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代太后隆裕為何會在1913年暴亡?

官風


1913年2月22日,清朝末代太后隆裕在長春宮去世,享年45歲。

隆裕的離世,讓全國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率先臂戴黑紗,為隆裕舉行了國葬。同時他還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天,所有官員穿孝二十七日,以表達對隆裕逝世的哀思。

(隆裕劇照)

要知道,此時距離隆裕頒佈《清帝遜位詔書》,才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正當盛年的隆裕,為什麼會去世呢?是不是像民間猜測的那樣,有什麼陰謀?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那就是隆裕的去世,並不是人為造成的。儘管有很多人依然對清廷心存幻想,但在當時國內“共和”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隆裕的死活,根本就影響不了局勢的發展。如果袁世凱真要徹底扼殺清廷死灰復燃的希望,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儀解決,而並不是隆裕。

隆裕的離世,實際上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心中多年鬱結。

隆裕是鑲黃旗葉赫那拉氏,本名叫做靜芬。作為慈禧的親侄女,隆裕與光緒的婚姻是被慈禧太后欽點的。自1889年成為皇后之後,隆裕便住進了東六宮之中的鐘粹宮。

慈禧之所以選擇隆裕,完全是出於目的性的考慮。對於慈禧來說,皇后無非就是一個監視光緒的工具。這個工具一不能太機靈,二不能和皇帝太親近,否則很可能會出亂子。因此,老實巴交、性格怯懦的隆裕,便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皇后。

光緒帝對隆裕一直是頗為反感的。除了隆裕相貌普通,平日裡像一塊木頭疙瘩之外。隆裕作為慈禧“特派使者”,是最讓光緒忌憚的一點。光緒最鍾愛的,是善解人意、溫柔善良的珍妃。但哪怕後來在庚子事變中,珍妃被慈禧拋下,不幸遇難了,隆裕也沒有能得到光緒的一絲關心。

隆裕成為皇后以後,並沒有為慈禧帶去什麼有用的信息。相反,她那木訥怯懦的樣子,還讓慈禧不怎麼喜歡。

明明貴為皇后,但隆裕在後宮之中根本沒有威望可言。光緒不喜歡她、慈禧不喜歡她,甚至連一些妃子都能向她蹬鼻子上臉。隆裕心中鬱結,但卻沒有任何辦法,這也為她後來的死,埋下了伏筆。

(載灃劇照)

二、為政遭遇多方掣肘。

1908年,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宣統帝登上皇位,隆裕也晉升成為了皇太后。根據慈禧的遺詔,朝政大事將會由隆裕和攝政王載灃共同負責。

按說,此時的隆裕也算是熬出頭了,最起碼她也能以太后的身份處理政務了。但沒有想到的是,慈禧在臨終時卻留下一道“女人不得弄權”的遺詔。表面上是讓她和載灃共同執政,實際上卻是擔心載灃一家獨大,僅僅讓隆裕作為牽制而已。

在載灃讓袁世凱回家養病之後,幾乎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載灃的手中。而隆裕作為太后,也僅僅只能上朝垂簾聽政,實際上手中卻沒有權力。

隆裕明白,要想讓孤兒寡母在朝堂中能有一席之地,必須要培養自己的力量。但偏偏隆裕又不會巴結別人,她好不容易拉攏了慶親王奕劻,開始向載灃施壓時,卻被載灃警告說,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議。

這讓隆裕頗為無奈,但卻又無能為力。

後來載灃“重申預備立憲”失敗,清廷內部開始分化。載灃失望至極,選擇向隆裕請辭。此時的隆裕雖然成為了名義上的最高負責人,但卻依然要遭到袁世凱等軍閥掣肘。

隆裕開始漸漸認命,她任憑朝中權臣叱吒風雲,自己則默默地幫助小皇帝成長,安心扮演著母親的角色。

(袁世凱劇照)

三、清王朝葬在她手中。

載灃隱退後,國內要求清帝遜位的聲音越來越大。隆裕召集袁世凱、奕劻等人,流著淚對他們說:“這件事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袁世凱等人聽罷,也假裝跟著哭得一塌糊塗。但不久之後,他們便將《清帝遜位詔書》擬了出來,請隆裕太后頒佈。

1913年2月,隆裕45歲生日這天,她在御殿接受了袁世凱專使梁士詒的朝賀。但前滿清宗室和王公大臣,卻紛紛迴避,不派任何人來賀壽。一天下來,金殿之上只有寥寥幾人,這讓隆裕悲傷不已。

在她看來,大清江山埋葬在自己手中,連宗室皇親都不願見自己,將來她又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啊?

此事之後,隆裕便一病不起。僅僅二十天之後,心力交瘁的隆裕便離開了人世。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清帝退位、滿清滅亡跟溥儀沒有半毛錢關係,那時他還是個在懷裡吃奶的小娃娃,跟攝政王也不相干了,因為聽了袁世凱的話,載灃已經被隆裕太后趕走了,所以主導著滿清謝幕的人物就是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像。

隆裕太后是個悲劇的人物,她是慈禧侄女,由慈禧作主嫁給了小3歲的光緒,長得不好看,人又老實,綽號“大木頭”,光緒不理她,施用冷暴力,到光緒死,共守了20年的活寡。得不到光緒寵信,慈禧很惱火,對隆裕嚴厲有加,平時得不到任何賞賜,沒人都不搭理她,隆裕在宮裡很困窘,每逢有應酬只能叫人拿著首飾去典當,1891年光緒生父醇親王死時,隆裕去奔喪,連犒賞門丁僕媼的錢都拿不出。

晚年隆裕太后像。

大部分時間的隆裕都是鬱鬱寡歡的,特別是國內革命黨人形成大勢後,隆裕徹底心灰意冷,預感到大清氣數將近,每次目睹宮殿的荒涼,十分傷心,慢慢的積成了肝鬱,經常嘔吐,加上長期憂鬱,終於致積鬱成疾。

隆裕太后葬禮,清王室最後一場國葬。

退位詔書其實是袁世凱一手炮製的,隆裕太后只是案板魚肉,退位前袁世凱還想方設法圈了最後一筆錢,那時袁一直稱軍餉不足,隆裕把宮裡最後8萬兩黃金拿出來,過幾天又沒錢,再由隆裕逼著王公大臣們拿自己錢買了短期國債,再幾天還是沒錢,隆裕搜了宮裡所有的首飾讓太監送給袁世凱,讓隆裕絕望透頂。

隆裕與光緒合葬崇陵,1938年被土匪盜掘,圖為崇陵地宮隆裕棺槨。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淚流滿面讀了退位詔書,讀完就昏死過去了,此後的1年裡隆裕深居內宮,不與外人接觸。1913年正月10號是隆裕45歲生日,袁世凱故意刁難隆裕,派梁士詒用外國使臣禮儀進宮覲賀,讓隆裕悲從中來,當天就病倒了,太醫診治後是胸腹隆然高起,日漸腫脹,拖到正月16奄奄一息,抱來溥儀看了最後一眼,交待載灃管理皇事後就一命嗚呼了,她死後袁世凱要為她厚葬,孫中山稱她是女中堯舜,更有人說給隆裕太后頒個諾貝爾和平獎,悲哉!


圖文繪歷史


在封建王朝,很多後宮嬪妃雖然位份很高,她們看起來很多風光,但是她們的生活究竟如何只有自己知道。在歷史上有很多看似榮耀但是生活鬱悶的嬪妃,有的後宮女子就算當上了太后也是一樣憋屈,就比如隆裕。對於大清來說,1912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大清宣佈皇帝退位了,第二年隆裕就過世了,而是據說是暴亡,那麼隆裕為何會在皇帝退位的第二年就過世了呢?

其實隆裕太后的一生非常的可悲,她和很多出身高貴的女子一樣,因為有著顯赫的家世而被選入宮廷,她們入宮之後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位份,但是能不能受到皇帝的寵愛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而隆裕就是一個可憐人。隆裕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為有這一層親戚關係,所以慈禧太后才會執意讓她入宮,這樣就可以多一個眼線,也可以掌握光緒皇帝的生活和行蹤。隆裕在入宮時只有二十歲,她一入宮就成為了皇后,雖然身份高貴,可是光緒皇帝根本就不喜歡她,所以在光緒在世的時候隆裕的日子不好過。她夾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中間,慈禧讓她儘量去討好皇帝,可是光緒卻一直對她冷眼相待,所以隆裕這個皇后很難當,也沒有機會給光緒皇帝生孩子。

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離世後,大清這個爛攤子就落在了隆裕太后的肩上。雖然隆裕太后和慈禧不同,但是她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和見地,可是她還是要盡心輔佐年幼的溥儀,雖然有攝政王,可是後來攝政王被袁世凱給擠走了,當時隆裕太后沒有可依靠的人,處境非常的艱難。與此同時,大清正在走下坡路,而且還要受到列強的威脅,所以對於隆裕太后來說,當時她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1912年,隆裕太后宣佈了皇帝退位,也表示封建王朝徹底終結。這一次隆裕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因為大清是在她手中葬送的。

在宣佈皇帝退位之後,當時皇宮就迅速變得淒涼起來,本來春節過後就是隆裕的生日,每逢這個日子會有很多王孫貴族進宮來慶賀,但是這一年卻非常冷清,隆裕太后看到這樣的情況心中是非常悲涼的,加上經年累月的心理壓力,讓隆裕一病不起,在1913年時因病離世。


歷史課課代表


說暴亡的話,可能並不太準確,抑鬱之死也許更為恰當吧。

隆裕太后的一生,其實幾乎都是在鬱鬱寡歡,甚至是悲慘中度過的。她的本名叫做葉赫那拉·靜芬。至於她為何會在年僅46歲就身亡呢?我們一起來走近她的一生了解一下吧。

年少成家,嫁給不愛他的光緒

在她二十一歲正是最美的階段之時,想著將自己孃家地位抬得更高一些的慈禧太后,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光緒。可能慈禧除了自己的小心思以外,也有著想讓兩個孩子都得到好的歸宿,才造就了這段婚姻,但是沒想到,最終卻是害了隆裕太后。

嫁過去的隆裕太后並沒有得到嚮往的生活,因為光緒並不喜歡這門親事,從來也不跟靜芬親近,之後甚至因為光緒和慈禧鬧矛盾而將氣憤都發洩到了她的身上,因此自從嫁到皇宮之後,靜芬就沒有開心的笑過。整日的陪伴在慈禧身邊,謹言慎行,一點多餘的動作都沒有,完全不是一個二十歲剛出頭的少女應該享受的生活。

戊戌政變發生之後,光緒被軟禁在中南海,作為妻子的靜芬想的是,希望憑藉自己的安慰能夠讓光緒開心一些,幫助他分擔痛苦,於是就搬進了中南海和光緒作伴。令她沒想到的是,好心搬進來得到的不是感謝和愛護,確實抑鬱好久的光緒的拳腳相加,甚至還會抓著她的頭往牆上撞,十分害怕的靜芬只好搬到另一個院子住下。

光緒慈禧紛紛去世,卻仍沒有得到想要的

^上圖為載灃

光緒死後,靜芬也成為了太后,本來以為生命中的枷鎖消失,自己可以恢復一些原本該由的生活和權力,但是沒想到慈禧緊接著就封了攝政王載灃,把靜芬當做空氣一樣,多年的隱忍和委屈在慈禧去世之後爆發了出來。

慈禧去世之後,隆裕的地位照理來說是最高的了,她還想著能夠處理政務,滿足自己原本就應該有的權力慾望,但是她這麼多年都只是在光緒和慈禧的陰影中生活,並沒有實際處理過任何問題,最多的只是會一哭二鬧三上吊,時間久了,載灃也對她無感而忽略了。

^宣統退位詔書

宣統三年,起義爆發,在袁世凱的壓力之下,載灃自願退位,不在擔當攝政王,隆裕太后靜芬也非常高興的答應他了,沒想到還沒等到自己放手去做一些事情,就又被迫簽下《退位詔書》,簽完之後,也表示著大清在她手中葬送了。

自此之後,整日鬱鬱寡歡,以淚洗面,民國成立之後,隆裕太后也帶著年少的溥儀過上了關起大門不問時事的生活,儘管如此,在宮中的生活也不好過,因為她親手簽訂了《退位詔書》,甚至連公宮中的太監宮女,都對他甩臉子。

新年、生日皆不得意,最終與世長辭

接下來的新年,自然過的清冷無比,原本應該滿堂歡慶的宮殿也變得冷冷清清,轉眼間到了1913年2月3號,這一天,是隆裕太后46歲生日,可是卻連一句生日快樂的祝福都沒有收到,這對本就抑鬱的皇太后,更是雪上加霜,急火攻心,多年以來的鬱結終於在此刻爆發,隆裕太后病倒了。

十八天後,躺在床上的隆裕太后,努力的睜開眼睛,對年紀尚在7歲,在一旁玩耍的溥儀說“孩子,你生在帝王之家,但是還沒有懂事就已經亡國了,現在媽媽也要死了,你卻也茫然不知何意,如今已經到了我離開你的時候了,今後的路只能靠你自己走了。”

說完,隆裕太后垂下了無力的手掌,閉上了早已哭腫的雙眼,永遠的離開了人世間。之後,溥儀尊隆裕太后的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結語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靜芬的一生,真的是悲苦的一生,因此在1913年,鬱鬱寡歡,沉悶去世。可悲可嘆。


小太陽D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為何會在1913年暴亡?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堯王舜王是上古時期的兩位聖人,在堯王統治時期他並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王,而舜王也學堯王任賢重能,最後把王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王,禹王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啟,後來就出現了皇位繼承製!直到清朝滅亡時,這種皇位繼承製才宣告結束,而結束這一制度的人就是清朝的隆裕太后,因此她也被人稱為“女中堯舜”!

晚清的隆裕太后是個悲劇式的人物,而造成她悲劇的原因是因為她嫁給了悲劇式的皇帝光緒!

隆裕太后是晚清掌權人慈禧的親侄女,也是光緒帝的表姐,在她20歲時被慈禧指婚嫁給了光緒,併成為了大清的皇后。在當時光緒一直不受慈禧待見,而隆裕又是慈禧的侄女,所以婚後光緒也不待見隆裕!到後來光緒有了珍妃更是不把隆裕當一回事,用“守活寡”來形容隆裕再合適不過了!

1908年對於晚清是災難的一年,光緒,慈禧先後死去,3歲的溥儀繼位成為了末代皇帝,隆裕成為了末代太后,由於溥儀年歲太小,隆裕太后成為了清朝實際掌權人,但此時的大清已經搖搖欲墜,再無回天之力,辛亥革命後隆裕太后簽訂了《退位詔書》,也就在這一刻起宣告了大清的滅亡,沒有戰火紛飛,沒有生靈塗炭,完成了政權的的順利交結!



自此以後隆裕每天鬱鬱寡歡,必竟大清是亡在她手裡,她覺得對不起大清的列祖列宗,最終抑鬱成疾於1913年2月22日,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


隆裕死後,大清的遺老遺少們,為她舉行了晚清最後一場國葬,時任民國總統袁世凱下令全國下半旗為隆裕致哀三日,而當時的社會名流對隆裕作出了最高評價“女中堯舜”!


唐古看今


退位詔書下達後,隆裕太后不大適應,突然問起了奏事處,奏章怎麼不見呈上來?然後忽的緩過神來,大清已經亡了。

外地還有零星幾個“殉國”的,宗室覺羅、朝堂大員們都在收拾心情整裝待發,有的藏在北京城旮旯,有的直接跑到了天津租界區。

隆裕:“一般親貴,無一事不賣,無一缺(職位)不賣,賣來賣去,終至賣卻祖宗江山······親貴至今日,不出一謀,事後卻說現成話,甚至紛紛躲避,只知性命財產,置我孤兒寡母不顧。”而退位不到三天,載洵和內務府世續就抱怨世事艱難,生計一途捉襟見肘,僅僅三天吶。

當時的首領太監都看不慣這態勢,悻悻說道,為朝廷捐軀的只有神武門的兩條狗,平時嬌生慣養失去了生存能力,早沒太監餵它們了,也不知道自己跑出去覓食。等大家過段時間緩過神來,哥倆殮屍論片兒了,至於這兩片狗怎麼處理的咱就不曉得了。

事實上當時宮內真的很亂,現在的北京市檔案館就藏有當時北京市警察局偵緝隊的報告,隆裕剛剛去世,宮內立刻發生了騷亂,太監宮女們大肆盜竊,偵緝隊實施了現場壓制。

病亡還是暴斃

至於隆裕太后的過世,不能算暴亡,她的死亡過程少說也有兩個月。有早年間的醫案為證,隆裕太后是集後宮常見病之大成者,身體素質早成渣了,肝氣鬱結也不是區區一兩年的事,光緒娶她不久她就有這病,一直調理不過來,嚴重的時候嘔吐不斷。

“勉擬”代表了當時太醫的救治態度,喝不喝藥都一樣,人救不回來了。這還說明一點:隆裕太后絕非暴斃,而是有充足的救治時間,方子也不知道想了多少個了,但是苦於沒有奏效的救治方法而已,所以才有了“勉擬”二字。

這件事涉及一個敏感問題,就是當時距離隆裕太后下詔退位剛剛一年而已,而且她的脾性比較懦弱也不敢和什麼人發生什麼爭執,最終這個鍋推到了袁世凱身上,說是他的使者行外賓禮,隆裕太后難受了,然後一下就不行了,拜託,這都承受不了那退位前隆裕太后就掛了,根據當時太醫的記錄,隆裕太后這病,早就有,只不過沒有那麼重,在症狀突發性方面有點類似於慈安太后,慢性病,一直有,但是突然一天就病情加重,然後人就沒救回來。

不過隆裕太后受的苦遠比慈安太后更甚,倒不如慈安一昏迷就走了,當時的時評也是把槍口一致對準袁世凱,當時的京津兩地瘋傳,隆裕太后是被逼死的,有的說是吞金,有的則說是服毒,那年月自由職業者比現在多,圍觀群眾眾多,當時的報刊也跟進謠言重點報道,隆裕下詔退位才一年零十天,袁世凱下手太急了吧!

袁世凱也急了,隆裕這鍋太大,欺負孤兒寡母名聲也太難聽,這鍋可不能隨便亂背。

隆裕太后的病情究竟怎樣

根據文獻資料的描述,隆裕的病情初時並不嚴重,並且有逐步減輕的跡象,但突然病情急轉直下,很快就撒手人寰。

可這是真相麼?絕不是,內宮隱瞞頗多。

上文說過,後宮的“佳麗”們幾乎都有常見病,她們的病症大多源於缺乏運動和勞作,又不能出宮,天天吃著最沒有營養的天價菜,所以大多都是心情抑鬱引發的肝鬱、脾胃不和,比如珍妃,看著挺富態挺健康是吧,她也一身毛病,而隆裕太后在其中堪稱為最,身體極其虛弱,一旦發病過程極長。

脾胃繼續溼熱;

外感風涼;

頭暈身痛手麻;

腹部墜痛;

腹瀉;

腰疼;

氣虛;

咳嗽不止;

心悸;

頭疼;

脾胃脹痛,等等等等,無論太醫開什麼藥,因為體質孱弱的原因都無法根治。

隆裕太后臨過世的時候,太醫們開的什麼方子呢?

西洋參、麥冬、五味子、橘紅、竹瀝等,放到了隆裕太后平時本就在喝的保健茶飲裡,這種行為表示,太醫已經放棄了,因為湊出來的藥效只是強心、清心、化痰。(當時隆裕的痰重,有段時間已經窒息無法言語。)

最致命的原因有可能是什麼?也被隱瞞了麼?

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眾多口徑不一的說辭集結在一起,我們可以發現有一點是公認的,即:

先期病情並不很重,對隆裕太后來說,這種狀態不算稀奇,而且隨著藥物調理,病情趨於穩定,但是:

“加之“萬壽節”內,天氣晴暖,殿中所用素炭熱氣過高,感受炭氣,致使病情加劇。”

加上萬壽節期間,天氣轉暖的原因,通風不好或者風向變換造成空氣倒灌,炭氣過重,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所以沒救過來。

這屬於平時伺候的人屬於調整室內的溫度和通風?太監宮女不敢領罪。

真相如何查明,這時候我們再把袁世凱急眼後的情況抻回來講講,民國政府司法部派出兩名裁判員,對隆裕太后的三名(應該是七位,以張仲元為首)太醫的藥方進行了查驗,為了打消公眾的疑心更是公諸於眾,沒想要卻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盛京時報》

聞隆裕太后所患病症不甚嚴重,經御醫張仲元等醫治以為鼓疾(現在的肝腹水),不許太后飲水。據倫貝子云,太后自患病以來,不飲水者(直接進水)凡二月,每日口渴異常,太監不以水進,某日清晨太后無可如何,竟將漱口之冷水吞入,其思水之情狀可想而知也。

又御醫張仲元等既不許太后飲水,更不許太后見風,其寢室內有煤爐,有電爐,窗際皆用棉廉堵住,不許絲毫見風,太后寢時用棉被三床,盍伏熱異常,種種荒謬者皆御醫張仲元為之,庸醫殺人真可痛恨。

隆裕太后的身後事

隆裕太后病逝,也算在庸醫手下得到了解脫,沉冤得雪的袁世凱為隆裕舉行了最高規格的葬禮,全國下半旗三日併為皇太后默哀,參議院休會,在太和門廣場為隆裕太后舉行了國民哀悼會,參與者眾,她被讚頌為“共和之美,德至功高,女中堯舜”,恐怕隆裕太后也想不到委曲求全一生的自己,死後能有那麼大陣仗,那麼隆重,那麼受推崇、尊敬的一場葬禮儀式吧。

不管她迫於壓力還是心甘情願,(應該兼而有之,很矛盾的心情,情願是針對她不情願充當擋箭牌替死鬼而言)她都是走向共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朋友說了,他不同意,那就也象對付良弼一樣,幾顆炸彈就解決了,一樣走向共和,還真不是那麼回事,隆裕避免了國家分裂行為,極大的避免了南北對峙的“敵對”程度,只有這種方法才能在穩定政局的情況下,以最快速度的完成政權更迭,避免了生靈塗炭,避免令國外分裂勢力的狼子野心得逞,以最正規合法的方式完成了法統的傳遞,“五族共和”順利延續。


古今通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陰謀論的感覺。

首先,隆裕太后生於1868年,死於1913年,享年45歲。

其次,鑑於光緒對她毫無感情,且在光緒被囚禁後,她也被一起囚禁生活質量好不到那裡去。

再者,由於她的身份的關係,她夾在光緒與慈禧中間,兩人未必給她好臉色看。

再加上清帝退位,她是亡國之人,她死於這個年齡不足為奇。


青牛白馬


隆裕是慈禧的親戚,被指婚為皇后,而光緒喜歡的是珍妃。和隆裕沒有一點感情。宣統退位後,失去了靠山,亡國太后鬱鬱而終不是沒有理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