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馬蕩筆記(4)凱旋日之老同學聚會

這次同學聚會,我還要特意感謝家新。他為我的詩集《金秋牧語》作序,樸實的語言文字有著極強的穿透力。“凢年前,永柱兄做過一個大手術,身體狀況已不如前,然則於夕陽之下,豪情依舊,浪漫如昔,如若不認識他,讀他的詩文,還以為是一個壯懷激烈的年輕人。”“永柱的詩,更多的是對恩施這塊土地的愛。幾十年的釆訪探尋,

他用詩歌和新聞作品,呈現了對這一方水土的熱愛。在這本詩集中,讀者可以見到的“山”“巖”“峰”“水”以至於特別多的“蕩上”“清江”和這裡特有的花草樹木以及在鄂西南生息的土苗鄉親。只有生命融進了這塊土地的作家才會有如此的長情!”


蘇馬蕩筆記(4)凱旋日之老同學聚會


我曾以家新之序示友。友曰:此序文筆了得!功力之深厚,視野之開闊,情感之真切,辭無所假,徜徉恣肆,絕非一般人能駕馭。友又曰:深刻的人生體會和感悟融匯進詩歌中,配以金序,實在是無以倫比。對家新金序,鄒虎同學亦以他獨特的語言風格給予酷評:“家新的序,用兄弟之情娓娓道來,在平實的家常話裡,將詩行中的閃光一一捧出!萬千閃光的詩意竟爆裂出閃耀的詩魂!永柱大愛的靈魂將恩施這片土地親吻,而跳動的詩行更是這快土地的精靈!輕柔的序,燥熱的詩,交織出絢麗燦爛!同窗的誼,兄弟的詩,書寫著此生永遠!

家新的序三易其稿,僅就“鄂西南”一個“南”字,我不僅再次見識了他的學識他的認真,更享受到一種別樣的情懷,一種真誠的關切和勵志。我會珍藏於心,時時想到人生秋涼,身邊還有這樣暖人的友誼和真情,也是難能可貴了。

捧讀再三,我在後記《波爾金諾的秋天》中寫道:人生無常。餘中年半截即養疾避禍,久不出門。前年,親友力邀到蘇馬蕩消暑。

我被心腦血管故障篡改了命運,又被蘇馬蕩喚醒靈感。這裡山水氣候,原野風光,鄉土風情都有誘惑力,讓我有理由完成自我救贖,爆發再次做詩的慾望,為大學同學調侃詩情井噴,收穫如“波爾金諾的秋天”。

蘇馬蕩把我打回原形,我亦不遷就自己,《蕩上的情歌》過後,又有了這本詩集。勤耕春夏,盈於秋實,以為《金秋牧語》。大學同窗梁家新先生是資深新聞人士,做過省電視臺副臺長,其壓軸金序三易其稿,不單光輝拙作,且字字勵志,促我滿血復活!


蘇馬蕩筆記(4)凱旋日之老同學聚會


復活!我復活在同學的友情之中。多年了,我確實沒有精力應付各種報刊,只是在《中國知青網》和群裡與大家交流。我知道同學們的好評意在鼓舞我重新爆發,爆發得像妖精一樣。

同學們,深深地感謝你們!為此我當晚寫了一首《老華師的精神凱旋》,對涼霧重逢感嘆不已:“讓老華師的身子骨/獲得上位的關鍵一票/七十歲,細水長流/依然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鄒虎似乎把拙作看了個通透:“《精神凱旋》用字險,用情深,詩意濃,詩魂聚。七十古稀握二十之筆,盡述半世情誼;風燭之身抓命運之體,暢舒浩然胸臆。壯哉!美哉!”(未完待續)

(2019.07.29,蘇馬蕩)

張永柱蘇馬蕩組詩系列(1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