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五臟、六氣、經脈體系概述

講者簡介

張馳,男,1985年出生,籍貫吉林省長春市,民革黨員。長春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教師,民革黨吉林省直中醫藥支部支委,頤仁青年中醫會理事,世界中醫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傳承與創新聯盟理事。

2005年就讀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同年師承崑崙醫宗沈謙益先生,傳承孫真人一脈四部九家學術。研究生攻讀長春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王軍教授碩士,參研《傷寒論》教法。2013年留校任教。

著有《新刊四海同春疏注》(學苑出版社,2012),《中醫五運六氣全書》(世界出版集團,2013),《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學苑出版社,2017)。主持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委託課題:“傷寒氣化學派理論傳承與研究”(2016結題,項目編號:2014-wt2)

自2011年初於長春中醫藥大學傳統診療中心出診,臨床關注方向:經方的免疫疾病治療,如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支氣管哮喘、腎病綜合徵等。臨床效果獲得患者較廣泛的好評。

張馳:五臟、六氣、經脈體系概述 | 真傳一刻

有人說中醫不太重視解剖,其實不對,我們中醫自己有解剖,而且中醫的解剖是形氣神三位一體的,藏象、經脈、精氣神學說等都是中醫解剖研究的內容。本文張馳老師概要性地分享了五臟體系、六氣之標本中氣、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一些內容,並和經方相結合,將生理病理相連貫,把理論落之於實處。至此,還要自輕中醫沒有自己的解剖嗎?

《內經》淺講(四)

五臟、六氣、經脈體系概述

後面我們簡單講講五臟體系、六氣之標本中氣、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一些內容。

五臟藏五神

五臟者,五藏也。五臟是幹什麼的?在我看來,五臟是藏五神用的,五神的家。

我們講,心藏神,神從哪來?兩精相搏謂之神。人之生,本於先天,先天就是兩精,你說父精母血、DNA遺傳都行。大家發現沒有,DNA雙螺旋結構跟伏羲女媧交尾圖很相似,所以宏觀與微觀能互相印證。心藏神,神取象為離卦☲,外陽內陰,外頭是火,中間是水。沒有中間的水,能成離火嗎?因此,需要腎精之上奉,心才能藏神。

說到這兒,有一個問題,人的思考是腦來管還是心來管?曾經大家認為心主神明,但是《醫林改錯》說“靈機記性在腦不在心”,到底在誰?其實你看這個離卦☲,外陽內陰,需要中間的水——腎精上奉所以才能心藏神,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可以這麼講吧,心如日,腦如月,月亮本身發光嗎?它的光是太陽光折射的,這是我們中華醫學之智慧,非常準確,在這兒就不贅述了。

那麼在經方上,如果心神收斂不及,也就是太過,太過則狂,比如瀉心湯證;心神不足呢,則膽怯,比如桂甘龍牡湯證。這些大家都很熟。

肺藏魄、肝藏魂。我們說肺魄為陰精之靈,肝魂是陽精之靈,為什麼?肺為華蓋,在上焦,沒有陰精之靈,則氣機不能肅降而布澤;肝為剛髒,在陰位,沒有陽精之靈則生髮之氣不能上升。所以按《內經》說的很簡單,“並精出入”謂之什麼?精是陰,跟著陰一起走的一定是魄。“隨神往來”呢?神為陽,隨神往來謂之魂。

你看,精氣神全有了吧?看病你要是抓精氣神就比較容易,哪有一個人沒有精氣神?如果你只是抓症狀會很難,比如一個小柴胡證患者,口苦、咽乾、目眩等症狀都不一定全。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者脾之所藏也。心火之生脾土,而意安於中。意不能安則變亂生,如苓桂術甘湯證之“身為振振搖”、真武湯證之“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豈非意不能安於中乎?

意之所存謂之志,腎者,志之所藏。脾土善制腎水,而志藏於裡(腎)。因此腎為作強之官,主技巧,又曰“玩物喪志”,皆腎藏志之用,志定而精藏氣化,神乃生。經曰:心佈於表,腎治於裡。太陽中見者,少陰也。仲師論:“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得治於裡,然後能施佈於表。

六氣之標本中氣

下面談一下六氣之標本中氣。

什麼是本氣?《生氣通天論》講,“生之本,本乎陰陽,通乎於天”,所以六經的六氣是跟誰通的?與天相通,天有風火暑溼燥寒,所以就有六氣之本氣。六氣分別對應是誰,自己回去再對號入座,我不再贅述。

治病治本,打一個比方,一個人受寒導致發熱高燒,你知道這個發熱高燒是太陽之象,象是標,誰造成了發高燒?是受寒了,“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把這個寒氣摘掉,熱就退了。西方人治療發高燒拿風扇吹、拿冰塊敷,這種陰陽之對峙、寒者熱之是治本嗎?更好的方法是不是把本拿掉?所以張從正先生說過一句話,“求中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

標氣,就是所謂陰陽之變化,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這就是標。標說的什麼?開闔樞。中見呢?是表裡。幾句話就說完了。

你把標本中見、開闔樞合起來之後,會發現一個很好玩的事情,從六經角度去認識人,太陽是陽氣外開之象,陽明為陽氣內闔之象,少陽為樞,是開闔之間的軸,三陰亦然,也有開闔樞。那麼也可以按經脈分手足經,比如足厥陰為肝、手厥陰為心包,一個能藏血,一個能藏包絡之火,有所不同,其他的比如手太陰肺、足太陰脾等,也可以分別變化。

十二經脈

於是乎衍生出十二經脈,大家看《靈樞·經脈篇》。


  • 肺手太陰之脈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肺手太陰之脈”,肺為手太陰,太陰為月華,月亮之光華,月之象。“起於中焦”,為啥起於中焦?土生金,中焦脾土是跟肺金連著的。上週我有一個拳友約拳沒來,後面一問,小孩發燒,燒了好長時間,肺炎了。我說,你拍照片給我看一下。一看,一團青氣罩著,我說你家小孩一定是吃涼的傷食了才咳嗽。他很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的確是的”我開了小青龍湯,小孩喝了兩天,咳嗽基本就沒事了。後來朋友說,小孩還流口水,想到什麼?“喜唾,久不了了”。你看,肺經是不是起於中焦?

“下絡大腸”,《傷寒論》“喘冒不得臥者,有燥屎也”,用大承氣湯攻下。“還循胃口,上膈屬肺”,所以“大逆上氣,咽喉不利”的麥冬湯證為什麼說上氣?就是因為有這個“還循胃口,上膈屬肺”的基礎。

有人說中醫不太重視解剖,其實錯了,我們中醫自己有解剖。我剛才只是給大家講一個大的理,在法上還沒有落地,這是很複雜的過程,但如果不懂經絡,那就如張從正所說,“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比如,肺經後面有“行少陰心主之前”,為啥要“行少陰心主之前”,你想過嗎?我們講肺朝百脈,如果沒有心火之化赤,哪來的血脈?


  • 大腸手陽明之脈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髑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大腸手陽明之脈,“上出於柱骨之會上”,柱骨之會上是哪兒呢?實際上就是大椎,大腸經走到這兒。我們說“太陽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葛根湯是不是能治項背強緊?

我最近治了一個小孩,家屬說是癲癇和自閉症,動不動就抽筋,但能看出來他神識不正常,不只是自閉症,我也挺揪心,跟他父母說爭取給你家小孩治到自己能交電費、交社保,等到你們歲數大了也不用天天領著看病了。現在他在我這治得還行。有一次挺驚心動魄,把我學生們都嚇著了。他定期一到兩週發病一次,來我這之前需要用大劑量玳瑁粉,那天他坐我這兒,他爸說要壞要發病,我就把針給亮出來了。小孩長得比我還壯,才11歲,總是在默默獨語的狀態,你也不明白他說什麼,當我把針拿出來,小孩嚇壞了,跟他爸不斷地說不打針。他爸說好像更厲害了,更要抽,因為他一看針就害怕。我說咱不打針,咱倆就握握手。過去我就給他掐了兩個穴位,穩當了。之後讓他爸媽掐住了,勁兒別鬆開,後來也沒犯病。治療用什麼方呢?大陷胸丸。用陷胸湯行不行?不行。湯者蕩也,湯藥之力迅速達到大腸,丸就不一樣,在裡面慢慢走,吸收的時間長,藥力往上焦走,《傷寒論》45條,“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現在這個患者有一個月沒發作,而且意識越來越恢復,他爸爸每次來都有笑臉了。那麼這個基礎在哪?就是“上出於柱骨之會上”,肺氣主肅降,大腸主傳導,大腸絡肺,得肺氣才易於傳化,就這個道理。己椒藶黃丸證為啥“口舌乾燥”?其實你從這個角度一看,也就明白了。

“入下齒中”,齒為骨之餘,腎主骨,胃為腎之關,那麼腎又能主大腸之開闔,這個是很確切的,比如說《傷寒論》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為什麼熱結膀胱不用五苓散?不用豬苓湯?而用桃核承氣?看《內經》原文你就懂了,因為腎能主大腸之開闔。你聽說過兩個地下黨沒有聯絡點,但他倆總能一起辦事嗎?沒有吧?任何有交集的關係,在經絡上都能夠找到交點,因此你才能夠洞徹疾病的來龍去脈,知道它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治療一些腎病,比如說腎衰、尿毒症,就不要玩命地通小便了,從另外的角度看,通大便行不行?仲景先師在熱結膀胱的問題上也沒有通小便,一通小便必傷血,明白了嗎?太陽多血少氣之經,這種熱結膀胱通小便必傷血,不如桃核承氣通大便洩其熱。

後頭“還出挾口”,我們知道肝經也是“系目系,環唇內”,手陽明胃、足厥陰肝在口唇相合,所以我們有一句話叫“肝通陽明”。


  • 胃足陽明之脈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為什麼要“旁約太陽”?“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有這麼一個傳導關係在。“還出頰口,環唇”,我認為枳實芍藥散就是肝通陽明非常經典的一個方,可以參考。

“循喉嚨”,喉嚨是什麼地方?“少陰之脈,起於湧泉,結於廉泉”,這也就是為什麼陽明跟少陰相通。我們看,陽明有一個證叫“三急下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發熱汗出、腹滿痛三種,在少陰的時候也有“三急下證”——口燥咽乾者、自利清水色純青、腹脹滿不大便心下痛,是不是證明陽明少陰相通?證明什麼問題?陽明、少陰,兩關津液,急下是手段,存陰才是目的。“絡脾”,脾主為胃行其津液,麻子仁丸證,這個就不贅述了。

“下挾臍,入氣街中”,氣街是氣血匯聚之地,氣衝之要穴,升發之源頭,通過氣街才能取元氣佈於各經。我們都知道,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可以通達五臟六腑,實際上也是因為“下挾臍,入氣街中”。人的股動脈一旦受傷,會引起大出血,道理相通,因為這裡是氣血匯聚之地。

  • 脾足太陰之脈

“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脾足太陰之脈,其中有一句是“交出厥陰之前”,脾為什麼要交厥陰?很簡單,土如果沒有木則不足以疏通。這就像種地,你看咱們杭州有一座玉皇山,山下有一個八卦田,南宋的時候,每年春耕之時天子會在此示耕,就是通過犁頭翻地,從春風疏土,取這個象,寓意著以農為本、風調雨順。

“上膈,挾咽”,這句特別有意思,太陰本證怎麼說的?“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這裡為啥不說宜服理中輩呢?實際在臨床上用四逆湯瀉脾內濁陰的效果非常好,就是因為脾經“上膈,挾咽”。我有一個病人,寒濁特別重,吃涼的東西之後,連拉帶吐,都快起不來了。我說給你清一清,有啥拉啥。就用了一個四逆湯,效果特別好,全洩出來了。過去徐靈胎給人開四逆湯,這病人是命絕之際,夢見有人來索魂,然後四逆湯灌下去了,突然之間看見金甲天神從天而降,然後就好了。當然,大家就當作故事聽聽,但是我發現,四逆湯真的有雷霆之象,就像打雷一樣,用生附子,陽氣在裡面炸開,濁陰就呆不了,一定會拉肚子,直到洩完,然後再喝就沒事了。這裡用四逆輩,是因為脾經夾咽,脾與腎相通之義。

“連舌本,散舌下”,我們知道舌為心竅,脾土為心火之子,所以有“喜唾不了了者,理中丸主之”。


  • 心手少陰之脈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繫,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繫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繫”,所有陰陽經的交接都在手足,唯獨心經是出於胸,因為心為君主。“下膈,絡小腸”,這裡很好玩,絡了小腸之後,下通任脈,任脈得小腸之氣才能上朝於心。我說一個兩天前的醫案,有一患者,攙著進來喊救命,自稱是食物中毒。其實她的病也沒那麼嚴重,只是吐、高燒、腹瀉起不來。她老公攙扶她進來後直接就坐下,我也沒給她看脈象,就讓學生寫,清水附子、乾薑、自己切四個大蔥白。這是什麼湯?白通湯。昨天收到患者短信,說中醫確實很神,一劑藥燒退了,也不吐了,大便也好了。實際這個醫案是取什麼象?心經下絡小腸,心為少陰,少陰主君火。白通湯裡蔥白四莖,還有一張方叫通脈四逆,裡面有“面色赤者,加蔥九莖”,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有一個升降樞機的理,在這裡不贅述。

“上夾咽”,心經夾咽,跟腎經相通,水火才能既濟。為什麼咽痛能要人命?嗓子疼了一個多月,發燒,再一查變成腎炎了,為什麼?這都是有經脈節點的。“系目系”,神明雖為心所主,但是達於目才能布神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些坊間俗語、老人說的白話,其實都是有道理的。

“卻上肺”,肺朝百脈,前面我們說了心和肺相交通吧?“行太陰、心主之後”,《禮記》講“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意思是古代天子與臣子見面,不是直接能見著了,前頭還有這個旒,不能直接朝君,不能衝撞。這裡也一樣,心君之前有厥陰、太陰兩經在前頭擋著。


  • 小腸手太陽之脈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小腸手太陽之脈,“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這個循行非常有特點,“入缺盆,絡心,循嚥下膈,抵胃”,小腸和胃是相通的,所謂“大腸小腸皆屬胃”。三承氣湯怎麼用?它們之間完全不一樣,我在學校課堂上要求學生聽完課必須能非常精準選出具體情況用哪個承氣湯。其實不難,就是調胃、小腸和大腸,每一個都非常精準,點對點。

“卻入耳中”,小腸經入於耳,那麼人上火的時候耳鳴,有沒有可能是小腸之火不能下降?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它的來龍去脈的時候,就很清楚。“抵鼻”,不能認為鼻炎就都是小青龍湯證,小腸是清濁之升降、血氣之化源的地方,這裡有問題也有可能出現鼻炎。


  • 膀胱足太陽之脈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博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乿;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膀胱足太陽之脈,就像我們說的天上懸的太陽,日之氣能夠照徹於地。“起於目內眥”,然後“從巔入絡腦”,這個膀胱絡腦很有意思。有這麼一個方子,麻辛附子湯,其中麻黃開太陽,“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細辛通腎,有芳香走竄之效,“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溼,痺痛,死肌”。

前些日子我一個老患者,特別有意思。老太太85歲了,腦垂體瘤合併肺癌,一直沒用西藥,在我這兒吃藥好幾年,每週來打卡,一直挺好的。去年有一段時間老太太問我能不能休息休息,我說可以,結果還真休息了,過了將近一年,我才發現忘了提醒患者來複診,於是讓趕緊聯繫。她是我一個學生的姥姥,我說趕緊叫你姥姥回來,肯定不能耽擱時間太長。老太太回來看之後,中間調了幾診,之後就驚心動魄了。她愛好鍛鍊,練點氣功,有一天突然跟我說,張大夫,我最近氣功有進步,看東西開始出現色彩斑斕了。我說您厲害。但其實知道,這個是腦部佔位造成視神經壓迫了。之前我一直給她比較溫和的處方,那次之後把她外孫叫來叮囑,我說老太太情況可能不好了,我盡力給你治。於是乎,麻黃就推上去了,30克起手,有這個病真得這個量,反之沒病的話3克就能出事。用藥一週後,她還是功力大長的狀態,兩週之後就好了。老太太一直到現在還在吃藥,都不知道自己有病,我跟她家裡人說,我盡力治,但是也別期望我把肺癌就治沒了,這個歲數,就用藥維持著,那個癌症不會長,沒準還小點,維持到90歲應該是可以的,再好一好還能度百歲乃去。

我們接著講,膀胱經“還出,別下項”,這裡葛根湯證,不多說了。“挾脊,抵腰中”,麻黃湯、續命湯,在這兒都是有相通的。“絡腎,屬膀胱”,我們說真武湯實際上是立足於腎水,北方壬癸腎,太陽通腎中命門之氣,命門才能發動陽火,氣化而出小便,這是有生理結構的。然後“下挾脊,貫臀,入膕中”等,這些都是膀胱經的循行。


  • 腎足少陰之脈

“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腎足少陰之脈,少陰腎水為海水,“斜走足心”,足心湧泉為海底,其實這是跟膀胱相應,膀胱經井穴至陰,至陰斜走足心到湧泉,象徵水火既濟。“貫脊”,腎經也是貫脊柱的,這個很簡單,督脈需要腎水充養才能行陽氣。這一塊如果時間允許,講奇經八脈的時候,再給大家補充。“上貫肝膈”,這是以水生木,以腎水去通肝膈,四逆散之理法在這兒能找到。

關於四逆散,一直有一個懸案,有很多人認為四逆散不是四逆湯親生的,包括《桂林古本傷寒論》裡頭還有一個柴芍枳草湯。其實古人對健康的定義和現在不一樣,我們師門認為“健”代表充足,“康”代表通達,不健、不康都能引起四逆問題,就像在北方不交暖氣費和暖氣通道堵了,這兩個原因都能造成冬季屋裡冷。那麼,不充足,四逆湯之意;不通達,四逆散之意。

“入肺中”,這是子歸於母家,那麼腎水“入肺中”而上奔,我們有一張方叫奔豚湯,豚者亥水也是。“循咽喉,夾舌本”,所以腎精能夠奉心化赤為心液,豬膚湯的理也在這兒,生理病理是相連貫的。豬膚湯補精氣是效果很好的,我治過一個患者,印象特別深。他扁桃體腫大,到了要手術的地步,之前一直掛不上我的號,最後沒辦法就去約了醫院手術,在快約上的時候掛上了我的號,來了之後跟我說不想手術。一看,就是腎精大虧。我說這樣,你做點小食品,回家拿豬皮熬皮凍,告訴他怎麼擱米粉、擱蜜,怎麼炒。他回去後照做,吃了一週消了一半,再吃一週就沒事了,後來沒去手術,省錢了,這多好。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心主火,命門也主火,命門是個小太陽,先天之水火藏於腎和命門之中。

後面的內容,因為時間關係,我就快速簡要地講一下。


  •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瓜蔞薤白半夏湯是代表。“歷絡三焦”,通行上下,“行太陰、少陰之間”,代君行令。心包經沒太多可說的。


  • 三焦手少陽之脈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三焦手少陽之脈,“出臂外兩骨之間”,在手太陽、手陽明之間,火氣一通於大小腸,小腸主火,大腸主金,金無火而不化。“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這塊就不多講了。“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這個就是隨腎上行之意,腎主水,三焦主水道,所以相隨行。“至目銳眥”,跟膽木相通,三焦無形,得膽木才有其用。

  • 膽足少陽之脈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膽足少陽之脈,首先膽木有一個特點,它屬於手少陽三焦,三焦主火,所以是木火同氣,“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這不就是一個木一個火嗎?“循胸過季肋”,說明膽和肝之間的關係很密切生動,我們治療的時候往往把肝膽當成一體的,一起調治。“出小指次指之間”,一個是足太陽膀胱經,一個是足陽明胃經,膽木必須得水得土才能從化。

  • 肝足厥陰之脈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首先,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陰脾經在內踝上八寸前後的交會特別有意思,我們講肝體陰而用陽,藏在陰位,但是肝中有雷火,雷是什麼樣?驚蟄之雷是很暴烈的,這個交互之行也說明一個問題,一旦有肝氣的病變,會表現為脾的問題,比如腹瀉,像烏梅丸的“又主久利”,白頭翁湯的“下痢”。

“環陰器”,這個非常經典,咱們都知道厥陰跟生殖、泌尿之間有聯繫。“挾胃,屬肝”,吳茱萸湯非常經典,“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連目系”,目為肝竅。“與督脈會於巔”,有一個所謂的厥陰頭痛,有人說要用藁本,有人說要用吳茱萸湯,總之肝經有一個脈絡交會於巔。“環唇內”,溫經湯就有一個相關的證,唇口乾燥。“上注肺”,意思是肝經能注肺,厥陰病有沒有咳喘?絕對有,大家回去仔細看一看升麻鱉甲湯、麻黃升麻湯。


  • 奇經八脈

最後,簡單梳理一下奇經八脈。

任督二脈皆起於胞宮胞室,然後它倆要幹一件什麼事兒呢?引腎水上行。往哪走?一個是交於心火,一個是生髓通於腦。任脈在前頭引血,督脈在後頭引氣,一個血、一個氣,回頭又入於胞中。你看這個可好玩了,一個身前,一個身後,從胞室升發引著水,陰之用在於交火,陽之用在於生髓,下行的時候一個引著血,一個引著氣,再往胞宮去走。我們知道,任脈總任諸陰,督脈總任諸陽,兩者有陰陽體用的不同,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血和氣之中,血偏於後天,氣偏於先天。

衝脈“起於胞中”,女子是卵巢,男子是睪丸,從這兒往上走,到會陰之後,“出氣街”,氣街是生髮之源,“挾臍”,然後往上交足少陰和足陽明,少陰是先天之腎氣,要上交於心肺,陽明是後天之胃血,要引達下交於胞中。最後散落心肺之間,上挾咽。

帶脈很簡單,“起於季脅,回身一週”。

上面這些其實大家都很熟,我再說說看似不熟但其實天天都在用的奇經——陰維、陽維、陰蹺、陽蹺。

陽維起於足三陽,或者古人叫足三陽之會,陰維起於諸陰之交,之後上行,陽維走外踝,陰維走內踝,走外踝則行於衛分,走內踝則行於營分。它倆分別依附於誰?特別有意思,陽維附於太陽,陰維附於太陰。所以說陽維陰維其實是啥,同學們?你別聽奇經八脈感覺很神秘,沒有那麼複雜的,陰陽二維就是你身體的保護繩,一個拴著所有的陽經,一個拴著誰?所有的陰經,別讓它們散了,陰維、陽維就幹這事,沒那麼複雜,明白了吧?什麼是維?就是綱維之意,綱目和維繫的意思。

陰蹺、陽蹺也很有意思,它們起點一樣,都是跟踵,也就是腳後跟,之後也是分別從外踝和內踝上行,走身體之左右,陽蹺依附於少陽,陰蹺依附於少陰。那麼幹啥用?我們說維是從外往裡拽,怕散了;而蹺相反,是從裡往外撐起來,就像骨架。為什麼傳統的養生功法往往一開始鍛鍊都是蹺脈?為什麼中國人要泡腳?實際上就是要養這個生機,蹺脈都從腳跟上來。太極拳發力講究“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達於臂,形於手指”,這跟中醫都是相通的。

最後我總結一下奇經八脈,編了個歌訣便於大夥記憶:督統諸陽,任總諸陰,衝貫上下,帶佩橫行,二維綱紀,二蹺發舉。奇經八脈,這就說完了。


結 語

對於這次分享,我很重視,雖然平時挺忙,但是有點空閒時間都在準備著。說句實話,我也是帶著任務來的,這些年中醫的傳承發展,其實有一些問題,比如對於《內經》的漠視,對於金元四大家對立,包括後世溫病學派也常常成了眾矢之的等等,但是縱觀孫真人四部九家體系之時,就會發現其實各派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天地有九星之分野,理法上自然有九家之傳承,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時間原因,還有很多內容沒來得及展開,以後再找機會跟大家分享。最後,衷心希望大家都學有所成!

作者按:本次授課採用板書式教學法,未運用PPT,在三個小時內連續講完。講座中所涉及醫案系隨機運用,多數是距授課一個月之內的門診真實案例,雖為口授,但可以確保真實性。

· 本文根據張馳老師2019年7月在頤仁青中會優秀青年中醫學子“中醫經典築基”暑期班的講課錄音整理,由中醫家組織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整理校對/遊藝 楊夷君 馬中真 陳劍城。


·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