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內住院率提升近20%!7年幫扶鑄就共贏格局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全文共2181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做了20多年外科醫生,卻不好意思說自己在縣龍頭醫院工作,這是鬱南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澤藝曾經的尷尬經歷。“病人不相信我們,看個感冒都要去外面的醫院,我們醫生臉上也掛不住。”他憧憬著某一天,縣醫院能強大到成為當地患者的首選。

現在,夢想正在變成現實。鬱南縣人民醫院(下稱“鬱南人醫”)以往220張床位經常空著幾十張,現在350張床位基本住滿還經常加床;縣域內住院率從2012年的64%上升至2018年的82.7%,排位從全省第54名上升至第19名。這場逆襲,離不開省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推動。

真幫實扶

促成基層華麗嬗變

2019年2月,天冷風寒,91歲的何伯在家跌倒骨折。按照村裡的老辦法躺在家裡敷中藥,但3天后病情加重,還出現了咳痰、發熱、血壓升高。家人將其送到鬱南縣人民醫院,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

老邁年高、體弱多病,手術風險大,如果是以往,何伯需要轉院治療。得益於組團式幫扶,醫院組織多學科會診,由呼吸內科治療基礎疾病,麻醉科判斷患者身體狀況能滿足手術條件後,骨科為他進行了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術後再轉入ICU監護,實現了大病不出縣。5月份來複查,老人已經能自己拄著柺杖行走了。

“如果沒有組團式幫扶,這麼大年齡的病人我就要猶豫下,手術沒問題,但其他科室的配合可能會跟不上。”來自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下稱“南醫三院”)骨科主治醫師王華說。

兩兄弟喝自制藥酒中毒,其中一人深度昏迷,反覆心律失常、室顫,幫扶團隊為其進行血液淨化治療後安全出院;一名42歲的孕婦在第3次剖宮產中發現是兇險性前置胎盤,出血超過2000ml,一名經歷過6次人流的女性懷孕期間子宮完全破裂,幫扶團隊為她們進行子宮全切術,成功從死亡線上搶回了生命。

“如果在以往,這樣的病例只能請外面的專家來搶救或是轉診,患者很可能在等待途中就失去了生命。”

幫扶隊長、掛職鬱南人醫副院長的南醫三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李洪鈞說。

縣域內住院率提升近20%!7年幫扶鑄就共贏格局

▲李洪鈞副院長每週帶領當地醫生查房,指導規範化管理及診療

按需配菜

推動幫扶不斷深入

組團式幫扶是廣東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建設,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統一部署,於南醫三院和鬱南人醫而言,也是長久摸索後的水到渠成。

“他們根據鬱南群眾就醫需求和醫療技術短板派駐專家,雙方在實踐中探索幫扶路徑。”黃澤藝介紹,早在2012年南醫三院就派出專家掛職副院長,此後越來越多科室柔性或不定期幫扶,漸漸發展為建立長期對口幫扶關係。

2017年幫扶進一步深入,南醫三院創傷骨科與鬱南人醫骨科簽訂科室共建協議、南醫三院與鬱南縣簽約共建醫療集團。在南醫三院幫扶下,鬱南人醫骨科獨立成科,胸外科從無到有,開展的多項新技術都屬於縣內乃至雲浮市首例。

胸外科主治醫師薛雷是2017年5月下沉的,彼時當地尚缺乏新輔助治療和靶向藥物基因檢測的理念,幫扶一年後,當地醫生已熟練掌握規範的診療流程,抗腫瘤藥物毒副作用的預防與處理、靶向藥物的服用、後續治療等,病友介紹來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鬱南人醫普外科主任林俊雙也深有感觸:以前遇到三四級手術都是請人來操作或建議患者轉院,現在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全胃切除術、胰腺囊腫內引流術等他們都已經能獨立操作。“醫生也漸漸養成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習慣,向上級醫生求教時也會提出一些自己對病情的分析。”

顯著成效也激勵了雙方的熱情,當廣東啟動醫療衛生人才“組團式”幫扶時,南醫三院根據當地的病人、病種特點,派出包含3個主任醫師、2個副主任醫師的12人豪華幫扶團。

幫扶團隊背後還有強大的“孃家團”,對於鬱南具備手術環境但醫資力量不足的病患,南醫三院的專家會到鬱南做手術,仍然按照當地標準收費,不額外增加患者負擔。南醫三院前任院長金大地、現任院長蔡道章及多個科主任都曾到鬱南人醫做手術,僅組團式幫扶以來,柔性幫扶專家就達42名。截至目前,對口幫扶專科達到近20個,組建專科聯盟3個。

謀慮深遠

實現各方多贏共振

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組團式幫扶的良好效果:

2019年1~8月,鬱南人醫門急診23.99萬人次,與2018年同比增長36.54%;住院1.19萬人次,同比增長1.7%;三、四級手術3011例,同比增長51.61%,微創手術2269例,同比增長48.40%醫院婦產科成功實現鬱南縣市級重點專科零的突破。

“幫扶正在形成多方共贏的格局。”李洪鈞談到,患者少花錢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醫生更能感受到患者的信任和職業的尊嚴,鬱南人醫有了更好的發展,南醫三院更多接收重病大病患者的同時也減輕了床位壓力。

黃澤藝介紹,2015年兩家醫院開始推動雙向轉診,對一些需要多學科協作、鬱南當地缺乏手術條件的病例,醫院提供免費救護車送至廣州,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再轉回鬱南完成後續治療。組團式幫扶啟動後,雙向轉診有了更完善的機制保障,科室與科室直接對接,綠色通道更順暢。據統計,2019年1~8月,鬱南人醫上轉患者91人次,南醫三院下轉144人次。

鬱南人醫的發展有目共睹:2012年,醫院僅有8個一級學科,現臨床學科達到20個,高級職稱從5人增至40人,診斷的疾病從1100種增到1654種。

組團式幫扶正在培養一批醫療水平信得過、服務能力過得硬、當地醫院留得住的醫療人才。今年,他們希望將縣域內住院率提升到85%。

黃澤藝說起一個故事:今年,一名患有直腸癌、發生過心肌梗死的老伯,飽受胃穿孔的折磨,多方求醫無果,最後醫院為他進行手術修復,康復後老伯自費請了團隊來醫院拍短視頻,自發為醫院打起廣告。時光倒流至7年前,上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當地醫生的時候,哪裡想到會有這一天呢?


記者|嶽超群

來源|《人之初》雜誌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縣域內住院率提升近20%!7年幫扶鑄就共贏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