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在吉林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業分公司的生產車間中,工人們正在舒適的環境下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但是在不久之前,他們還在飽受粉塵和光汙染的困擾,工作一天下來,不僅手套都黑了,連頭髮上都要積一層灰。

這一情況的改善,都要得益於工廠裡的“機器醫生”——丁照民。

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丁照民是生產安全部的一名維修焊工,維護工廠的設備是他的日常工作。但是在眾人眼中,他還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發明家”

為了改善操作工人們的工作環境,丁照民設計發明了水質除塵器,這個機器在工廠裡推廣了幾十臺,成功解決了粉塵和光汙染的問題,為保障工人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還帶領團隊研製了內腔清洗機,可以將泵加工完的鋁屑清洗掉,為單位省了一大筆錢。更重要的是,在沒有這個機器之前,工人們都是手工操作,久而久之手便會一層一層地掉皮。如今,這種情況已經不會再發生。

丁照民說:平時得經常下到車間,得看看操作工人哪些地方不便利?他需要啥?得跟他們交流,通過觀察才能有所改善。我沒事就領兩個徒弟下車間看,如果發現問題,就記錄下來。自己主動找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丁照民總是替別人著想,徒弟也說他平時是個很溫和的人。但是一涉及到工作上的事,他就會變得一絲不苟,既嚴謹又嚴厲。

因為他深知他自己的所揹負的重大責任,出一點點小差錯,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慘痛損失。

丁照民認為: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感覺放鬆了。總有懈怠的時候,一放鬆,產品就也跟著放鬆,所以質量就把控不了。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踏踏實實地幹。

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愛因斯坦曾說,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這句話用來形容丁照民再合適不過。他能在這個崗位上堅持幾十年,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責任感,更重要的是他對機械的熱愛。

以前在家時,他就喜歡自己動手做點小玩意兒,用鐵線編自行車之類的。回憶起這些時,丁照民臉上的笑意止都止不住。

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當然,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工匠,只有熱愛也是不夠的。丁照明能走到這一步,受他父親和師父的影響很深。

“寧讓身受累,不讓臉受熱”是他父親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而師父也常常告訴他,“工作一定要精益求精”。丁照民一直將倆人的教誨銘記在心,嚴格要求自己,也同樣嚴格要求自己的徒弟,將這種嚴謹的精神傳承下去。

丁照民告訴記者:“學徒期間我師父就是一天扔兩包焊條給我,就是正常幹活,沒有活你就練基本功。晚間回家必須拿毛筆練運條,所以我手很穩。我用氣氧焊薄鋁,幾十道的薄鋁我能焊,還不發軔。”

久而久之,丁照民也對“工匠精神”四個字有了自己的理解:什麼是工匠精神?你如果工作不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去做,就談不上工匠。在他身上,融合了老一代人的嚴謹與他這一代人的創新精神,正是這兩種特質,使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匠人。

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丁照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2年,大大小小的創新成果累計達700多項。這些發明不僅給工友們帶來了諸多便利,還讓企業有了更強大的能力去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就拿丁照民自己做的排屑器來說,和進口機器的使用效果完全相同,他自制的成本僅為200塊,從日本進口卻需要8000塊不說,還需要等很長的工期。

是200還是8000?只有掌握了技術,才有選擇權。

“有點骨氣的中國人你就得自己做。”丁照民說道,“凡是自力更生能解決的問題,絕不麻煩別人。”

在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品味藍領焊將的工匠精神

丁照民就像是一顆「會思考的螺絲釘」——哪裡有問題,他就在哪裡,然後想盡辦法解決問題。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黃丹 李佳星 崔瀟 張雋嘉 沈問秋 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