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主任的三個“妙招”

做好班主任的三個“妙招”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這是眾所周知的。正像有的教師說的,班主任不只是老師,他可能是保姆,是保安,是保潔員,是“老孃舅”,甚至可能是護士,是偵探……就算這樣,我們的傾情付出還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呢?筆者在處理班級事務時,有三個“妙招”:

妙招一:話入耳

1.幽默法

德國著名學者海因·曼麥曾說過:“用幽默的方法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來更能為之接受。”幽默可以讓學生笑著接受教育,還能讓他們從教師幽默的話語中明白:老師是在教育我們,並沒有因我們的錯誤而生氣。

低年級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一塊橡皮,一把三角尺都能成為他們的玩具。記得有一次,筆者在教學一篇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的課文時,很多學生在下面蠢蠢欲動。於是,筆者用輕鬆的語氣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是屬什麼的呀?”“屬兔的!”“屬虎的!”“哦,我還以為你們是屬猴的呢?”“為什麼呀?”“因為‘猴子屁股坐不住’呀!”在陣陣笑聲中,學生的精神頭兒又來了。

2.故事法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故事是永恆的法寶。曾有一位教育人士說過:“不愛學習的學生哪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一個也找不到。”有一次,學完課文後筆者讓學生在習字冊上寫字時,有的學生又開始邊講話邊寫了。於是,筆者說:“你們想聽故事嗎?”“想!”“老師就講《丁一小寫字》吧!”故事講完了,我和學生總結出寫字12字真言:一聲不響、一動不動、一筆一畫。

3.比較法

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比較,更容易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有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時,筆者會這樣說:“呦,那邊‘坐如鐘’的小朋友是誰呀?老師喜歡這樣的同學!”“第一大組的同學聽得真認真,今天老師要從他們之中選一個同學放學擔任領隊。”於是,那些開小差的學生就馬上坐端正了。

做好班主任的三個“妙招”


妙招二:事入理

1.做值日

筆者發現在學生做值日時,並不是人多好辦事。相反,人越多,效率越低。有一次,前一天值日生要罰掃,加上當天的值日生,總共有16個人在做值日。結果,平常15分鐘能完成的工作,那天25分鐘還沒有完成。筆者仔細觀察後發現:幾個男生拿著掃把、抹布甩來甩去;三個女生在掃同一排座位;講臺、黑板、窗臺沒人擦,垃圾沒人倒,桌子沒人擺……從那以後,筆者每接一個低年級班,排值日表時,就會考慮周到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當然開學第一個月還是需要班級輔導員幫忙,指導學生如何拿掃把,如何掃地等。現在,我們班學生已經養成了較好的值日習慣。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俗話說“以小見大”。學生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會終身受益。

2.爭鉛筆

“老師,小濤和小成打起來了,你快去看看吧!”筆者“捉來”兩人一問,原來罪魁禍首是一支2H鉛筆。兩人各執一詞,都說鉛筆是自己的。可鉛筆上又沒做記號,怎麼辦呢?“要不這樣吧,為五毛錢傷了和氣不值得,這支筆就暫時放在老師這裡吧!”兩個人悻悻地離開了。不久,又有學生來報告,他倆又打起來了,還是因為一支筆。筆者心中升起一股無名火,真想把他倆叫來罵一頓。可理智阻止了筆者。第二次將他倆請進辦公室,筆者發現小濤手中緊緊捏著一支筆。現在不是有兩支筆嗎?筆者靈機一動說:“老師跟你們做個遊戲,現在有兩支筆,你們摸到哪支,哪支就是你的,好嗎?”他倆笑了笑,各自抽了一支筆,心滿意足地回去了。

這階段的學生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教師要像對待朋友那樣,誠懇地與他們交流。

做好班主任的三個“妙招”


妙招三:情入心

“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筆者和家長們聊天時,大部分家長聊的都是孩子的成績。有一個不等式“2>5”是說,教師在學校辛辛苦苦教育了5天,學生剛剛有進步。週末兩天放假在家,一週的教育就白費了。所以,爭取家長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和家長溝通時,會推薦一些適合家長看的書,讓家長們慢慢改變,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1.用愛心呵護孩子

有很多外國朋友認為中國的父母不太喜歡自己的孩子。理由是有些孩子犯了錯誤,很多父母就是站得遠遠的,大聲斥責,顯得非常粗魯。在現實中,這樣的父母很多。家長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殊不知孩子往往就在這樣的指責中失去了自信,甚至記恨父母。家長們應該看到孩子的閃光點,這才是明智之舉。

2.用知心發現孩子

你一定要記住,你愛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現。無論他表現好還是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有一句名言我們都耳熟能詳: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我們常常忽略了後面一句話——這百分之一比百分之九十九更重要。也就是說,勤未必能補拙。所以,家長在恨鐵不成鋼時,要想,鐵就是鐵,為什麼要把它煉成鋼呢?孩子之間本身就是有差異的,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孩子成績優異,而要看到自己孩子每天的進步。

3.用慧心引領孩子

現在的家長工作普遍比較忙,所以,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回到家,也是給孩子請個“電腦保姆”“電視保姆”。孩子存在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跟家長缺乏溝通引起的。筆者認為鄭淵潔的教育故事很值得家長們借鑑。當兒子問鄭淵潔,為什麼把新電視機送到奶奶家,而不放到自己家裡時,他說:“原則上奶奶比我們要早過世。我們以後看‘原子彈電視機’的機會都有,不在乎這臺電視機了。”所以,當他和兒子吃蝦的時候,兒子就對他說:“爸爸,你吃吧,我以後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養兒不教,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無小事。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教師也要學做“千面人”,學會變通。計劃不如變化快,班級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是讓學生將就著過,還是講究教育教學方法,我仍在不斷改進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