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後,呂雉報復後宮,為何偏偏厚待薄姬?

oO飛兒Oo


講到呂后我們印象中可能會馬上想到“狠毒的女人”。呂后這個女人確實非常狠毒,尤其對待自己的敵人絕對不會手軟。呂后的政敵如韓信、彭越之流都被剁成了肉醬,呂后的情敵如戚夫人則被做成了人彘。呂后也沒有放過劉邦的兒子們,呂后幾乎把劉邦的兒子們一網打盡。在呂后的高壓政策下,相關人員人人自危,任何人都有可能朝不保夕。但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姬卻躲過了一劫,而且還得以前往兒子的封國,成為王太后。為什麼薄姬能躲過一劫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薄姬此人。

薄姬是吳郡人,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薄姬也具有南方女子的特點,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皮膚也非常好,估計說話也是嗲聲嗲氣。秦朝時,薄姬的老爸和魏國宗室的一個女子私通生下了薄姬。薄老爹死了以後,薄姬就跟著魏媼一直生活在魏國。秦末起義爆發以後,魏豹自立為魏王。這時候魏媼把薄姬獻給了魏王,薄姬成了魏王豹最寵愛的妃子之一。

當時有一個叫做許負的女子非常善於相面,此人還被稱為中國第一相面女人。許負見了薄姬以後,發現薄姬這個人的面相貴不可言。而且她看出來這個薄姬將來會生出一位天子。薄姬嫁給魏豹以後就成了魏豹的人,薄姬難免會把許負的話告訴魏豹。



當時楚漢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不光劉邦和項羽,任何一位諸侯都可能成為下一位天子。當時魏王豹投靠了劉邦,和劉邦一起攻打項羽。但是魏王豹對劉邦無理的態度非常不滿,加上他聽說許負這個有名的相面師斷定自己的老婆會生下天子,所以他決定背叛劉邦,自己創業。跟著劉邦混自己以後最多混個諸侯王,只有自己創業自成一支獨立的力量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天子。

不過魏王豹太單純,還是太年輕,他只知道自己的老婆會生天子,他單純的認為自己的老婆只會給自己生兒子。他忘了問許負,薄姬和誰生天子。

於是魏王豹懷著做皇帝的美夢,和項羽聯合起來成為反劉的一員大將。劉邦對魏豹的背叛非常惱怒。他惱怒不光因為魏豹背叛了自己,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魏國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這是他東出的重要通道。所以劉邦派了最精銳的韓信軍團攻打魏王豹。這個魏王豹豈是韓信和曹參的對手,上陣沒有幾個回合就被韓信挑落馬下。魏王豹被俘虜了,他的生天子的老婆薄姬也成了劉邦俘虜。



薄姬被俘以後,被送到宮中的織衣房當織工。有一次劉邦閒來無事、心血來潮,到織衣房裡晃了晃。沒有想到這一晃,卻發現了相貌出眾的薄姬。色心大起的劉邦把薄姬召入後宮,供自己享樂。可能由於劉邦太忙,也可能由於劉邦見過的美女太多。總之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劉邦從來沒有召幸過薄姬。薄姬成為宮中的一個寂寞的失落者。如果只是這樣的話,薄姬可能會一輩子默默無聞,然後默默地死去。

不過她年輕時候的閨蜜改變了她悲慘的命運。薄姬年輕的時候,有兩個非常要好的閨蜜,一個叫管夫人、一個叫趙子兒。她們當年曾經立下過一個誓言:先富貴的那個人,千萬別忘了其他兩個。這句話其實和當年陳勝那句“苟富貴勿相忘”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人家三個小姑娘做到了,陳勝那個大老爺們沒有做到。



沒過多久,管夫人和趙子兒就得到劉邦的寵幸。漢王四年的時候,劉邦召幸管夫人和趙子兒。這兩位美女得到劉邦的寵幸之後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她們在服侍劉邦時候,用一種開玩笑的方式把當年的誓言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到他們的故事之後非常感動,他沒有想到幾個女孩子竟然如此講義氣。這兩個美女又把薄姬的悲慘往事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後對這個可憐的薄姬充滿了同情之心,於是劉邦決定召幸這個不幸的女人。

薄姬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有可能也是她唯一的機會,她一定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實現這華麗的逆轉。於是薄姬告訴劉邦,昨天夢到有條龍趴在自己身上。不得不說,薄姬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首先他懂得包裝自己,善於抓住一切機會表現最好的自己。其次他懂得抓住帝王的心理。她有沒有夢到龍趴在她身上,沒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薄姬有意識的利用這個夢實現自己的目的。很明顯劉邦對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

可能由於劉邦身邊的美女太多了,薄姬太不出眾了。劉邦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臨幸過薄姬。不知道是大漢王朝幸運,還是薄姬幸運,那天晚上薄姬竟然懷孕了。



十個月之後薄姬生下了屬於自己的孩子,更幸運的是這個孩子是個兒子。這便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取名為劉恆。有了兒子將來會被封王,就算以後皇帝不再臨幸自己,有了這個兒子,以後也就有了保證。劉恆也在八歲的時候被封為代王。這個代王地處偏遠而且國家非常貧窮,在眾多皇子中劉恆所封的代國綜合起來應該是最差的。正是這種差反而成為劉恆的後福,在呂后瘋狂屠殺皇子的時候,也沒有對這個同樣受冷落的皇子痛下殺手。

和戚夫人與劉如意不同,薄姬和劉恆非常低調。他們低調的連劉邦都快忘了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兒子和老婆。當然呂后更不會注意到這個同樣不受待見的薄姬,也不會注意到這個不受待見的劉恆。當戚夫人和呂后進入戰爭階段的時候,薄姬始終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觀察一切。由於薄姬明哲保身的策略,呂后自始至終都沒有把薄姬當成敵人。劉邦去世以後,所有劉邦寵愛的妃子,所有和戚夫人關係不錯的妃子,都被呂后關在了宮中,成為呂后殘害的對象。這時候呂后突然想到還有一個低調到塵埃中薄姬和自己有著相同的命運。於是呂后放過了薄姬,讓薄姬跟著自己的兒子到了代國,成為代國的王太后。薄姬離開了長安,也就離開了權力爭鬥的核心。



薄姬能夠躲過呂后的迫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薄姬非常聰明。如果論權謀和手段,薄姬比不過呂后。如果論聰明的話,薄姬一點都不比呂后差。薄姬更是比戚夫人聰明得多。薄姬第一個聰明之處在於她非常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薄姬先是拉攏了管夫人和趙子兒,就等於給自己買了三保險。結果正是由於薄姬為自己買了三保險所以她才能得到劉邦的召幸,否則薄姬有可能永無出頭之日。其次薄姬善於抓住男人的心理,尤其是帝王的心理。薄姬先是魏豹的妻子,按道理說在劉邦的眾多夫人中沒有任何優勢。但是她利用難得的機會,成功引起了劉邦的注意。薄姬一句夢到龍趴在自己身上,成功吸引了劉邦。正是因為這個夢,所以劉邦決定圓薄姬的夢。第三薄姬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薄姬知道自己論恩情比不上呂后,論感情比不上戚夫人,自己只有一夜情。和她們爭鬥自己會死得非常難看,所以薄姬刻意遠離所有爭端。無論在戚夫人眼中,還是在呂后眼中,薄姬都是一個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的人,都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



薄姬非常不受寵,對呂后沒有任何威脅,呂后同情薄姬。劉邦臨幸薄姬一次之後,再也沒有臨幸過她。如果不是薄姬生下了劉恆,估計劉邦都不會記得自己曾經臨幸過這個女人。相比較於呂后,薄姬更加受到冷落,薄姬的處境比呂后還要悽慘。呂后知道劉邦是個好色之徒,她也知道備受冷落的痛苦。在這方面,她完全能夠理解薄姬。正是由於,他們都受到劉邦的冷落,所以呂后對薄姬有種同命相連的感覺。正是由於薄姬備受冷落,所以呂后才會同情這個不幸的女人。正是由於薄姬備受冷落,所以她才不會威脅到呂后和劉盈。正是由於薄姬備受冷落,所以在呂后看來,這個不幸的女人既不是自己的政敵,也不是自己的情敵。呂后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殘暴,呂后只對自己的政敵和情敵殘暴。既然薄姬什麼都不是,她放過薄姬也在情理之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如果劉邦不冷落薄姬,薄姬有可能會引起呂后的記恨,那麼薄姬和劉恆的命運將會非常堪憂。劉邦冷略薄姬,她和劉恆最終卻因此躲過了一劫。


依稀說史


劉邦死後,呂雉報復後宮,為何偏偏厚待簿姬?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性格決定命運,簿姬不顯山露水,低調沉穩且不喜歡爭風吃醋的性格十分討呂雉喜歡。


呂雉是劉邦還在沛縣做小混混的時候劉邦明媒正娶的,在古時候就是正統的身份地位,這個地位一般是不容易撼動的。

而簿姬是劉邦攻打魏王魏豹的時候從魏豹身邊奪過來的,劉邦就讓薄姬侍寢了一次就懷了四王子劉恆了。也就這一次劉邦就不再親近簿姬了,而簿姬呢也不惱怒,始終安分守己規規矩矩的做自己妃子份內的事。從來不會像戚姬那樣跟呂雉爭風吃醋,一切事情都是逆來順受。

電視劇《大風歌》還有一個橋段是簿姬給眾王子縫吊墜,給樊噲這些大臣縫衣服,表現出來的是知足感恩,節儉的品格。所以就連呂雉都很讚賞簿姬,誇她是個謙讓賢良的人,自然會厚待簿姬了。


其二,最重要的一點,簿姬根本沒有和呂雉為自己的兒子爭奪皇帝儲君的念頭。

有一次劉邦帶眾王子到野外狩獵,吃飯的時候有一隻烤雞,眾王子三下五除二就把烤雞搶完了,只剩下一隻雞屁股給四王子劉恆。劉恆回去跟母親訴苦,簿姬就說,這雞屁股是後福。不爭不搶才是後福!所以簿姬表現出來的都是大度忍讓,對呂雉也是百依百順,不會對呂雉兒子劉盈以後的帝位產生威脅,自然呂雉不會加害簿姬了。


其三,呂雉是明大理的人,代國地處邊疆,與匈奴接壤,作為漢朝門戶重地,自然不希望代國動亂讓匈奴趁虛而入。所以就不會對劉恆的母親簿姬動手了。

呂雉是見識過匈奴騎兵威力的人,代國作為四王子劉恆的封地是漢朝的門戶,如果代國出問題,匈奴長驅直入直接威脅長安安危。而劉恆把代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匈奴不敢越邊。自然作為大漢朝的實際掌舵人呂雉不會希望代國出事,讓劉恆替自己擋住匈奴人的進犯。所以厚待劉恆的母親簿姬也是厚待自己!


總結,呂雉厚待簿姬的原因有三;一是簿姬性情溫順不與呂雉爭風吃醋跟劉邦邀寵。二是簿姬沒有為自己兒子跟呂雉爭奪漢朝儲君的念頭與行動。三是劉恆的封國代國地處邊疆與匈奴接壤,要為大漢朝擋住匈奴,所以作為大漢朝實際掌舵者的呂雉善待劉恆的母親簿姬也就是善待自己。


竹林論風月


呂雉實際上本性不壞,是個善良的女人,對薄姬好點也正常。我一說這吃瓜的群眾都想噴一個詞語:法克。想想戚夫人那個慘,撕心裂肺的痛,有必要強行給呂后洗白?


我這麼講是有根據的,呂雉堂堂一個大小姐嫁給劉邦這個流氓頭子,心裡面肯定試一百個不爽,早在沒出嫁前,縣令就和呂雉求婚。可以看出呂雉在女人堆裡不論容貌,還是出生都是上上之選擇,可天殺的呂太公非要她嫁給面相奇特的劉邦。

劉邦是個好色的老男人,自然很樂意。呂雉嫁給劉邦後除了洗衣服做飯,下地幹活,還的照顧劉邦私生子劉肥,這是大小姐過的日子麼?等到劉邦造反,呂雉受到牽連入獄,楚漢相爭的時期,又被項羽扣為人質,可以說呂雉用自己的生命支持了劉邦的革命事業,呂雉完全對得起賢妻良母謝四個字評價。

劉邦得到天下後,獨寵愛年輕貌美戚夫人,完全忽視了呂雉這位糟糠之妻,更是聽信戚夫人的耳邊風想廢掉太子。呂雉原本經歷忐忑,現在又情場失意,緊接著兒子還有風險,這些事情讓呂雉認識到權利的重要性,只有自己掌握了話語權才能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兒子,她開始轉變成性本剛毅的女政治家。


我們可以看出呂雉本性不壞,她的殘酷只是針對威脅到自己的敵人,或者想謀害她兒子的敵人。我們再看看薄姬,一個被劉邦偶然臨幸了的小妾,劉邦發洩完了就忘了。結果薄姬卻懷了劉邦的龍種,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薄姬在劉邦的後宮中並不起眼,也不受關注,更和呂雉沒有衝突,也沒有爭權奪利。

劉邦死後,呂雉的兒子劉如意地位確定,自然會狠狠清算戚夫人。面對同樣溫柔可人,不爭不奪,隨遇而安,本本分分的薄姬,呂雉展現出她善良的一面,不僅沒有加害反而送薄姬到兒子的封地母子團聚。


我不是易中天


呂后厚待薄姬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劉邦死後,呂后大權在握,在後宮呂后說一不二,而薄姬卻地位卑微只是一個劉邦臨幸過一次的妃子,二者的地位猶如巨象和螞蟻。

呂后嫁給劉邦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享福了,卻因為戚夫人等肆寵而嬌,嚴重威脅到呂后的地位,因此呂后是在報復那些曾今使她受到傷害的人,薄姬並不受劉邦寵幸,也沒針對過呂后,呂后自然不會報復她啊。



那麼呂后又是為何殘忍的對待後宮妃子呢,大侃詳細給大家講講吧。

年輕時,呂雉也長的貌美如花,在呂老太爺的安排下嫁給了已過不惑之年的劉邦,那會的劉邦還只是一個拿著死工資,吃飽這頓沒下頓的小公務員。

但是,呂雉一點都沒嫌棄劉邦,嫁過去後每日操持家務,孝敬公婆,而且劉邦這老小子私生活混亂,早早就有了私生子,這些呂雉都不在乎,喜滋滋的當起了家庭主婦,典型一副中國好媳婦的做派。

而且,劉邦好喝酒,有一次喝酒誤事導致犯人逃脫,沒辦法只能躲起來,呂雉知道後,一不吵二不鬧,定期帶上吃喝去探望劉邦,幫助劉邦避難。

後來,劉邦聯合了一幫弟兄在沛縣起義,投身到火熱的革命中,家中妻兒老小更是顧不上了,這些都是靠呂雉一人操持,那會劉盈和魯元公主已經出生,一家六口人,吃喝拉撒都要呂雉管,甚至還要躲避劉邦仇敵的追殺。

在劉邦與項羽爭鋒期間,劉邦家人不幸被抓,又是呂雉陪在身前,伺候劉邦父母,總算活著見到了劉邦。

可劉邦是怎麼對呂雉的,劉邦四十多歲結婚,老大不小的人了還花心的很,呂雉不在身邊的時候,立馬又看上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對年老朱黃的呂雉不管不問,呂雉興高采烈的回到劉邦身邊時,只得到了劉邦的冷眼…

呂雉心裡這個委屈,然而事情比他想象還更糟糕,劉邦寵幸戚夫人,對她言聽計從,甚至動了廢劉盈而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這可把呂雉著急壞了,趕緊找來張良幫忙,一番操作下,才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

寵幸被奪,兒子的太子之位差點被廢,脾氣再好的呂雉也忍不住要爆發了,等到劉邦死後,呂雉迫不及待的開始報復戚夫人等人,甚至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還叫來劉盈一起欣賞。



講到這,大侃就想替呂雉辯解兩句了,呂雉其實本性並不壞,她殘忍對待戚夫人等人,純粹是發洩心中的仇恨,報復她們奪了劉邦對呂雉的愛,報復戚夫人爭搶劉盈的太子之位。

那麼,呂雉報復劉邦的寵妃,薄姬又是怎麼倖免的呢?

簡單的說,薄姬不得寵,雖然生了劉邦的龍種,但是在後宮中完全排不上號,劉邦估計也把她忘的一乾二淨,呂后清理後宮時,薄姬完全屬於那種殺頭都輪不上她的情況。

而且,薄姬雖然身為劉邦的妃子,但是薄姬其實也是一個挺聰明的人,她知道爭寵,爭不過呂雉、戚夫人,劉邦登基的時候已經是個糟老頭,薄姬心裡清楚,她的後半輩子靠劉邦是靠不住的,她已經有了劉恆,以後要靠兒子,與其現在與其他妃子拼個你死我活,爭搶那點寵幸,不如投資劉恆,安安穩穩過好下半輩子。



所以,劉邦死後,薄姬就趁機找呂雉請辭,呂后見是薄姬,在後宮中可有可無的一個不得寵妃子,於是就放任薄姬跟著劉恆回封地了。

因此大侃認為,呂雉並不是厚待薄姬,而是薄姬並不受寵,劉邦活著的時候,薄姬並未與呂后爭過寵;呂后本性並不壞,不會無緣無故殺害薄姬這種無辜之人。

大侃愚見,歡迎指正……


大侃聊歷史


而這卻真實反應了大漢王朝劉邦的後宮情況。

  • 劉邦後宮寵妃眾多,劉邦的原配結髮妻子呂雉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在對待自己政敵方便可謂是心狠手辣,相比《甄嬛傳》裡面宮鬥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劉邦眾多妃子中,呂后偏偏厚待薄姬。這個跟薄姬自身有很大的關係。小姐姐給大家盤點下具體原因。

劉邦,西漢王朝的開拓者,劉邦出身草莽,在沛縣為亭長時期劉邦就已經有自己相好的,曹氏。曹氏為劉邦生下了長子劉肥。劉邦起義之後到建立大漢王朝之後,寵幸的女子更是數不勝數。這自然引起呂后嫉妒與仇恨,除了皇帝寵幸外,更多的是政敵的仇怨,其中最為出名的是趙王劉如意的母親戚姬的恩怨情仇。



戚姬原本是劉邦十分寵愛的妃子,這本身就招來呂后反感,在生下劉如意之後,常常給劉邦吹枕頭風,希望能廢掉太子劉盈,改立自己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與呂后解下政敵之仇。





劉邦去世後,惠帝繼位,呂后做了太后之後,就下令將戚夫人幽禁永巷,剃去頭髮,頸束鐵圈,穿上囚徒的紅衣,讓她舂米做苦役,戚夫人唱歌抱怨,引起呂后不滿,呂后毒殺趙王劉如意,砍掉戚夫人手腳,挖掉雙眼,毒啞致聾戚夫人,並把戚夫人裝進一個打缸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人彘”由來。

  • 薄姬受到呂后厚待,跟薄姬與世無爭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薄姬原本是魏王魏豹寵姬,魏豹被韓信所敗後,得到劉邦的一次偶爾的寵幸,生下代王劉恆。

薄姬本身不受劉邦的寵愛,極少有侍寢機會,即使生下代王劉恆,她們母子也很少受到劉邦關注,在後宮生活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委曲求全。

  • 薄姬本身在後宮安分守己,與世無爭,養育、教育劉恆為人處世。薄姬更沒有爭奪皇帝大位的野心。

一個不受皇帝寵幸,與世無爭、安分守己的妃嬪,要是沒人提醒,幾乎都被遺忘的人員,自然不會引起呂后注意,更不會成為呂后的政敵。

  • 當然,在千變萬化的後宮,呂后睿智,也知道多一個政敵不如少一個,一個對自己完全沒有威脅不起眼角色人物,自然也不會去為難。

在小姐姐看來,正是由於薄姬這種安分守己,與世無爭,才換來了她與兒子劉恆性命平安,也正是由於薄姬的這種教育,對劉恆人生產生重要作用,為西漢“文景之治”奠定基礎。


小姐姐講史


呂雉並沒有厚待薄姬,只不過薄姬母子不受寵、為人低調 、又沒有外戚勢力,構不成威脅,呂雉才忽視了她們,讓她們在代國苟且偷生。

命運多舛的薄姬

薄姬是魏國宗室女與人私通產下的私生女,長大後被母親送到了魏王魏豹的宮中為侍妾,劉邦打敗魏豹後,魏王宮裡的女眷都收入漢王宮中為奴,薄姬被分到織室織布,劉邦看她有點姿色,就將其收入後宮。

估計那時劉邦每天都會充盈後宮,所以一紙詔令將其納入宮後,就沒有了下文,薄姬入宮一年多都沒見到劉邦。

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曾經約定“苟富貴不相忘”,先顯貴的人要拉好友一把,後來管夫人與趙子兒都得到劉邦的寵幸,便總在閒談中向劉邦提起可憐的薄姬,三番五次的唸叨,勾起了劉邦的好奇心,便召幸了薄姬,就這一次薄姬就懷孕了,兒子劉恆出生後,薄姬又失寵了,終年見不到一次劉邦。

為人低調的薄姬

薄姬是個見過世面,很有城府的女子,她自知沒有聖眷,呂后強悍霸道,一心守護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後宮中有子嗣的女子都是她的眼中釘,她不像戚夫人有劉邦偏愛和袒護,可以高調的在後宮行走,甚至為兒子籌謀太子之位,同時她也慶幸自己是不受寵的那個,因為這樣就能遠離帝后矛盾中心,讓自己和兒子能在後宮中存活。

薄姬在後宮深居簡出,從不想方設法的靠近劉邦、不爭寵、也不爭風吃醋,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養育劉恆,教導劉恆謙卑低調,隱忍光芒。

隨子入代的薄姬

劉恆八歲那年被封為代王,代國地處漢朝北陲,時常受到匈奴侵襲,前幾任代王不是叛變就是逃回了長安,劉邦沒辦法需要一個絕對可靠的劉氏子孫去做這苦差事,於是不受寵的劉恆當選了。

雖然代國是偏遠久亂之地,但於薄姬母子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避免場所,在代王的任命下達不久後劉邦就去世了,太子劉盈繼位,朝政大權掌握在呂后手中,開始清洗劉邦的後宮嬪妃,最得寵的戚夫人首當其衝被做成了人彘,她兒子劉如意也被毒死,許多得寵的嬪妃也都被幽禁。

而薄姬別說得寵,好幾年都不到劉邦一次,平時做人也老實低調,沒表露出什麼野心,都是可憐的女人,呂雉也就沒難為她,允許她隨劉恆前往代國,做一方太后。

命中帶貴的薄姬

薄姬母子蟄居代國之時,呂雉重用呂氏子孫,呂氏封侯者比比皆是,同時大肆殘害劉邦子嗣,打壓劉氏宗親。

儘管薄姬母子被放逐代國,看似毫無威脅,呂后也沒有放鬆對他們的監視,時常派出宮女間諜 去代國,後來的漢文帝竇皇后當初就是呂雉派往代國監視薄姬母子的,不過竇皇后倒戈夫君,背叛了呂后。

呂后還曾下旨讓劉恆出任趙王,試探他是否有野心,劉恆以願意守代國回絕了,呂雉得到滿意的答案,就沒對他痛下殺手,要知道劉恆的三個兄弟都死在了趙王任上。

薄姬母子在代國生活了十七年後,呂雉去世,功臣集團誅滅呂氏集團,擁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薄姬成為皇太后,才算是苦盡甘來,可以過幾天舒心的日子。


史論縱橫


簡單來說,是因為薄姬低調,而且呂雉也沒有厚待薄姬。

漢高祖劉邦的為人,《史記》中記載是“好酒及色”,早年落魄的時候,他雖沒娶妻,卻也跟情婦曹氏你來我往,生下一子劉肥,後來娶了呂雉,生下一子一女,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

在劉邦人生的前四十八年中,史書只記載了他有兩個女人,後來造反了,當上漢王乃至皇帝了,身邊的鶯鶯燕燕也就多了起來,劉邦也是老當益壯,挨個寵信這些美人,陸續生下六個兒子。

劉邦的妃嬪很多,但留下記載的很少,尤其是為人熟知的,不外乎戚夫人和薄姬兩位,相比於戚夫人的悲慘下場,薄姬的結局真可謂身在雲端,不過這並不是呂雉厚待的結果,只能說呂雉沒有把火力對準薄姬而已。

呂雉其實跟劉邦很像,都是剛毅兇殘之輩,殺起人來毫不手軟,可謂劉邦的縣內助,韓信不就是呂雉替劉邦殺掉的?可從她後來執政時期“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來看,她並不是一個濫殺的統治者。

為什麼呂雉殘忍對待戚夫人而放過薄姬呢?答案很簡單,雖然這兩人都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但對呂雉的威脅程度截然不同。

戚夫人是劉邦的寵妃,劉邦還是漢王時她就進入後宮,得到劉邦寵幸,生下劉邦第三子劉如意 。漢朝建立後,戚夫人藉著寵幸經常給劉邦吹枕頭風,要他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枕頭風吹得很有效果,劉邦還真就起了廢立的心思,是呂雉一番運作使得大臣們全部反對才不得不放棄,就此一點,戚夫人跟呂雉結了死仇。

要知道劉盈可是呂雉的獨子,要是他被廢掉,呂雉日後的地位可想而知,辛辛苦苦跟了劉邦半生,到頭來只當個王太后甚至更差?呂雉想想就恨得咬牙,一朝得勢,必然要加倍奉還!

而且劉如意的封地是趙國,原來這片是呂雉女婿張敖的封地,雖然是張敖捲進了謀殺劉邦案,可這兒子女兒都想安排的架勢,呂雉對戚夫人的態度可想而知。

薄姬卻只是劉邦後宮中的普通妃子,得劉邦寵幸的次數屈指可數。她原來是西魏王魏豹的妃子,魏豹被劉邦擊敗身死後,她被收入後宮為奴婢。劉邦見她姿色不錯,收入後宮為妃。雖然寵幸次數很少,但薄姬卻為劉邦生下第四子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薄姬知道自己不得寵愛,沒有橫行後宮的資本,平日裡都是夾起尾巴做人,哪敢像戚夫人那般高調,還想廢立。

前195年,劉邦去世,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

漢惠帝即位後,呂雉被尊為皇太后 ,並臨朝攝政,成為大漢王朝真正的主事人,這時候,報仇的機會到了。

戚夫人那麼能鬧騰,呂雉就把她囚禁於永巷,剃去頭髮,帶上刑具,穿上土紅色的囚服,讓其每日舂米。就這一點來說,呂雉做的還不夠絕,至少沒有置戚夫人於死地,如果戚夫人識相點的話,未必沒有活下去的可能。

不過這一絲可能被戚夫人自己攪沒了,她還是對曾經在楚營中當過俘虜的呂雉缺乏足夠認知,她想通過唱怨歌形式,讓人告訴她遠在趙國的兒子劉如意,好來解救自己。

皇宮高牆之下,劉如意遠在數千裡之外,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呂雉,她見戚夫人心有不甘,直接派人召劉如意進京,將之毒殺,然後派人將戚夫人做成人彘。

戚夫人和劉如意慘死,是因為戚夫人在劉邦生前的舉動觸動了呂雉的根本利益,處於報復所致,出於對兒子皇位的防範,呂雉對劉邦的兒子們也是痛下殺手,可後宮的那些沒有戚夫人那麼折騰的妃嬪,也沒人慘死,最典型的就是薄姬。

薄姬不僅自己低調,也叫著兒子低調,劉邦八個兒子中,除了呂雉親子劉盈和養子劉長,只有劉恆沒被整過,因為這孩子太“有孝心”了,自願為呂雉鎮守代地守邊,呂雉也不好下手。

呂雉只是沒對薄姬下手而已,兩人沒有太多交集,也談不上厚待,呂雉放薄姬跟劉恆一起去代國那是正常操作,有子嗣的妃子在皇帝死後一般都是去兒子封國的,像把戚夫人留在皇宮才是非正常操作,要報復的節奏。

至於劉邦的其他妃嬪,記載非常少,結局也不清楚,比如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只是為了交代薄姬被劉邦寵幸而出現,之後再無記載,想來也不會慘死,一來她們沒惹呂雉,二來劉邦後宮鶯鶯燕燕太多,沒仇的呂雉也沒空管。


平沙趣說歷史


呂后算不上厚待薄姬,只是薄姬不“達標”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劉邦的後宮陣容:

1、明媒正娶呂后

2、鄉間情人曹夫人

3、紅顏知己戚夫人

4、一夜情趙姬

5、親信家屬石美人

6、魏王三美:趙子兒、管夫人、薄姬



對於後宮的女人們,劉邦死後呂雉主要的報復對象有兩類,一、受劉邦寵愛,讓她吃過醋的。二、有兒子,並且會對她造成威脅的。

這幾位中,戚夫人必須第一個讓呂雉不痛快,劉邦對她的寵愛不僅讓呂雉打翻了醋罈子,在奪嫡時僅憑藉吹耳邊風就差點讓劉邦廢了太子劉盈,幸好呂雉棋高一招請出商山四皓,不然天下就是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的。所以呂雉整她最慘,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曹夫人,劉邦未發跡前的鄉間老情人,還是個死了丈夫的寡婦。兩人生就劉邦的庶長子劉肥,但是一直沒納過門,後來當了皇帝,需要顧及天子顏面,更沒給什麼名分,史書上對她的記載更寥寥數筆。她對於呂后而言,本人沒名分,兒子也沒有什麼影響力。至於最後結局,無跡可考,估計呂后不會太為難這個鄉間村婦。

趙姬是駙馬張敖將自己的侍妾送老丈人劉邦暖被窩的,本是侍奉一晚,但是沒有到意外懷孕。後因趙國丞相叛亂,趙姬被牽連,生下劉長後就自殺身亡了,兒子劉長是呂后一手養大的,而且對這個孩子視如己出。

石美人是劉邦手下石奮的姐姐,石奮跟隨劉邦的時候只有十五歲,劉邦很看好這個年輕窮小夥子,就納了她姐姐做美人。收石美人入宮,劉邦更多是出於對屬下的安撫,只要她安分守己呂后應該不會為難。關於她的結局,史書也沒什麼記載,但是她弟弟石奮一家幾代都在朝中做大官,石美人應該也得到了善終。

魏王三美管夫人、趙子兒、薄姬被劉邦從魏王豹那裡掠到自己後宮,又因管夫人和趙子兒美貌而頗為寵幸。侍奉過魏王豹的女人還能再博劉邦歡心,就憑這點,作為女人的呂雉絕對嫉妒得牙根癢癢。所以,劉邦去世後。呂雉把她們囚禁在宮裡。

最後說說薄姬,雖然她同是被劉邦從魏王那裡搶過來的女人,但境遇遠不如管夫人和趙子兒。劉邦自從把她召入後宮就一直沒寵幸過她,幸虧遇到了兩個好姐妹,她和管夫人以及趙子兒姐妹三人關係很好,曾相約“富貴不相忘”。管、趙二人收受到寵幸後不忘姐妹,將她們的誓言講給劉邦聽,劉邦為她們之間的感情動容這才臨幸了一次薄姬,但是薄姬沒能通過這次機會抓住帝王心,甚至連個印象都沒留下,劉邦此後再也沒來過。對於這樣的情敵,呂后最為放心,因為她自己也嘗過不被丈夫放在心上的滋味。

薄姬在劉邦那裡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儘管她幸運的生下了漢文帝劉恆,然而劉邦並沒有因此寵幸和加封她。所以劉邦不但不寵幸她,也不喜歡她的兒子,她連母憑子貴的機會都沒有。呂后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她不但觀察後宮各嬪妃更時刻注意她們的兒子,如劉邦最寵愛的兒子劉如意,呂后殺他連漢惠帝劉盈都防不勝防。因此像薄姬這種情況,在她眼裡不足為患。

薄姬家世薄,在呂后去世以後,劉氏宗親聯合大臣裡應外合清除了呂氏黨羽,最後推選劉恆做皇帝。而劉恆能當上皇帝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母薄姬家世薄,不會造成外戚專權!

同時允許薄姬隨兒子劉恆代王一起到封地,也是出於呂后的政治需要。劉邦死後後宮已經被她大清洗,尤其是對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的報復實在太殘忍,會引起天下非議,放走薄姬可以緩和一下宗室和大臣的不滿。

所以,劉邦死後呂后報復後宮,唯獨薄姬能夠保全。這並非她真的幸運,而是作為女人,她沒有讓呂后吃醋,出於政治,她對呂后沒有威脅。


歷史飯


不能說是厚待薄姬,只能說是並沒有對薄姬加以迫害罷了。

首先,薄姬是個懂事的女人,知道自己不能惹事。薄姬和劉邦本來就是半路夫妻,在嫁給劉邦之前,她曾經是魏豹的侍妾,如若不是姿色出眾,哪個男人會對曾經屬於別的男人的女人加以寵愛呢?而薄姬本身姿色也不怎麼出眾,因此就不怎麼受劉邦的寵愛,就連她在劉邦那裡為數不多的侍寢,都是她的好姐妹管夫人和趙子兒替她安排的,沒有劉邦做靠山,薄姬便更加懂事,為人低調、不爭不搶。

其次,劉邦真正寵愛的是戚夫人,而戚夫人剛生下了聰明絕頂的劉如意。所以在呂后的眼裡,薄姬根本就不足一提,夠不成什麼威脅,真正能夠構成威脅的,是戚夫人。

再加上薄姬生下劉恆以後,侍寢次數幾乎沒有,而劉恆也繼承了母親謹小慎微的個性,在宮中從未敢嶄露頭角,生怕被呂后猜忌。到了劉恆7歲那年,劉邦將他封為代王,薄姬連忙向呂后表明只希望兒子做一個閒散王爺,決不和劉盈爭皇位,並請求一併前往代地。呂后見薄姬一副膽小怕事的樣子,便也就應允了她。


因此,呂后放過薄姬,其實也是因為薄姬自己懂得明哲保身、做小伏低的結果。而日後,她的兒子能成為皇帝,其實是有一種幸運的成分在了。


葉臨青鸞面紫辰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不著調的人,不惑之年還沒有娶妻。幸虧外地的富豪呂公慧眼識人,把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他。

呂雉是一個旺夫的人,自從嫁給了劉邦,劉邦的事業竟步步高昇,結果竟然當了一國之君。

劉邦當上皇帝,對這位髮妻並沒有感恩戴德,而是寵幸其他女人,讓呂雉毫不傷心難過。好在劉邦早亡,呂雉有了翻身復仇的機會,她把所有受過的苦都一一還了回來。

在歷史上,呂雉報復後宮可謂可圈可點,成為千夫所指。但是,她對一個叫做薄姬的寵妃偏偏卻很厚待。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尋求真相。

白富美嫁給了浪蕩子,隨遇而安。

當呂雉是一個土豪家的年輕貌美的姑娘時,劉邦還是一個地位不高的泗水亭長。雖然相貌堂堂、為人豪爽,但是依然一無所有一無所成。

呂雉的父親呂公是一個富有而智慧的人,面對到處混吃混喝的浪蕩子劉邦,竟然鬼迷心竅地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了他。

這一步棋走的很險啊!白富美嫁給了浪蕩子,生活艱辛可想而知。

好在,年輕的呂雉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她心安理得的與劉邦生兒育女、為劉邦孝順父親,操持家務和勞動。她無怨無悔地默默付出,讓不安分的劉邦無牽無掛的在江湖闖蕩。

鹹魚翻身當皇帝,內心忐忑。

生活在秦末動亂年間的劉邦,終於抓到了機會。在蕭何、張良、韓信等精兵強將們的輔佐下,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當上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呂雉,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終於苦盡甘來,成為皇后。

誰料劉邦身邊有了一個年輕貌美的戚氏。大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戚氏仗著劉邦的寵愛,權勢熏天。她苦心孤旨的想除掉呂雉代替皇后,廢掉太子劉盈,立自己兒子劉如意。

舐犢情深的呂雉再也不能坐以待斃。她聽從張良的建議,為太子劉盈請來了""商山四皓""。劉邦無奈之下斷絕了廢太子的念頭,這讓不可一世的戚夫人萬念俱灰。呂后的地位才穩定下來。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當了皇帝,曾經同甘共苦的呂雉卻命運卜測。在面臨絕境的時候,不可放棄,只有絕地反擊才會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大權在握施毒手,遺臭萬年。

劉邦去世,兒子劉盈繼位,呂雉指點江山的時代來臨。復仇的重大舉措就是整頓後宮,尤其是對曾經覬覦太子地位的戚夫人實施殘酷的刑罰。呂雉先是懲罰戚夫人作苦工,後對戚氏施行慘無人道的“人彘”法,把戚夫人斷手斷腳,割舌挖眼,扔在豬圈裡。而後又殺死戚氏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及劉邦的三個兒子。

呂雉的這些斑斑劣跡,讓她心狠手辣的形象載入史冊。

好命薄姬受善待,心存善念。

薄姬是以他人室妾的身份來到劉邦後宮的,這也是她在後宮不受待見的原因。薄姬受冷落,她原來的兩個閨蜜偷偷笑話她。一次劉邦去後宮,正巧聽到她倆取笑薄姬,劉邦憐憫之心頓起,當晚就寵幸了薄姬,然後一走了之。幸好蒼天有眼,只受過寵幸一次的薄姬懷孕了。這個兒子就是以後的漢文帝劉恆。

劉邦死後,呂雉大肆殺戮,而對薄姬卻網開一面。原因是什麼?

首先,薄姬身份低微,長期遭劉邦的冷落。薄姬進宮之前是他人的小妾,憑藉姿色被劉邦納入後宮。一沒有靠山,二沒有手段,因此在後宮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這樣的人,對強大的呂后來說,不屑與之爭鬥。

其次,薄姬處事低調,不居功自傲。即使她生下了皇子,她依然小心謹慎的在宮中生活,從不參與宮鬥。也因此,她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低調內斂的性格,對呂雉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脅。

最後,呂雉內心深處僅存的一點善良。呂雉也是由一個普通婦女成為皇后的,他經歷過人情的冷暖, 人生的磨難,也有過被劉邦冷落的難堪。對於勢單力薄的薄姬,她的善良就表現出來。

人都有兩面性。對強者的畏懼和仇恨,對弱小的欺負與憐憫,對仇恨的淡忘與銘記。劉邦死後,在對待後宮的問題上,呂雉的雙面性全部體現了出來。在弱小與強大搏擊的夾縫中,薄姬也僥倖存活,並且由弱小變為強大,守得雲開見日出。

痛苦磨難中,不放棄,不拋棄,堅強自己的內心,靜待花開。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