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本期推出:《北部戰區陸軍部隊駐地國家級紅色教育基地巡禮之十四》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基地名片:

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西安區,與牡丹江江濱八女投江群雕毗鄰。紀念館於2011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建築面積6885平方米,陳設內容包括八女投江事蹟暨牡丹江抗日鬥爭史實展、革命英烈事蹟展、牡丹江歷史陳列展三個主要部分。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展館以大量真實的武器裝備、文物等展品輔以語音導覽、環幕影院、故事牆等新科技和藝術手段,生動展現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和革命先輩奮勇抗爭的光輝事蹟。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八位東北抗聯女戰士,為掩護大部隊突圍,與日偽軍展開激戰,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追擊。她們在被敵軍圍困河邊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的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冰冷的烏斯渾河,高呼“打到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八位女英雄分別是冷雲、胡秀芝、楊桂珍、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最大的指導員冷雲犧牲時23歲,最小的戰士王惠民年僅13歲。她們中間,有四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冷雲原名鄭志民,“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夏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第5軍1師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安順福從小就受革命思想薰陶,13歲就隨父兄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33年因叛徒出賣,其父親和弟弟慘遭殺害。安順福毅然離開故鄉參加抗日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於同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得知後當即題寫了“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建國後,人民政府在烈士殉國的烏斯渾河岸邊建立了“八女投江”紀念碑。1988年,反映八女英烈的大型群雕在牡丹江市江濱公園落成,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同志為雕塑親筆題名。2009年9月14日,八女英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八女投江》被編入人教版語文教科書。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在這片黑土地上,鏡泊湖戰役打響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抗日戰爭的第一槍,牡丹江也成為全國第一批解放的城市,紀念館入口處大屏幕上,瀑布一樣“流淌”著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名字和照片,還有無數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英雄。忠誠無言,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功績與世長存,接過旗幟的後來人可以告慰先烈: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駐地在牡丹江市的某預備役步兵師,將八女投江紀念館作為該師開展紅色教育的載體。每年新交流乾部報到後,師裡都會組織他們到紀念館瞻仰烈士遺物,緬懷革命先烈,感悟東北抗聯精神;在歷年的編兵整組工作中,將紀念館展廳作為課堂,以抗聯文物為教具,組織新入隊預任官兵現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軍史教育,在八位女英雄和東北抗聯先烈的英雄事蹟引領下,為預備役官兵的血脈注入紅色基因。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之際,該師黨委以“八女投江”英雄事蹟為代表的“東北抗聯精神”為切入點,深入開展黨課教育。官兵在紀念館內重溫入黨誓詞,感受榜樣的力量,聆聽英雄的故事,激發奮鬥的動力,從黨史、軍史中汲取紅色營養,傳承英烈精神,將不朽忠誠融入血脈,為強軍興軍貢獻更大力量。

八女投江紀念館,烏斯渾河畔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與此同時,師首長機關還要求現役骨幹“人人熟知駐地紅色資源、人人能講東北抗聯故事”,以練兵備戰、遂行“兩應能力”為載體,讓“東北抗聯精神”在全師官兵中代代相傳。

編審:劉毅、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