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掛職“掛”出實效,須警惕這八個錯誤認識


幹部掛職“掛”出實效,須警惕這八個錯誤認識


來源 | 人民論壇網(rmltwz)及人民論壇雜誌

幹部掛職交流是我國幹部培養鍛鍊的“慣例”,是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重要舉措。廣大掛職幹部將掛職經歷作為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機,走上了更加重要的崗位。

然而,有的幹部面對掛職,思想卻十分懈怠,在他們眼裡,掛職是個“美差”,既不用擔責,還有機會休閒。名到人不到、人到心不到、心到力不到,這種“假裝在基層”的現象,影響了掛職實效。今天,思響哥帶你釐清幹部掛職的八個錯誤認識,值得警惕!

心態一:

事不關己,成為不擔責的“道具人”

由於掛職時間一般是1年或2年,掛職崗位大多數為副職,且負責的工作基本上是日常性的工作,壓力不大。一些掛職幹部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過客”,是“走讀生”

,不調研、不思考,因此工作不積極、不主動,缺乏創新,既不願意深入工作去解決問題,也怕自己介入掛職單位工作太深而遭到其他領導的反感,於是就出現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一些掛職幹部對於所分管工作只是例行公事,出席一些例行的活動,講一些無關痛癢的話,明哲保身,做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混得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成為了可有可無的“道具人”。

事實上,基層單位雖然確有對於掛職幹部的“隔閡”偏見,但是絕大多數基層單位是希望掛職幹部能夠帶來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新的理論,希望能對中央或上級政策理解和運用得更好更有實效。儘管掛職時間短,掛職幹部也應該盡職盡責地完成工作,發揮掛職幹部應有的引領作用。

心態二:

畏難畏苦,做面子工程

基層工作的複雜性,使一些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掛職幹部不知道如何和人民群眾打交道。滿嘴大道理,張嘴是官話,不接地氣,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一些地方由於經濟不發達,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一些掛職幹部在大城市待慣了,感到不適應。於是就為了掛職鑑定能“好看”,就選擇做一些面子工程。

不同部門的掛職幹部利用派出部門的資源優勢,為掛職單位搞來一些物資、對接一些資源、弄來一個項目,既有了“政績”,又可以避免直接與基層接觸,皆大歡喜。這些“政績”往往是短期行為,缺乏持續性和連續性,一旦掛職幹部返回派出單位,這些面子工程就難以為繼,有些反而成了基層的負擔。

這就要求在派出掛職幹部的時候,應該明確問題導向和任務導向,使掛職幹部在下基層時,清楚自己的職責,而不是資源的搬移,形成“掛職一點、搞活一線、帶動一片”的良性發展格局,形成“人走事成可持續”的長效機制。


幹部掛職“掛”出實效,須警惕這八個錯誤認識


心態三:

高高在上,脫離實際輕視基層

一些掛職幹部,尤其是到基層掛職的幹部,往往擁有較高的學歷甚至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又是上級“下派”,面對基層往往有一種優越感,對於基層幹部產生瞧不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這些掛職幹部缺乏向基層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對基層指手畫腳、批評指責。尤其是一些年輕幹部,心高氣傲,但往往眼高手低,不得要領。不善於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改進自己的工作,從概念和本本出發,容易犯主觀主義的錯誤。一些從經濟發達地區到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掛職幹部,簡單套用發達地區的做法,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從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動。

所以,掛職幹部要充分地瞭解基層,瞭解掛職單位或地區的風土民情、經濟文化、歷史沿革,形成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論聯繫實際地開展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掛職效果。

心態四:

個人主義嚴重,工作作風簡單粗暴

掛職幹部在派出單位大多是業務骨幹,有能力有幹勁,但也有個別幹部由此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目中無人的個人主義,以及簡單粗暴的工作作風。到了掛職單位,這樣的心態和行為也隨之而來。一些掛職幹部往往不顧實際情況,以個人決斷代替集體決策,搞“一言堂”,信奉“一支筆”,甚至拉幫結派,打擊提出不同意見的同志。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幹部習慣於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幹,然後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爛賬,最後官照當照升,不負任何責任。這是不行的。”“敢於擔當,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而不是個人風頭主義,飛揚跋扈、唯我獨尊並不是敢於擔當。”所以,掛職幹部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不斷錘鍊自己,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心態五:

掛職當“鍍金”,為升職升遷做準備

一些掛職幹部難以撲下身子瞭解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更不去想辦法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只是等著掛職期滿,回到原單位後升職重用。事實上,儘管中央選派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掛職確有一些方向性的意圖,但是並無明文規定掛職幹部一定要提拔升職。隨著幹部掛職的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擁有基層工作經驗成為幹部培養的基本環節,掛職即意味著升職這樣的“潛規則”是不存在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鍛鍊不是去‘鍍金’,更不是去走過場等著提拔,如果那樣,必然會身子去了心沒去,還是與群眾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虛作假了。”廣大掛職幹部應該樹立正確的掛職理念,真正擺正心態,做好掛職崗位的工作。


幹部掛職“掛”出實效,須警惕這八個錯誤認識


心態六:

掛了就走,缺乏紮實工作的原動力

一些幹部掛職基層認為是“被流放”,自認為升遷無望,產生牴觸情緒,帶著怨氣去上任。到掛職地方或部門“轉一圈”“走一走”就又回到原單位,將掛職期間當作“休養生息”

基層將掛職幹部當作上級派來的“客人”,當成“座上賓”,不做具體要求,不進行考核監督,目標責任不落實;派出單位完成了安排掛職幹部的任務,掛職單位不敢也不願給掛職幹部壓任務,於是掛職幹部也就樂得這種“兩不管”,完全違背了掛職鍛鍊交流的初衷,掛職成了走過場、混日子、拉圈子。這樣的掛職幹部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幹部資源,也沒有提高能力,使幹部掛職交流制度形同虛設,難以實現掛職交流培養的目的。

心態七:

掛職不離崗,懶政怠政不作為

由於掛職幹部只是變更了原來的工作崗位,而人事關係和工資關係等都保留在派出單位,這就容易滋生掛職只是過程,原單位才是王道的思想。在實際掛職過程中就會出現懶政怠政的現象,遇到問題繞著走,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如果一些掛職單位和地方沒有給予其更多的“福利”或好處,這部分掛職幹部就更加不負責任,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做太平官。

這種好人主義導致的惡果就是不僅沒有提高掛職單位的工作水平,反而不斷積累了矛盾,使人民群眾怨氣很大,嚴重影響了幹群關係和黨員幹部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懶政怠政不作為和亂作為一樣,必須及時糾正。這就要求不僅要切實落實掛職幹部的目標責任制,而且要將監督和考核落到實處,使掛職幹部真正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信念,成為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好乾部,成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領路人、守護者。

心態八:

寬以待己,違規違法用權

個別掛職幹部本身理想信念缺失,到掛職單位和部門,就把掛職單位當作自己的自留地,熱衷於拉幫結派,建小圈子,為親人和熟人謀利益。更有甚者,到偏遠地區掛職,認為山高皇帝遠,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違規違法行政,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掛職幹部不能因為在新的崗位上認為擁有了更多的資源,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就利用新的職位為自己謀私利。無論是否掛職,都需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掛職一任,造福一方。

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9月下

作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導 張 旭

原文美編 | 李祥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