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的哪個銀行最有前景?哪個銀行會靠後?

萬里長城96


我覺得說“哪個”有前景,還不如說“哪類”有前景。因為我國的銀行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在股東背景,資金來源,發展路徑,企業誕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信你可以看五大行的歷史及股東情況,再瞭解下那幾家全國股份制銀行的誕生歷程,最後再看看各地的城商行、農信社是在什麼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我是在河南的一家城商行工作,從我不多的幾年從業經歷上來看,各個銀行,甚至整個金融行業都在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幾乎稍微有點金融常識的人都明白,將來的金融業一定是最願意擁抱互聯網的行業。

金融科技的發展程度決定了一家銀行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

擁抱互聯網的口號不難提,但是這句口號背後所帶來的是銀行不得不面對的一系列問題。

資金層面的問題:

銀行已經習慣於給員工高薪,習慣於將利潤分給股東,還並未習慣於將利潤投入到可能一時半會兒無法見效的科技投入上;

人才層面的問題:

銀行招收人才總是青睞商學院或者金融學院,現在擁抱金融科技就要求銀行必須對計算機學院、數學學院的學生有更多的關注;

戰略層面的問題:

以前一家銀行的首要競爭對手是另一家銀行,現在一家銀行的競爭對手變成了p2p,變成了以支付寶未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現在的形勢要求銀行必須要進行戰略轉型。

二、

正是面臨著上述種種問題,很多小銀行在邁向金融科技的路上踟躕前行。

小銀行想發展金融科技,有的時候也是力不從心。大銀行一年可以拿出利潤的10%來發展金融科技。小銀行受限於盈利規模的影響,就是拿出20%的利潤出來,也未必趕得上大銀行的投入。更何況,銀行的利潤還有不良撥備 的需要,拿出10%的利潤來進行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麼大的固定開支,光說服銀行的董事會就是一件難事兒。

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不是市面上招幾個懂科技的人就能拉開陣勢開乾的。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都是多年人才積累,技術積累形成的結果。發展金融科技“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配方。

今天多猶豫的一天,很有可能就是被大銀行接管的第二天。

三、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有被毒死,就一定有後福。

在面對問題時,往往是那些最早動手的人最先解決問題。當我所在的城商行還在考慮要不要把金融科技當做戰略提出來的時候,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已經開始成立對應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向城商行輸出科技力量了。這些大行致力於將自己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究的金融科技成果向城商行或者更小的銀行輸出。一方面輸出技術有利潤,另一方面大行對小行就有了更深層次的掌控。

細思極恐啊,對於城商行來說,拿些資金投入金融科技並不是什麼難事兒。令人恐怖的是大行對小行在科技力量上的掌控。以後在市面上就不再談論某某地區的城商行,而是在談論建行系城商行,招商系城商行了。

總結:

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下,再過若干年,這些跑的快的大行就會不停的跑馬圈地,所有的小行就開始像小弟一樣成為這些大行的附屬銀行。慢慢的大行越來越強勢,小行越來越弱化。再到後來,小行就會逐漸被大行同化,最終逃不過“大者恆大”的宿命。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銀行研究僧


銀行業一直以來自帶光環,近幾年受移動互聯網的衝擊,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如果說哪個銀行最有前景,我個人有以下觀點:

第一、四大國有銀行裡看好建行。建行相對於其他國有銀行來說,人員結構普遍年輕化,這與前些年讓員工買斷工齡有很大關係,通過近些年的接觸,覺得建行員工的營銷能力、服務意識,還有執行力,甚至在趕超股份制商業銀行。再加上建行率先佈局房屋租賃市場,不僅提供貸款,還要做二房東,這是很大的蛋糕,未來發展會更好;

第二、股份制銀行裡還是招行。招商銀行打出的口號就是“因您而變”,客戶至上,一直以來就是商業銀行的領頭羊,員工的形象氣質在選拔的過程中已經確定,高標準、嚴要求,營銷能力、專業見識、職業標準,業內有目共睹;手機銀行的使用體驗相對更好,信用卡發行量最大,優惠活動很多,提額週期比較短;前段時間看到資訊,招行率先進入智能助理時代,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當然,每家銀行都在發展,或許三五年後會是另一番景象,其他各個銀行也在迅速發展壯大,各有優勢,因為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一切皆有可能。




平常心H非常道


由於國內銀行受政策影響很大,所有我們可以把國有的和股份制的銀行分開比較。

國有銀行

從今年開始郵儲銀行也明確為國有銀行了,到目前國有銀行有六大行

  1. 工商銀行 總資產29.25萬億
  2. 建設銀行 總資產24.19萬億
  3. 農業銀行 總資產23.66萬億
  4. 中國銀行 總資產21.62萬億
  5. 郵儲銀行 總資產10.14萬億
  6. 交通銀行 總資產9.79萬億
下面我們看一個兩個圖表

從數據來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落後不少,由於近年來城鎮化建設,郵儲銀行作為全國網點最多,最廣的銀行,絕對可以有一番作為,而且新任的郵儲董事長是為年輕有為的實幹家,反而交通銀行未來10年看不到太大希望,所以我覺得交通銀行未來肯定會靠後。

至於誰發展會更好,工行和建行不太好說,工行雖然現在領先,但是長遠來看,我更看好建行。

  1. 首先建行的員工年輕化,更具活力。
  2. 建行的董事長確實是為實幹家。
  3. 未來在智慧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建行領先其它行一大截。

股份制銀行

先來看一組數據

股份制銀行,招行一直是領頭羊,招行在零售和財富管理一直是行業龍頭,招行不僅在服務,還有文化和品牌都非常的優秀。總體來說,未來看好建行,招行,工行。


廣州小金剛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但如果硬要分出高低來,我可以做以下回答:國有銀行最有前景,政策性銀行及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保持一般水平,地方中小銀行會靠後。

國有商業銀行通常指工農中建交郵等五大銀行,他們享受著國家的許多隱形優惠政策,尤其有國有資本這個大靠山,加上管理水平較高、內控制度較嚴,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而且其他服務也大都是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盈利能力強,壞賬風險小。所以最有前景。

政策性銀行及其他跨區域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相比,雖然享受一些政策政策,但受到的制約不小。比如政策性銀行有自身的缺陷,要發展得特別好也比較難。跨區域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一樣,受到許多因素限制,發展很難十分順暢。

而地方中小法人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等服務的範圍較大,服務的企業大都是中小微企業,還要承擔大量的政策性業務,使得承受的風險較大,盈利能力較弱,壞賬率較高,加上管理問題,抗風險能力往往較弱。所以隨著近年實體經濟不景氣,經營呈每況愈下之勢,前景很不明朗。


開偉觀察


中國有銀行400多家,這麼逗比的問題確實回答不出來,但在銀行混及多年,可以給大家講一下有趣的銀行事情。

1.以前我們只有一家銀行,那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後來到79年之後,逐漸的從人民銀行分出來中工農建四大商業銀行,再往後就又有了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等股份制銀行,進入到90年代默契,才將城市信用社慢慢改組為城市商業銀行,將農村信用社改組改組為農商行。前幾年又成立了很多互聯網銀行、民營銀行。總體來說,都是中國人民銀行下的蛋。

2.中國工商銀行被稱為宇宙行。那可不是自我封的,江湖上給的。一個字是大,兩個字牛大。網點多,人員多,規模大。好的一說完壞處也就出來了,機構臃腫,辦事效率低,官僚氣氛濃。銀行本身就是保守的企業,所以活的也挺好。

3.現在看到了這麼多農村商業銀行,其實它上面是有兩個主管部門的,一個是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另外一個是信用聯社。後一個是一個很奇葩的組織,也只有我國才有。整體就是效率極其差,所以農商行發展一直也不好,而且經營水平也非常一般。以我推測,中國農村信用社聯社早晚要去被取消。

4.新型的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不用看股東好像很複雜,但是基本上他都被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牢牢管理著,所以我國所有的銀行存款都很安全,不會出任何事情。前10年可能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管理稍微鬆懈了一點,但是現在以及未來肯定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大家放心存款吧。

5.如果非要比一比的話,有想法自身文憑素質都比較高的人,那一定要去大銀行去拼搏和努力,越大越好。眼界寬、機會多。銀行越小越受限。最底層的肯定是農商行和城商行,業務也不是很規範,官僚作風濃,裙帶風氣重。

如果想問具體的銀行情況,可以評論或私信我。

德先生將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關注我,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國內銀行最有前景的還是國有四大行,也就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隨著時間的發展,優勢和地位更加明顯,其他銀行很難和四大行進行競爭,小財估計地方銀行會越來越吃力,未來也會靠後。

四大行最有前景

國內的銀行格局依然是四大行佔據主導的地位,銀行業近些年也發生了諸多的變化和改變,互聯網金融對於銀行的衝擊不小,銀行也越來越面臨著更多更大的壓力,但是銀行不是一直等待著被消滅,銀行也是逐漸加大對於互聯網金融的佈局,比如四大行都在大力推廣他們自己的手機銀行APP,用於增加手機銀行用戶,完成線上的交易。

另外四大行是國內金融體系的根基,代表著銀行業的水平和能力,未來在互聯網金融的大力佈局之下,四大行的發展前景依然很大,小財統計了四大行這幾年的利潤,發現四大行每年的利潤都是在增加的。

地方銀行會靠後

地方性銀行也是正規依法成立的銀行,和四大行只會在規模等方面存在差別,但是地方銀行各種各樣的功能都是具備的,目前國內的地方銀行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一,攬儲壓力增加。地方銀行在存款的壓力方面很大,儲戶對於地方銀行的信任度低,大家更加願意選擇國有大型銀行。二,地方銀行成本增大。地方銀行需要用很高的存款利率來吸引儲戶存款,勢必會太高地方銀行的資金成本,再加上地方銀行在系統建設等方面的成本,地方銀行的成本是很大的。三,經營地區限制。最新的銀保監會要求地方銀行迴歸到當地開展業務,限制了地方銀行的業務範圍,那麼地方銀行的業務數量減少,對於銀行而言自然是不利的。

國內的銀行

國內的銀行最有前景的還是那些地位高的銀行,地方銀行這樣的小型銀行的生存困境就進一步加劇,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也迫使銀行需要開展很多的附加銀行來增加核心競爭力,對於存款人的利好,但是對於銀行來說就意味著生存的難度提高。國內的互聯網銀行也批准成立了,比如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但是這些銀行在很多方面的業務開展都是受到阻力的。


理財日記哥


未來中國的哪個銀行最有前景?

未來中國最有前景的當然是“宇宙之行”國有銀行中的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是中央直屬銀行;2018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6,同時也是成為中國最具備價值品牌排名第4名!截至至今工商銀行總資產已經高達1.97萬億元的;2018年前三季度主營收入為5771億元,淨利潤為2396億元!成為中國銀行業務資產最大,利潤最高的銀行,成為銀行龍頭公司。

工商銀行已經在國內外打開了市場,已經佔據了銀行業很大的地位,藉助央行背景大力開拓海外市場;隨著工商銀行不斷的越來越壯大,已經擁有1.8萬個大中小營業網點;總共有約45.3萬名員工,自助銀行點1610家,ATM機19026部,已經完成成為銀行業中的佼佼者;所以工商銀行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都會成為中國最有前景的銀行。

未來中國哪個銀行會靠後?

未來中國哪個銀行會靠後並不能點名道姓,只能說發展前期靠後的肯定是哪些小銀行,也就是民營銀行;由於民營銀行雖然是合法銀行,但是一沒有靠山;二沒有背景;三隻能自力更生;四沒有雄厚的資金去壯大資金;四大因素抑制了民營銀行的發展前景,只能腳踏實地的慢慢一步一步做起來,跟哪些有背景有靠山的國有銀行沒有可比性。所以說未來中國民營銀行最不具有發展前景的概率非常大。

很多民營銀行確實想做大做強,但是由於人力物力非常有限,銀行網點少而小,只能從自己身邊的資源開始開發,並不能全國範圍內開發潛在客戶,更加沒有條件去開發海外市場。所以民營銀行想要跟國有銀行已經在海外市場打響,佔據主要低位的銀行是靠邊都靠不上,國有銀行一年的淨利潤,民營銀行幾十年都賺不到這麼多錢;所以完全沒有可比性,都不在一個層次,不在一個階段。

我們作為普通儲戶,不管哪個銀行發展前景好,哪個銀行發展前景不好,似乎跟我們普通人沒有多大關係;我們作為普通儲戶只關係往裡面的存款有沒有資金安全保障,給的利息高不高,這些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老金財經


農村信用社作為銀行係為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信用社體系一直在國內保持著營業網點最多、從業人員最多、覆蓋區域最廣、存貸體量最大,同時也是歷史包袱最重。未來中國銀行業的核心問題依舊是地區經濟差異的不平衡問題,縣域經濟的發展是未來的主要紅利,解決好農村問題就是解決好中國未來30-50年的中國夢問題。中國4000多家獨立法人銀行,農信系統佔了超過3800家,十年內農信系統金融改革將勢在必行。



鏈友財經


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最有前景的銀行應該就是互聯網銀行了。

所謂的互聯網銀行估計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但是他與我們的生活早就已經息息相關了。支付寶,京東,微信這些全都可以算得上是互聯網銀行。為什麼說他們更有前景呢?因為我們現在生活已經離不開他們了。

從最初的線上經濟開始後,銀行的功能逐漸被淡化。支付寶的餘額寶,微信的理財通都能起到與銀行相差無幾的作用。而且還能直接與銀行卡進行綁定,方便的程度簡直太顯而易見了。

這樣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去選擇去銀行存錢,即使存到銀行裡面,也會轉到支付寶或者微信的理財程序裡。所以,在未來最有發展的前景應該就是互聯網銀行了,比較符合我們現在人的需求。

除了互聯網銀行之外,最有發展前景的還是現在的四大銀行,因為有國家的支持做保證,也不用擔心銀行的各種虧損,可以高枕無憂的發展,而且國家也不會允許他們出現什麼情況。所以最有發展前景的也是他們。

最危險的銀行可能就是地方的區域性銀行了,這些銀行在四大行的打擊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情況著實不容樂觀。


全鏈路零售界


現在來說,未來還不能確定哪個銀行最有前景,因為幾個國有銀行要執行國家政策,很多時候不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比如現在國家要求扶持小微企業,各個國有銀行就不能按照原來的風控機制去放貸款,而要積極的配合政策把錢及時的放出去,因為現在國內的企業融資渠道不多,非常依靠銀行貸款這種形式。

過去十幾年的金融亂象,讓我們國家增加大大小小的近萬家類銀行金融機構,數量太多了,大部分都是同質化競爭,沒有創新,再就是和大型國有銀行競爭優質客戶,現在我們要開放,會有大量的國外銀行進入我國,原有的競爭模式和銀行利潤增長方式都會有改變。小銀行的資管業務讓重大金融風險大幅提高,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未來鑑於現有的銀行,該合併合併,該被收購被收購(國外銀行收購也很可能,國外銀行在國內沒有網點,而網絡建設好的銀行將會是外資銀行最需要的)。將城市銀行和農商行業務固化在本地域,並對銀行進一步分級,業務範圍受限,要想獲得業務必須通過高級的銀行授權,給高級銀行乾點跑腿打雜的活。高級銀行將有很大的業務部分在於執行國家宏觀政策。獲利渠道將有現在的息差收入轉變為替儲戶理財收入或者投資收益(銀行進行風險投資或者入股企業公司)佣金分成。

這些都還在改變過程中,所以說現在不好斷定哪家銀行最有前途。現在的情況是工行的體量大,收益高,但人均不行。建行的人均收益和增長率比較好,中行因為不再以國際貿易收支為主,想和其他國有大銀行一樣而失去特色。農行還將肩負著支持三農的重任,不過以後有了農村信用社或者農商行這樣的小弟,業務會好乾點。交行和郵儲特色不足,郵儲的資產負債率和不良率現在還比較低,很想在支持小微上體現出特色,奈何經驗和人才儲備上不如其他銀行。

未來哪家銀行最有前途,前景最好,國有的真不好說!因為他們都不是純粹的銀行,還是扮演著國家政策執行者的角色,這個不改變,就不會有太大差別。其他已經發展起來的商業股份制銀行,被收編或者混合所有制被控股,或者與外資銀行合作,都是可能的路線,一切都在未知中。當下還不好判斷!

不過這種局面不會太久,三五年之後就會明朗了!國家會繼續開放,該來的總會來的!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國家層面可控範圍內的博弈還沒有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