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關於二戰題材電影看多了,難免會覺得壓抑無比,可是,

發生過的事情,總不能因為盛世就選擇遺忘,所以,我們用影像的方式,間接的開始將最殘酷的過去,一點一點的呈現出來,只不過,當下,因為商業利益的摻入原本用來反思的戰爭,無形中成為了一中博取利益收入的工具,最終,在得意忘形中將戰爭的反思親手埋葬,原本可以選擇離人性最近,可偏偏成為了背道而馳的呈現。

國內的二戰題材電影,多以戰爭場面討巧,比如《金陵十三釵》,且用鮮血淋漓帶來直白的感官刺激,比如《南京南京》,我承認,這種殘酷,的確是可以起到震懾的作用,可是,卻很難進一步帶來情感共鳴的深刻體會,倘若從來不把戰爭中的人以及人性擺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殘酷與鮮血推到最前面,用表皮取代核心,本末倒置便無法產生令人深思且持續發酵的經典。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曾經,我介紹過波蘭電影《鋼琴師》,那絕望到底的心靈衝擊,源自於個人置於戰爭背景的不知所措,而脆弱的人性,總是在文明與野蠻之間徘徊動盪,不過,我覺得,最能給人從裡到外透徹洗滌的,大概便是,從給予你希望到最後呈現給你絕望的全部過程,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便是如此。

這部上映於2008年的電影,從人物的選擇上,有點類似於《辛德勒的名單》,因為,它所選取的角度,都是戰爭挑起一方的德國,只是,個人看來,《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要稍稍略勝一籌,因為,它選擇的人物,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八歲男孩,而它的核心不是救贖,而是毀滅。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1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擁有著一個很好的觀察視角,那就是戰爭中的孩子,孩子的視角其實可以等同於上帝視角,因為,不受任何價值取向限制的情況下,所呈現的事情往往是最為真實的一面,孩子看待事情,從不帶有任何批判的色彩,因此,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理想與美好被破滅的全部過程,以及深植在現實土壤中模糊不清的人性。

導演為了能夠深挖戰爭的原罪,將故事角度放在了納粹德國一方,為了撇去大人主觀元素的干擾,用一個德國孩童布魯諾的成長,引出戰爭中最殘酷的真相,電影的焦點遊走在大人與小孩之間,而利用小孩的天真和大人的虛偽作為對比,從而完成了從美好的理想建構到殘酷的現實迴歸。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八歲的布魯諾從來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從電影的開頭,利用布魯諾與自己夥伴張開雙臂學飛機奔跑在街面的路線,引出了士兵抓人的緊張局勢,而回到房間後看到搬家的場景,也就帶動了故事之後的劇情走向。

豪華的房子擁有著明媚的色彩,而這裡是布魯諾與同伴探險幻想的聖地,所以,這棟房子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布魯諾美好理想尚未被侵蝕的最後陣地。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可是,因為軍人父親的升遷,布魯諾不得不離開這裡,離開他的夥伴,搬到郊區去居住,而這種搬離,其實,也在一點一點的吞噬著布魯諾天真的夢境,因為,郊區的房子雖然也很大,可是高牆環繞,鐵門阻隔,士兵把守,色彩也呈現著暗灰色,早已沒有了之前房子的活力,這裡的房屋變化,和劇情之後的走向完全契合,也是殘酷現實的開端。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作為二戰題材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裡,居然沒有任何戰爭的場面,而它所有的焦點,幾乎都聚集在布魯諾來回穿梭在自己家房子與集中營的過程中,當然,中間還穿插著父親與母親從恩愛到隔閡,奶奶與父親的碰撞,父親性格的變化以及姐姐性格的變化。

這種因為戰爭而對於一個完整家庭的撕裂,並沒有通過最為激烈的戲劇衝突來展示,倒更像是生活紀錄片,利用布魯諾天真的眼睛作為鏡頭,在看著,在觀察著,只是,並沒有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評說著,影片似乎也是故意規避著帶有強烈批判色彩的討論。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因為,布魯諾始終生活在自己的夢境中,同時也被大人的謊言所包裹,所以,他並沒有對於戰爭表現出多大的反思,可是,作為觀眾的我們,卻因為早已從課本熟知的歷史,以及殘酷戰爭對於布魯諾童真一點一點的吞噬,在熒幕外,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衝擊以及深刻的反思。

這種電影中,對於反思留白的處理,其實,就是為了能夠在觀眾身上徹底得到發洩。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2

德國孩子布魯諾,猶太人孩子沙暮,兩個在戰爭時期本是對立的身份,卻在電影中完成了和諧的相處,利用殘酷現實的鐵絲網,隔開了兩個擁有理想色彩的孩童,他們站在孩子的角度談論著戰爭,布魯諾認為這是一場遊戲,羨慕著沙暮那邊的集中營,而沙暮卻羨慕著布魯諾可以吃飽飯的家庭,他們談天說地,有時候也沉默不語,當明媚的陽光打在他們身上時,作為觀影者,甚至忘了這是一部戰爭片。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戰爭中尚未被侵蝕的童真,在他們眼裡,戰爭從來沒有具體的概念,電影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將原本與戰爭格格不入的童真,通過鏡頭語言無限放大,弱化戰爭並不是為了美化戰爭,恰恰相反,通過這種令人心碎的反襯,是最能夠讓人感同身受的產生深刻反思,因為,戰爭的原罪就是將無數理想與童真埋葬,利用虛偽與欺騙滿足原始的私慾,因此,導演儘可能多的讓我們看到在戰爭中尚存的一絲人性光輝,透過這個,讓我們反向的知道,戰爭是多麼可恥的事情。

“假期如果你喜歡,可以到柏林來看我,等我們大家都和好的時候。”這是布魯諾和沙暮的約定,其實,當電影進行了四分之三時,從開始就一直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這個猶太孩子不會死,因為,美好的東西誰都不願意失去,可是,電影卻利用這種包裝美好的陷阱,在電影最後,給觀眾帶來了極致的失望,甚至可以說是絕望。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布魯諾在鐵絲網下挖了一個洞,在他眼裡,這是探險的開始,可是,卻沒想到,卻成為了他和沙暮最後一次的相聚,那道被關上的門裡,等待他們的是死亡的到來。

當電影的結尾,鏡頭的焦點對準那扇鐵門,緩慢朝後移動時,畫面的色彩是暗黑色的,寓意著理想最終被殘酷現實所親手埋葬,雖然,導演並沒有直白的展示兩個孩子屍體的畫面,卻用這種剋制的鏡頭,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貫徹全身的涼意。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整部電影中,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知道真相卻遲遲沒有揭穿的母親,只能極力剋制著奔潰的情緒;對於納粹忠心耿耿的德國軍官,雖然最後為了家庭,做出了讓孩子離開這個地方的妥協,卻還是沒能阻止悲劇的發生;始終沉迷參軍夢的姐姐,雖然最終有了一絲絲退意,卻在心裡並沒有對於戰爭產生厭惡,當所有圍繞在布魯諾身邊的人,一個一個承受著戰爭無形傷害的時候,布魯諾就成了最終的爆發點。

原本自始至終處於平靜主調的故事,在布魯諾死去的雨天,完全爆發,每個人都開始不知所措,電影到這裡,其實已經將之前鋪墊的情緒,完全表達了出來,同時,也對於故事的核心給予了正面的反映。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戰爭沒有雙贏,只有不斷累積的欺騙,布魯諾代表著美好的理想,可是,充斥在謊言中的理想,就像是被圈禁起來的布魯諾,當最終跳出那個被遮蔽住真相的圈子時,迎接他的只有死亡,因為,戰爭中的人性一直都存在漸漸麻木的狀態,最終,人變成了野獸,卻渾然不知。

3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改編自愛爾蘭作家約翰·伯恩的同名小說,但電影在拍攝時,省卻了很多孩子的心理活動描寫,而是利用他身邊人的表現作為陪襯,來重點突出布魯諾的童真,正是這份到死都保持著的童真,讓觀影者在心裡產生一種對於戰爭的厭惡。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卻依舊能夠收穫超高口碑的原因,利用美好來戳穿醜陋,利用童真來反襯虛偽,當所有的希望在最後一刻變成絕望時,悲劇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悲劇。

沒有刻意賺取你的眼淚,卻始終揪著你的心,讓你成為故事的追隨者,甚至,無形中成為了電影中任何一位可以接近,並且有機會告訴布魯諾真相的人,被壓制的情緒始終無法得到釋放,可是,卻又捨不得看著美好被撕碎,於是,更能深切的反思出戰爭的原始罪惡。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

反觀國內二戰題材的電影,我們是不是缺少了這種,站在人的角度對於戰爭的深刻反思?其實,無論美醜,戰爭最關鍵的,是對於人這一主體的刻畫,如果,可以讓戰爭中的人性佔據主導,那麼,即使不用那多的戰爭特效,同樣可以剖析出戰爭的罪惡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