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閆明:TMCC國際認證高級管理教練導師、清華、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維管理諮詢首席管理導師

如果你工作老是想著辛苦,那麼你將會更加辛苦

我不想過多的說一些你辛苦了等等的廢話,如果你還在不斷的打拼你就不算是最辛苦的,因為,不打拼的人(逃跑現實)才是最辛苦的。

我記得一個理髮的老師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工作老是想著辛苦,那麼你將會更加辛苦。

可能你總是一個人在拼搏,有兩個原因:

其一、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其二、因為只有你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就像西遊記中一樣,唐僧的團隊成員都是在取經的路上才遇到的,關鍵是你要有方向,要有信念,要有勇氣開始,走著、走著你就會在正確的道路上,遇到對的人,志同道合之士與你一起同行。

每一次的打擊都是最好的磨練,我記的海明威在《永別了武器》中講到:“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所以,每一次的失敗都在加大我們未來成功的總量。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人和人之間,一開始僅在於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

一個人在遇到事情時,最開始會有兩種基本判斷:即一種是好事;一種是壞事。在這個層面,你要對事物有一個基本的客觀認知,即事情沒有好壞,或者可以說事情的好壞都是相對的。事情都有一個基本的特性,即好的事情當下是好的,但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壞的事情當下看是壞的,但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壞事。

如果你的基本判斷是壞事,接下的反應也會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今天我真倒黴,自己的運氣不佳、感覺不公平、抱怨等負面反饋,進而產生情緒化,並導致‘壞’事件對你造成二次傷害,形成惡性循環,其實這種反應是一種推卸責任、迴避現實的心智模式。

謹記:對待事情看法的影響,遠遠大於事情本身對你造成的傷害。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對於“壞事情”的第二種的反應是逆流而上,敢於去面對一切困難與挑戰,並擁有不服輸的精神。在提升一層面,要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向內、外反思,向內反思的目的是超越自我(即成長自我),向外反思的目的是為了‘實事求是’,更客觀的看待事物及人性的發展規律,調整自己看待事物及人的理解誤差,使自己的行為及能力更加貼合事物發展的客觀事實。

如此,你才能由負轉正,在逆境中磨練自我,成長自我、超越自我,進而轉化為一種良性循環。

謹記:事情沒有好壞,不要讓打翻的牛奶對你造成二次傷害。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好事情的心智模式與發展。

當你的基本判斷是好事時,也會有兩種反應的情況:第一種是你會更加自信,並把成功培養成一種習慣,所以我經常講,一個人只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習慣了持續成功;一個人優秀,是因為他習慣了持續優秀。這種情況就會大大促進你持續的行動,取得更大的成功,並進入一種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

謹記:一個人成功,是因為他習慣了成功;一個人優秀,是因為他習慣了優秀。

第二種對“好”事的反應是驕傲自大或安於現狀,這兩者都不利於自我的成長與發展,驕傲自大就會矇蔽你看到真相的雙眼,陷入單一成功的心智模式,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曾經成功的原因,可能正成為你失敗的理由,因為世界是一個發展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你不能依靠單一的成功模式保持持續的成功;至於保守、安於現狀的心智模式,只是延緩失敗的一種自我慰藉,不但不利於自我事業的發展,反而會大大削弱你的自信心,使自己進入一種結構性衝突的糾纏狀態。(參考推薦: )

謹記:世界上沒有永恆,只有持續的成長與發展才能保持事業人生的相對平衡。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人心智成長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年輕的時候,人總是一味的追求‘快’,動作快、效率快,後來發現盲目追求快(即做事情的效率),會產生潛在的隱患,如忙中出錯、

更快可能導致更慢等惡果;

第二個階段:接著人開始調整自己,做事情也漸漸的慢了下來,犯錯誤的頻率和概率也明顯降了下來,後來又發現,慢了也不行,犯錯的概率是少了,但做事情的效率也降了下來,同時也錯失很多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第三個階段,人漸漸明白,快與慢是一個整體,單純的追求其一是不對的,做事情應該根據環境、時機、能力、心智模式的成長等因素的變化,而逐進。(逐:依照先後次序),保持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自亂陣腳。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知行合一,不是一種簡單的線性關係,他是一個有機的組合,知道你為什麼不去做這件事情?不去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時機不到,也或許是能力不夠等等原因,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心中的恐懼,比如童年的陰影等。有些人經常說,雖然我什麼都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這就是雖然你認知改變了,但心智模式並沒有改變,就如同穿著新鞋走就老路,依舊遵循著舊有的思維習慣在做事。所以,如果你確定是對的,又能承受行動後最壞的結果,或者最壞的結果也比沒有行動好,那麼你就大膽去做吧。

牢記一句話,你害怕什麼,就去面對什麼,恐懼生長的必要條件就是“迴避它”、“恐懼它”,恐懼就會越來越壯大,只到你不敢直視它,比如你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也知道這件事對自己來說,是有百益而無一害,但是就是擱置了很長時間,自始至終自己也沒有去做,這都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生長出強大恐懼巨人的結果。

要搞清楚你害怕的是什麼?是失敗,還是內心的挫敗感,也或許是別的什麼東西,還是那句話,

你怕什麼東西,就要喚醒勇敢的自己去面對它,這是唯一能夠戰勝恐懼的辦法,因為唯一值得恐懼的只有恐懼本身。(本文閆明老師原創,勿侵權)

閆明:TMCC國際認證高級管理教練導師、清華、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維管理諮詢首席管理導師

好運氣從奮鬥開始、從修心則可善終,受益一生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