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彭城之戰,又稱楚漢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作為中國歷史進入楚漢時期的第一次超大型會戰,雖然歷時不過數月,但卻對楚漢戰爭的後續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彭城之戰前的天下雖然已經亂局初顯了,但彭城之戰後的天下則是徹底進入了一個大混亂時期,以至於楚漢雙方更是陷入了不死不休的境地。

目前按照史書中的記載,彭城之戰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漢軍進行彭城之戰的準備;第二階段為漢軍攻陷彭城;第三階段為楚軍收復彭城。

本文便是主要通過對彭城之戰的三個階段進行分別描述,從而為大家還原一個比較真實的楚漢彭城之戰。


序曲: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漢元年二月,隨著西楚霸王項羽的分封,天下很快便形成了如下畫面: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當時的天下,主要便是由西楚霸王項羽為首的十九個諸侯王所掌控。

除了這十九位諸侯王,便是諸如南皮侯陳餘、臺侯梅鋗、襄侯王陵等其他地方勢力。

而在當時作為天下兩大強者的楚漢二國,最初是沒有任何交界的。所以如果告訴當時的人,在之後的一年裡楚漢雙方會發生巨大的衝突,並且漢軍還會穿過那麼多的諸侯國去進攻西楚的國都彭城,當時的人肯定是不會相信的。畢竟漢國太過於偏遠,而西楚又是那般強大,怎麼看都沒有這種可能。

但是再看漢元年九月之時的天下: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短短不到半年,此時的天下除了中部和南部一帶的諸侯國外,四邊的諸侯局勢已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其中漢國幾乎吞併了原來的雍、塞、翟三國,雖然內部還有些許反抗力量,但已經基本可以劃為漢國所屬了。而北方的燕國也成功吞滅了遼東國,成為了北方的新霸主。另外中東部的常山國也是完全覆滅,在其領地上新崛起的則是趙國,同時北部的代國也劃為了趙國的勢力範圍,由代王陳餘控制。

因此當時的局面便從最初的十九國爭鋒,逐漸形成了漢、魏、趙代(陳餘)、燕、齊、楚等六大強國對峙的局面。

而彭城之戰的緣起,便需要從漢二年十月開始說起。

秦漢之時曆法以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末。因此漢元年九月結束之後,便是漢二年十月。

當時的天下雖然和九月之時並無太大區別,但作為諸侯領袖的西楚霸王項羽,眼見自己一手建立的諸侯秩序瀕臨崩潰,自然是不會任由其繼續發展下去的。

事實上早在漢元年八月,項羽便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混亂了。但面對當時各國發生的動亂,項羽一時也有點分身乏術:

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史記·項羽本紀》

如上記載,當時項羽聽聞劉邦已經佔領關中,並且齊國和趙國也都反了後,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項羽首先讓吳縣令鄭昌出任韓王,以作為楚軍防禦漢軍東進的前沿陣地。

然後當正在韓地的張良替劉邦向項羽明確做出表示:“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後,項羽因為需要先解決東方齊國的問題,所以就姑且相信了張良的話,然後舉兵東進,討伐已然統一的齊國。

因此在漢軍還未東出之時,最先爆發的就是齊楚之戰。但是齊楚之戰真正的爆發時間,還是在漢二年十月左右:

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齊楚兩軍在城陽郡內發生激戰,而後齊軍大敗。

之後的齊王田榮應該是想經由平原去趙國向陳餘求救,但不料在平原被當地百姓抓起來後殺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齊國這就算是被項羽給滅了。

但齊國畢竟是東方大國,其君主雖然已經死了,但也不是那麼好吞併的。然後可能項羽也明白自己無法真正吞掉齊國,於是便用當年對待秦人的方式對待齊人,試圖將齊國徹底給毀掉。

然後按照史書中的記載,當時的項羽便對齊國做出了“夷齊城郭,所過者盡屠之”的瘋狂舉動。

不得不說,項羽此舉確實是弄巧成拙了。原本能夠為了項羽主動殺掉齊王田榮的齊人,眼見項羽如此殘暴,便又紛紛“相聚畔之”,並歸附在了原齊王田榮的弟弟田橫麾下,之後還重新組建了新的齊軍,在城陽郡一帶對楚軍展開了瘋狂反擊。

於是,強大到不可一世的楚軍主力便就這樣陷入到齊國的治安戰中了。

恰好在這時,已經初步整合了三秦軍隊後的漢軍,逐步開始東出了。

二年冬十月......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河南王申陽降,置河南郡。使韓太尉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漢書·高帝紀》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當時劉邦軍才剛剛出函谷關抵達陝縣,鄰近的河南國便投降了漢軍,於是原河南地區為河南郡,而河南國軍隊自然也是跟隨者河南王申陽一同加入到了劉邦的麾下。

另外劉邦又命令韓國太尉韓信領軍經河南郡突襲韓國,很快韓王鄭昌也投降了。

十一月,立韓太尉信為韓王。漢王還歸,都櫟陽,使諸將略地,拔隴西。《漢書·高帝紀》

到十一月後,劉邦並沒有立刻東進,而是先將平定韓地韓太尉韓信封為韓王,然後則是返回關中繼續責令諸將平定各地反抗勢力。

此後直到三月,劉邦才再一次率軍東出。

雖然按照歷史的記載,從十一月到三月的這四個月裡劉邦好像就是一直在關中修整,但其實當時的漢軍各路使者已經相繼前去各國談判了。

因此這時劉邦的安靜,其實正是為之後的伐楚作準備。

當然劉邦也可能是為了讓楚軍安心進攻齊國,從而損耗楚軍的實力,畢竟這段時間也正是齊楚交戰的關鍵時期。

東進:百萬雄師破彭城

漢二年三月,在成功說服魏國加入到漢軍主導的諸侯聯盟的之後,漢軍主力便再次東出。

然後再看當時的天下局勢: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紅色區域已經基本為漢軍所控制了,其中也包括隸屬於漢政權的韓王韓信和河南王申陽。另外和漢國交界的西魏國也正式加入到漢軍主導的諸侯聯盟中了,因此對於當時的漢軍而言,東出的唯一一個阻礙就剩下了中部一帶殷國了。

所以按照史書中的記錄,漢軍此次便是再無週轉,直取殷國。

三月,漢王自臨晉渡河。魏王豹降,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卬,置河內郡。《漢書·高帝紀》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當時的殷國除了東部的西楚和趙國外,其餘三個方向幾乎都被漢軍及其附屬勢力所包圍了。

而當漢軍主力從漢魏交界的臨晉渡過黃河,然後穿過魏國境內直接攻入殷國時,殷國為小國,自然是不會有多少反抗之力的。再說當時漢軍主力都已經出動了,那麼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以及韓王韓信還會坐視嗎?雖說史書中沒有明確記錄,但想來也是會跟隨漢軍主力參戰的。因此當這麼多的國家同時進攻弱小的殷國,試問殷國還會做抵抗嗎?

所以這次劉邦給殷國連投降的機會都沒留,直接就是“下河內,虜殷王卬,置河內郡”,徹底將殷國從地圖上抹掉了。

與此同時,負責守護殷國的西楚將領陳平眼見漢軍勢如破竹,而西楚主力卻還遠在齊國,於是便轉投到了漢軍賬下,併為漢王劉邦陳述當時西楚國內的情況。

之後的劉邦不知為何,並沒有迅速東進,而是南渡平陰津,抵達洛陽: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當時的河南郡雖然還有河南王申陽部,但河南國已然覆滅,所以這裡自然也是漢國境內。

然後在洛陽(雒陽),劉邦通過新城三老董公的訴說弄清楚了義帝被殺的經過,於是便正式在此地向西楚宣戰,併發布了聲勢浩大的反楚宣言:

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兵皆縞素。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漢書·高帝紀》

不論劉邦當時為義帝服喪是否為真心,但劉邦的舉動確實是為他拿到了光明正大的伐楚理由,那便是為義帝報仇。

於是劉邦之後便在洛陽一帶正式發令召集天下諸侯,共同伐楚。

然而這道伐楚令,最終卻沒有多少諸侯響應。除了已經成為漢軍附屬或者已經加入漢軍陣營的諸侯國外,最終也就只有代王陳餘響應了,至於其他諸如燕、臨江、衡山等國則都沒有做出任何表示。

再具體看當時有哪些諸侯王加入到了這次伐楚之戰中:

按宋代學者吳仁杰所總結的內容:

魏王豹傳漢王定三秦,豹以國屬焉,遂從擊楚於彭城。《異姓王表》:“韓王信以從伐楚功封”。陳餘傳漢擊楚,使使告趙求類張耳者,持其頭遺餘,乃遺兵而。翟、塞兩王固各以其賦從,此五諸侯兵可考見於史者。《兩漢刊誤補遺》

如上所述,這裡吳仁杰通過類比史書中的記載,確定了跟隨漢軍參戰的五路諸侯,那便是魏王魏豹、韓王韓信、代王陳餘、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

這五位諸侯王是史書中明確記載參與的,但又因為之前也有類似翟王和塞王一般投降的河南王申陽,而且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又有明確記載的河南將軍。

因此目前史書中記載的五諸侯應該就只是一個大概的數量,事實上當時真正跟隨漢軍參戰的並不是五諸侯,而應該是六諸侯。也就是魏王魏豹、韓王韓信、代王陳餘、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和河南王申陽等六位諸侯。

當然了,鑑於其中的河南國已經被直接撤銷了封國,所以史家應該是沒有把河南王申陽算作諸侯,因此才記載為了所謂的五諸侯。但無論是五諸侯還是六諸侯,至少當時中西部一帶的主要諸侯國基本都加入到了漢軍主導的伐楚聯軍中了。

再說這伐楚聯軍的兵力: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最初漢軍攻入三秦時主要是和雍國交戰,而翟、塞二國幾乎沒有任何損傷。因此在漢軍東出之際,僅僅是翟、塞二國的兵力,保守估計應該也有六七萬左右。

至於漢王劉邦的漢軍規模,雖然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如果按照後來彭城之戰中楚軍“殺漢卒十餘萬人”的記錄,則當時出關的漢軍至少也是在十五萬左右。

之後在行進途中,隨著中部強國西魏國的加入,以及也是沒有任何損傷的大批河南國降卒的加入,再算上韓王信控制下的韓軍,還有最後的代王陳餘所部。各國參戰的兵力雖然大體數量不等,但若是加上漢、翟、塞三國的兵力,伐楚聯軍的規模保守估計也應該是在三四十萬以上。

當然這期間主要是不斷有降卒加入,甚至前面包括一戰而下的殷國,應該也是有著很多降卒的,另外攻入西楚境內後應該也有一些降卒的。

正如作為西楚宗室大將的項襄就是“以客從漢王二年從起定陶”,而當時正是劉邦率領諸侯聯軍攻入西楚境內的時間,因此這裡的項襄顯然就是主動投降加入漢軍的。

於是再加上一些運送糧草的後勤兵卒,最終便形成了史書中記載的“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的龐大規模。

就這樣,漢王劉邦便帶領著諸侯聯軍浩浩蕩蕩的殺向了西楚。

到外黃,彭越將三萬人歸漢。漢王拜越為魏相國,令定梁也。《漢書·高帝紀》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當漢王劉邦帶領著伐楚聯軍剛剛進入到外黃後,便遇到了前來投奔的彭越軍。

當時的彭越軍規模已經達到三萬人了,雖然不能算是正規軍,但畢竟也是小有規模了。於是劉邦便欣然接受彭越的投誠,並封賜彭越為魏國相國,準其佔領被楚國奪走的原魏國地。

至於彭越是否也加入了彭城之戰,按照《史記·彭越列傳》中記載的“漢王之敗彭城解而西也,彭越皆復亡其所下城”,在劉邦失敗後,彭越也撤走了,所以彭越應該也參戰了。因此最終的那五十六萬伐楚聯軍中,理應也包括彭越的這三萬人。

另外再按照樊噲記錄中的“擊破王武、程處軍於外黃”,則在外黃一帶聯軍還與西楚的王武、程處部進行過激戰,只不過聯軍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下面再看劉邦率領的伐楚聯軍又是如何從外黃抵達彭城的,這裡可以參照曹參的記錄:

(曹參)以中尉從漢王出臨晉關。至河內,下修武,度圍津,東擊龍且、項佗定陶,破之。東取碭、蕭、彭城。《漢書·曹參傳》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當時的曹參以中尉身份跟隨劉邦軍,在攻入西楚境內後,先是北上進攻定陶附近的楚軍項它和龍且部。

然後按照曹參記錄中的“破之”,便說明當時的伐楚聯軍是很輕鬆的就打贏了這場勝仗。然後在項它與龍且敗走後,伐楚聯軍便順利南下,先取碭縣,而後東進至蕭縣,接著便是毫無懸念的攻下了彭城。

再按照劉邦當時進入彭城之時的狀態:

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漢書·高帝紀》

如上記載,劉邦作為諸侯聯軍最高統帥,居然好像就是在觀光一般,居然還“置酒高會”,完全沒有進行殘酷作戰的態度。這固然是因為楚軍主力不在彭城,但另一方面也能說明以劉邦為首的諸侯聯軍確實是很輕鬆的就拿下了彭城。

戰爭發展到這裡,以漢軍為首的伐楚聯軍其實已經算是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了。畢竟對於一國而言,首都都被敵人攻破了,還不能算是徹底的失敗嗎?

然而可惜的就是,對於西楚而言這確實不算是什麼失敗。因為項羽立都彭城總共才半年不到,在之後連同項羽在內的西楚主力都去了齊國,因此聯軍雖然攻破了西楚都城,卻並沒有真正對西楚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恰恰相反的是,正因為劉邦的這次冒險突進,才讓項羽真正明白了他的對手應該是誰,所以這也為之後聯軍在彭城的慘敗拉開了帷幕。

另外讓人比較疑惑的一點就是,即使西楚主力不在,可西楚畢竟是一個大國,卻僅僅只是在外黃和定陶勉強做了抵抗,其他地區居然就沒有任何反抗力量了,這一點著實讓人費解。

尤其是彭城作為西楚的都城,居然連外黃和定陶都不如,直接就被聯軍輕鬆的攻破了,這是不是有點太滑稽了?

對於這樣的問題,相信幾十萬的伐楚聯軍中肯定是有人想到的,甚至包括劉邦也應該有所警覺的。但就算劉邦想到有詐,可畢竟此次劉邦不是一個人來,而是帶領著號稱百萬的雄師,所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又能出現什麼問題呢?

假設劉邦的敵人不是項羽,那麼也許劉邦還真就成功了。但可惜的是,劉邦這次的敵人正是項羽,正是那個在同時代可以稱作軍神的男人。

絕殺:楚霸王驚天一擊

漢二年四月,當劉邦率領諸侯聯軍順利攻入彭城時,項羽所率領的西楚主力仍然還在齊國境內。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由於齊楚二國相鄰的緣故,所以西楚主力和伐楚聯軍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遠。再從之後項羽的應變手段來看,有理由相信項羽一直都在注意伐楚聯軍的動向。

所以當項羽確認劉邦率領的諸侯聯軍已經成功攻破彭城後,便立刻展開了行動:

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漢書·高帝紀》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在國都已然被攻破的情況下,項羽非但沒有下令主力回援,而是命令主力大軍繼續留在齊國鎮壓反抗勢力。之後項羽就僅僅帶著三萬精兵,便南下去攻打伐楚聯軍了。

另外注意項羽軍的行動路線,他並沒有走齊國到彭城的直線道路,而是繞道胡陵,先行抵達彭城西部的蕭縣一帶,然後再從背部進攻據守在彭城一帶的伐楚聯軍。

所以說,自始至終項羽的行動都不是惱羞成怒下的暴力還擊,而是有組織有計劃下的戰略反攻。

接著再看當時的諸侯聯軍在彭城一帶是如何進行部署的:

按照《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記錄的呂澤“將兵先入碭”,則可以知道當時漢軍一部的呂澤軍正駐守在碭縣一帶。

再按照《史記·樊噲列傳》中記錄的樊噲“攻鄒、魯、瑕丘、薛”,則可以知道樊噲軍是在薛縣一帶。

目前除了跟隨劉邦在駐紮在彭城的將領外,能夠基本明確位置的主要將領就只有呂澤和樊噲,所以再看他們的位置: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樊噲軍正好在彭城以北的留城、薛縣一帶,所以如果項羽軍想要直接南下進攻彭城,就必然會遇到樊噲軍,如此諸侯聯軍就有足夠的應變時間。

而呂澤軍則是駐紮在碭縣一帶,應該是負責的聯軍後勤供應。

目前因為沒有其他人的記錄,所以無法確定其他將領的駐紮地點。但是按照漢軍將領的分佈來看,很明顯當時的諸侯聯軍應該都不是駐紮在彭城,而是按照編制分別駐守在彭城周邊的各個城市中。至於像漢王劉邦這樣的諸侯王,則應該是在彭城總控全局。

之後項羽軍便是很巧妙的避過了聯軍在薛縣一帶構築的防線,進入到了伐楚聯軍的核心腹地中。其實也不能怪聯軍沒有防備,畢竟聯軍當時有五十六萬大軍,但凡敵人是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帶著小股部隊直接穿插進去的。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再看項羽軍抵達的蕭縣位置,位於彭城與碭縣之間。若是項羽軍在抵達蕭縣的時候為諸侯聯軍知曉,那麼很顯然項羽軍就會陷入到諸侯聯軍前後夾擊的絕境中。

只是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當項羽的三萬精兵都抵達了蕭縣,諸侯聯軍對於項羽軍的行動還是毫不知情。相反的是,項羽軍對於諸侯聯軍中的部署卻是瞭如指掌。

所以這就讓人不得不猜想,諸侯聯軍中是不是一直存在有為項羽軍通風報信的人,否則項羽軍除非是真的走運到了極點,不然絕對不可能在不驚動伐楚聯軍的情況下就接近到了彭城周邊。

再說此次項羽不率領主力從正面進攻,僅僅只是率領三萬精兵從背部突襲彭城,其目的自然就是再明顯不過了,那便是對此次伐楚聯軍的最高統帥部實行一次斬首行動。

而只要這次成功了,那麼項羽就可以將所有反抗自己的諸侯王給一窩端了。

但話又說回來,項羽帶著區區三萬人就敢深入到數十萬大軍集結的腹地中,也是在拿自己的命作賭注。萬一失敗了,項羽可就真的很難逃出去了。但是按照項羽如此精密的安排,顯然項羽壓根就沒有想過失敗的問題。

事實上,歷史中的項羽距離成功確實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凌晨時分項羽率領的三萬精兵抵達彭城郊外,而後突然殺向彭城。再從當時楚軍“圍漢王三匝”的記錄中可以看到,楚軍一則是隻進攻漢軍,一則就是當時的漢軍在彭城的部署確實是被楚軍徹底打亂了。

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史記·項羽本紀》

到了中午時分,漢軍便已經全線崩潰了。而後十幾萬漢軍又因為互相逃散的原因,最終被楚軍逼入了睢水之中,期間又引發了大規模的踩踏事件,所以很快便全軍盡墨了。

但也許就是天意吧,在漢軍主力已然覆滅之時,原本楚軍已經將漢王劉邦等人牢牢的圍住了,熟料突然的一陣怪風讓楚軍的包圍圈露出了空檔,於是便讓劉邦衝了出去。

圍漢王三匝。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漢書·高帝紀》

如上記載,因為大風的緣故,當時劉邦只是帶著數十騎衝了出去。

而後劉邦則是迅速北上,一方面是要尋找自己的親人,一方面則是試圖與在薛縣一帶的樊噲軍匯合:

過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漢王道逢孝惠、魯元,載行。《漢書·高帝紀》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述,當時劉邦在經過沛縣時遇到了自己兒子和女兒,而他的妻子呂氏和他的父親劉太公則是被楚軍給俘虜了。

至於劉邦是如何在西楚的追兵中逃生的,雖然史書沒有直接記載,只是說劉邦去了呂澤軍中。但如果按照劉邦在返回滎陽後單單給樊噲“益食平陰二千戶”,則當時應該就是在樊噲軍的護佑下去了呂澤軍中,畢竟沛縣距離駐守在薛縣一帶的樊噲軍已經很近了,所以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最後劉邦則是在呂澤軍的護送下,順利迴歸了滎陽。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至於項羽軍,則是重新收復了彭城,並且將所有被諸侯們侵佔的土地也都奪了回去。

事實上在漢軍慘敗之後,諸侯們便自動退走了。當然項羽也明白誰是元兇誰是幫兇,因此只是一味的對漢軍窮追猛打,對於其他各諸侯軍則還是以安撫為主。

到此,彭城之戰基本結束。

尾聲:重新崛起的西楚

在漢二年四月之前的西楚,不僅國都淪陷,天下主要諸侯更是一同起來討伐西楚,但是在這之後的西楚,卻是再一次恢復了他的諸侯領袖地位。

至於當時跟隨劉邦軍參戰的各路諸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率部投降了西楚;而魏王魏豹和代王陳餘則是率部迴歸了自己的封國,並在之後相繼加入到了西楚的陣營中;最後作為漢國的藩屬韓王韓信也是順利逃回去了,而河南王申陽則是不知所蹤。

另外要說明的一點是,當時割據南陽郡的襄侯王陵也在彭城之戰後正式加入到了漢軍之中。

所以之後的天下局面便又成這樣了:

彭城之戰全紀實:楚漢的初次爭鋒

如上所示,在魏王魏豹和代王陳餘相繼加入到西楚陣營之後,天下便基本是呈現楚漢二分天下的局面了。

於是楚漢之戰也就算真正開始了,至於之前的彭城之戰,雖然已經算是楚漢的一次決戰了,但只要雙方的力量還存在,那麼戰爭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