結束後的互動環節,一位上了年紀的外國記者,舉手站起身對我說:“我曾在2012年的那不勒斯聽過您的報告,今天我沒有任何問題要提問,謹代表自己向您致意!”

那一刻我無比自豪,因為我知道,我代表的就是我的祖國,他致意的是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是一個日益強大的我的祖國!

任務成功後,擔當的義務更多了。我們經常要走進學校、走進各行各業向大家宣傳航天知識和航天精神。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一開始,我對這些有點兒排斥,相比而言,我更願在航天員大隊參加學習訓練,做好自己作為航天員的本職工作。

後來,遇到許多令人感動的事、令人動情的人,讓我明白了參加社會活動的意義所在——很多人的一生之中,不就是在不經意間遇到一個人、一件事,或者聽到一句話而迸發了力量、萌生了理想的嗎?

曾經,在一所中學參加完活動,我邀請提問的同學上臺領取紀念品,一位瘦弱的女孩子怯怯地對我說,“劉洋姐姐,我成績不好,馬上要中考了,我很擔心,我害怕!”

我看著她含淚的雙眼,對她說:“小妹妹,你不要害怕。姐姐告訴你,要關注當下,從今天開始制定每天的計劃,完成每天的任務,專注並堅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績!”

女孩眼中燃起了光芒,問道:“我能行嗎?”

我堅定的說:“你一定行!”

“劉洋姐姐,我想抱抱你!”

我用力地擁抱著她,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心與心交流的意義。

曾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60週年校慶上,一位白髮蒼蒼的退休老教授和我們“神九”乘組3名航天員合了影。

一年後,在我為來航天城參觀的小學生們做完科普講座後,一位小男孩舉著一個信封對我說:“劉洋姐姐,這是我奶奶讓我交給你的。”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我打開來,正是那張合影,在照片的背後,老人親筆寫著:“感謝你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的貢獻!”那一刻,心中一股暖流湧動,我不禁溼潤雙眼。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小男孩問我:“劉洋姐姐,我長大了也想當航天員,能行嗎?”

我微笑著對他說:“你一定能比我們飛得更高更遠”。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種下一顆種子,點燃一個希望,傳遞一份力量,我想,這正是我們航天員與大眾交流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作為一個女兒,我無法承歡膝下,因為忙碌的工作,如今依然要讓年邁的父母替我照看年幼的孩子,但我知道,我的父母也會為我的事業而驕傲。

作為一個妻子,我無法全時投入照顧愛人家庭,但我知道,我的愛人和我有著共同的夢想與追求。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作為一名母親,我會因無法陪伴孩子而心懷愧疚。有時抽空回家,孩子早就進入了夢鄉,我會輕輕地親親孩子,“寶貝,媽媽回來了”。

女兒總是問我:“媽媽,你為什麼總要上班,總要學習訓練呀?”

我回答說:“你不是想跟動畫片裡的卡梅利多那樣,要一顆星星嗎?媽媽要練好本領,下次也到太空給你摘星星。”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如果無法做到,那就用最深情最無私的愛來彌補吧!

現在,我們正在緊張備戰空間站工程任務。訓練課程開始後,我才意識到,困難和挑戰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中國首位太空女航天員劉洋:飛天之前我確實做過犧牲的準備!

第一次參加艙外服試驗,我在120多公斤的服裝中才工作了3、4個小時,手就已經抖得拿不住筆,而將來真正的空間出艙活動,一次就可能要連續工作7、8個小時!

沒有捷徑,沒有巧工,只有練,練,練,加量的練;學,學,學,玩命的學!

若問我這份事業苦不苦,苦!

若問我這份事業累不累,累!

可這一切在我的心中又是如此的值得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