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1個軍能消滅1個營就夠了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毛主席1947年12月25日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提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軍事原則之一。毛主席還曾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比喻,來說明擊潰大量敵人不如徹底消滅敵人一部的道理。但在具體作戰中,究竟選擇多少敵人作為殲滅的目標,並且能夠為我軍擁有的火力所承受,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殲滅戰,則需要根據作戰對象的實力作出合理的部署。

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1個軍能消滅1個營就夠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時期的五次戰役中,我志願軍曾以出敵不意的滲透、穿插、分割,迂迴,包圍了敵人整團、整營達數十處,結果都因為兵力火力不足被敵人突破逃遁。第一次戰役,我軍集中20餘萬兵力以韓軍4個師、美軍2個師、英軍1個旅作為重點打擊對象。毛主席兩次電示彭德懷:“ 首先殲滅韓軍1師、6師、8師等師,然後再打美英軍”;“我軍第一個戰役,須確定以殲滅上述三個韓軍師為目標,分為幾個大小戰鬥完成之,然後再打美、英軍”。結果,整個戰役僅不成建制地消滅敵人1.5萬餘人。

第二次戰役之前,我軍提出爭取殲滅敵人7、8個團。戰役開始後,基於敵人在戰線前沿的大量集結,我軍又提出西線爭取殲滅4個左右美軍師、4個韓軍師,東線爭取殲滅2個美軍師及1個韓軍師的設想,結果仍然未能如願,除27軍在新興裡殲滅美7師31團團級戰鬥隊之外,整個戰役呈現出各個擊破的局面,殲敵3.6萬餘人。

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1個軍能消滅1個營就夠了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我軍擬集中3個兵團(共12個軍)分割殲滅敵人5個師(其中包括美軍3個師)另2個旅,第二階段又集中6個軍準備打掉東線韓軍4個師,並特別調集剛入朝的兩個兵團參戰,然而又未能奏效。第五次戰役成建制殲滅的敵人,只有韓軍1個師(基本上殲滅)和美軍2個團大部。

我軍在出國作戰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比如惡劣的氣候條件、生疏的地理環境、不通的語言文字、不同的風俗習慣、不能就地取給的供應等)和尤為明顯的裝備性能差距,引起了軍委和毛主席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在志願軍出國前,毛主席就曾經指出:“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

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1個軍能消滅1個營就夠了

而要達到這一目的,要有4倍於敵人的兵力( 4個軍對敵1個軍)和1倍半至2倍於敵人的火力(用2200門至3000門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對敵人同樣口徑的1500門炮),方能“有把握地乾淨地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而實際上,即使我軍集中了相應數量的兵力,也達不到應該具有的火力強度。整個戰爭中,我軍使用炮兵最大規模的一次是1953年7月金城以南進攻戰役,調集各種炮1094門,由10個汽車團日夜兼程趕運彈藥,就算是這種規模,在此之前也不可能做到的。

從歷次戰役的得失看,39軍於1950年10月在雲山將美騎1師1個團大部殲滅;50軍於1951年1月3日在高陽以南地區將英軍1個步兵營和1個坦克營全部殲滅;第二次戰役中,39軍1個師和炮2師1個團將敵約1000人包圍在上、下九洞、上草洞(雲山東南6公里)一帶地區,被圍之敵在數十架飛機和幾十輛坦克支援下突圍出去;第四次戰役40軍以1個師的兵力圍攻敵人1個加強營,未能吃掉這股敵人;第五次戰役我軍分割包圍了多處敵人,大多被其突破,63軍原擬消滅英軍29旅,但只消滅其1個營。

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1個軍能消滅1個營就夠了

實戰證明,我軍對實力較強的美、英軍作戰,以師的規模圍殲美英軍營或營以上的建制單位往往難以奏效,以軍的規模攻擊美英軍的旅便消化不了。用傳統的戰術,近戰,很難接近敵人;夜戰,當晚不能吃掉;速決戰,心有餘而力不足。

1951年5月26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明確指出,“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打美、英軍和打韓軍不同。打韓軍可以實行戰略或戰役的大包圍,打美、英軍則在幾個月內還不要實行這種大包圍,只實行戰術的小包圍,即每軍每次只精心選擇敵軍一個營或略多一點對象而全部地包圍殲滅之”。

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1個軍能消滅1個營就夠了

鑑於敵我雙方在物質層面,尤其是武器裝備方面的懸殊差距,毛主席要求部隊摒棄照搬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大殲滅戰的經驗主義,從打小型殲滅戰開始,逐步削弱敵人,以動搖其信心,降低其士氣,為將來過渡到大型殲滅戰階段創造有利條件。

這就是積小勝為大勝的“零敲牛皮糖”戰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