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肖戰這位演員自《陳情令》後熱度就一直不減,《陳情令》在暑假剛剛播完,緊接著他主演的電影《誅仙1》又開始在電影院上線了,無可否認他的演技,可是他演的這兩個角色有個共通之處,這便是都是最後入了魔道,雖然如此,他們倆的待遇卻完全不同。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一、性格所致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陳情令》裡面的魏無羨是個極其聰明的人物,且活潑開朗,人又極其善良,喜歡幫助弱者。因自己的父母在一次夜獵中犧牲,自此他便一人流落在外,後被江楓眠帶回蓮花塢收養,因天資過人,性子又極其貪玩,每日不是打山雞就是摘蓮蓬,課業依然甩各位世家子弟好幾條街,修為也是在各個世家子弟之上。

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物沒有一點傲性是不存在的,而這種傲性沒有世家做背景,在仙門百家中也留存不了多久。在是非曲直面前,他的態度一向是強硬的,而對於欺善怕惡之人他也從來不手軟,哪怕得罪了仙門百家他也在所不惜。他那為所欲為的性格,很容易得罪人。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誅仙1》裡面的張小凡因自小村子遭受了滅門,被青雲門收養,但是他天賦極低,在那呆了10年修為還不過一級,還不能御劍,這樣的人在大家眼裡毫無殺傷力。他也是極其善良的一個人,他的修為雖不好,卻能在青雲門裡為大家做飯,做一些後勤的工作。而他對自己的同門師兄弟也是極好的,能滿足他們要求的都儘量滿足,讓大家倍感溫暖。所以大家對他的印象都是傻得可愛,哪怕是看到什麼人做了什麼壞事也絕不會想到是張小凡做的。

二、處境所致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魏無羨之所以會入魔道是因為江澄的金丹被化丹手化掉了,他為了讓江澄不再消沉,把自己的金丹剖出來給了他,而後,他在客棧前等待江澄的中又遇到了溫晁,可惡的溫晁把他扔進了亂葬崗裡,為了求生,他不得不修煉詭道,從此便只能駕馭他的陳情,他的劍隨便是再也沒有靈力去支撐他去駕馭了。

無奈他又是個鋤奸扶弱的俠義之士,他很懂得感恩,曾經的溫氏雖然害人無數,但是溫情和溫寧這一脈的溫氏族人卻是極其善良,只可惜世人依然不分青紅皂白的追殺他們,說是要剷除溫氏餘孽,魏無羨看在眼裡,公然與蘭陵金氏叫囂,救出了溫氏的老弱婦孺,自此仙門百家也開始與他劃清了界限,加上金光瑤的設計,讓他的鬼將軍錯手殺死了金子軒,他的處境就更加的腹背受敵,最終身死亂葬崗。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張小凡入魔卻不同,他那完全是歪打正著的,在他村子被塗之時,有位叫普智的僧人曾授予他功力,嗜血珠也傳授給了他,普智千叮嚀萬囑咐這顆珠子是個擾人心神之物,一定要找個時間扔掉他,可他不捨,一直帶在身邊,導致自己練功都無法凝神,迫不得已之時他才扔掉,剛走到懸崖邊又碰見一個猴子跟他搶,歪打正著受了傷,用自己的血把嗜血珠和攝靈棍結合在了一起,自此那神器就成了他自己的法寶,只聽他的話了。

最後真正入了魔的那一幕還是張小凡被碧瑤救走後,張小凡為了幫助青雲志擋住災難的那一刻,歪打正著就著了魔了,差點神志不清殺了自己的師姐。可是眾師兄弟還是很維護他,幫他求情,連他的師父也要放他走,這便是他這些年來積攢下來的人緣吧。

三、善良的方式不同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魏無羨的善良是建立在仙門百家的底線上的,在大家都把溫氏看作敵人的時候,他只是堅持自己的“問心無愧”,他並沒有去惹別人,只是一心想去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可是仙門百家卻並非省心的人物,尤其當時的仙督是傲氣凌然的蘭陵金氏金光善,這個人物也是個陰謀詭計,作惡多端,且極其下作的猥瑣之人。上樑不正下樑歪,有他的慫恿,哪怕魏無羨是個善良的人也被他說成十惡不赦了。

同樣是入魔,為何他遭人唾棄,他卻遭人同情

張小凡並沒有像魏無羨那麼胸懷天下,主要是因為自己修為低,連報仇都不想了,他一心只想著保護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對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好,這樣的人怎麼會不觸動人的心絃,怎麼能不讓人想要保護他的。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脆弱的一面,而張小凡的出現卻剛好都可以安撫每個人的脆弱點,所以最後哪怕他入了魔道,也會有一堆的人會為其求情,說要放他走。

四、人們更多地會同情弱者

魏無羨和張小凡入魔都是出於無奈,只是魏無羨是強者,張小凡是弱者,人們會把更多的同情給予弱者,所以張小凡最後還是會得到不少的人情味,而魏無羨最後能夠為他發聲的卻只有藍忘機一人。

很多時候朋友多也未必會是你真心的朋友,魏無羨很會結交朋友,但危難時會拉他一把的只有藍忘機。張小凡他並沒有魏無羨那麼活潑,可是他身邊的人會為他伸出援手的都是他幫助過的人。

當一個人的善良本性與世人的是非曲直背道而馳的時候,就算他是對的,世人也會說他是錯的,當一個人的善良與世人的利益沒有衝突時,他是錯了,人們也會包容。人性最經不起推敲,我們該如何去判斷是非曲直,往往只是出於本心,誹我謗我,問心無愧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