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大纛飄揚,三軍用命,刀光劍影,扭動乾坤。”古往今來,有諸多戰役曾深刻地影響了我們所在的世界,而在這些經典戰役中,攻城戰又是最具代表的作戰模式之一。

在一場場經典的攻城戰中,有不同文化的碰撞,也有正邪善惡的較量,人類的智慧和意志在一次次的立體攻防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13世紀,蒙古帝國崛起,隨後開始迅速擴張,在草原騎兵的彎刀鐵蹄下,歐亞大陸一座座城池相繼淪陷。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為了發動滅宋之戰,兵分三路:

  • 忽必烈統帥的東路軍從河南出發,向南奪取襄陽和鄂州;
  • 兀良合臺指揮的軍隊從雲南經貴州向長沙進攻;
  • 西路軍則由蒙哥親自指揮,由陝入川,攻佔重慶,打通夔門,進而順江東下。

三路大軍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南宋都城臨安。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當時的四川是南宋第二大財政收入來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了保衛這個錢糧重地,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構築了一套山城防禦體系,各山城要塞依山而建,扼守著入川的官路航道。

然而,在來勢洶洶的蒙哥大軍面前,諸多山城不戰而降。很快,蒙古軍隊就包圍了釣魚城,直接威脅南面的重鎮——重慶府。

蒙哥的西路軍有10多萬人,而守城的南宋軍隊卻不到兩萬,其中正規軍更是隻有4600人。然而,依山而建的釣魚城可利用外城與內城的多道城牆層層防禦,在智勇雙全的守城主將王堅的帶領下,連續數天將蒙古軍隊擋在牆外。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雖然最後丟失了南水軍碼頭,但是城中糧草儲備充足,依然可做長期堅守,從二月初三開戰至四月初三,蒙哥的軍隊在釣魚城下已被抵擋了兩個月,受降雨影響,攻勢暫緩。

四月廿二和廿四,蒙古軍隊在猛將汪德臣帶領下利用攻城器械兩次對釣魚城發動進攻和偷襲,均被守軍擊退。隨後,王堅主動出擊,率敢死隊從密道出城偷襲了蒙哥營帳,但被擊退。

六月初,堅守4個月之久的釣魚城軍民終於盼來了增援的水軍,然而這幫水軍兄弟們卻十分不給力,很快就被蒙古戰船趕回了重慶。水上取勝的同時,蒙哥還給釣魚城守軍準備看另外一個驚喜。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通過秘密的土工作業,六月初五深夜,汪德臣率領蒙古軍隊通過地道,穿越了城牆,攻進了西北外城。守城的馬軍寨兵猝不及防,全部戰死,王堅率軍隊趕來增援,與蒙古軍隊激戰一夜,最後卻沒能將蒙軍趕出西北外城,只能退進內城繼續堅守。

即使這樣,釣魚城拒不投降,還用滾木、礌石砸死了城下勸降的蒙軍先鋒汪德臣。痛失大將的蒙哥在七月廿一移駕釣魚城西北,親自擂鼓助陣,指揮軍隊向內城發動總攻,雙方展開殊死之戰。戰鬥到最激烈之時,城中的軍隊、百姓包括難民全部都加入戰鬥。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心急如焚的蒙哥大汗一邊繼續擂鼓,一邊讓手下爬上高高的望樓觀察戰局。就在這時,城內宋軍拋石機一通發射,望樓被砸了個粉碎的同時,擂鼓聲戛然而止。戰鬥雖然繼續,但士氣下降的蒙古軍隊終究沒能攻下內城。

數天後,蒙古軍隊拔營而去。

八月十一,蒙哥去世,關於其死因,歷來說法不一。《元史》記載蒙哥是病逝,而有的史料則認為蒙哥被砲石擊中,重傷而亡。不管何因,蒙哥大汗的死直接影響了世界格局。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為了爭奪汗位,南征主將忽必烈率軍北還。南宋軍民用自己的頑強抵抗得以暫時續存,南宋也因此續命整整20年。

同樣因禍得福的還有遙遠的埃及。早在1252年,蒙哥派遣兄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在西亞一路攻城拔寨,兵鋒直指埃及。眼看著阿拉伯世界的歷史就要重寫,蒙哥死訊傳來,旭烈兀率軍東歸,只留下5000人留守敘利亞,最後這5000人被阿拉伯軍隊打敗,全軍覆沒,差一點打進非洲的蒙古軍隊向西擴張的步伐就此停止。

南宋釣魚城之戰,4600人拼死抵擋蒙古10萬大軍,挽救了半個世界

一枚突如其來的砲石在帶走一條生命的同時,就這樣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我們在讚揚守軍頑強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蒙哥。除了運氣差點外,從整體方略來看,蒙哥在釣魚城之戰中的指揮並無不妥。相反,在有些戰術的運用上還相當高明,從攻城載具的佈置運用,到地下密道的偷襲,再到擊退水面的援軍,不得不說這一整套立體攻擊策略讓人無懈可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