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靈霞的出生以及悲喜童年

一、出生

鮮靈霞原名鄭淑雲,1920年1月17日生於河北省文安縣豐各莊一個農民家庭。在鮮靈霞出世之前,其母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因此在小淑雲尚未降臨人世的時候,父母就對這個胎兒寄以莫大的希望,老天保佑,生個兒子!當嬰兒呱呱墜地後,使父母大失所望。

鮮靈霞的出生以及悲喜童年

二、遭嫌

解放前,文安縣是河北省有名的窮縣,由於地勢低窪,十年九澇,有民謠說:“淹了文安窪,十年不還家。”因此農民們的生活十分困難。

困難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幼小的淑雲天生的“高嗓門”,不僅沒有引起父母的欣賞,反而常讓父母大動肝火,被罵作是“天生要飯的聲音”。

三、逃難

鮮靈霞的出生以及悲喜童年

1923年文安窪又洪水成災,房倒屋塌,人畜俱傷。為了生存,為了孩子,淑雲的母親不顧丈夫的反對,決心離家逃荒,到天津去找淑雲的姨母,謀一條生路。

淑雲的姨丈是個商人。家中除有一個小老婆外還有他的姐姐-一個極厲害的女人,淑雲的姨母雖然是正房夫人,但卻有位無權,只好私下裡託了許多人,好歹在西南角南大道大酒缸衚衕為鄭家母女暫時找了一間小房安頓了下來。

初來乍到身無分文的鄭母靠鄰居的幫助,在馬路上擺攤“縫窮”。淑雲的二姐,到西南角一家商店去砸核桃掙幾個零錢,勉強維持生活。

四、蹭戲

鮮靈霞的出生以及悲喜童年

西南角西去數百步,便是桂和戲院,距鄭家母女租住處僅隔著一條街,小淑雲常常聽到從戲院傳出評劇的鑼鼓和演唱之聲,像勾魂似地吸引著小淑雲,使她做夢都想到戲院裡看個究竟。為了滿足女兒的好奇心,鄭母更加省吃儉用,終於買了兩張戲票,大大方方地進了桂和戲院。娘倆兒好像過大年似的,高高興興地坐在觀眾席上,欣賞著從未看過的評劇。時年七歲的小淑雲,雖然尚不懂得戲曲藝術,但傳統的戲曲樣式和精彩的演唱像磁石一樣吸引了她。從此,她便常偷偷地一個人跑到桂和戲院,仗著人小機靈,躲過“門官”的眼睛,從人群裡擠迸戲院,看“白戲”。這也是她悲苦的童年裡一大樂事。

桂和是個小戲院,觀眾的坐席離舞臺很近,舞臺也很矮小。小淑雲是混進來的,當然沒有座位,她只好趴在臺口看戲。這卻給她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能聽清演員的每一句唱詞,而且能看清演員的每一個動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