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些“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典戰例?

史海通鑑


《人間正道是滄桑》有一段真實的軍史刻畫,中統大特務楊立仁拿著八路軍總司令的公開電文,對延安的做法讚不絕口:“太厲害了”!確實,一紙電文,就讓胡宗南陰謀閃擊延安的作戰計劃徹底破產,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完美詮釋,甚至楊立仁都看得出來:這電文完全出自偉人的手筆。



這段軍史故事發生在1943年7月,而歷史大背景則是當年5月15日,在蘇聯的第三國際公開宣佈《解散第三國際的決議》,以便各國共產黨能夠獨立處理問題,這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具體需要。然而重慶的常凱申誤讀了這一消息,或者說想借這個機會,用軍事解決陝甘寧邊區,因為從百團大戰開始,重慶方面聯合抗日的心態其實已經有所變化。

常凱申於6月1日在重慶黃山官邸召開秘密軍事會議,決心進攻我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同時密電一直軍事封鎖邊區的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借國際解散良機,閃擊延安,一舉攻佔陝甘寧邊區,行動絕對保密”。



胡宗南受命後立即進行了軍事部署,甚至不惜抽調警戒日寇的黃河河防部隊,然後於7月2日正式向重慶彙報:進攻發起時間為1943年7月9日。如果敵人的陰謀得逞,這將是第二個“皖南事變”,國共合作抗日對敵的局面將不復存在。

而潛伏在胡宗南身邊的熊向暉,於7月3日夜裡迅速將這一絕密情報發出,這就是《人間正道是滄桑》立楊立仁後來追查的西安“M電臺”。當然這裡面有演繹的成分,真實歷史是熊向暉將情報用文本送出,再通過八路軍駐西安的電臺轉發延安。



延安黨中央接到情報後,立即擬定了軍事和政治反擊的雙重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報公開責問重慶方面,揭露重慶政府的陰謀和挑起內戰的罪行;另一方面,又迅速從其他根據地抽調兵力,準備武裝保衛延安。記得《亮劍》消滅日寇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摩團”的戰例嗎?當時八路軍太嶽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386旅旅長王近山,就是率領所部16團增援延安的路上,順手牽羊打了一仗。

1943年7月4日,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明電胡宗南:“道路紛傳,國府將乘國際解散機會,實行剿共。當此抗日艱虞之際,力謀團結,猶恐不及,若遂發動內戰,破壞抗戰團結之大業,則陷國家民族於危難之境”!胡宗南大驚失色,隨即再向重慶彙報,認為情報既已洩露,我八路軍必然有所準備,偷襲計劃必將難已成功。



與此同時,美國、蘇聯和英國的各駐華使館也都收到了這一消息,重慶政府破壞抗日統一戰線、陰謀軍事進攻延安的秘密計劃被大白於天下,各盟國政府紛紛向常凱申問責,要求給出解釋,一時間重慶政府和常凱申本人都非常狼狽,只能一邊否認一邊偃旗息鼓,取消了作戰計劃,一次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被一封電報就這樣化解了,妥妥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這麼做也有風險,就是基本暴露了在敵人內部的高層肯定有我方的情報人員,因為就連楊立仁手下的參謀都脫口而出:“處長,洩密了”,熊向暉的處境確實比較危險。所以延安方面立即派出楊立青趕赴重慶,用眼花繚亂的電文干擾敵人的追查,好在中統(實際調查的是軍統)懾於胡宗南是鐵桿嫡系,不敢深入調查,此事最終不了了之,西安“M電臺”這條線有驚無險。


度度狼gg


學生時代的毛澤東,為保衛學校,組織學生軍巧施妙計,未曾交戰,3千餘名北洋潰軍舉手繳械,以過人的智慧,“不戰而屈人之兵”,被人們傳為佳話。

學生軍的指揮官

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期間,學校為了落實北洋政府的號召,組織了一支“學生課外志願軍”,屬於學校社團性質,平時進行一些軍事訓練。雖然被稱為“志願軍”,但赤手空拳沒有槍械。學生軍組建成一個營,下面是連、排、班建制,由一名軍事教官擔任營長,毛澤東在學校的聲望較高,並且辛亥革命時期在新軍中當過半年兵,所以被任命為連長。


保護學校盡責任

1917年,正值護法戰爭時期,北洋軍閥部隊從湖南潰敗,駐守長沙的北洋將領傅良佐被桂軍打跑,但桂軍轉戰後,後續部隊還沒上來,一時長沙城內完全沒有軍隊駐守。

當時,常還有潰敗的北洋散兵, 穿城而過,弄得長沙城裡風聲鶴唳,十分緊張,第一師範學校為了安全,以學生軍保護學校,毛澤東積極參與組織。但由於學生軍沒有武器,其實也只能是在學校嚴陣以待,好在還沒有亂軍侵犯學校。


聽到敵情有想法

一天,一條消息傳遍了長沙城內,說北洋軍閥王汝賢第八師的一夥潰兵,已逃到長沙城外,因不知城內虛實,暫時沒敢進來,現在山中搶糧食休整。弄是長沙城人心惶惶,第一師範學校也陷入了緊張之中。

此時學生軍的營長早已隨部隊裡跑了,毛澤東作為連長,組織同學進行護校行動。他聽到這一消息後,覺得先不必驚慌,這夥潰兵初來乍到不了解情況,又累又餓又緊張,十分被動,倒不如想個辦法將他們趕走。

毛澤東與同學們一商量,血氣方剛的學生們一致同意要趕走敵人。於是他們又到警察局去借人借槍。警察局長看一幫學生來“胡鬧”,實在沒辦法,借給他們20個人帶著槍去幫助他們。


不戰而勝屈人兵。

學生軍統一穿上了訓練軍服,經過精心的謀劃和準備,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兵分三路向敵人進行包圍,毛澤東親自帶領中路軍在正面阻攔敵人。在出城的路上,市民們聽說學生軍去打敵人,保衛家園,有很多人也拿起了棍棒、大刀等武器,加入了隊伍,一路走來竟也組成了一支很龐大的隊伍。

在接近敵人後,三路人馬分別隱蔽在敵人周圍的山上。等到半夜時分,毛澤東命令鳴槍三聲發出信號,敵人四周山上頓時燈火通明,寫有“桂”、“湘”、“粵”的大燈籠,滿山都是,並且軍號也響成一片,隨後就是鞭炮放在鐵桶裡的爆炸聲。

正在休息的潰軍,立刻被嚇得不知所措,一路上都膽戰心驚的逃跑,沒想到在這兒還是被包圍了,夜黑風高也看不清有多少部隊包圍著他們,根本就沒想抵抗, 只想著快點逃走。

在打了一陣槍後,毛澤東命令停止射擊,然後讓兩個同學用廣西話勸降敵人“傅良佐已經跑了,你們已經被包圍,投降不殺,交槍發錢放你們回家”。

這夥潰軍本來就是被打敗的,誰也不願意再打了,只想著快點回家,一聽投降發錢回家,正合心意,誰還抵抗?一會兒就舉起了白襯衫表示不打了,後來又派人來談判,最後全部繳械投降。

當看到敵人時,毛澤東和同學們都嚇了一跳,這夥潰軍足足有3千餘人,如果要真是反抗,後果不堪設想。毛澤東組織同學和市民把繳獲的槍械拿回學校,投降的潰兵當晚在學校操場上過夜,第二天由長沙商會發錢遣散。

毛澤東組織學生軍和市民精心準備,利用敵人怯戰心理,出奇制勝,不戰而屈人之兵,雖然驚險萬分,但大功告成。事後學校師生和市民們也都交口稱讚,說毛澤東“一身都是膽”。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要說近幾十年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經典戰例當屬冷戰。

冷戰,是美國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對抗。自1946年3月5日,英國時任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到1991年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前後共44年。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其盟國展開了數十年的鬥爭。但是雙方軍事力量都非常強大,擁有幾百萬軍隊和數萬核彈頭,這些軍事力量,可以將地球徹底毀滅好幾次。所以美蘇雙方在對抗的同時,也盡力避免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的激烈對抗了四十多年,整個世界都在美蘇冷戰的陰影下惶惶不可終日。同時長期的拉鋸戰,使得美蘇雙方都是精疲力盡。

不過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到底是底蘊深厚,扛了過來。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紅色帝國之稱的蘇聯,卻在1991年12月25日分崩離析。

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有一條是大多數人都接受的,那就是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嚴重消耗和削弱了蘇聯國力。要知道在冷戰中,蘇聯與美國是戰略對手,但是蘇聯的國力其實和美國並不在一個層次上,蘇聯就是最巔峰時GDP也只有美國的70%,可以說整個冷戰,美國的國力一直都是穩穩的壓制著蘇聯。

冷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個極致,不能說後無來者,但可以說前無古人。而贏得了冷戰的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執掌了世界霸權。


東斯坦因


1948年上半年,國軍在東北的局面急轉直下,越來越緊張,只能不斷收縮兵力,最後將東北的五十萬國軍收縮到了錦州、瀋陽和長春三個城市,其中錦州守軍約十多萬人,長春守軍約十萬人,其餘都集中在瀋陽。這時候蔣主張將東北國軍都撤往關內,但因為他剛當上總統,不願意背丟失東北的責任,所以一直希望由其他人提出來,衛立煌則主張依託幾個大城市的堅固城防工事,堅守待變。

東北國軍也在這個時期進行了一些調整,原本駐防長春的新一軍被擴編為新一軍和新七軍兩個軍,老的新一軍的兩個師給了新編成的新一軍,留下的一個師給了新編成的新七軍。之後,新一軍被調往瀋陽,加強瀋陽防禦力量,新七軍留在長春。同時,國軍統帥部下令放棄吉林市,將原本駐防吉林的滇軍六十軍撤往長春,和新七軍一起固守瀋陽。這樣,長春的主力就包括兩個軍,加上一些地方保安部隊和警察部隊等,兵力約十萬人。

當時解放軍在東北雖然已經佔據優勢,但在下一步怎麼打的問題上,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一開始的打算仍然是圍城打援,也就是圍困長春,吸引瀋陽國軍出兵救援,在半路上設伏圍殲,繼續消滅國軍在東北的機動兵力。從五月份以後,解放軍就將長春重重圍困,一部分兵力圍城,主力分散在長春到瀋陽的鐵路線兩側,隨時準備圍殲從瀋陽來援的國軍。當然,如果長春的國軍突圍出來,也就可以順手直接將瀋陽的國軍完全殲滅。

所以衛立煌始終認為,瀋陽國軍主力絕對不能東進救援長春,否則就是自投羅網,只有各自固守一條出路。而且,他認為,解放軍缺乏重武器,攻城傷亡太大,一定不會強攻長春。只要給他時間和充足的後勤物資,繼續在瀋陽擴編和訓練部隊,就有能力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出兵長春,解救鄭洞國兵團。鄭洞國在長春也是抱定這個信念,絕對不能出城野戰,只要出城突圍,就會在運動戰中被解放軍殲滅,瀋陽不出兵救援,長春就不能突圍。而且,國軍統帥部也認為,堅守長春有利於分擔瀋陽的壓力,也沒有積極想辦法解長春之圍。

到九月,解放軍這邊率先出牌,在中央強令之下,東總下令原本聚集在長春外圍附近的解放軍主力部隊秘密大舉南下,突然圍攻錦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錦州之戰打到十月份以後,局勢對國軍已經越來越不利,廖耀湘兵團遲遲不肯西進救援錦州,在新立屯和黑山一帶徘徊不進,從華北抽調出來的東進兵團也無法突破塔山防線,錦州孤立無援,到十月中旬,終於被解放軍攻破。到這時候,救援長春是不可能了,國軍統帥部於是下令要鄭洞國率部突圍,放棄長春。

這時候圍困長春的雖然只有東北解放軍一個主力縱隊,但同時配屬了六個獨立師,所以實際上相當於三個縱隊的兵力,國軍雖然有六十軍和新七軍兩個軍,但經過長期圍困,早已糧食斷絕,根本沒有體力戰鬥,更不用說突圍了。更重要的則是,就在鄭洞國下令突圍的時候,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突然下令自己所屬的部隊調轉槍口,對新七軍警戒。因為這時候曾澤生已經和解放軍聯繫好了,準備起義了。六十軍下屬的三個師中,原有的兩個師都同意起義,另一個師則在師長和團長都被扣押之後,也被迫同意起義。

這樣,新七軍面對的局面就更加糟糕了,不僅要對付圍城的解放軍,還要對付六十軍,這個仗就沒法打了。這時候新七軍的軍長是李鴻,但李鴻正在生病,由副軍長史說代理軍長。但史說也認為,這時候這個仗沒法打了,突圍也完全不可能,只有戰場起義一條路可走了。他找下屬的師長商量,師長們在被長期圍困之後,也早已經無心戀戰了,只想早點結束戰爭。所以,他們也都同意起義,並和六十軍接通聯繫,約定相互不打仗,等待解放軍進城接收。他們找鄭洞國商量,鄭洞國並未直接同意,但默許了他們這麼做。不過,因為鄭洞國是新一軍的老長官,所以新七軍在談判投降條件的時候,仍然約定了對鄭洞國的優待。

所以,長春最後並未經歷大規模的戰鬥,解放軍就進城了。解放軍入城後,先接管了六十軍的陣地,與新七軍直接對峙,新七軍也很快同意了投降,將部隊集結起來,開到城外指定的地點,軍官則被集中起來,送往哈爾濱進行學習改造。六十軍則直接被改編為解放軍五十軍,曾澤生繼續擔任軍長。但這不意味著長春的解放沒有代價,雖然解放軍沒有付出什麼傷亡,長春的老百姓卻承擔了這個代價。按照當時的長春市長尚傳道的說法,在圍城期間,糧食短缺,餓殍遍地,乃至出現了賣人肉的情況,長春餓死的人口多大十二萬人,超過華野在淮海戰役中的傷亡人數,和國軍在淮海戰役中的傷亡人數相當。


蕭武


猛張飛當陽橋退曹兵

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穩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後人有詩讚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情深不過你薄涼


歷史上的“不戰屈人之兵”案例有很多,我只說一個。

郭子儀是唐朝中葉的中興名將,他於大唐基業傾覆之際,和李光弼一起,力挽狂瀾,使得大唐再續百年光陰。郭子儀軍事才能十分出色,一生之中鮮少敗績,治軍嚴明,攻堅戰和野戰都不在話下,同時作為一名很有威望的將軍,其大名不僅在唐朝廣為人知,就是異域國家也人盡皆知,就是憑藉著他打下來的赫赫威名,多次不戰而屈人之兵。

公元765年,早年間反叛大唐的僕固懷恩,再一次遊說吐蕃和回鶻等國家一起攻打大唐,此次,各族聯軍聚集30萬,意圖攻下長安,洗劫錢財,掠奪人口。當時的唐代宗親自下達作戰部署,命令郭子儀率領並把一萬駐守涇陽。當郭子儀到達涇陽的時候,叛軍已經將城池包圍。回鶻看見郭子儀的帥旗,非常奇怪,派使臣去問道:“郭令公還活著?僕固懷恩說唐朝皇帝已經放棄天下從龍而去,郭令公也已經去世了,中國沒有皇帝,所以我們才來。郭令公活的好好的,那皇帝還在嗎?”唐朝將士答曰:“皇帝好著呢。”回鶻還是半信半疑的問道:“既然郭令公還活著,就來我們這裡會面吧,郭令公和我從前並肩作戰,我們都以為他去世了,不然怎會到現在這個地步,如果郭令公真的活著,就和我們會面吧。”

郭子儀一聽,當即就要單騎前往敵營。這時,郭子儀的兒子郭唏聞訊而來,拽著父親的馬說道"父親大人, 回紇軍隊如虎狼之師,您作為國家元帥,豈能冒生死之危深人虎狼之中?”郭子儀騎在馬背上指責道:“ 如果兩軍交戰,我們父子倆都會戰死。我們戰死不足惜,可身後就是京都長安,那時國家也就危險了。我去見藥葛羅,以理服他,或許能轉危為安。只有如此,才是天下百姓之福啊!”郭唏見父親如此堅決,沒有辦法阻止,只好又建議說:“不如帶500騎兵從旁保護。”郭子儀不允許,最後只帶了5個騎兵前往回鶻大營。

當時的郭子儀已經69歲了,也沒有穿鎧甲,但人已然非常威武,回鶻首領葛耀羅早已經帶著各部首領分列左右,等待郭子儀的到來。等一頭白髮的郭子儀出現在回鶻營地,葛耀羅是又驚又喜又怕,對各部首領道:“果然是郭元帥,郭元帥來了。”說完,納頭就拜,其他首領也跟著跪在地上。郭子儀笑著將眾人一一扶起,入大帳開宴席,把酒言歡,回憶一起平定安史之亂的日子,不勝唏噓。郭子儀乘機說道:“吐蕃本來是我們的親家國,沒有任何理由的攻打我們,這是拋棄盟約。這次吐蕃前來,帶了很多財物,你們若是倒戈一擊,取得吐蕃財物,這是上天賜給的機會 ,不能失去。而且驅逐敵戎能得到財物,還能和我大唐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郭子儀進入回鶻營地的消息沒有瞞過吐蕃,吐蕃深深恐懼大唐和回鶻聯手攻擊自己,所以很快就悄悄退兵了。後來郭子儀和回鶻移液器率軍追擊吐蕃,斬首5萬,牛羊無算,算的上一個大勝利了。


龍行軍武


1948年9月傅作義打算進攻石家莊,從而調太原的解放軍回師援救石家莊,以解太原的危機,進而改善華北的戰局。10月,當東北野戰軍進行遼瀋戰役的時候,傅作義實施偷襲石家莊的計劃,如果能趁虛而入,直接攻佔石家莊,那麼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縣西柏坡將會受到威脅。



中共中央通過地下黨很快得知了傅作義偷襲石家莊的行動計劃,但是當時石家莊兵力空虛,一旦讓傅作義偷襲成功,後果將不堪設想。中共中央領導人此時通過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公開揭露蔣介石和傅作義偷襲石家莊的陰謀。毛主席更是親自給新華社寫電訊:“蔣介石最近在2個星期內,經手送掉了範漢傑、鄭洞國、廖耀湘3支大軍,但他並不死心……虧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襲石家莊這樣一條妙計。這裡發生一個問題:究竟他們要不要北平?現在北平是這樣的空虛,只有1個青年軍第208師在那裡……整個蔣介石的北方戰線,整個傅作義系統,大概只有幾個月就要完蛋,他們卻還在那裡做石家莊的夢”。

政治上的揭露果然奏效,加上軍事上的輔助。傅作義原本打算摧毀解放軍的最高指揮中樞來鼓舞士氣和解救危機,結果卻損失4000人馬,偷襲不成功反而使自己處於更加不利的態勢。


歷史軍魂


“不戰而屈人之兵” 出自孫子的《謀攻篇》,“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必以全策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就是說不用兵,而用完善的計策爭勝天下

 

燭之武退秦師: 

出自左丘明 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鬥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藉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

 

輸攻墨守: 

出處 《墨子·公輸》:“楚國要去攻打宋國,魯班為楚軍設計攻城的雲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楚王讓墨子與魯班比試比試攻防演習,墨子善於防守,魯班敗北。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劉邦在垓下十面埋伏:

楚漢爭霸,項羽被劉邦四面包圍,隨著悽切的風聲,四面隱約地傳來楚歌,楚軍將士也被這歌聲引動了思鄉之情,無心再戰,紛紛逃散

 

空城計: 

取自《三國演義》 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平津戰役,和平解放北平:

毛主席在三大戰役中從北到南,按地理位置應該先打平津戰役,後打淮海戰役,但是毛先打了淮海戰役,孤立平津,致使和平解放平津提供了軍事基礎

 

隋煬帝被圍雁門:

十六歲的李世民這時剛投軍不久,李世民向雲定興提出了增援建議:目前敵眾我寡,不宜直接投入戰鬥,可在白天遍插旌旗,夜裡緊擂戰鼓,威而不發,形成大軍壓境之勢以迷惑敵軍。突厥果然上當,雁門之圍不戰而解


軍武俠


解放戰爭,北京城也就是老一輩所說的北平,當時我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威武之師是敵人聞風喪膽,北平的和平解放我認為主要有兩點,我把他們分成兩點, 一,我們人民解放軍,軍事實力突飛猛進,兵源是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源源不斷地為解放軍隊輸送兵源。部隊走到哪裡,那裡就是家,就是根據地。敵人已經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國民黨將領也灰心意冷。 二 ,北平的和平解放,傅作義的和平之心起到一定的關鍵作用。他也不忍心將一個千年古都化作一片廢墟,傅作義明白抵抗共產黨的軍隊,只能是抵抗一時。和平解放北平是全國各界人士和全國人民的心聲,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差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攻伐上策

劉徹說到興奮處,不禁眉飛色舞:“當初竇太傅曾對本宮說到過司馬相如的才華。本宮能見此人,也不枉做一回太子了。”醉心於行伍的周亞夫雖然靜靜地聽著大家談話,心中卻翻起連天波浪。不善交際的他往日裡很少與皇子見面,對這位新太子更是知之甚少。征戰多年,在他的印象中,皇室貴胄大都是紈絝子弟。可僅僅只幾個時辰,他已感受到了劉徹的王者氣象。到這時候,他才真正領悟到皇上改立太子的深謀遠慮,不由得從內心裡感嘆。但作為丞相,此時他最關心的還是如何儘快將首犯捉拿歸案。“郅大人的意思是……”“如果韓安國和司馬相如能說服梁王交出羊勝、公孫詭二賊,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劉徹很快就知道了郅都的用意,拍著雙手道:“這樣很好,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攻伐上策!”可衛綰還是擔心韓安國能否心甘情願去當說客。劉徹道:“這有何難!明日傳韓安國來問問便是。”周亞夫有點不放心:“據臣所知,韓將軍乃重義之士。當初平叛時,睢陽大兵壓境,是他頂住了棄城的主張,全力抗敵,才為梁王贏得殊勳。

現在要他……”衛綰接過周亞夫的話道:“丞相的意思在下明白,大人是怕韓將軍擔上貳臣之名。其實,無論是梁王還是諸王,都是皇上的臣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忠於朝廷是大忠,忠於梁王是小忠,這個道理對韓將軍來說,是不難權衡的。”“太傅所言極是!”劉徹濃黑的眉毛悠悠抖動,大聲宣佈,“明天一早就傳話給梁王,說本宮到了。”眾人先是一愣,而後周亞夫合掌而擊,連稱妙計:“這對梁王也是一個考驗。若是他未做有負朝廷的事情,一定會親自來迎接太子;若是他心懷叵測,臣這裡有五千精兵,他一定不敢貿然出城,只會派使者前來表示慰勞之意。”“眼下最可能來的人就是韓將軍了。”周亞夫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擔心韓安國難以割捨與劉武的私情,問道:“萬一韓將軍他不……”後面的話還沒有說出來,就被劉徹截住了:“丞相不必多慮,他只要進了這座營帳,就在朝廷的掌握中了。

他要同意一切都好說,他要抗拒那就一併拿了回京復旨。”眾人都被劉徹的果斷所折服,周亞夫心想,從小看老,現在就如此,將來當了皇上,殺起人來一定不會眨眼的。……梁王府坐落在睢陽城的東側,這一片龐大的建築對睢陽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神秘的所在。儘管他們知道這裡居住著當朝至貴的梁王,但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位王爺的身影,而只能透過複道的喧譁去想象那車駕的豪華,儀仗的威嚴和皇家的氣派。因此,他們更無法知道在這片貌似平靜的深宮中,正經歷著一場腥風血雨。而此刻,劉武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也有些煩躁不安。顯然,皇上把京都血案的源頭追到睢陽了。否則,他怎麼會陳兵城外呢?雖然說這是追索逃犯的必備,可劉武心中明白,如果在梁國境內找不到羊勝和公孫詭,戰火勢所難免。一旦動起刀兵,他又怎會是周亞夫的對手呢?他清楚羊勝、公孫詭就在府中藏匿,而這種藏匿不可能持久,他要與這兩位最信賴的心腹商量對策。“周亞夫大軍虎視眈眈,你們說這該如何是好?”羊勝似乎並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他慨然道:“請殿下放心,在睢陽地面,周亞夫未必熟悉地形,打起仗來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