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積極探索網業分離,促進四大通信運營商有效競爭

如果真正實現了“網業分離”,運營商不必再操心業務的實現問題,只需要向“鐵塔公司”提出需求便可,運營商完全可以更加專心致志地“以用戶為中心”做好產品銷售。在這種情況下,三大運營商以及眾多的虛擬運營商都成為了同等地位的面向客戶的“服務機構”,而通信設施服務公司則成為面向運營商的網絡運營機構。如此,不但解決了“網業分離”難題,還在某種程度上瓦解了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局面,同時避免了重複建設等突出問題,但這畢竟是“理想狀態”,距離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鐵塔積極探索網業分離,促進四大通信運營商有效競爭

2014年7月18日,中國移動通信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俗稱“鐵塔公司”)正式掛牌成立。10月中旬開始,貴州、河北省分公司相繼掛牌成立,其他省級分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掛牌運營事宜。

鐵塔公司的成立無疑將成為中國通信史上的一件大事,再加上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虛擬運營商,這兩件事合在一起就有了一個更加有趣的解讀方式——網業分離。

不難想象,在一種相對理想的狀態下,鐵塔公司已經完全進入通信設施服務的業務領域,虛擬運營商也完成了相當程度的用戶積累,三大運營商還在維持著現有的經營模式。這就形成了事實上網業分離的局面,掣肘通信業多年的問題就此解決。

鐵塔積極探索網業分離,促進四大通信運營商有效競爭


傳統電信業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網絡和業務都是同一個提供商,這樣的情況在特定的時期的確有其歷史必要性,比如網絡安全性高、服務質量可以得到保證,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容易形成壟斷、妨礙業務創新等。

過去電信網絡設備是專用的,針對不同業務、不同網絡需要不同的設備,設備軟、硬件也都是專用的,網絡建設與維護的成本都很高,靈活性也較差,基於新產品的開發週期很長,突發需求無法得到及時的滿足。在瞬息萬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曾經的營銷手段顯得不堪一擊。

如果真正實現了“網業分離”,運營商不必再操心業務的實現問題,只需要向“鐵塔公司”提出需求便可,運營商完全可以更加專心致志地“以用戶為中心”做好產品銷售。在這種情況下,三大運營商以及眾多的虛擬運營商都成為了同等地位的面向客戶的“服務機構”,而通信設施服務公司則成為面向運營商的網絡運營機構。如此,不但解決了“網業分離”難題,還在某種程度上瓦解了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局面,同時避免了重複建設等突出問題,但這畢竟是“理想狀態”,距離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鐵塔積極探索網業分離,促進四大通信運營商有效競爭


首先,虛擬運營商發展困難重重。

從虛擬運營商來說,沉寂數月後發展用戶數僅數萬戶,造成這種業績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都有:

主觀來講,移動轉售企業並沒有“真心”細分聚類市場、研發垂直產品。雖然不少虛擬運營商推出了針對性極強的營銷手段,比如流量不清零、話音和流量可互換、可轉贈,甚至可升值等,但大部分都是博眼球、抖機靈罷了,真正研究虛擬運營商的資費就會發現其實並不優惠。還有一部分虛擬運營商雖然拿到了“移動業務轉售”的牌照,但卻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拿牌照只是為了下一步的上市或者在資本市場贏來一些刺激性的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從客觀上講,虛擬運營商面臨著“無資金”、“無人才”、“無經驗”的“三無”情況。儘管說“無資金”可以融資,“無人才”可以去招聘,但“無經驗”卻是基因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補足短板。客觀地說,通信業還是一個需要不斷更新、積累深厚的行業。

鐵塔積極探索網業分離,促進四大通信運營商有效競爭


其次,鐵塔公司“萬事開頭難”。

從鐵塔公司的管理層到省、市公司的選聘結果可知,這是一個移動、電信、聯通、工信部及各地管局組成的機構,管理層來自於不同的企業,各省公司一把手要求“平衡”3家運營商的勢力,……可以說“鐵塔公司”的人員比以往任何一次通信業改革都要複雜,不同背景、不同企業、不同身份的人想要融在一起工作面臨著極大的管理挑戰。

眾所周知,網絡是運營商的命根子,能否輕易“交棒”都還很難說,更何況3家運營商的網絡技術制式不同,想要統一五花八門的配套設備並非易事,再加之運營商都面臨著物業協調難、破路難、賠補難、到貨難等實際問題,“鐵塔公司”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

無論是虛擬運營商的業務經營體制改革,還是“鐵塔公司”的網絡建維體制改革,中國的通信業要實現“網業分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不好走,我們還是希望這個通信業改革的新生兒能走得更遠、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點贊、評論、轉發、收藏。

更多新鮮科技資訊,請關注浩哥科技課堂,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