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回顾上海电影发展史,张善琨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张善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跟着商界大佬黄楚九起家,后来创办新华影业公司大展宏图,上海沦陷后出任伪职,最后迁居香港闹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说说他在上海的人生故事。

创办新华影业公司大展宏图

1935年年初,张善琨在上海创办了新华影业公司,开创了他人生最辉煌的岁月。

张善琨的经营战略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拍出好电影;卖出最好的电影票房。

他拍完第一部电影《红羊豪侠传》后,就邀请海外留学归来的欧阳予倩编写《新桃花扇》剧本。他读罢很满意,开始重点挑选名演员主演。新华影业公司名不见经传,公司台柱子演员张织云虽有名气,可是光靠她一人不行,还要邀请上海顶尖级演员主演,这样电影才能一鸣惊人。他想到了联华电影公司的演员金焰,如果能够邀请到他出场扮演主角,那《新桃花扇》就成功了。

张善琨直接找到联华电影公司总经理罗佑明。

罗佑明本想一口拒绝,想想毕竟是同行求助,拒绝不合适,于是对张善琨说:“我问问金焰的片酬,明天给您回复。”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电影明星金焰

第二天,张善琨又来了,认真地问:“金焰的片酬多少?”

“他竟要4500元,实在不好意思。”罗佑明摆出无奈的姿态说。当时著名演员胡蝶片酬才1000元,罗佑明故意报了个极高的片酬,吓退张善琨,事情也就了结了。

“4500元?够便宜的了。”张善琨哈哈大笑,“谢谢,真是给足了我的面子。”

罗佑明愣住了,这么高的片酬他居然说便宜?

张善琨当场拿出支票簿,开了一张4500元支票。罗佑明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一时也反应不过来。

“谢谢明佑兄帮忙。”张善琨笑着告辞了。

当时拍一部电影平均1万元成本,张善琨拍摄《新桃花扇》却花了3万多元,这对于刚起步的新华影业公司来说非常不合算,并且非常危险。

《新桃花扇》拍好了,隆重公映,张善琨推出特别销售手段:观众凭《新桃花扇》电影票可以获赠一把精美扇子,扇面上有画家张聿光绘画的桃花,还有明星的亲笔签名。

广告一出,电影院人满为患,观众如潮水般地涌来。

《新桃花扇》名扬天下,但因为实在投资过于庞大,最终还是亏损。

张善琨应该十分沮丧,可是他却笑呵呵的。他对人说,新华公司刚成立,实在没有名气,现在通过《红羊豪侠传》特别是《新桃花扇》两部电影已经名满上海城,说到新华,电影界同行还有观众,几乎无人不晓,这就是赢了。

让业界惊讶的是,张善琨紧接着一口气拍摄《周瑜归西》《霸王别姬》《林冲夜奔》三部有声戏曲短片,这三部戏曲片拍摄周期短,成本低,上映后颇受欢迎,张善琨一下子赚了一大把,把以前拍摄《新桃药扇》的损失全部补了回来。

这就是张善琨。

张善琨创办新华影业公司两年半,一共拍摄了11部故事片、一部新闻片和3部戏曲片,新华影业公司成为上海一家知名电影制作公司,新的厂房也在热火朝天的建造之中。

1937年8月12日,张善琨率领演职人员高高兴兴地搬进了位于华界的新厂房办公,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第二天日本人就入侵上海,发生了“八﹒一三”事变,全上海除了租界都被日本人占领,张善琨带领演职人员告别新厂房,匆匆逃进租界。

整个上海电影界瘫痪了,有的人被迫改行,有的人焦虑地观望,电影界明天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但电影界只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明天会更不好。

张善琨也在考虑怎么办。不拍片子,那么多演职人员怎么办?投资拍片,市场销售无从知晓,风险实在太大。张善琨发现进入租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国产片主要市场在上海,如果在上海放映走红,就可以收回成本,何况还有外地和海外市场呢。

他断然决定恢复拍片,这让上海电影界瞠目结舌。

张善琨先拍了一部低成本的故事片《乞丐千金》上市,看看市场反映如何。结果,此片大受欢迎,光在租界影院放映就收回了成本。

张善琨大受鼓舞,仔细观察市场:战争让同行都不敢拍摄电影,由此造成了新片短缺,许多电影院都无片放映;上海沦陷后,上海各大影院,原来长期依赖英美等国供片,现在这一来源被战争切断,几乎所有电影院都面临着关门的风险。

张善琨决定填补市场空白,狠狠赚它一把。他马上确立新的经营方针:低成本、高速度,同时拍摄多部电影。

他借用他人电影公司在甘世东路(今嘉善路)等处的摄影厂同时拍摄电影,短短一年之内,张善琨拍出18 部电影。

这下子,打电话来的,上门的,托朋友来说情的,各大影院纷纷来抢张善琨摄制的新片。

张善琨既高兴又暗暗叫苦,他和上海金城大戏院签过合同,凡是新华出品的影片必须在金城首轮上映,不得在其他影院首轮上映。他拍摄的电影这么多,金城大戏院来不及放映,其他影院又拿不到影片,这可如何是好?能不能违约呢?金城大戏院的大老板柳中亮、柳中浩兄弟俩是上海闻人,不好惹啊。不能违约,看着许多新电影不能放映,怎么办?金钱在流失啊!

张善琨想出一个巧妙计谋,电影除了挂新华影业拍摄以外,另外挂出“华新”和“华成”两块牌子,但所有电影都打上张善琨监制的字幕。这样一来,跳出了和金城大戏院合同的制约,全上海几乎所有电影院又都能够放映张善琨的新电影。

此计一出,张善琨拍摄的新电影在全上海到处放映,观众如潮,财源滚滚。

1939年10月,张善琨租下海格路(今华山路)占地38亩的丁香花园,既作为拍摄基地使用,又作为公司办公楼,张善琨的电影事业走向顶峰。

化腐朽为神奇的经营之道

张善琨特别擅长销售。

1936年,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长恨歌》电影公映,报纸上突然爆出一条新闻吸引了上海市民的眼球:一个妓女到上海地方法院起诉新华影业公司,指控《长恨歌》里妓女小林黛玉和嫖客接吻,更有“状至不堪”的场面,妓女和她同名同姓,这是恶意中伤她的名誉。

消息传开,上海市民津津乐道,为了一睹“状至不堪”场面,纷纷买票进场,导致该电影销路明显上升,许多影院都挂出了“客满”的牌子。

据说,新华影业公司老板张善琨买通了妓女,上演了这场“戏外戏”。

1937年,张善琨拍摄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这部电影的导演名气一般,演员的名气也一般,票房前景并不被人看好。

张善琨让人在金城大戏院门口安放了一口棺材,悬挂出巨大的用绿灯泡做成眼珠的人像,看上去面目狰狞,十分恐怖,行人远远地见了都吓得纷纷绕道而行。

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这则社会新闻,更有新闻说某小孩路过电影院被吓坏了,有的报上还说某小孩被吓死。消息四处传开,《夜半歌声》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张善琨在报上每天刊登《夜半歌声》电影广告,特别用黑体字加上“请勿携带儿童观赏”的字样。

影迷们蜂涌而来,《夜半歌声》爆场一个多月,创下了当年卖座率最高的国产片记录。

张善琨的造星能力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1938年秋季,张善琨邀请名演胡蝶出演《木兰从军》主角,可是遭到了谢绝。欧阳予倩推荐,张善琨认识了南中国粤语演员陈云裳,于是他脑袋飞快地转了起来:陈云裳国语讲得不太好,她是以主演粤语片走红南方的,上海人对她几乎一无所知。不过,陈云裳青春艳丽,典型的东方女性美;美艳的新面孔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啊。

他当即以500元的片酬邀请她出演《木兰从军》主角。

“你到上海之前我会为你大力宣传。”张善琨引诱道,并强调要在中国影坛出人头地,必须打进上海电影圈,必须走上国语片银幕。

陈云裳听了有理,当即答应。

当时的电影没有名演票房员总是不太好,张善琨决定迅速把她捧红。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漂亮的陈云裳

电影还没有开拍,张善琨就在沪光大戏院门口竖起7层楼高的广告,整个就是陈云裳非常漂亮的脸。他让人在全上海舞厅,连续两天向顾客免费赠送陈云裳的12万张照片。他还在报纸上制造出“陈云裳即将受邀好莱坞拍片”等新闻话题。

1938年年底陈云裳来到上海,各大媒体纷纷跟踪报道,连她上哪家百货公司购买了什么也都有详尽报道。

《木兰从军》上映前夕,报纸上刊登的广告语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睛:

“当今影坛绝无仅有悲壮、激昂伟大历史古装巨片,从南国红到上海,陈云裳全力以赴,精湛之作。一马当先,锐不可当,花木兰有大将风度,两翼包抄,奇兵劫击,花木兰有远大韬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典型女性。”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陈云裳拍摄《木兰从军》的定妆照

1939年春节期间,影片在新落成的沪光大戏院上映,《申报》对《木兰从军》的宣传大雨倾盆,陈云裳、梅熹等主要演员往返沪港两地表演歌舞,并频频举行和影迷见面会。观众要3个月前订票才能看到电影,连续三个月《木兰从军》场场爆满;又在新光大戏院续映;之后在全国发行,还在日本、美国公映。《木兰从军》连映85天,创造了上海电影票房新纪录。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张善琨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推销。

1936年3月9日,查理•卓别林携《摩登时代》女主角、情人宝莲•高黛访问上海,在上海停留不足24小时。时任共舞台经理的张善琨想方设法,邀请到卓别林到访共舞台。

他在《新闻报》上刊登卓别林做客共舞台的广告,并冠之以“嘉宾不远万里而来,足见本台戏剧已闻名海外”的大幅标题。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共舞台至今犹在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新闻报》上刊登的卓别来来访的消息

上午10点40分,卓别林来到共舞台经理室,同行的高黛小姐用中国话向张善琨说“恭喜、恭喜”,她已知道当夜共舞台观众客满。

张善琨引领卓别林一行踏进了共舞台右边的花楼入座,观赏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第4集。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张善琨

花楼上供着“Welcome Charlie Chaplin”字样的花篮以及红茶、水果等,卓别林同高黛小姐一边嗑着香瓜子,一边津津有味地观赏着表演。卓别林戴上玳瑁边眼镜,不时询问“这是什么戏?一本戏可以演多久?”等问题,张善琨一一回答。

卓别林告辞了,张善琨要求在戏院门口拍照留念,卓别林一口应允。

卓别林走了,张善琨和他的共舞台名闻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