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高,為什麼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很大?

東震木


不可以否認的是,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一直是高於國有大中型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的,但是即便如此收儲的難度還是很大呢?

我覺得這是信用的問題,還是老百姓對銀行的機制不是很瞭解,這個顧慮主要體現在心理層面,因為你是民營的,沒有國家信譽的保證,大家總覺得把錢存進你民營銀行似乎風險很大的一樣,而實際上我們國家現在有存款保險制度,即便是你存在民營銀行的錢出了問題,或者這個銀行存在一些問題,只要金額不超過50萬保險公司都是負責賠付的,這也算是一個保障吧。

雖然如此大家還是對這個心存顧慮,不願意將錢存在銀行,國有銀行的利率雖然是低了點,而這是國家信用的保證,如果連國有銀行都出了問題的話,這個國家的信用就存在危機,你手裡的錢也就什麼都不是了,所以說這是大家願意把錢存在國有銀行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相信國家的信用。

加上近些年來,金融機構出事的民營銀行比較多,比如說存款變成了理財產品,有些錢還無緣無故的沒了,這讓大家在存款的時候對金融機構的選擇就相對的謹慎一些,迴避民營銀行就成了主流。

這裡我還是要為民營銀行說一句話,總體上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怕,只要是國家批准的金融機構都是有保證的,都在銀保監會的監督之下,所以你放心的去存款沒啥問題的。


春意萌生


我們都知道目前民營銀行存款利率很高,有部分銀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甚至達到了5.4%以上,比一些國有大銀行高出將近兩個百分點。




但非常尷尬的是,這麼高的存款利率,竟然吸收不到多少存款,目前除了少數民營銀行之外,很多民營銀行大部分都是通過同業業務來獲取資金來源。

那為什麼忙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這麼高還吸收不到存款呢?我認為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個是、民營銀行網點太少。

目前獲得批准設立的17家民營銀行當中,大多數網點都只有一兩個,甚至有些銀行連網點都沒有,而是通過線上來經營。

而我們都知道,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有自己的網點網絡,比如國有四大行,哪一個銀行的網點不都上萬個,所以網點少也是民營銀行存款少的一個致命缺點。

第二個是、成立時間太短。

涉及存款的東西,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民營銀行成立時間都只有幾年時間,有的甚至只有一年時間左右,這些銀行的安全性怎麼樣?收益性怎麼樣?口碑怎麼樣,都沒有一個歷史可以追溯,而這時候推出三年五年期的存款,很多人就有所擔心,說不定存個五年時間,這個銀行都不一定存在那麼久呢?

第三個是、品牌影響力太小。

其實不是說所有民營銀行存款都難,像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存款量並不小,而且很容易吸收存款,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銀行的用戶量比較大,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兩個銀行依靠騰訊、阿里巴巴良好的口碑和實力,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而其他銀行品牌影響力就很弱,比如說振興銀行,億聯銀行,三湘銀行,藍海銀行,除了業內人士之外,普通老百姓都很少聽說,連一個都沒聽說過的銀行,你讓老百姓去存錢,他們還以為是這個什麼山寨的呢。

第四個就是用戶觀念的問題。

目前在中國,有錢存款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這些人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弱,他們存款的時候更偏重於國有大銀行,雖然這些銀行存款利率低,但是他們覺得靠譜安全放心。

至於民營銀行,他們可能都沒聽說過,更重要的是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一說到民營很多人打心裡覺得不靠譜,在他們看來只有國家的銀行才是安全的,民營的就不一定安全了。比如我們家鄰居就有一個老太太,她經常去國有銀行存款,利率很低,我就建議他去買一些網上的民營銀行存款,第一次看到那麼高的利率,她其實也心動了,但是看到這個銀行是民營銀行之後,她考慮都不考慮,她說不安全。

所以大家的存款觀念對民營銀行的存款來說也影響重大,有錢的老百姓接受不了,而能接受的那些年輕人又沒有錢存。

因此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之下,目前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都是比較大的。


貸款教授


我是一家銀行的中層幹部,負責互聯網銀行業務。我還是一位金融專業碩士,歡迎和我交流。

1、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高,是真的嗎?

我們這些銀行人在一起聊天時,常說某某某是國有大行出來的,誰誰誰原來是股份制的,近幾年偶爾也會聊到,那個誰去民營銀行了。在銀行業內,我們一般將銀行分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民營銀行、直銷銀行、外資銀行等。問題裡的“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高”,肯定是相對其它幾類銀行來說的。我在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民營銀行中,各挑選了一個典型的代表銀行,對它們官網公示的存款利率進行了整理,詳見下表:


統計結果令人意外,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高,並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從上表可以看到,這5家銀行的活期利率都是0.3%;民營銀行的代表微眾銀行,其3個月、6個月、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僅低於農商行的代表常熟農商銀行,也低於城商行的代表寧波銀行;其中3個月期定期存款利率甚至比國有大行的代表工商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的代表招商銀行都低。只有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微眾銀行才是5家銀行中最高的。

不過,除了普通的活期存款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以外,民營銀行推出的創新存款產品的利率,確實要把傳統銀行甩出幾條街了。這些存款產品兼具活期存款的流動性和定期存款的收益性,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新選擇。這些創新存款產品有兩種玩法:一種是以網商銀行定活寶為代表的,銀行通過與信託公司合作,藉助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的方式,實現比一般定期提前支取更高的收益。目前網商銀行定活寶的支取收益率是3%,眾邦銀行眾邦寶的支取利率是4.1%,富民銀行富民寶的支取利率是4.2%。


另一種則是以微眾銀行智能存款+為代表的,這種方式不通過信託通道,而是由銀行直接支付較高利率。目前,微眾銀行智能存款+存入後第二天支取的話,利率即高達2.8%;存滿1個月,即達4%。

總結一下,“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高“這句話說得不夠準確,事實是:”民營銀行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創新存款產品的利率高。

2、為什麼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很大?

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很大,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網點少。目前,各家民營銀行普遍只有一個網點。而2017年末,工商銀行營業網點達16092家。網點數量少,意味著民營銀行線下吸收存款的能力極其有限,主要依賴線上渠道,難度較大。其次是客戶基礎薄弱。有了客戶,才有存款。傳統銀行都是少則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的發展歷史,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客戶,存款基礎好。而民營銀行都是近幾年才剛剛成立,相當於從零開始發展客戶、吸收存款,難度很大。

3、在高利率面前,這些難度都不是問題。

我們來看兩張圖,一張是網商銀行定活寶的,想買的話需要搶購,

每天9:00開搶,很快額度就搶完了。

另一張是微眾銀行定期存款+的,限時存入,12月20日以後可能就買不到了。

所以說,在高利率面前,再高的難度係數都不是問題。

最後,我來問一個問題:你會把錢存在民營銀行嗎?為什麼?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strong>


小錢說金融


事實上,不只民營銀行,傳統城商行也是如此,利率設的高高的,但是存款卻是少少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金融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金融業的這種現象非常明顯。


金融業一方面充斥著風險,一方面涉及老百姓全家的資金。老百姓在選擇去哪家銀行存款時,除了考慮利率,還會考慮銀行的品牌號召力。銀行的品牌號召力是決定其能否獲得老百姓存款的關鍵因素。

品牌號召力的重要指標就是資產規模大小。即使五大行服務再不如人意,依然能夠吸引大量的客戶來存款。這些客戶就是被銀行的品牌號召力吸引而來的。

大者恆大,銀行規模越大,品牌號召力越強。相反,規模越小,品牌號召力越弱,存款的客戶也就越少。

二、小銀行資源少

大銀行的股東背景會給銀行帶來很多存款資源。這些都是小銀行所無法改變的現狀。

很多地市的退休金都是在工商進行發放,很多地市的公積金都是在建設銀行,社保基金都是在交通銀行,農村的很多補償款都是在農業銀行。這些存款都是那些小銀行想得而不可能得到的。

城商行的資源就是依託於當地的市財政,民營銀行只能依託於自身的股東。兩家發展最好的民營銀行就是這樣的路子,網商銀行靠阿里,微眾銀行靠騰訊。

股東的強弱決定了民營銀行的強弱。

三、小銀行營業範圍窄

營業範圍不僅包括被監管機構允許的營業資格,還包括營業網點的佈局。

民營銀行的營業範圍:吸收公眾、主要是個人及小微企業存款;主要針對個人及小微企業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以及票據、債券、外匯、銀行卡等業務。

下圖是工商銀行的營業範圍:



從項目上來說,工商銀行就要多餘民營銀行。民營銀行能做的業務少,就很難吸引到客戶,也很難留住客戶。

民營銀行的網點也被要求一行一店。民營銀行只能依託於互聯網。這也提高了客戶的進入難度。

監管機構給民營銀行的定位就是普惠金融,不能越軌,所以做出了很多的限制。

總結:

民營銀行想要靠以前銀行那樣粗放式提高存款利率就獲得存款已經是不現實的了。不過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不提高存款利率,面臨的境遇會更困難。


銀行研究僧


明明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高達5.5%,國有商業銀行利率在3.2%,但是就是沒人存民營銀行呢?

01知情人少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確實比國有的商業銀行存款利率高很多,但是民營銀行的知名度不如國有商業銀行啊!

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的利率再高,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也不會到民營銀行來進行存款;所以更多的人還是在自己知道的地方,擁有更多網點的國有商業銀行進行存款。

02質疑安全性

我們一直在說《存款保險條例》下所有的銀行都需要交存款保險,來讓我們的存款得到保險,至少50萬以內是可以達到100%進行賠付的。

但是事實上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大品牌的安全度高,可信度更高,所以更願意存在國有的大型商業銀行。利息少是少點,但是起碼還是安全的。

這是一個固有的習慣性思維導致的後果,畢竟很多人都有選擇大牌的習慣。

03便捷性差

事實上民營銀行的網點比較少,如果把錢存在民營銀行,就會比較麻煩,每次辦業務都需要去那家銀行。如果銀行隔得近還好說,隔得遠了那可就是真的麻煩了。

民營銀行也可以通過手機銀行進行操作,但是往往在銀行存錢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與互聯網不怎麼兼容,不太會操作。

綜上:民營銀行知名度不夠高,品牌小安全性受質疑,網點少不方便等原因使得存款利率雖高,但是實際上吸收存款的難道還是很大。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感謝閱讀!喜歡的話點個贊哦!

易將學財


蔣老師觀點:正是因為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大,所以各民營銀行紛紛推出高利率存款。

其實無論是民營銀行還是國有銀行,吸儲的難度都是越來越大,而民營銀行吸儲的難度可謂是難上加難,所以這些民營銀行不得不推出各種高利率的存款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導致民營銀行吸儲很難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4點。

01 銀行太多

截止2018年底,我國銀行一共有4093家,主要分為國有六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等。

而在這4093家銀行中,民營銀行才17家佔比為0.0041%,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域都有34個,平均兩個省級行政區域才有一個民營銀行,如果你想要找一個民營銀行,你極有可能需要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

02 民營銀行知名度低

說到銀行,很多人想起來的就是中、農、工、建、交、郵政六大行,如果你和他們說深圳前海微眾、吉林億聯、湖南三湘,可能有些人只聽說過深圳、吉林、湖南。

無論是和六大行相比還是和招商、浦發、中信這些股份制商業銀行來比,民營銀行的存在感太低了,人們根本就沒有聽過這個銀行,還這麼可能把錢存在你這個銀行裡面呢?

03 民營銀行網點極少

大街上隨隨便便的就能看見六大行的網點,而那些股份制銀行,一般的二線城市也都有,但是很多民營銀行的網點就只有一個,不是一個省一個,是全國就一個網點。

我在幾年前辦過一張民營銀行的銀行卡,當時不是在網點辦的,是銀行在外面的廣場搞活動,優惠政策還是不錯的,於是就辦了一張。正常我們辦銀行卡都是要到網點去辦,每個網點都相當是一個支行,所以你的銀行卡就有對應的開戶支行,有時候一些銀企直聯業務需要你提供銀行卡的開戶支行及聯行號。

當時我就問了一下辦卡小哥這張銀行的開戶支行是什麼,小哥笑笑說到,我們只有一個總部,沒有支行,開戶行就是總行,那時我才知道這些民營銀行是真的不容易。

04 民營銀行安全性

人們把錢存在銀行就是兩個目的,一個是安全,另外一個是利潤。在安全的前提下還能獲得一些利潤,安全需要放在利潤前面。六大行雖然利潤低點,但是是絕對安全的,畢竟是國有銀行。但是這些民營銀行的安全性就不敢保障了,就算名義公司市值幾千億,也是有可能倒閉的。

要是銀行倒閉了,你的存款在50萬以下還好,稍微麻煩一點也能拿回來,要是高於50萬那就真的不好說了。所以相對於六大行來說,民營銀行的安全性還是差了很多,這也是很多人不想把錢存在民營銀行的一個原因。

其實這些民營銀行為了吸儲也是費盡了心思,就拿湖南三湘銀行來說,這家銀行湖南省首家民營銀行,它是由三一重工、漢森製藥等多家知名公司聯合創辦,由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兒子梁在中出任董事長,基本上可以說這是三一重工的銀行。

民營銀行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吸引他人開戶,三一重工很機智,他將員工的工資卡直接改為三湘銀行,每個月銀行的人全國各地到處跑,一個一個產業園辦銀行卡,推出內部理財產品,七日年化利率3.9875%,隨存隨取。對外也推出了3年定期,利率為3.9875%的存款,雖然利率比一些其他的民營銀行要低一些,但是可以轉讓。相對於六大行來說也有一些優勢。

綜上所述:不是因為民營銀行利率高還沒人來存,是因為民營銀行基本上沒人存錢,不得已才將存款利率進行的提升。


蔣昊說經濟


第一,人們對民營銀行的觀念一時沒有轉變過來

首先互聯網民營銀行是2016年才開始興起來,目前中國一共有十七家民營銀行。民營銀行成立時間短,雖然存款利息高,不過在人們心中覺得民營,就是不安全。這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大家都習慣了,國有四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這些小民營銀行,大家覺得不安全。就好比小公司,就是不可靠一樣的道理。所以民營銀行為了吸收存款,唯一和國有四大行況爭的就是用利息來做文章,提高存款利息,最高達5.45%,一般國有銀行也就是3.85%,提高50%。

第二,通過網絡銷售,客戶群體原因

民營銀行現在主要是通過金融平臺吸收存款,比如在京東、百度、支付寶、唯品金融等。現在有存款多的都是年紀大的中年人,他們不喜歡去網上存款。現在通過網絡存款的都是年輕人,他們又沒有多少錢,所以也只能給一些有小錢年輕人去存而己。目前民營銀行利率這麼高,也不是無限制的購買,每天限量發售,相當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己。

第三,成立時間短

未來民營銀行會逐漸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慢慢的人們就會接受民營銀行了,以前餘額寶剛出來沒有人接受,經歷了六年,現在也慢慢接受了,人們接受新事物肯定需要時間的。民營銀行剛三歲,路子還很長。

以上幾個方面就決定民營銀行吸收存款難度大的主要原因

(雪之道專注財經原創回答,覺得對你有幫助,點贊。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發表評論)


雪之道理財


題主的邏輯有點本末倒置,民營銀行是因為攬存壓力大,所以才開出了比國有大銀行高的利率來吸引存款,而不是存款利率高導致吸收存款難,與國有大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的攬存能力的確要差一些,即便是利率高一些,也有很多人不買賬,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民營銀行網點少、存取不方便:

截止2017年末,工商銀行網點有1.6萬個,建設銀行有1.5萬個,中國銀行有1.06萬個,農業銀行有2.3萬個,而郵政儲蓄銀行網點則超過了4萬個,而許多民營銀行網點非常少,有些民營銀行甚至幾乎沒有實體的網點,例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等,這就使很多老百姓存錢、取錢都很不方便,而且也沒有線下的用戶體驗!

二、民營銀行的民營性質使很多人不太信任!

自2014年試點成立5家民營銀行以來,截止2018年底,已經有17家民營銀行了,但是,民營銀行作為一個新事物,還未被老百姓普遍認可,在傳統觀念裡,銀行似乎只有國有的才靠譜,雖然說在民營銀行存錢也是受《存款保險條例》最高50萬的賠付,但是很多人還是不信任民營銀行,所以,縱使利率高也還是有人不買賬!

三、從投資風格來說,中國的老百姓普遍比較穩健:

按照投資風格偏好分類,投資者可以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和激進型,玩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的人大都比較激進,而長期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的人則都比較保守、穩健,民營銀行的利息雖然比國有大銀行要高一些,但是,如果不是鉅額存款的話,這種差別其實感覺不明顯,相比於本金的安全,許多人都不會去追求這點高利息,這也是由投資者的個性決定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比四大行等銀行都高,這是需要承認的一個事實,那麼為什麼既然存款利率如此高,而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依然大呢?

首先我認為,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大是“因”,因為這個難度係數大,所以困難,才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是“果”,恰恰是因為吸收存款困難這個“因”,才導致了後面存款利率高的“果”。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在存款利率上更加具有優勢,儲戶為了更高的利息,可能會選擇民營銀行,提高利率無疑會降低民營銀行吸儲存款的難度係數,但是光是提高利率也不能徹底解決民營銀行吸儲難的問題。

那麼民營銀行吸儲為什麼這麼困難呢?

一,品牌知名度低。民營銀行最大的問題就是品牌知名度低,民營銀行的網點數量比較低,所以導致客戶們甚至不知道存在這樣一家銀行,而有的銀行則不一樣,本身就自帶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比如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等網點遍佈全國各地。商場,街道,社區等地方隨處可見,自然有很大的品牌知名度。客戶存款也非常喜歡這些有很高品牌知名度的銀行,而忽視這些品牌知名度較低的銀行。

二,民營銀行覆蓋的範圍小。民營銀行的網點少,而每個網點只能覆蓋周圍的區域,再加上民營銀行的經營地區基本上固定,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位置,那麼非常難以獲得到非常多的客戶,最近幾年,民營銀行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存款逐漸興起,覆蓋的範圍相對來說更大一些。

三,配套服務質量低。如果選擇了民營銀行,那麼由於規模小,還會面臨著相關配套服務低的問題,比如存款取款等只能在固定的幾家銀行這裡,而選擇全國性銀行則不一樣,可以在全國各地的銀行存取款,非常方便。在綁定銀行卡這個方面也是一樣,有的民營銀行卡甚至不支持綁定支付寶或微信,這樣的配套差就導致很多人不會選擇使用民營銀行的產品,自然也不願意在民營銀行存款。

銀行也有一種規模效應,越大的銀行,服務越是完善,很容易出現巨頭效應,這樣的效應也會導致更多的客戶選擇這些巨頭銀行,而這些民營銀行本身成立時間短,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好在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進步,如今的民營銀行憑藉著高利率以及互聯網金融也在逐漸進步發展。


理財日記哥


去年底的時候還可以說,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大,現在其實難度不大,其實吸收存款難是個假象。曾經專門找內部人打聽過,為什麼大家還認為難度大呢?

1.高利率是王者。在存款安全性一樣情況下,利率高一些,那就是必勝大法寶。過去在銀行,只有利率競爭才是徹底勝利的法寶。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產品,利率力度大,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人將存款投入新興民營銀行。所以其實大家看到,有很多人熬夜等待新產品發行。

2.民營銀行也不能無限制的吸收存款,存款是與貸款掛鉤的。如果貸款規模上不去,吸收了更多存款就意味著成本的上升和浪費。而現在很多民營銀行,主要問題在於貸款規模不能有效的提升上去,符合銀行風控要求的貸款產品還很少,現在還主要在個人信用貸款方面進行競爭。這種貸款規模小數量小。而只有工商企業貸款才是規模大,數量多。在這一點上民銀行無法與傳統銀行進行競爭,工商企業還是習慣去找傳統銀行進行貸款申請。為什麼?利率相對低一點,轉貸相對穩定可靠一點,以往長期的合作關係。

3.監管對於高息存款也有著限制和要求,民營銀行也不能無限的去吸收。例如大額存單產品,發行前必須將總規模向人民銀行報備,不能突破總規模。所以現在在售的民營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已經在逐步降低。說明目前他們的存款已經逐步同他們的經營能力,貸款規模相適應了。

4.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民營銀行還要維持高一些的利率呢?那是因為一旦停止,他就很難吸收後續新增存款了,因為存款客戶群體還不穩定,銀行品牌還不能廣為人知。萬理皆同,我們舉個例子,就跟小區新開一個超市,如果想快速擴大客戶,就一定要搞促銷,而且一定要維持一段時間,逐步的將促銷力度降低降低,最後才恢復到跟其他超市一樣的水平。不搞促銷客戶不進門,搞一陣陣就停止,客戶後續也不進門,只有讓客戶認知了超市的獨特定位後,也習慣了來超市購物,這時候促銷才能停止。銀行也是企業,也要做客戶營銷。

所以作為儲戶,我們要抓住這波促銷紅利,能享受到高利率產品的時間也不會特別長,我估計再過半年,金融市場裡面的存款產品利率會下降很多,慢慢都會歸於同其他銀行一樣的利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