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1978年10月6日,我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助理工程师,善良正直,工作一丝不苟;妈妈是检验员,质朴勤劳,做事特别认真。

小时候,外婆同我们一起生活,老人家没什么文化,但总是端庄贤淑,处处替别人着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家庭教会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一颗懂得感恩与回报的心。

1985年9月,我成为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二小一名小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在全市小学生象棋比赛中获得冠军,赢得了一套小象棋,这是我能记起来的第一个奖品。

小学六年级时,我被保送到了郑州三中,一所重点中学。初二那年,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奖学金,整整10元钱!看到爸爸的球鞋破了却一直不舍得换,我就用这笔奖学金悄悄给爸爸买了双白色的球鞋。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1994年参加中考前,我被郑州第十一中学提前录取了。1997年读高三时,我一门心思只想拿到全国重点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梦想是时代的印记。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可以天天坐着汽车在郑州市逛悠。

长大后,新的人生梦想也慢慢多起来,我曾经想当一名老师,哺育桃李;还想当一名律师,扶弱济困;但却从没想过自己会与飞行结缘。

高考前夕,一家航空公司到我们学校来招生,他们提出的条件我都符合,但是有一条“只招男生”,这让我心里很憋气。我心说,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招女生,我一定能行!

没想到,时隔不久,空军也开始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报了名,而我幸运地一路过关斩将,成为那年全郑州市唯一一名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飞行员对体能的要求很高。当年考入长春航校的同批女飞行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体育特长生,还有一些拥有国家三级运动员证书。

和运动员出身的战友相比,我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高强度的长跑训练,对我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

当别人早早完成冲刺、悠然休息的时候,我却拖着仿佛重逾千斤的双腿,揣着一颗似乎要蹦出胸膛的心脏,扯着风箱一般的呼吸,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

坚持,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我一次又一次在心中默默地鼓励自己。但无论多慢,无论多晚,我都不会停下向着目标的脚步。

起点落后,并不意味着终点一定落后,要想超越,唯有加倍努力。

长春的冬日,寒风刺骨,每天七千米长跑,呼出的热气在帽子上,睫毛上凝结成晶莹的冰粒。烈火骄阳的夏日,汗水一层层打湿衣裳,背上的汗碱画出片片图案。

每个夜晚,当别人洗漱准备休息的时候,我还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加班苦练。记不得有多少次拖着沉重的双腿上楼,再把双腿费劲地搬到床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年半之后的转校考试中,我的体育成绩项项全优。

1999年,第一次架机翱翔蓝天时,我就被这片天空深深的吸引了。

抗震救灾,消云增雨,空投伞降,实兵演习……一次次飞翔,飞出了人生的美丽航线;飞机撞鸟,机翼结冰,刹车失效,发动机震动,一次次行走在危险的边缘,一次次经历生死考验,一次次升华着勇气和力量。

当我把军用物资一次又一次准确地投向预定地点,当洁白的伞花在空中绽放,年轻的伞兵安全着陆时,当我刺破层层乌云飞翔在危险边缘,一次又一次为干涸的大地洒下甘霖时,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作为一名飞行员的人生价值。

2001年,我从军校毕业来到飞行部队。一次单飞训练,当飞机起飞刚刚离地时,我发口令“收起落架”,只听“砰”的一声响,座舱玻璃上鲜血四溅,满座舱弥漫着一股焦糊味,紧接着飞机扭力下降,温度升高。

飞机撞鸟了!

我们机组成员立即做出判断,马上调整另一侧发动机的马力,边上升高度争取处置时间,边报告地面指挥,并随时做好迫降的准备。当机组密切协同把飞机稳稳的降在跑道上,滑进停机坪后,飞机再也无法启动了。

后来查明,我们的飞机撞到了21只鸽子,打坏了一台发动机,堵塞了近三分之二的进气道,机头下方也被撞凹了一个大坑。

还有一次,在飞机着陆时,起落架突然收起,瞬间浓烟滚滚,火花四溅。

自1997年至2010年,我在空军整整飞了十三年,大大小小的紧急情况数不胜数,但却始终未曾改变我对蓝天与飞行的热爱,那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够飞遍祖国所有的机场。

2004年4月24日,是我和爱人计划举办婚礼,走进婚姻殿堂的幸福的日子。

4月22日,在完成了当天的飞行任务后,我向单位正式提出了请假申请,希望23日能提前休息一天准备婚礼事宜。

22日傍晚,却接到了领导的电话,说是一位飞行员战友突然生病,问我能否顶上去,否则明天这架飞机将无法完成任务。

我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父母和爱人得知后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23日晚,我完成最后一个飞行架次,安全着陆。24日清晨,我披上洁白的婚纱,成为了幸福的新娘。

1970年的4月24日,我国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升空。2016年,我国将4月24日定为首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于国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于我而言也是个特殊的日子。

自2004年可以独自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到2010年加入航天员大队,7年里的每个除夕,我都和同为空军战友的爱人分别战斗在值班岗位,不是没有过孤独和寂寞,不是没有过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的愧疚,可我知道,我们是在保卫祖国,也是在保卫父母。

一家不圆万家圆,每当面对万家团圆的点点灯光,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份自豪,在那幸福的灯火里,在那千千万万父母脸上安详的笑容里,也有我做出的小小贡献。

2009年,国家开始招收选拔第一批女航天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毅然报了名,因为我渴望飞得更高,我渴望成为离太阳最近的人。

我幸运地通过了一次又一次考核,但直到部队派人家访前,我才打电话通知了父母。

电话中,爸妈在一声叹息之后,长时间沉默不语。我是家中的独女,我知道他们的担忧,我理解他们的沉默,全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质朴的爱子之心,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享受着平凡的幸福,大概没有谁渴望成为英雄的父母。

长久的沉默后,父亲说:“你长大了,我们也老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决定了,我们没有意见。你要知道,我们永远都支持你!”那一刻,我在电话的另一端泪如泉涌。

2010年5月,我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航天战士。

从一名已经日益成熟、可以担负作战和任务的飞行副大队长,一名飞了1680小时、在同期飞行员中飞行小时数最多的飞行员,转身成为一名航天员,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抛开了所有的成绩,一切又从零开始。走进教室,拿起书本,又开始了学生生活。

登天无捷径。那段时间,我一头扎进学习训练中,睁开眼睛就是学习,学习,闭上眼睛还是满脑子的航天理论与技术知识。

上课要打瞌睡时,就狠狠的掐自己一把,让自己清醒。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信念:为祖国出征太空;两件事:学习,训练。

两年来,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从来没有在十二点前关掉过书桌上的台灯。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大年三十那一晚可以放松的休息,痛快地看场晚会,大年初一又会早早坐在书桌前,开始一天的学习。

而飞行中的操作要想做到精准无误,只有训练训练再训练、重复重复再重复、精心精心再精心。

那段时间,我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同样的操作,模拟同样的程序,连做梦都是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闭上眼睛都能知道哪个按钮在什么位置,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并能准确无误的操作。

有时会因为一个细节有疑问而翻遍所有的书籍,一个动作不到位而上百次的重复。

到北京两年间,我没有逛过一次街,甚至没有独自走出过北京航天城的大门。也许这样的生活会让别人觉得痛苦难熬,可我却由衷地感受到了与时代同步、与使命同行的幸福。

航天员有许多特因环境训练是极具挑战的,其中有一项是转椅训练。当飞行员的时候,转椅只需做2分钟;而当航天员,及格的标准则提高到了12分钟。

我自认为前庭功能还是不错的,可当第一次转椅做到5分钟的时候,那种突如其来的眩晕、恶心,瞬间让我脸色苍白,满头是汗。

而教员告诉我们,刚参加转椅训练绝对不能呕吐,因为一旦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后面的训练中就无法克服。

5分钟的训练到底是坚持下来了,可是面对明天的8分钟,后天的10分钟,乃至更长时间的考验,我能坚持得了吗?

那天训练结束后,我无精打彩,整整一天吃不下饭。我忍不住哭了,一边哭一边想,难道我真的选错了吗?难道我真的过不了这关吗?

我对自己说:不!绝对不能放弃!既然时代给予了机遇,我就一定要懂得珍惜;既然事业给予了舞台,我就一定要懂得热爱。一位航天员老大哥说得好,我们航天员也是普通人,会疼,会累,会难受,只是我们更懂得坚持,更懂得热爱。

我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想尽一切办法转移注意力,一定要挺过12分钟!为了提高前庭功能,我每天都在学习之余坚持“打地转”,十五圈,二十圈,三十圈……最终,我做到了!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这项考核。

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离心机超重训练。最初训练时,短短几十秒、6个G的过载就已经让我如跑了万米一般双腿发软、精疲力尽。

为了适应超重训练,我每天坚持练习腹部和腿部力量,向首批航天员请教经验,用心体会每一次训练过程,向教员请教不同的对抗方法,经过不断地总结摸索,这项成绩提高得很快,教员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提高头低位耐力,我睡觉时拿掉枕头,垫高双脚。体能不好,我就持之以恒加班加点的练,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再离开。

每天清晨,我都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声喊:“加油!”每晚我都会问自己“今天你努力了吗?”

为了梦想,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知道,这个世界永远只有轻易的失败,却绝不会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当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部考核,被确定为“神九”任务航天员时,那些搬着双腿上楼、连做梦都是实验和操作的日子,显得那样的意义非凡,那样的弥足珍贵。

航天是个伟大的事业,我们把自己称为航天人,可往往一个人加入了航天大军,全家就都成了航天人。

从我加入这支队伍的那天起,我的爱人张华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责任。在我备战任务的两年中,妈妈住过院,爸爸也做了一次手术,可所有这些我当时竟毫不知情。

父母家人隐瞒了一切,承担了一切,只是为了能让我全身心的投入训练。我常常会感恩生活的给予,给予了我热爱的事业,给予了理解我支持我的父母,给予了与我携手并肩,共渡风雨的爱人。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我的爱人也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更是充当了我生活中的多种角色,他不仅是我生活中的伴侣,还是我的陪练员、考核员、心理辅导员,我人生的良师益友。

为了弥补我体能上的弱项,爱人常年坚持晚上陪我一起锻炼、跑步、打地转、做蛙跳,风雪无阻。

至今我还常常回想起大雪纷飞的夜晚,我们俩在白雪覆盖的操场上一圈一圈的奔跑,留下一串串脚印的场景。

为了记忆大量的理论和数据,他是我全能的考核员,生活随处是考场,他提问我回答,以至于后来他也能背下很多航天飞行数据。

他还是我专属的心理辅导师,在我倍感压力,焦虑无比时,他总能及时为我疏导压力,让我重拾信心,全心投入备战。

多少次,他陪着我在无人的操场上大声呐喊,释放压力,喊出了梦想,喊出了信念和力量。一路同行,在我奔向梦想的道路上,一直有一双眼睛无比信任的注视着我,一直有一双温暖的手紧握着我的手,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2012年3月,我被确定为“神九”首飞梯队航天员。当得知我要代表亿万中国女性出征太空时,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

这是被祖国和事业需要的幸福,

这是被极大信任的幸福,

这是将国家荣誉扛在肩头的幸福,

这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幸福,

这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幸福。

2012年6月9日,是我们离天北京航天城,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日子。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在北京航天城回荡着的《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的动人旋律。歌里唱道:“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那一刻,我强忍住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向送行的亲人、战友挥手告别。出发了,即将奔赴战场了!此去天路迢迢,但即使千难万险,即使粉身碎骨,又有何惧,又有何憾?!

有人曾问我,“你难道真的就不怕死吗?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会回不来?”

其实,没有人会不珍惜生命,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事情值得去奋斗和牺牲。

飞天之前,我确实曾经想过自己会回不来,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神九乘组确定后,有一天晚上在北京航天城散步,我曾认真地对爱人说过:

“如果我真的回不来,变成了一颗流星,你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情,一是要帮我照顾好父母,二是娶一个会做饭的妻子。”

爱人紧紧拥抱着我说:“我们要一起照顾父母,我等你回来!”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会看轻看淡许多,比如名和利;也会看清看重许多,比如情与义、国与家。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任务成功后,大家把鲜花和赞誉都送给了我们,但我深知,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航天人,一名赶上了好时代的幸运儿。

是几代航天人、是十几万航天大军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是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入了太空。

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个叫“科技”,一个叫“国力”。

2012年10月,我参加了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办的第63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当大会主席看到台下的中国代表团时,特意向来宾介绍我是来自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当我看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领导和美国、俄罗斯代表一起为其他200多个成员国发放国际宇航联会旗时,我不禁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国家发展了,科技强大了,走出国门,我们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2013年,我随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外空委会议,和世界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克娃等航天员一起做报告。

在报告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一位上了年纪的外国记者,举手站起身对我说:“我曾在2012年的那不勒斯听过您的报告,今天我没有任何问题要提问,谨代表自己向您致意!”

那一刻我无比自豪,因为我知道,我代表的就是我的祖国,他致意的是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是一个日益强大的我的祖国!

任务成功后,担当的义务更多了。我们经常要走进学校、走进各行各业向大家宣传航天知识和航天精神。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一开始,我对这些有点儿排斥,相比而言,我更愿在航天员大队参加学习训练,做好自己作为航天员的本职工作。

后来,遇到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令人动情的人,让我明白了参加社会活动的意义所在——很多人的一生之中,不就是在不经意间遇到一个人、一件事,或者听到一句话而迸发了力量、萌生了理想的吗?

曾经,在一所中学参加完活动,我邀请提问的同学上台领取纪念品,一位瘦弱的女孩子怯怯地对我说,“刘洋姐姐,我成绩不好,马上要中考了,我很担心,我害怕!”

我看着她含泪的双眼,对她说:“小妹妹,你不要害怕。姐姐告诉你,要关注当下,从今天开始制定每天的计划,完成每天的任务,专注并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女孩眼中燃起了光芒,问道:“我能行吗?”

我坚定的说:“你一定行!”

“刘洋姐姐,我想抱抱你!”

我用力地拥抱着她,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心与心交流的意义。

曾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60周年校庆上,一位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授和我们“神九”乘组3名航天员合了影。

一年后,在我为来航天城参观的小学生们做完科普讲座后,一位小男孩举着一个信封对我说:“刘洋姐姐,这是我奶奶让我交给你的。”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我打开来,正是那张合影,在照片的背后,老人亲笔写着:“感谢你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那一刻,心中一股暖流涌动,我不禁湿润双眼。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小男孩问我:“刘洋姐姐,我长大了也想当航天员,能行吗?”

我微笑着对他说:“你一定能比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种下一颗种子,点燃一个希望,传递一份力量,我想,这正是我们航天员与大众交流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作为一个女儿,我无法承欢膝下,因为忙碌的工作,如今依然要让年迈的父母替我照看年幼的孩子,但我知道,我的父母也会为我的事业而骄傲。

作为一个妻子,我无法全时投入照顾爱人家庭,但我知道,我的爱人和我有着共同的梦想与追求。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作为一名母亲,我会因无法陪伴孩子而心怀愧疚。有时抽空回家,孩子早就进入了梦乡,我会轻轻地亲亲孩子,“宝贝,妈妈回来了”。

女儿总是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要上班,总要学习训练呀?”

我回答说:“你不是想跟动画片里的卡梅利多那样,要一颗星星吗?妈妈要练好本领,下次也到太空给你摘星星。”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无法做到,那就用最深情最无私的爱来弥补吧!

现在,我们正在紧张备战空间站工程任务。训练课程开始后,我才意识到,困难和挑战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中国首位太空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我确实做过牺牲的准备!

第一次参加舱外服试验,我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3、4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而将来真正的空间出舱活动,一次就可能要连续工作7、8个小时!

没有捷径,没有巧工,只有练,练,练,加量的练;学,学,学,玩命的学!

若问我这份事业苦不苦,苦!

若问我这份事业累不累,累!

可这一切在我的心中又是如此的值得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