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安和他的資本「寵臣」

「皇帝」李安和他的資本「寵臣」

​李安和郭廣昌都在1992年起步,1993年就奠定了未來的方向,而上升的一切終將匯合。只不過,如今的郭廣昌濃密的頭髮不再,李安的頭髮也白得讓人心疼。

撰文 | 藍洞商業 趙衛衛

1994年8月,一家年輕的公司登上上海《解放日報》頭版頭條,題目叫《十八個月創奇蹟——論復星實業公司的年輕人》,還配發了評論員文章《年輕人,做開拓高新技術先鋒》。

那一年,復星總經理郭廣昌28歲,副總經理梁信軍27歲。當時出現在報紙上的郭廣昌,還是一頭濃密的長髮,配著銀絲邊眼鏡,儼然知識英雄的形象。

他們創立之初的廣信科技諮詢有限公司,就是分別從兩個人名字中取了一個字,啟動資金是表叔資助郭廣昌去美國讀書的4000美金。

在那個創奇蹟的1993年裡,郭廣昌把公司名字改成復星,做起了診斷試劑和基因工程藥物的生意,憑藉在43個城市開分公司和辦事處的營銷體系,復星把這些產品賣到了全國。

後來,復星的第一個五年,資產增長7000倍。

「皇帝」李安和他的資本「寵臣」

也是1993年,李安的第二部電影《喜宴》上映,那時候李安39歲。

這部同性戀主題的家庭倫理電影,拿下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讓李安與國際電影發行商建立了聯繫,使得他不只侷限於臺灣,在電影發行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權。

這樣的代價之一就是,李安當時的拍電影沒有太大的預算,需要很節儉。好處是,作為一個亞洲電影工作者,李安開始形成了自己在跨文化作品裡的獨特風格。

“我覺得自己就像滾石一樣,不喜歡生苔,總需要永遠保持新鮮。”李安說。

李安和郭廣昌都在1992年起步,1993年奠定了未來的方向,而上升的一切終將匯合。只不過,如今的郭廣昌濃密的頭髮不再,李安的頭髮也白得讓人心疼。

「皇帝」李安和他的資本「寵臣」

復星郭廣昌、李海峰與導演李安

2019年10月,《雙子殺手》正式在內地上映,李安和郭廣昌又坐到了一起,在復旦大學的校園裡,一個虛度大學時光的導演和一個留校任教的學霸,回憶起了大學時光。

這是復星第二次投資李安的電影,耗資1.5億美元製作的《雙子殺手》算的上李安電影裡最貴的。120幀+4K+3D的技術探索,贏得了行內電影人的尊敬,但豆瓣7.1分的口碑,驗證了觀眾預期的錯位。

更重要的是,《雙子殺手》也是李安電影背後大陸資方最多的一次,包括復星影業、阿里影業和泛海控股旗下的海墨文化。從2000年的《臥虎藏龍》至今,大陸資本從未有如此規模出現在李安的電影裡。

所以,在李安的創作和技術討論背後,更值得玩味的是李安回答觀眾對他下一部電影期待時說:“只要有人投資(120幀電影),我就繼續拍,當然如果它不賣座,沒有人再投,我也沒辦法。”

1

在大陸,第一個以投資製作李安電影著稱的,是如今歡喜傳媒董事會主席董平。

當時他還是華億影視集團的董事長。1996年成立的華億是內地第一批正式進入電影投資領域的民營企業,最初入行就投資了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而之後參與投資發行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接連票房失利。

後來,大陸的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華億影視都參與了拍攝《臥虎藏龍》,董平成為聯合監製之一。

這部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的電影成為華人之光,“這是東方文化在西方展現魅力的一次大型挑戰,同時也是新類型動作片得到美國認可的標誌。”當時,董平接受採訪時說。

但李安在那本備受追捧的傳記《十年一覺電影夢》裡,並沒有提到董平的名字。

李安提到的大陸製片主任是劉二東,他當時跟李安一起走了奧斯卡紅毯,在奧斯卡慶功派對後,劉二東跟準備坐車回旅館的李安說,“再見了,導演,這場經驗真的很值得!”李安一時百感交集,兩個人卡著車門,抱頭痛哭。

《臥虎藏龍》當時在大陸的拍攝非常困難,要在北京、新疆和浙江多處轉場,都依賴於大陸方面的支持,而李安帶的團隊大都是香港人,採用的都是美國的工作方式。

後來,李安對大陸的支持非常滿意,在獲得奧斯卡之後,特意回到北京前門建國飯店開慶功宴,“來了三百多人,一百五十位工作人員,還包括支持贊助的廠商。”

2

《臥虎藏龍》也是李安第一部在大陸上映的電影,僅僅晚於臺灣一天,最終全球票房2.1億美元,而成本則是1700萬美元。

1700萬美金的投資在當時非常高,這算是當年在大陸拍攝電影裡預算最高的。當年大陸全面票房市場不足10億元,所以一度都把《臥虎藏龍》歸為好萊塢大片。

後來,李安在《十年一覺電影夢》裡特意澄清,《臥虎藏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好萊塢投資的電影。最初的資金,是李安、江志強(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和徐立功(臺灣中央電影公司副總經理)三人去銀行擔保貸款而來。

“我們先預售版權賣給片商,預售並不是現金入賬,而是取得合約,然後拿著預售合約向銀行貸款”,李安說。當時市場不景氣,這種籌資方式,之前只有《荊軻刺秦王》這麼幹過。

後來,片子交給索尼經典電影和哥倫比亞亞洲部等公司時,李安才拿到回款給工作人員發工資。而這些公司只擁有若干年的放映版權,電影的永久版權還是屬於安樂公司和李安他們。

《臥虎藏龍》之後,文化商人董平跟李安的電影沒有什麼關係,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一系列資本佈局,把華億影視變身北大華億影視又改名為保利華億,後來三次借殼港股上市,如今他主導的歡喜傳媒綁定了徐崢、甯浩、陳可辛、王家衛、張藝謀等一大批導演。

「皇帝」李安和他的資本「寵臣」

董平(左三)與導演們

但如果非要說董平和李安有關係的話,那就是他當年的上市公司文化中國以62億港幣賣了60%的股權給阿里,阿里影業由此實現了港股上市,如今李安的《雙子殺手》裡,阿里影業也是出品公司之一。

當然,這只是歷史的巧合,實際上董平後來逐漸減持阿里影業,歡喜傳媒與阿里影業二者沒有太多交集,反而歡喜傳媒選擇讓上市後的貓眼娛樂入股7.5%,二者越走越近。

而阿里影業之所以參與李安的《雙子殺手》,大概是憑藉與復星和博納影業的親密關係。三年前,復星和博納就一起投資了李安的120幀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在一次採訪中,博納影業CEO於冬轉述過馬雲的一個看法,“李安的電影一定要支持,阿里從哪裡賺錢不好,為什麼要從李安身上賺錢?”所以,“李安只要張口,我們就全力支持”。

當然這些話聽聽就好,資本從來都是理性的,對李安也不例外。在武漢,李安跟阿里大文娛的高曉松對談,高曉松覺得《雙子殺手》是李安電影裡少有的“和諧結尾”,李安說,這跟電影的成本有關,“我必須妥協”。

在李安原本的設計裡,男主角應該把房子留給Junior,然後閒雲野鶴去了,這是他當下的心路寫照,但後來觀眾看了不滿足,怎麼能把Junior拋棄呢?為了賣“爆米花”而做了改動,這讓李安覺得傷感。

3

把李安比喻成皇帝的,是臺灣電影人徐立功,2017年,他調侃的原話是,“做皇帝是越來越寂寞的。”

徐立功是覺得李安回臺灣也挺孤單的。他跟李安見面不是很多,“像當時跟他拍電影的那些人,大都因為李安紅了,反而跟他保持某種距離。否則,好像我們一天到晚沾著導演似的,我們都儘量避開。”

徐立功當時是臺灣中央電影公司副總經理,剛一上任就搞了臺灣第一屆優秀劇本甄選,他是評委之一,李安的劇本《推手》和《喜宴》分獲首獎和二等獎。後來他給了李安1200萬拍《推手》,李安的命運就此改變。

當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回臺灣宣傳,當時正在北京的徐立功接到李安的電話,李安請他回來一起走紅毯,徐立功覺得,這個電影跟他沒關係、沒投資也沒參與,只是去探過班,但徐立功還是去了,他才知道,當年一起拍《飲食男女》的演員都去了。

“我是覺得,可能是因為李安一個人在臺灣,太單了。你想,如果走紅地毯,就和他太太兩個人,走起來也沒什麼意思。”徐立功說。

雖然《臥虎藏龍》過去了這麼多年,徐立功還是耿耿於懷,他覺得《臥虎藏龍》光在臺灣的票房就過億,“但說真的,我們從來沒有慶祝過。”這與《十年一覺電影夢》裡李安衣錦還鄉的描述相去甚遠。

雖然《臥虎藏龍》的攝製公司裡寫著徐立功縱橫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排名僅此於安樂影片,但後來徐立功說,“其實不是我們公司拍的。我們只是支持了一部分。”

江志強後來也提到,《臥虎藏龍》本是徐立功做,但當時因碰到亞洲金融風暴,臺灣那邊的資金就跑了,“之後徐立功又中風,李安就來找我。真的是經歷很多困難,但好在我們做成了。”

曾經的徐立功,如今的郭廣昌,二人作為李安投資人的相似點,或許只有讀哲學系出身。

如今把大陸資本市場比喻成李安的寵臣,當然也是一個對比和調侃。

畢竟,對更多的人來說,李安與妻子林惠嘉的恩愛故事流傳更廣,人們津津樂道李安成名前的六年時間裡,李安負責做飯帶孩子,妻子負責賺錢養家。

最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1983年在紐約大學讀碩士時,李安要拍畢業作品《分界線》,他靠打工和家人資助開始拍攝,最後階段差8000美金,他就從惠嘉的賬戶裡直接提出來用。“奇怪的是,我一點愧疚感都沒有,事後我跟她說起這件事,她也僅哦地一聲,表示知道了。”

如今,馬雲說全力支持;郭廣昌說,復星配得上李安的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也配得上覆星。多少年之後,李安會如何解密這些資本寵臣們呢?

4

其實,在《雙子殺手》的電影海報裡,出品公司裡印著三家中文LOGO,除了復星影業和阿里影業之外,還有一個並不廣為人知的海墨文化。

但電影放映的開場片頭,沒有出現海墨文化的形象,在片尾的演職員表裡,海墨文化的確跟復星和阿里影業出現在了“聯合攝製”裡。

根據外媒《好萊塢報道者》的說法,《雙子殺手》1.4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中,派拉蒙和Skydance分別承擔了35%,復星佔25%,阿里影業佔5%。現在突然冒出來的海墨文化,有可能是通過轉手拿到了投資比例。

你可以把這理解為資本對李安的青睞,也可以理解為資本對風險的轉嫁。

海墨文化雖然並不為人所知,但來頭不小。它是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絕對控股子公司,泛海系一直被譽為資本巨鱷,其創始人盧志強構建了一個擁有金融全牌照,佈局至少45家上市公司的資本帝國。

「皇帝」李安和他的資本「寵臣」

海墨文化與李安

海墨文化旗下,還有兩家負責影院業務的分公司,分別是武漢泛海國際影城有限公司和深圳泛海影城有限公司,這兩座影城,都坐落於泛海控股開發的綜合商業中心泛海廣場。

說白了,與萬達影院和萬達廣場是類似的思路。

更類似的還有海墨文化開發的海海App,這款所謂智能院線新零售系統已經上線6個月,可以在上面買《雙子殺手》的電影票,但只有泛海旗下的兩座影城可以選擇,而且價格要高於淘票票。還可以買到5100礦泉水和蒙牛牛奶等,但配送地址不能離影城太遠。

這就是海墨文化所謂的F2C2C(Factory-Cinema-Customer)模式。

但你不能低估了海墨文化的野心,在2018年影視行業的低谷裡,海墨文化最大的三條新聞是,先後與中影股份集團、北京文化和博納影業三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項目開發招商等層面深度合作,海墨還和中影股份約定了未來5年投資5億的計劃。

但等到了2019年,就傳來泛海系資金鍊告急的消息。

5

10月14日晚,《雙子殺手》上海首映式上,紅毯、閃光燈、歡笑聲,該有的都有。

李安仍像個老頑童一樣,主動讓威爾史密斯現場演示一個走路的動作:how virginwalks before and after sex?威爾史密斯欣然接受,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在此前,威爾史密斯已經現場展示過一遍青年人和中年人走路有何不同。李安的意思是,年紀大的人要演年輕人,“返老還童”很難,不是處男要演(處男)就難上加難。

就在那個夜晚,千里之外的海島上,臺灣中央通訊社的記者發佈了一個新聞,《李安專書作者張靚蓓辭世享壽67歲》。

張靚蓓與李安寫下的《十年一覺電影夢》,是理解李安的必讀書,細緻貫穿了李安電影創作的前十年,但那畢竟是2002年在臺灣出版的了,李安只解讀了自己的7部作品。

如今算上《雙子殺手》,2002年之後李安待書寫詳解的作品也有7部了,誰會為書寫李安的另一覺電影夢?誰又會投資李安的下一個時代?

10月23日,李安生日這天,《雙子殺手》在臺灣正式上映,回到故鄉的李安仍然覺得溫暖,只不過在這裡最高的電影版本,只有60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