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1476年的應仁之亂過後,大半個日本都陷入了持久性的內部對抗。大批舊的世家大族被逐步淘汰出局,而新的有能力者層出不窮。北條早雲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勝者,以至於被後人稱為“第一位戰國式大名”。


動亂後遺症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應仁之亂過後 地方領主間的廝殺還在繼續



在應仁之亂的後期,各大名紛紛從京都戰場返回各自的領地。然而,仇怨既已結下,就沒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和好如初。各地都有出現領主之間的小規模戰鬥。作為原東軍的一員的駿河國守護今川義忠,就不斷向原隸屬西軍的斯波義廉發動進攻。1476年,他在對遠江的金壽城的一次進攻時中箭身亡。

今川義忠是擁護現任將軍的最強大名之一。幕府為了籠絡他,將任幕府引薦人伊勢盛時的妹妹嫁給他。等到義忠本人陣亡,今川眾臣就為繼承人問題而猶豫不決。有人支持義忠未成年的兒子龍王丸繼位,也有人支持義忠的堂兄繼位,鄰國掘越公方和扇谷上杉家都趁機率軍抵境觀望。於是,富有政治經驗的伊勢盛時便趁機自薦,作為今川家代表前去和上杉家聯軍會談。接著,搶先宣佈今川家的繼承人為龍王丸,並順理成章的充當新主的監護人。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早年的伊勢盛時 完全是忠臣形象



到了1487年,伊勢盛時作為主公的監護人指揮大軍。通過消滅義忠的堂兄,從而完成了整個今川家的統一。改名為今川氏親的龍王丸,也名正言順的掌握駿河大權。為了酬謝勞苦功高的舅舅,氏親承諾他可以任意挑選城池作為自己的領地。

結果,後者居然選擇了偏遠地方的興國寺城。當地城池雖小,但背靠山丘,扼守著從關東地區通向駿河的道路。顯然,伊勢盛時完全是為了外甥考慮,毅然將自己放在的駿河國防的最前線。

從此,伊勢盛時就以興國寺城為據點,成為了割據一方的領主。晚年的他還選擇出家隱居,法號早雲。又因為他的子孫為了加強統治關東的合法性,將姓氏改為曾經作為鎌倉幕府執政的北條氏,所以被後人尊稱為北條早雲。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晚年出家的 北條早雲



戰國式治理模式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早雲的初期地盤 就是靠著關東的小片區域


興國寺城地處偏遠,區域內土地貧瘠且人口不多,但也有部分較好的條件。這裡扼守著從伊豆半島和關東前往駿河的必經之路,對面還有沼澤幫助,配合居高臨下的城池控制一切。加上距離關東平原或是伊豆半島都不遠,只要集結少數兵力,就能很方便的牽制關東群雄。

雖然有些勢單力孤,但北條早雲在治理領地後就顯示自己的獨特才能。他通過自己的屬下荒木兵庫、山中才四郎和多目權兵衛等人協助,積極招募那些在應仁之亂後流散野外的農民和士兵。還將流浪武士整編為紀律嚴明、行動迅速的小型部隊,並率領百姓進行各種水利和工程建設。一面開墾荒廢多年的土地,也非常重視城防系統的維護。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早期的北條家族部隊 由少量精銳武士組成


附近的關東群雄,往往憑藉富饒土地才集結起龐大軍隊。但北條早雲更重視特殊作戰技能與本地農民自治團體間的關係。這些在當時看來屬於“非主流”的舉措,後來將逐步為全國各地的大名所採納。新的專業化部隊,將在規模擴編後成為戰爭的主力。只是放在北條早雲的時代,會因規模問題而容易遭後世人忽略。

在治理興國寺城期間,北條早雲還積極聯絡附近箱根山中的武裝自治團體--風魔忍者眾。他僱傭這些技藝高超的忍者,滲透到關中的各個角落,形成一張無所不在的情報網。這個做法同樣是由他所首創。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忍者一詞,也是在他的年代才風行起來。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早雲還是首批重視忍者力量的大名


突襲策略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家族的徽章



出乎所有人意料,最先成為北條早雲目標的竟是幕府親戚掘越家族。他們佔據了整個伊豆半島,也是實力較強的地方諸侯。但自從前一代的掘越公方去世,家族內部也爆發內亂,並由長子足利荼荼丸奪取了大位。荼荼丸生性剛愎自用,對先代留下的臣子們很不放心。於是,大名和臣下的失和讓內政一片混亂,人民更是無所適從。

但荼荼丸畢竟是當朝將軍的親戚,周圍大名即使有心趁虛而入,也會擔心自己受到責罰。只有北條早雲已敏銳的察覺到,幕府其實已無力干涉地方事務。所以,現在正是消滅掘越家並擴張地盤的良機。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的首個擴張目標 是靠海的伊豆半島



戰爭爆發後,北條早雲再次以驚人之舉讓周圍勢力歎服。由於自己手中僅有200名士兵,早雲又不得不向外甥今川氏借來300援軍,湊出區區500人的遠征部隊。比起兵強馬壯的掘越家族來說,這當然是不值一提的威脅。但整個日本仍然奉行寓兵於農原則,所以除領主本人有少數武裝近衛,並沒有設立常備軍機構。領主在戰前必須臨時動員,將領地內的農民編組成軍,導致武裝力量的反應速度遲鈍。

北條早雲卻早就開始招募職業武士,雖然部隊規模雖小,卻能夠迅速集結開打。他也因此制定了突然襲擊對手的計劃。利用興國寺城港口到伊豆半島的咫尺距離,將部下全都化整為零,分批從海上繞道半島登陸。然後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快速集結,對足利荼荼丸所在的掘越御所發起進攻。掘越的軍隊完全沒有準備,直接讓北條軍衝入城中。在足利荼荼丸被殺死後,其餘人只能驚慌逃走。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戰場上的北條早雲 習慣使用小股部隊突襲



制霸關東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注重修養民力 並以此供養精銳武士


這種以武力殺死幕府將軍的親屬,並奪取其領地的做法,當然不具有任何政治上的合法性。早雲明白若不輔以適當的安撫措施,當地很快就會爆發針對自己的大叛亂。

於是他連續實行了一系列“仁政”措施。

如在疫病流行時施醫贈藥,將田地收穫由原來的五五分成制,改為領主只拿四成,而百姓保留六成。這樣,新大名獲得了伊豆民眾的信任。北條早雲也將根據地從興國寺城搬遷到更靠近關東的韭山城,並鎖定了下一個目標--小田原城。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早雲的重要基地 韭山城


為了迅速奪取目標,北條早雲再次施展權謀策略。他和當地領主大森藤賴來十分密切,逢年過節都要給對方送禮,問候也十分周到。久而久之,大森藤賴也喪失了對這位鄰國強人的警惕。

1495年9月,北條早雲終於痛下殺手。他寫信給大森藤賴,謊稱對方森林裡的鹿經常糟蹋自己地盤內的莊稼,希望能獲准帶人去林子裡進行狩獵。因為目的在於保護莊稼,所以獵物都可以歸藤賴所有。對方不知有詐,就滿口應承下來。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擴張的第二個目標 小田原城


於是,北條早雲就順利帶兵來到小田原城附近的箱根山紮營。他命人秘密準備了1000千頭牛,在牛角上綁上火把、尾巴撒上松油,悄悄驅趕到城下位置。隨著火牛陣攻擊的開始,城內立即陷入混亂。北條軍趁機到周圍四處放火,並藉著火勢衝入城中。大森的士兵還在睡夢之中,當然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最後,大森藤賴只能帶領少數心腹落荒而逃,北條家的領地也再次獲得擴張。

1504年,關東的兩雄扇谷上杉家和山內上杉家結束了多年內亂,聯合起來對付新崛起的勢力北條早雲。在這兩雄的夾攻下,北條家的擴張開始變得困難重重。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早雲比較忌憚遭遇強敵的正面攻擊


1510年,北條早雲好不容易勸降了扇谷上杉家的大將上田正盛,馬上引起聯軍圍攻後者所在的權現山城。早雲火速率領武士和忍者前去救援,但抵擋不住擁有優勢兵力的對手,只得在不利條件下和對方達成和議。

既然硬碰強敵行不通,北條早雲就轉頭找軟柿子欺負。兩年後,他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對相模的治理者--三浦一族發動突襲,攻佔了他們的根據地岡崎城。接著又乘勝追擊,奪取了日本古都鎌倉。


日本戰國史上首位大名:早年忠臣晚年出家 當中半生都以奸詐著稱

北條早雲的晚年 重點攻打三浦氏


鎌倉作為室町幕府曾經執掌大權的地方,具有非同小可的政治影響力。這次成功也宣告著關東地區的戰略主導權已經偏向北條家一方。到1516年時,北條早雲才擊潰了三浦氏的殘餘勢力,完成了對相模國的徹底征服。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項偉業。僅僅三年之後,北條早雲便在韭山城去世。

通常人們都會覺得,戰國式大名的行為模式,是下級以對領主的謀反和背叛。但北條早雲實際上並沒有反叛他的領主今川氏親,只是依靠權謀和武力,隨意攻擊他國領主並堂而皇之的奪取領地。這些為前人所不齒的行徑,為後來者樹立了一個“亂世中唯有有實力者稱雄”的榜樣。從他開始,四方群雄們便一個接一個的露出鋒利爪牙。徹底終結中世紀的田園牧歌,啟動大開大合的戰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