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是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自古以來的定義是什麼?

沐子李沒一撇


怎麼說呢,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個說法是一點沒錯的。

事實上,不但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而且月球自古以來也是中國領土,因為月球是嫦娥的住地,而嫦娥是中國籍仙女。

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搞什麼登月絕對是侵犯中國固有領土。當然,美國人的登月其實並不存在,不過是用來騙人的,這個就不詳細展開了。

好了,玩笑先開到這裡,下面認真說說什麼是“自古以來”、貝加爾湖又到底屬於還是不屬於中國領土。

“自古以來”這種東西,通常是兩個嘴唇一碰蹦出來的四個字,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可言,這種說法就像阿Q說“我家祖上也闊過”一樣,是沒有什麼分量也沒有什麼可信度的。



事實很簡單,國界與領土概念是近代才有的產物,古代因為交通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實際上無法確定具體的疆界。

尤其是在北方遊牧大草原,各部族的興衰更是如雲捲雲舒,每隔個一兩百年就會有劇烈的變化,說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誰誰誰的,其實是沒有任何歷史延續性的。

就這點而言,北方遊牧大草原是最爛確定疆界的,這和漢人持續聚集的中原地帶的情況完全不同,不可等而視之。

那麼,具體到貝加爾湖的情況,其實即可以套用這個框架。

貝加爾湖區域,其實就是在蒙古草原的北部,如果大一點說,也可以說它屬於蒙古大草原的範圍。

從古至今,在這個區域活動的歷史部族何止幾十?其中如著名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等知名的遊牧民族,恐怕都曾在貝加爾湖留下過他們的身影吧?

那麼請問,貝加爾湖自古以來應該屬於誰?那些歷史部族現在要麼衰亡了,要麼南下融入了漢人的血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漢人從不曾到過那,更不要說統治那。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說貝加爾湖一帶屬於蒙古還情有可原,畢竟蒙古國現在還在,而且距離貝加爾湖並不遠,歷史上的蒙古人想必也在那裡遊牧過。



但是,在16世紀以後,俄國不斷向四周擴張,其中向東即越過西伯利亞來到勒拿河流域並建立雅庫茨克基地,另一方面在東進後南下來到貝加爾湖建立伊爾庫茨克基地。

在這兩個支點的支持下,俄國人或重雅庫茨克南下、或重貝加爾湖方向東進,由此逐步侵入漠北蒙古噶爾噶部領地及布里亞特蒙古部領地,並且進入達斡爾人、赫哲人所在的黑龍江領域。

眾所周知,在俄國人在黑龍江建立雅克薩基地並殘殺達斡爾人、侵害赫哲人後,康熙在平定三藩後決定對俄國人開戰,這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

最終,在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其中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整個黑龍江流域均屬於中國領土。

作為對等,外興安嶺以北及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以西被規定為俄國領土,其中就包括了貝加爾湖地區。



由此,中俄的東部邊界就算劃定,雙方保持了近160年的穩定與和平,直到1860年俄國趁著長毛內亂和英法聯軍入侵而趁火打劫,再次割取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

總體而言,清廷之所以在《尼布楚條約》中讓步,除了考慮到要同噶爾丹開戰外,另一方也擔心噶爾丹與俄國勾結起來,就更為麻煩。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貝加爾湖一帶地處太偏遠,當時又被視為苦寒之地,以當時的條件,清廷無力控制也不想去控制,畢竟控制的成本太高。

我想,這大概就是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就不能算中國領土的最主要原因了。畢竟,想要是一回事,得到是另一回事。

(如果蒙古人前去索要,倒也算情有可原!)


坑爹史冊


關於貝加爾湖的領土歸屬問題,我也曾經聽到過,並且也有一些瞭解。要想真正弄清楚這個問題,必然繞不開一份協議,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上的一份協議——《尼布楚條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細細來解析一下關於這份條約的故事。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貝加爾湖畔曾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需要懷疑。請大家意識到這點我再開始我的故事!

故事還是要慢慢講,且聽我娓娓道來。提到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就不得不談到雅克薩之戰。俄方在清康熙時期侵入雅克薩城,並且在這裡為非作歹,欺壓漢族人民,還把很多的漢族婦女販賣到俄國。

清政府兩次出兵鎮壓,均以俄國人失敗告終。但是俄羅斯人並不死心,依舊向尼布楚,雅克薩地區進軍。

此時的雙方,國內形勢都很緊張。且說當時的清朝西有準格爾部叛亂,南方要收復臺灣,縱使康熙“千古一帝”,也不敢把戰線拉這麼長。俄羅斯國內情況亦是如此,俄國西北也有戰事。並且當時俄羅斯人已經被圍困在雅克薩城之內,溝通之後,中俄雙方決定開始談判。

此時的清朝在武力戰爭方面明顯是佔優勢的。但我中華泱泱大國,還是願意以和平為主,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使用武力。

談判之前,康熙也明確向談判使團的領導人索額圖傳達了康熙談判的底線,康熙授予索額圖全權談判的權利,並且授意,貝加爾湖一帶的由蒙古族部落管理的領土是可以用來談判的。這必然也是因為清朝對這段土地的控制力不強,並且那時的人們意識不到這塊領土的肥沃,資源的豐富。

就這樣索額圖帶著談判使團,浩浩蕩蕩近乎一萬人來到了尼布楚地區。

在這個隊伍當中,有兩個身份特殊的人,是來自法國的張誠和來自葡萄牙的徐日升。他們是康熙欽定隨行的。這兩人來自歐洲,對國際上的事情多有了解,在談判中必然能幫到很多忙。康熙是清朝所有皇帝當中對世界文化最感興趣,且最樂於接受西方優秀文化的皇帝,因此這兩位歐洲人常常為康熙授課,頗得康熙信任。

中俄雙方的談判就在尼布楚地區開始,在距離兩方營帳距離相等的一處地方搭建了談判的帳篷。

談判剛一開始俄國人就控訴清朝政府,說清朝先出兵攻擊他們,這無疑是倒打一耙。緊接著索額圖列舉了俄羅斯人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種種罪行,並且強調貝加爾湖等地區屬於清朝領土範圍,這些話聽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到了談判的第二天,形式就出現了轉變。第二天談判剛開始,索爾圖依舊保持前一天的立場。面對這麼強硬的態度,俄方才有所退步。

但不得不說當時清朝人員對談判經驗的缺乏,尤其是國際談判。索額圖竟將康熙交代的底牌透露了出來,告訴俄方人員可以以尼布楚為界。過早的透露了底牌讓俄方人員心裡有了底,不斷逼迫索額圖讓步。索額圖在外交中也表現得一點都不強硬。

此時,受俄國人統治的幾個部落不堪忍受,要聯合清軍起義,反抗俄國人。俄羅斯的代表才慌了陣腳,不得不同意索額圖提出的最終方案,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

在此之後,貝加爾湖就落入了俄國人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索額圖作為清朝的宰相,缺乏談判意識,無原則退讓,最終導致清朝失去土地,悲哀!另一方面則是,我中華泱泱大國本應歡迎四方來客,習西方之先進科學,溶國際之大潮流。但明清時並未打開國門,實現我所說的,這是民族的悲哀!

到這裡,我們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貝加爾湖並非割讓,而是滿清政府缺乏主權意識和國際意識,談判失敗造成我國失去領土。

列寧曾下令歸還從中國獲取的領土,但隨著斯大林上位,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但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了,面對領土主權問題,我們必然堅決守護每一寸領土。


小小嬴政


如今的貝加爾湖,其實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成為了東西方兩大勢力爭奪的焦點,東方,古老強大的中原王朝,大清帝國,西方,新近崛起的古老帝國,沙俄。

其實雖然不少人說中國是在清朝最巔峰的時期,丟掉了貝加爾湖,但是,如果真的仔細瞭解一下佔領的定義,再翻閱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中國,其實並非長期佔領著貝加爾湖,中國在唐朝的時候在這裡設州,而元朝的時候更是將這裡完全統治,可以說除開這兩個王朝,再沒有一個王朝對這裡實行過有效的統治。

貝加爾湖,傳說中蘇武牧羊的地方,當年的沙俄為了擴張,翻閱了烏拉爾山脈,向東一路擴張,而大清正值巔峰期,也是向西一路擴張,兩大帝國註定會有一場較量。

清朝其實並未將貝加爾湖納入麾下,大清只是在貝加爾湖南畔駐軍,卻從未實際的掌控過貝加爾湖。

為什麼大清會放棄貝加爾湖呢?

首先,大清王朝看不上這裡

中原王朝,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而北方極寒之地,除了荒野就是荒野,相較於南方的肥沃土地,大清統治者完全沒有必要跟沙俄政權爭奪這塊“不毛之地”

而沙俄則不同,沙俄起源之地就地處北方極寒之地,他們奪得貝加爾湖,雖然也算不上是獲取了多麼有用的一塊土地,但是對沙俄統治者來說,只要是擴張了領土,都是好的。

其次,大清用這裡的佔有權化解了與沙俄的矛盾

當年的沙俄政權,在佔領貝加爾湖以後,其實並未有太多的停留,他們一路向東,來到了黑龍江流域,並且將自己的大旗插在了黑龍江湖畔,意思就是,這裡歸沙俄所有了,大清的人可以離開了。

當時的大清王朝,西方正跟準噶爾汗國打的難解難分,而沙俄這時候突然插進來一腳,不僅窺覷著黑龍江流域,還在準噶爾汗國背後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怎麼解決沙俄的事端呢?

沙俄不是最喜歡擴張嗎?貝加爾湖南畔,他清政府可以放棄,但是沙俄也不準在窺覷黑龍江流域,更不準再次在背後支持準噶爾汗國。

可以這麼說,大清用他們從未佔領過的領土,化解了與沙俄的矛盾,簽署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雙方的邊界,順勢擊敗了準噶爾汗國。

大清做了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有什麼不對的嗎?


魏青衣


5年前我曾去過貝加爾湖啊,並且帶回國內一桶水以紀念。貝加爾湖距離蒙古邊境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其形狀呈現月牙狀,南北長636千米、寬81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公里,比海南島略小,貝加爾湖是最深的湖泊坐落東西伯利亞地區,我國古代稱之為北海。2016年俄羅斯的考古學家們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旁挖出了一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古墓,古墓裡葬的是一對夫妻,兩人的遺骸十指緊扣,頭上均帶有獸骨或者獸牙做成的頭環,身上多處佩戴玉器。經過分析,俄專家證實這一對夫妻葬在此處已經約有五千年。墓中玉器為專家們提供了許多的信息,畢竟擁有玉文化的民族真的不多,最終確定墓主人是中國人,“貝加爾湖”也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那是在西漢時期,當時的貝加爾湖還叫“北海”,“北海”當時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長城以北的大部分土地並不屬於漢朝管轄,當時的“北海”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說到蘇武牧羊,蘇武牧羊是怎麼回事呢?

蘇武是出使西域後來被扣在北海,才被迫牧羊的。什麼叫做出使?跑到國外去才叫出使,在自家地盤還叫什麼出使。而蘇武在北海最大的願望是回到漢土,並對外展現了極高的漢使氣節,才被人銘記。如果拿蘇武牧羊說事,只能說明貝加爾湖自古就不是我們的土地。西漢看完我們再來看東漢,這個時候匈奴跑了,原本活動在東北的鮮卑填補了匈奴的地盤,慢慢做大,這個時候貝加爾湖屬於鮮卑勢力範圍。清朝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版圖基礎,有很多愛國憤青認為應該把清全盛時期的疆域圖作為中國現在的地圖,丟失的領土應該一一收回,但縱使在清全盛期,也可以看到,貝加爾湖不屬於中國,貝加爾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成為俄羅斯的領土。
清朝《中俄尼布楚條約》將該湖劃歸沙俄,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政府竟然在談判中再次同意割讓領土。在最終簽訂的《恰克圖條約》中,清政府將貝加爾湖以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領土割讓給沙俄,美麗的貝加爾湖被徹底放棄。時在1727年,雍正五年,愛新覺羅·胤禛時年49歲。


史家爭鳴


大家好,我是HK君,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1.後金的統治範圍

後金的皇太極說:“

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遠邇諸國,在在臣服”。

其中的東北海濱就是鯨海(日本海)、北海(鄂霍茨克海)海岸,而西北海濱不會是北冰洋而是貝加爾湖,所以後金的統治區,在皇太極時,是東起鄂霍茨克海與日本海,西北到貝加爾湖,西到蒙古,南接長城,領土面積大約五百萬平方公里。

因此,貝加爾湖是後金與蒙古噶爾丹的界湖!

2.《尼布楚條約》

康熙帝在談判之初,指示索額圖,“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屬我地,不可棄之於鄂羅斯。”

結果,沙俄(獲得了兩位清朝談判隊伍中的傳教士的告密,將清朝的底牌都亮出了)在談判桌強硬以黑龍江為界,索額圖就將

西北海濱、尼布楚、斡難河給讓出了。

這並沒有冤枉清朝!

尼布楚、斡難河屬於黑龍江流域——黑龍江上下沒有守住!

西北海濱從後金的皇太極到清朝的康熙時,已經統治了六七十年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荒誕的觀點,居然說貝加爾湖一帶不屬於清朝領土。還振振有詞的說原本就是屬於俄毛的,是清朝做了個順水人情把本來就是無主的地方給讓出去了,談不上割讓土地。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顛倒乾坤。照這些人的觀點看那麼西伯利亞本來就是俄毛的了,不想說的太多,世人皆知滿清誤國,簽了多少賣國條約啊,到處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從尼布楚條約開始,清朝就是赤裸裸的割地求和,一路割地到底,退讓軟弱無底線,沒有一點血性和骨氣,無知自大閉關鎖國,這就是蠻夷統治下的中華之風,縱觀華夏曆史各朝無一朝有清之最腐敗最無能,給中華民族帶來百年曆史屈辱和血淚。


悠悠趣史


說起這個貝加爾湖,我也有點悲憤,湖的南部城市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等博物館裡都躺著咱們從漢到清代的文物,大批大批的,成了別人家的東西,給貝加爾湖注入50%水量的色楞格河流域,遠一點的葉尼塞河流域,發掘了多少咱們漢人生活的遺址,出土的“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瓦當那可是2000年前咱大漢帝國的東西,也成了別人家的歷史。

貝加爾湖位置。

貝加爾湖佔著世界20%的淡水總量,這是個什麼概念,中國排名前10的淡水湖全部加起來的總量,僅為貝加爾湖的30分之1,這湖放在現在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中國古代王朝版圖太大後,均出現“有疆無界”的現象,就是有疆域,有勢力範圍,但沒明確的邊界,貝加爾湖又遠離中原王朝,環境惡劣未受重視,但儘管這樣,從古至今,貝加爾湖有超過一半時間是屬於我們的。

圖為漢代瓦當,貝加爾湖東南岸發掘。

漢朝稱為“北海”,匈奴人把蘇武虜此牧羊,丁零人來偷羊,後來匈奴單于、丁零王歸附漢朝,拓跋鮮卑歸附東漢;鮮卑建北魏囊括貝加爾湖;柔然歸突厥,突厥歸大唐,唐太宗設堅昆都督府,唐高宗時置幽陵都督府;契丹北征貝加爾湖“斡朗改”,金沿遼制,設招討司,蒙古就不說了,整個都是的,明朝時歸了韃靼,清朝時歸了漠北蒙古,在清朝逐步收服蒙古各部時,把偌大的貝加爾湖給遺漏了,最後被沙俄白撿。

清朝收服喀爾喀之前的勢力範圍。

說清朝把貝加爾湖割讓出去了,用“割讓”兩個字有點冤枉清朝,無論是《尼布楚條約》,還是《恰克圖條約》,都與貝加爾湖無關,在兩場條約之前,東西伯利亞還是無主狀態,貝加爾湖僅是漠北蒙古喀爾喀部落的活動區域,但清朝尚未收服喀爾喀蒙古,直到康熙30年才收服,與各部首領召開多倫會盟,結果是將喀爾喀蒙古劃入內札薩克旗,也就是內蒙古,於是喀爾喀南遷,放棄了貝加爾湖。

清朝收服喀爾喀之後的勢力範圍。

在喀爾喀蒙古北方,還有個布里亞特蒙古,這兩個部落共同生活在貝加爾湖流域,喀爾喀蒙古歸清朝南遷時,布里亞特蒙古北歸了沙俄,並迅速佔領了貝加爾湖全境,從此貝加爾湖與清朝失之交臂,清朝的疆域與貝加爾湖緊緊挨著,但就是沒任何想法,直到1946年以前,民國政府名義上的中國領土距離貝加爾湖僅有120公里,所以貝加爾湖是被滿清丟棄的,此事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


圖文繪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其豐富的水量對淡水資源緊缺的我國北方而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於是很多人開始追究貝加爾湖脫離我國版圖的罪魁禍首,最終得出結論:

正是因為清朝的喪權辱國,才導致了貝加爾湖的徹底丟失。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貝加爾湖是很多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湖泊,但就和月球從未屬於我國一樣,這個被我國古人稱為北海的湖泊,歷史上也幾乎不曾屬於過我國。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貝加爾湖只有兩次被納入我國版圖。第一次是630年到682年唐朝消滅東突厥後到後突厥建立前;第二次是1271年到1368年元朝時期。

明朝建立後,對蒙古高原未能進行有效統治,貝加爾湖先後隸屬於瓦剌和韃靼。1600年萬曆年間,貝加爾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區被沙俄哥薩克侵佔。

此時的明朝和東北的後金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對於蒙古高原以北的貝加爾湖鞭長莫及,因此哥薩克又逐漸侵佔了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地區。

到1689年兩次雅克薩戰役後,清朝逼迫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北地區的兩國邊界。當時的清朝受制於西北的準噶爾汗國的威脅,在對沙俄領土談判方面作出較大讓步。當時的康熙皇帝想要趁勢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兩國邊界進行劃定,但因為此時的喀爾喀蒙古還未隸屬於清朝,因此遭到了沙俄的拒絕。

所以到《尼布楚條約》簽訂時,清俄兩國只是確定了東北地區的邊界,即額爾古那河以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庫頁島,而對於貝加爾湖地區則未進行劃定。而此時的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已經被沙俄侵佔,形成了事實上的佔領。

到1727年《恰克圖條約》簽訂時,同樣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承認了沙俄對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佔領。

那麼,《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是不是意味著“自古以來”就失效了呢?那我們奉行的“自古以來”還有什麼意義?靜夜史認為:“自古以來”,與其說是一種法律依據,倒不如說是一種主權訴求。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的以色列佔據的巴勒斯坦地區,除了2000年前猶太人曾生活在這裡,其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這裡一直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那麼問題來了,這片土地到底屬於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

貝加爾湖在歷史上兩度屬於我國。但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其他政權,例如匈奴,突厥和蒙古。

雖然這些民族在今天都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但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外國。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貝加爾湖到底應該屬於誰?很複雜不是嗎?

所以在靜夜史看來,自古以來是一種比較“無恥”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充滿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就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樣,這完全是在中華民族尚未崛起時提出來的,有一種“強則強炮為上,弱則自古以來”的意味。

因為“自古以來”從來就無法界定。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古代,1840年之前的清朝也是古代,然而兩者的版圖卻是大相徑庭的,到底該以哪個為準呢?我們當然是希望以大的為準,但其他國家並不會這麼想。

所以用一句“自古以來”,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主權訴求,同時也將時間儘量的往後拖,等待我們的實力逐漸膨脹,這種拖字訣最容易讓其他國家抓耳撓心。

另外自古以來是現代國家的表述,也就是說,在當前的國際社會,我們為了爭取更大的領土權益,會說某一國家的某塊領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土地。

也就是說,能夠在自古以來框架下運作的,只能是現代國家。

而清朝前期,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它帶有濃厚的封建王朝特徵。

封建王朝的領土特徵,首先就是王朝領土的前後變遷非常大;其次是各朝領土,在法理上沒有繼承性,新王朝前期幾乎都會經歷艱難的開疆拓土過程;最後是他們對邊遠領土的掌控,遠遠不及現代國家。

無論唐朝還是元朝,對於貝加爾湖的控制更多意義上傾向於羈縻統治,和現代國家的領土管控大不相同,這就使得“自古以來”很難站得住腳。

換句話說,在現代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秩序形成之前,各國領土的擴張具有“先到先得”的特徵,“自古以來”並不好使。

因此,在沙俄侵佔貝加爾湖周邊地區之前,只要清朝沒有先於沙俄佔領這一地區,這片土地就歸沙俄所有。除非清朝以武力奪取,但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選擇了按照既定事實劃分國界。

所以清朝無需為所謂的貝加爾湖的割讓背鍋。“自古以來”,作為現代國家的一種主權訴求手段,擁有鮮明的我國特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話不是這麼說,貝加爾湖實際控制權歸俄國所有,確實是從清朝康熙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開始的,但你不能由此說這是割讓土地,《尼布楚條約》是平等條約,平等就不存在割讓。

事實上,貝加爾湖一帶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只有很短時間屬於中國管轄,其他大部分時間是處於無主之地,沒有政府統治。

中國歷史上對貝加爾湖的統治,一是在唐高宗時期,大多數人認為唐高宗是一個相對平庸、軟弱的君主,其實在整個唐朝,高宗時期的疆域是最大的,北方疆域就越過了貝加爾湖;二是元朝,但就元朝那版圖,你不能說都是中國的吧?

明朝之後,中國就對貝加爾湖失去了管轄權,這一帶先後被北方民族佔領,後來長時間處於無主之地,明朝後期被沙俄佔領,成了俄國領土。

康熙時期,俄國人開始耍流氓,要入侵我泱泱中華,帶領著軍隊侵佔了西伯利亞,越過外興安嶺,打到了黑龍江邊境,並在這裡殺燒搶掠,後來俄國人又擅自在中國領土上建立了尼布楚與雅克薩城,清軍跟他們戰鬥過,但都是小打小鬧,互有勝負,是清朝戰鬥力太弱嗎,不是的。時清廷內部不安穩,主要是鰲拜和三藩那點事,攘外必先安內,根本沒辦法分心去搞邊境的事情。

康熙在歷史上確實也算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8歲等級,十多歲搞掉鰲拜,然後平息三藩之亂,這樣一個皇帝,怎麼可能讓外國人在自己的領土上為非作歹呢?在平頂內部問題之後,康熙御駕親征直奔邊界,跟沙俄硬剛,並最終在雅克薩取得了勝利。

當時康熙也有機會殲滅俄國入侵勢力,但最終選擇了和談,一方面因為沙俄手中有籌碼,那就是邊境的百姓,當時清朝剛剛入關,人心不齊,內部本來就有滿漢之爭,自然要優先考慮一下百姓了,其次,相對於俄國人鬧事來說,準噶爾那邊的叛亂才是頭等大事。

最後,清廷派出的和談代表是索額圖,雙方在尼布楚簽訂了條約,史稱《尼布楚條約》,在條約中,中俄雙方只是以東北邊境劃定了疆域,貝加爾湖並不在其中,但前面說了,貝加爾湖在當時的實際控制權已經屬於俄國,雖然清廷並不承認。

按理說,清廷取得了雅克薩打捷,俄國人為什麼還敢這麼硬氣跟中國談條件,就因為他們也看到了準噶爾對中國的威脅。

1728年,中俄再次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同樣的,俄國人瞄準了準噶爾對中國的威脅,而清廷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在此條約中,清廷承認了貝加爾湖屬於俄國。

所以你說什麼叫自古以來?

自古以來就是說,從古到今這個地方一直都是我們的(或者有短時間的分離),而不是說我曾經去過這裡,按照這個邏輯,張騫出使西域最遠到了阿富汗,但不能說字古(漢朝)以來,阿富汗就是中國的領土,朝鮮和越南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短暫的統治,但也不能說自古以來。

自古以來,不僅是疆域上的控制,也要有文化上的傳承,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中國現在的疆域基本是按照清朝全盛時期的疆域來劃分的,所以我們應該說,釣魚島、臺灣及南海群島等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某些無恥國家想在這些地方動歪心思,無視歷史,真是笑話!



也可自話


清代是歷史上最接近我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到今天也不過才100多年,因此清朝的史料是非常豐富的。但今天我們就算翻遍所有的清代文獻,也找不出清代對貝加爾湖的記載。

(貝加爾湖是世界容積最大的淡水湖,水體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

清代史料連貝加爾湖這個地方都沒有記載過,就更別提派遣官吏、駐軍的記載了。實際上清朝政府從來就沒有控制過貝加爾湖地區,在清朝建立之初,這裡屬於喀爾喀蒙古的勢力範圍,而當時清帝國還並沒有征服喀爾喀蒙古。

清朝建立者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主要位於今天的吉林和黑龍江省的男南部地區,而當時的女真諸部也主要活動於黑龍江以南地區。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之後建立了後金政權,開始了與明王朝的戰爭。自清朝(後金)建立伊始,清軍的作戰方向就是南邊的朝鮮、西南的大明和西部的蒙古,至於東北方向則沒什麼行動,因為當時的北方沒有什麼威脅。

今天很多人都認為古代王朝是有疆無界,也就是沒有邊境,但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國與國之間怎麼可能沒有邊界呢?

不過在清建立之初,清朝在東北地區確實沒有邊界,因為當時俄國人才剛剛進入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以北的地區都是無主地,既然沒有其他政權,清朝又去跟誰劃分國界呢?(清朝在入關前夕的地盤)

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當時的東西伯利亞還是無主狀態,清軍為什麼不去佔領呢?

其實這種想法是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西伯利亞地區氣候惡劣,即便是今天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清朝統治者對這裡根本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去佔領該地,清朝當時的主要目標是關內的大明。

然而就在清軍入關之時,俄國人已經完全控制了外興安嶺以北的東西伯利亞地區,俄國人開始窺伺黑龍江流域。

1643年沙俄遠征軍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俄軍主要由哥薩克人組成,他們最多不過百餘人,乘船沿黑龍江四處劫掠,宣誓主權。由於俄軍武器比較先進,當地的原住民根本不是其對手,只能向寧古塔將軍求救。

在接到當地原住民的求救後,駐防東北的清軍從烏蘇裡和松花江進入黑龍江,並沿黑龍江痛擊俄軍,有效遏制了俄軍的進一步南侵。

平定三藩之後,清廷決定徹底解決東北邊患,於是在1685年—1688年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成功擊敗俄軍,迫使沙俄與清廷進行邊界談判,最終雙方簽訂《尼布楚邊界條約》,確定了中俄在東部地區的邊界。

不過此時喀爾喀蒙古還沒有被清朝所掌控,所以曾由喀爾喀蒙古控制的貝加爾湖並不在此次的條約之中。而且就在《尼布楚邊界條約》簽訂之時,貝加爾湖早被沙俄給佔領了。也就是說在喀爾喀蒙古被清朝征服的時候,貝加爾湖就已經屬於沙俄了。

平心而論,貝加爾湖真的不是清朝割讓出的,因為清朝壓根就不曾擁有過。(一望無際的貝加爾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