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政治體制是怎麼樣的?

司文郎中


世界上資本主義憲政國家的體制分為總理制和總統制兩種。

總理制就是總理掌握著內政、外交 、行政和軍事大權,不過遇到大事總理也不能一個人做主,一般都是召集議會坐那開會拍板。議會一般都是直選產生,獲得多數的政黨可以組閣,由他們推舉出總理人選。

總理制的國家也有總統,但總統往往是象徵性的,只出席禮儀性的活動。平時電視上看不到總統的影子,國家搞好搞壞跟他們關係不大。因為權力跟義務是對等的,總理出席國際會議的時候,很風光,但國家出現棘手問題的時候,總理忙得焦頭爛額,總統悠然自得。像德國就是這種政體。

除了總理制,還有一種政體叫總統制。總統由老百姓直選或者間接選舉產生,總統是國家的大拿,是三軍統帥,國家各部門領導班子的人馬都是總統的,由總統提名、任命。總統制的國家,總統很風光,出訪、開會比誰都忙。但國家搞不好了,捱罵的就是總統,便宜不能都讓總統佔了。

說到這裡大家就想起一個總統,特朗普。不錯,美國就是總統制度。

俄羅斯是什麼政體呢?

它名義上是個總統制國家,它的體制是俄羅斯獨立後,俄羅斯聯邦全體公民投票決定的。當時的總統葉利欽主持制定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新憲法,然後交公民投票。葉利欽當時很羨慕西方那一套制度,心說西方民主多好,我也要講民主。體制只是一種框架,框架裡面的結構和細節才是至關重要的。比如有的國家憲法規定總統可以解散議會會 ,沒有什麼具體的門坎限制,這些國家就非常亂,沒有內閣國家就成了一條腿走路,那就要提前進行大選。

有的國家議會對內閣不滿,總理幹著幹著就不讓幹了,因為議會可以對政府提出不信任,一旦這個不信任案在議會通過,總理就要下臺,內閣也要散夥。意大利最多的時候,一年換過三次總理,屁股沒有暖熱就下來了,這樣的總理當得真憋屈。

所以,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籠統的制度還不能說制度健全了,要有詳細的規則,還要有執行制度的適宜國情。

美國雖然是總統負責,但總統不能解散議會。總統雖然不能把議會怎麼地,但可以否決議會的法案。

遇到獨裁的總統議會不是沒轍了?議會還可以再次對總統否決的法案進行表決,不過要三分之二通過,真正合理的法案就不會被總統槍斃。又維護了總統的權威,又肯定了議會的作用。

美國總統權力無邊但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一旦總統犯了大錯,議會可以彈劾他。不過這個罷免程序非常繁瑣。參議院壓倒多數通過,還要過眾議院這道關。雖然過程漫長,程序繁瑣,但彈劾過程就是對總統的拷問和審判,哪怕是最後彈劾沒有通過,對總統也是個震懾和打擊,讓他不得不夾著尾巴。

所以,整體重要,細則更重要。

俄羅斯有跟美國一樣的政體,西方政體最大的初衷就是要遏制權力、制衡權力,防止一個強人對一個國家進行壟斷。所以,一般看不到西方哪個國家出現奧爾多安那樣的強勢總統。

但俄羅斯就不一樣了,普京事實上當了幾十年總統,成了一個無冕的皇帝。憲法形同虛設,總統制是掛羊頭賣狗肉。

這也怪不得人家普京,因為俄羅斯憲法有漏洞。憲法只規定總統連任不能超過兩屆,但沒有規定兩任之後不能再擔任總統,也沒有規定總統不能再擔任總理,更沒說不能玩二人轉。有人說俄羅斯憲法的漏洞是因為制定憲法的時候葉利欽沒錢,請不到法律專家,就隨便找了幾個文盲來完任務。有人說葉利欽故意留下一個漏洞,等著普京來鑽。

葉利欽已經作古,當時制定憲法的時候什麼狀況,已經無從得知。因為憲法的漏洞,讓普京可以作為終身總統,雖然程序正義了,但結果不怎麼地,可見制定法規多麼重要。

在俄羅斯,如果憲法沒有了漏洞,普京想要達到目的就要發動政變,或者控制議會修改憲法,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有志者事竟成,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鐵了心改變規則的人,神也沒有辦法,這就是國情。 

俄羅斯的前身是蘇聯,經歷了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而且斯大林之前也是專制制度。俄羅斯沒有民主的土壤,民主一夜之間降臨到俄羅斯,沒有產床,沒有助產士,就這樣降生了。能不能活下去,健康成長只能聽天由命。

葉利欽一個大男人來照顧剛落地的俄羅斯民主,毛手毛腳把它嚇壞了。葉利欽擔任總統的時候,國家杜馬說他獨裁,要罷免他,葉利欽一怒之下叫來了坦克,下令炮打杜馬,把襁褓之中的俄羅斯民主嚇成了畸形兒。

俄羅斯獨立的時候,葉利欽心裡矛盾重重,明知道俄羅斯建國伊始百廢待興,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人,但又迷信西方的民主。當時的俄羅斯硬件不齊備,軟件不具備。民主制度脫離了俄羅斯的國情,人民還沒有具備接受民主的整體素質。

俄羅斯民間和官方潛意識中的專制基因和帝國訴求,跟民主體制相結合,長成了一個既不同西方又不同東方的怪胎。

所以,俄羅斯的體制是四不像。不是總統制,不是總理制,是個怪胎,是超級總統制或者說是總理、總統制。  

俄羅斯的經驗告訴我們,體制再好,但一定要符合各國國情。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民主同樣不是一蹴而就。


歷來現實


俄羅斯政治體制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葉利欽時期,第二個時期是普京時期。


葉利欽時期的政治體制:

葉利欽時期的政治體制是建立在戈爾巴喬夫改革之上的,由於此時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剛剛新生,採取什麼制度就成為一個關鍵。



1991年3月17日,總統制全民公決通過,6月12日,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

這就打下了後來俄羅斯作為一個總統制國家的基礎。


但是此時的俄羅斯有一個問題:在葉利欽當選總統以後,以葉利欽為首的總統派支持者和以議長哈斯布拉托夫為首的議會派形成了對俄羅斯雙重領導的局面。

這樣就導致一個體制之爭,有點像中國北洋時期的“府院之爭”。


1993年,議會和葉利欽發生激烈矛盾,導致葉利欽決定下手除掉議會,促使後來所謂的“炮打白宮”事件,這個事件影響極為惡劣


這個事情特別諷刺,因為當時的葉利欽被西方視為“俄羅斯民主領袖”,居然直接用武力鎮壓議會。


這次事件後,俄羅斯就出現了所謂的“強集權體制”,而此時的西方依然是看好葉利欽,認為葉利欽炮打白宮是“不得已的選擇”,1993年12月12日,俄羅斯通過了新憲法,大幅度加強了總統的權力。


總統有權任命總理和各部部長,有權解散議會,有權決定議會選舉和全民公決。

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組成的俄羅斯議會不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而僅僅是立法機關。

總理領導的聯邦政府行使行政權,聯邦法院行使司法權。

俄羅斯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武裝力量統帥,凌駕於三權之上,這是和美國最重大的不同,因為美國總統僅為三權之一。


俄羅斯總統制更像法國的半總統制,而不是美國的總統制。


普京時代


今天的西方國家對於普京的抨擊是毫無道理的。

因為當年葉利欽在進行大規模集權的時候,西方是相當欣賞葉利欽的,並且鼓勵其集權,使用最激進的手段進行改革。

而普京的上臺實際上是葉利欽的推薦。


普京上臺以後進行了如下的改革:


第一:鞏固聯邦制,強化了中央權力。普京在全國設立七大聯邦區,實行總統駐聯邦區全權代表制度,確立中央對地方機構監管,實現全國政令統一,必要的時候中央有權解除地方長官的職務,並且對於地方政府財政進行管制,改革了預算制度。


第二,普京改革了聯邦主體的最高領導人的產生,過去是直選產生,現在是俄羅斯總統提名,地方議會表決通過,再由總統任命。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俄羅斯聯邦已經出現嚴重的分離主義,尤其是車臣問題,這次改革主要是因為別斯蘭事件導致的,這次恐怖活動導致333名人質死亡。


第三,打擊寡頭干政。葉利欽時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寡頭的肆無忌憚,普京上臺後開始收拾寡頭,首先2000年到2002年,新聞媒介控股總裁古辛斯基以及葉利欽顧問,獨聯體秘書別列佐夫斯基被清算,俄羅斯收回了公共電視臺控制權,逮捕了尤先科石油公司總裁霍多爾夫斯基,寡頭經濟被遏制。


2006年,俄羅斯批准聯合國反腐條約,並且在當年對於總檢察院,聯邦安全局,海關總署的腐敗官員進行大規模清理。


第四,規範政黨。議會三大親普京政黨進行重組,形成了統一俄羅斯黨,同時通過了《俄羅斯政黨法》,截止到2012年10月,俄羅斯依法註冊的政黨已經到了40個,但是依然不能撼動統一俄羅斯黨在議會的位置。


俄羅斯現在實行的實際上是所謂的“可控民主”,由於葉利欽時代全面倒向西方的失敗,導致90年代俄羅斯經濟極度惡化,大批大批的孩子沒飯吃,少女賣淫,軍隊走私,車臣分離主義氾濫,整個俄羅斯在90年代堪稱恐怖。


普京上臺後開始收權,強化了中央地位,我個人認為普京的改革利大於弊,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由於這二十多年普京執政沒有能夠培養像樣的接班人,今天的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實際上屬於自由派,年輕,親西方。


俄羅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目前俄羅斯有政治人物,不管是真反普京親西方,還是假反普京親西方,沒有一個是形象好的,梅德韋傑夫也不例外。


開G8會議上,喝的醉醺醺,我也是服了他了。

葉利欽其實當年也和梅德韋傑夫一樣,一天到晚喝的醉醺醺的,但是西方很喜歡他。

只有普京還算正常。

問題是普京如果下臺以後怎麼辦。


李建秋的世界


俄羅斯實行的是半總統制的聯邦國家體制,這種體制是1993年12月12日經全體公民投票通過後頒佈和實施的,完全具有法律效應。


半總統制是同時兼有議會制和總統制特色的政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半總統制下的總統比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要大的多,因為半總統制下的總統擁有解散議會、提議舉行公民投票、甚至國家出現緊急情況下行使非常權力,而總統制下的總統不具備這些權力,在半總統制的國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實質上都圍繞著總統權力,總統凌駕於三權之上,而總統制的國家總統只有行政權,是受立法和司法權制約的,實行半總統制的國家以法國最為典型。

聯邦國家是指俄羅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總統是國家的最高元首,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6年,連任不得超過2屆。俄羅斯聯邦實行的是聯邦民主制,根據資產階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互相制約、互相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

在俄羅斯由總統任命總理代理行政權,但必須經過議會批准,議會對政府施政不滿只能彈劾總理,卻彈劾不了總統。俄議會採用兩院制,上議院稱聯邦委員會,下議院稱國家杜馬,上議院議員是由各聯邦主體派的代表,下議院的議員是由全國選舉產生。俄羅斯的司法機關主要由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最高仲裁法院和聯邦最高檢察院組成,聯邦委員會根據總統提名任命這些官員,所以總統又凌駕於司法之上。俄羅斯總統同時也是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和國家安全會議的主席,可以不經議會通過直接頒佈法令。俄羅斯實行的是多黨制,最大的黨派是統一俄羅斯黨,普京就是統一俄羅斯黨員,現任主席是梅德韋傑夫。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對俄羅斯關注比較多,比較有發言權。


總的來說,俄羅斯現在實行的是半總統共和制。1993年12月12日,我羅斯聯邦舉行全體公民投票。通過了俄獨立以後的第一部憲法。同年12月25日這部新憲法正式有效,這部憲法也從中確立了俄羅斯實行像法國一樣的半總統聯邦共和體制。

這種半總統共和體制有如下幾個特點:

  1. 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掌握了一定的行政權。同時政府也必須對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的監督。因為這種半總統共和制,它是結合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糅合起來的一個共同點。目前實行這種體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冰島,葡萄牙,俄羅斯。其中法國是最典型的半總統共和制,以前法國實行多黨議會制,但是這種政府極不穩定。所以在1985年以後,戴高樂政府制定了新憲法。特別加強了總統權力和政府權力。所以在一九五八年九月全民公投正實通過新憲法,法國進入了第五共和國。

  2. 俄羅斯憲法規定,俄羅斯聯邦總統是國家元首是俄羅斯聯邦憲法和人和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總統可以按俄羅斯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總統有權任命國家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主持聯邦政府會議。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並可以領導國家安全會議。總統也可以有權解散議會。議會具有的權利是指控總統就有叛國罪。或其他十分嚴重的罪行。經最高法院確認以後才能彈劾總統。

  3.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它是經歷了一段政治混亂時期。看這段混亂時期以後,俄羅斯多黨民主政治體制初步形成。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機制逐步搶一下。但是在1993年,行政權力和司法權力為爭奪權利而發生爭鬥從而發展成十月事件,被逼無奈葉利欽總統用坦克鎮壓了議會,通過這次鎮壓也是俄羅斯的總統權利得到鞏固和增強。葉利欽通過全民公投給予了總統更大的權力。一直延續至今,俄羅斯的總統權利都相當的大。也留下了一定的後遺症。
總的來說,俄羅斯實行的是半總統共和制,這種政體使俄羅斯內部想對穩定,也有利於俄羅斯經濟的發展。

這就是我的觀察,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獵鷹追風


瞭解俄羅斯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俄羅斯在政治上有著悠久的集權傳統。從莫斯科公國到俄羅斯帝國,再到後來的蘇聯,集權貫穿國家的整個發展,在俄羅斯根深蒂固。

而俄羅斯選擇集權,是因為其複雜的地緣人文環境,需要用集權來增加國內的凝聚力,維護國家統一。

因此,俄羅斯的地緣條件決定了,其要保障國家延續和發展,必須在政治上選擇集權。

不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在形式上選擇了西方民主政體。現在的俄羅斯,採用聯邦民主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

當然,絕大多數人認為,俄羅斯採取民主政體只是表面,其根本還是集權——總統的權力在政府、法院與杜馬之上,俄羅斯的政治屬性並未從根本上改變。

這種看法雖然有道理,但總統權力的越界,並未改變俄羅斯聯邦實行西式民主政體的事實。總統權力的合法性是全民選舉賦予的,這也是俄羅斯聯邦有別於沙俄、蘇聯的關鍵。即使總統能利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的選舉提供便利,但只要全民選舉賦予了總統的權力,那麼俄羅斯聯邦的本質就是西式民主政體。總統權力的越界只是因為俄羅斯根據自身國家實情對西式民主政體做出的修改。

那麼,俄羅斯聯邦為什麼放棄了集權,而選擇與自身基本國情不太相符的西式民主政體呢?在雲石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國民對蘇聯時代過度極權的厭惡心理。蘇聯時代的集權,在全球範圍而言,其程度都是非常高,甚至達到了一種極端的程度。

過度的公有化,高度控制了國民的生活,再加上一些極端做法,引發了國民的強烈反感。而這種不滿除了是對極端專制本身不滿,也蔓延到是對集權政治體制的不滿。同時西方用西式民主優越性理論對俄羅斯國民不斷洗腦,以及冷戰末期,西方和蘇聯強烈的物質文明程度差異的對比,使俄羅斯對集權政體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厭惡心理,這就為俄羅斯選擇西式民主奠定了基礎。

不過,國民因為各種原因的限制,更多的是以感性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以自己的直觀感受和外部輿論來決定自己的好惡。但精英階層有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會以規律和邏輯的角度來看待政治體制。

集權和民主在本質上都是人類社會治理的不同手段,並無好壞之分,只有合不合適。

而俄羅斯的地緣條件和國情,決定了俄羅斯採取專制集權更為合適。那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精英階層為什麼沒有繼續捍衛集權制度,而是順勢接受西式民主呢?

直接原因是因為,精英階層對蘇聯的極端政治與國民一樣也是心有餘悸。在加上西方對民主理論的推廣以及西方的物質文明遠超俄羅斯的現實,動搖了精英階層的認識。

再加上,蘇聯解體,集權派精英階層被清洗,新的精英階層為了得到國民的認可,即使不認同西式民主,也只能發對專制。

短期內精英階層的大洗牌,讓整個社會的科學素養和認知水平受到衝擊而大幅下降,再加上國民對集權的反對,最終俄羅斯選擇了西式民主。

第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出現了有利於推廣西式民主的客觀條件。

首先,國內地緣和人文結構變得更加單純。蘇聯解體,俄羅斯失去中亞、東歐西部以及南高加索三個板塊。其中南高加索與中亞位置過於偏南,遠離俄羅斯的東西向國家地緣主軸;而東歐的烏克蘭等國,雖處於主體核心區,但因受外力(西方、伊斯蘭等文明體系)的影響較大,而限制了當地對俄羅斯文明的吸收。

這樣的地緣格局,讓中亞、南高加索、東歐西部的當地居民未被俄羅斯民族同化,而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徵和宗教信仰。

因為這些板塊存在較大的分離主義傾向,蘇聯採用高度集權的政治形式,來對沖地緣和人文結構的嚴重缺陷帶來的負面影響。

隨著蘇聯解體,這三大板塊的脫離。俄羅斯聯邦的地緣結構的規整性得到較大提高,同時其民族成分與蘇聯時代相比也單純許多。雖然現今的俄羅斯,仍然面臨著南俄、韃靼等分離主義地區的困擾,但情況相較於以前好轉了很多。

其次,外部環境形勢有所緩和。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俄羅斯雖然仍面臨著西方的緊逼,但相較於冷戰時期,形勢有了較大的緩和。

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環境相對緩和,使其用於應對外部威脅的資源降低,對應的其對集權專制的需要也被削弱。這就為俄羅斯推行西式民主打開了一定的戰略空間。

第三,俄羅斯國運的衰退,已不利於集權的形成。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運進入一個下行階段。在這個階段裡,社會動盪,各階層、各族群的矛盾日趨嚴重。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維持正常運轉,一般只能採取兩種方法。

一是政治高壓。用國家政治的強制力和威懾力壓制各方不滿,減少衝突,維護社會穩定。

不過,這個方法,俄羅斯不能用。當時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已非常嚴重,僅憑政治高壓無法解決,不然蘇聯也不會崩盤瓦解。

二是民主化。民主是一個緩衝閥作用,能讓各個群體的矛盾通過政治博弈得到解決,這就大大減緩了社會衝突和暴力抗爭的可能,社會秩序也趨於穩定。

從經濟層面來看,政治集權有利於國家資源的集中調配,疆土的開拓,資源的掠奪,推動工業的規模化擴張。

但俄羅斯聯邦不需要開疆拓土和資源掠奪,只要能守住現有的利益就謝天謝地了。

而內部的工業規模化擴張方面,蘇聯經過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模式,使得傳統工業的擴張走到盡頭。俄羅斯聯邦需要的是工業結構的優化以及在質量和技術上的提高。而這需要市場的自我配置,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而集權對社會資源是高度控制的,市場的功能被大幅限制,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也因自主權力和匱乏的資源,而得不到發揮。這樣的情況下,蘇聯式的集權不適合俄羅斯聯邦的經濟狀況,只有簡政放權,然市場和個人有發揮的空間,俄羅斯的經濟結構才能得到調整和轉型。而這就從側面給民主提供的有利條件。

國民的厭惡心理,有利於推廣民主化的客觀條件的出現,國運衰退等原因,使專制集權已不適合俄羅斯。種種原因,推動了俄羅斯在短時間內接納了西式民主。

只不過,雖然接受了西式民主,但這並沒有讓俄羅斯獲得預想中的新生。蘇聯解體已近30年,俄羅斯卻依然深陷泥潭,甚至近年來衰敗趨勢還有加速之象。

為什麼改了制,俄羅斯依然無法復興,甚至越陷越深?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俄羅斯過分高估了西式民主的作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誤解了自家困境與制度之間的關係。俄羅斯的衰敗,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制度問題,而是有著非常深刻的地緣政治和歷史規律方面原因。沒有搞清楚這一點,貿然將國家困境歸咎於制度,進而倉皇改制,這不僅不能將其拉出困境,反倒因為改制的跌宕,加速了俄羅斯的衰頹。

那麼,俄羅斯在當代快速衰敗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27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