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千眼橋,鄱陽湖底存在380多年

始建於明崇禎四年的千眼橋,位於江西省都昌縣多寶西山蔣公嶺腳下的鄱陽湖水底,每年水位在10.5米以下時全橋露出水面,該橋總長2930米,由長條花崗石鋪成橋面,每個橋墩由10根左右的松木構成,松木大柱立於湖泥中支撐橋面,因為洩洪孔共983個,故得名為“千眼橋” ,也稱“千孔橋古橋又稱“千眼橋”,被譽為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並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圖片是都昌縣融媒體中心記者10月21日拍攝的,供欣賞,可不是@人民日報微博裡那樣子的。

都昌千眼橋,鄱陽湖底存在380多年
都昌千眼橋,鄱陽湖底存在380多年
都昌千眼橋,鄱陽湖底存在380多年
都昌千眼橋,鄱陽湖底存在38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