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你家鄉認為很好吃,但是外地人卻覺得不太好吃的美食?

亞亞X


我是吃貨小築,一枚專注於烘焙、也愛下廚的美食博主,這是我在悟空問答的第990個原創回答,很高興與大家一起聊聊美食,共享美好生活!

有哪些在你家鄉認為很好吃,但是外地人卻覺得不太好吃的美食?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一句話“吾之蜜糖,彼之毒藥” ,有些美食,土身土長的家鄉人愛吃,而初來乍到的外地人覺得不好吃,甚至完全接受不了都是正常的,下面就分享幾款家鄉南通的特色美食,應該是外地人不敢輕易嘗試的~必須地道的南通人才“吃得來”!

醉蝦、醉泥螺、醉蟹、醉蟛蜞等

在家鄉,吃這些是在稀疏平常不過了。醉蝦又名“熗蝦”,是家鄉南通如東的一道風味獨特的涼菜。選擇鮮活的蝦,用燒酒熗一下,待蝦“醉”了,拌上調料即可。蝦似醉還醒,蝦肉依然是生的,肉質肥嫩,鮮香爽滑,夏天,來點小酒配一盤子醉蝦,不要太愜意呀。

醉泥螺則是選用新鮮泥螺,以紅糖、白酒等配料製作而成,鮮香可口,風味獨特。

醉蟹、醉蟛蜞這些在家鄉人吃起來都非常美味,但是如果外地人來剛開始肯定吃不慣,不敢吃生的,也有可能覺得太鮮了。

涼拌蟶鼻子

蟶鼻子指蟶子的水管,外表有節狀網紋,因常伸出蟶殼外,形如象鼻,稱為“蟶鼻”;取下以後洗淨用開水燙過,用油鹽醬醋拌食,滴入幾滴香油拌勻,即可享用。這種地道的吃法,外地人不一定能接受。

鐵板文蛤

鐵板文蛤也是海邊人特別喜歡的美食,文蛤被稱為“天下第一鮮”,做的時候鐵板上鋪上錫紙,文蛤清洗乾淨取肉,洋蔥等配菜放在下面,生抽、糖等調味,鐵板在煤氣灶加熱,然後成品的文蛤就非常的鮮嫩,如果外地人就會感覺有點生,不敢吃,而且太鮮了。

所謂“靠海吃海”,所以海邊的美食,特別是生食的醉蝦、醉泥螺等,不是土身土長的南通人,會感覺有點吃不慣,於是感覺不太好吃也是正常的。

夥伴們,你家鄉在哪裡呢?你覺得“有哪些在你家鄉認為很好吃,但是外地人卻覺得不太好吃的美食?”歡迎一起來探討喲!期待一起聊聊美食,共享美好生活!

更多美味食譜和美食技巧都在我的頭條號分享,歡迎關注拔草,一起共享美食的樂趣!

喜歡我的美食分享,就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來支持我吧!你的一讚一評都是對我的最大支持喲!期待下次相約!


吃貨小築Vivi


每個地域都有每個地域獨有的美食,當地人愛不夠,但外地人卻避之不及。

我的家鄉在江蘇宿遷,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到18歲當兵出來一直到現在,家鄉成了異鄉,每年或者兩三年抽空才會回去住幾天。

說到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一道下飯小菜那就是醬豆子,也叫鹽豆子。這個在環徐州地區幾乎都是家家戶戶的摯愛,但我在外地生活的時候,我父親過來的時候帶過來,外地人卻不吃,覺得這個醬豆子有點點臭味。

是的,醬豆子是有點臭味的,這要從它的做法來談起。

醬豆子是使用黃豆、辣椒、生薑和花椒都搭配製作而成,主料就是黃豆。

黃豆要煮透,到用手指輕輕一捻就捻碎,質感如同老豆腐那種,但還是要保持豆形。

煮好的黃豆用蒲包裝起來之後密封,記得小時候條件簡陋,母親都是將裝滿黃豆的蒲包放入稻草垛子裡面,大概捂5天左右。使其發酵,發酵之後的就是日本人特別喜愛的那種納豆,如下圖

扯黏拉絲的狀態就是發酵好了,這個時候的豆子我們本地人是不習慣吃的,感覺味道怪怪的,況且這個時候還沒有加鹽和任何的調料,再加上這種黏絲拉纏的看上去有點煩。但搞不懂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這種狀態的納豆,不解!做好的鹽豆子之所以臭,就和發酵有一定的關係。

準備好的幹辣椒用磨碾成醬糊狀,醬豆子和川渝地區的水豆豉的區別就在於,我們老家的醬豆子是調的辣椒醬,而川渝地區吃的水豆豉調的是剁椒,這個是唯一的區別。找一個容器,一般是比較大的瓦缸,將生薑剁碎。將辣椒醬以及生薑還有發酵好了的黃豆進行混合。混合之後封上蓋子,三四天之後就可以吃了,這就是著名的蘇北醬豆(鹽豆、臘豆)。一般可以吃幾個月,如果到了天氣熱的時候還有很多,就曬乾,這樣就成了幹鹽豆子!


食賞


豆汁這東西,好像全中國只有北京人愛喝,甚至只有部分北京人愛喝。記憶中的小時候,住在南城大雜院裡的我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姥姥給的錢去路口的早點攤買豆汁喝,喝著色澤灰綠、濃醇,口味酸酸中帶著一絲甜的豆汁,再配上一碟切得極細的鹹菜絲,吃上幾口酥脆的焦圈,頓時覺得心滿意足。

外地人則稱豆汁為“行走的生化武器”,喜歡豆汁的人自然喜歡其酸酸甜甜的口感,而喝不慣的人則會覺得味道有些酸臭,嘗過之後,從此再不與豆汁結緣。

豆汁作為老北京極具特色的傳統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更是作為宮廷飲料在宮中流行。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測試一個人是不是北京人,就給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開眼笑,打心裡往外滿意地噓口長氣,就是地道北京人,若是眉頭緊皺,嘴角直咧,甭問這是外來戶。

其實豆汁是極富營養的小吃,它用綠豆來做原料,經過燙豆、磨豆、澱粉分離、發酵等一系列工序,製作出來的豆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夏天喝會有消暑和清熱的功效,還會有健脾和開胃的作用,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豆汁,一天都有好胃口。

哪天您來北京,想嘗試著喝上一口試試,一定要去位於崇文門大街的老磁器口豆汁店,這是一家老字號的國營豆汁店,好多人慕名前往,那裡的豆汁味兒正汁醇,是喝豆汁的不二之選。

來上一碗熱乎乎的豆汁,配上一碟鹹菜絲,就著酥脆的焦圈,您一定會愛上這口!

大家好,我是境界美食。民以食為天,歡迎跟我一起探尋舌尖上的美食!


境界美食


說到家鄉人認為很好吃,外地人卻覺得不好吃的美食,我認為老火靚湯應該是廣州最好的代表了!



老火靚湯是廣州菜最精髓的飲食文化,也是聲名在外最響的代表!大部分外地的朋友首次來到廣州都必點一款老火靚湯,否則就不好意思說來過廣州,吃過廣州菜!但是,但是,大部分人喝過了一口之後就很難再動第二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因為大家都想不到廣州的老火靚湯是用中草藥煲出來的,開始喝都不習慣這種奇怪的中草藥味道,當然就喝不下去了。

但是,如果在廣州住下來,你就會慢慢地習慣喝這種這湯,並且慢慢地喜歡喝這種湯,而且會到了離不開老火湯的這種地步,如果太久沒喝,你就會想念它,會想找一個地方去喝,或者自己在家裡煲一鍋。



很多廣州的新移民都是這樣,開始到廣州的時候很排斥廣州的老火湯,住久了之後大部分人都學會了自己煲湯,而且一個月總是要煲上幾次解饞和解熱氣,滋潤一下身體!


陳哲宏


我家鄉的胡辣湯是我的摯愛,從小喝到大都喝不夠,僅限於正宗的,現在好多地方隨便做個湯就敢稱是胡辣湯,也是無話可說。


但通過我的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朋友和同事反應說,他們並不喜歡胡辣湯,對於這種現象我可能第一反映會是,你喝過的正宗不正宗,不正宗的我也是難以下嚥。但有的人則說就是在河南喝的,而且還不止一家,都不好喝。聽到這樣的回答我也就有些明白了,不同的人對於味道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就像我不習慣吃帶甜味的菜一個道理,例如糖醋里脊。


還有一種是我家鄉的道口燒雞,這個是從小伴我記憶的美味。道口燒雞,肉嫩不材,從皮到裡都相當入味,是我們家鄉大部分人都喜愛的美食。但從工作後我就給公司同事帶過幾次,而他們大部分反饋都是這處道口燒雞味道並不怎麼樣,甚至覺得非常一般。有時候我覺得吧,有些美食是伴隨著文化和記憶成長的,有的人從未有過對這種美食的記憶,也就不會有對它喜愛的感情,感情和美味在一定程度上也上相輔相成的。


柯林先生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我是個地道的北方人,卻在南方上的大學,這四年的時間不短不長,卻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南北方飲食差異的感受。

我家鄉在山東淄博,那裡有一種美食叫做博山酥鍋,歷史悠久,味道濃厚,肥厚的五花肉在高壓鍋長時間的燉煮下會變得肥而不膩,充滿膠質。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煮上那麼一鍋,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意思是說做酥鍋的原料沒有那麼講究,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搭配。

當然,這只是引題,接下來容我詳細說一下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話說那是我上大二那年,過完年要開學了,尋思著我宿舍那五個崽子這時候不定嗷嗷的要回去呢,我就想是不是給他們帶點東西過去呢?就跟心意相通似的,我與他們一通聯繫,都約定好了帶點家鄉的土特產回去。

正在我發愁帶什麼的時候,家裡燉的一鍋酥鍋出爐了,刺激的肉香與醋香一下子打斷我的思路,在吃到第五塊肉的時候,我想明白了,就給他們帶這玩意。

由於酥鍋不保鮮,我就只能從超市給買了一包抽真空的酥鍋,就這麼帶著酥鍋一路來到了成都。

到了學校,二話不說,哥兒幾個先找了個飯館,什麼毛血旺、酸菜魚、回鍋肉一起整了出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接下來就看大家各顯神通了。

廣東的拿出燒鵝,蘇州的拿出鹽水鴨,總之是拿什麼的都有,到了我這,我就把酥鍋拿出來了。

從包裝袋裡倒出來,這東西是黑乎乎一坨,裡面倒是不難分辨哪是海帶哪是藕片,但也確實不像剛做出來那麼油光煥發。

可以看出來,這酥鍋絕對是加了五花肉的,只是長時間燉煮,肥肉全化在裡面了,變成肥油,雖說吃著素菜也有了肉味,但畢竟少了幾分大口吃肉的痛快。

我幾個同學不約而同的伸筷子,吃到嘴裡就發出了奇怪的“嗯?”,我忙問他們怎麼樣,結果幾人都搖頭說不好吃。

有的說醋味兒大,可我從小吃到大,就沒有在酥鍋裡吃到醋味,雖然我知道酥鍋要加醋,但這醋主要是增香的,並不是要改變它的口味。

還有的人說太油膩,我的天,鹽水鴨不油膩嗎?再說了,五花肉加的越多越好吃啊,我吃過只加腿骨的酥鍋,雖然也有肉味,但香味就大打折扣,與五花肉的香味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的說太鹹,一聽這話,我端起酒杯,說:“來,喝杯酒漱漱口。”

總之,酥鍋這種美食,似乎在南方不怎麼受待見,想想也是,南方人口味要麼清淡,要麼重油辣,像這種魯菜中醬香型的味道可能不怎麼適應,不過也無妨,畢竟酥鍋的歷史與味道傳承並不會因為我們幾個的品嚐而出現改變,這個味道,有我們知道就足夠了。


阿虜的人生菜單


如果要說西安人很喜歡吃,外地人不習慣吃的東西,那應該就是牛羊肉泡饃了。

牛羊肉泡饃對於大多數西安人來講,絕對是一種特經典、特受歡迎的美食。食辰君甚至在很小的時候,以為世界上最好的美食當屬牛羊肉泡饃了,曾經還幻想過:以後掙錢了,一定要頓頓吃泡饃。

我的姥爺,也很喜歡吃牛肉羊肉泡饃,甚至於他的牙齒都掉光了,咬不動牛羊肉的時候,他還想吃。

但自從發生了一件事後,終於讓我“從井底跳了出來”。在我高中的時候,一天,帶著一個來自陝北的好朋友,去吃我認為最好的泡饃館吃我最喜歡的小炒(泡饃的一種經典吃法)。

眾所周知,陝北人是吃牛羊肉的,但是在我興沖沖的請他吃完一頓泡饃時,他給我講這是他吃過最難吃的西安飯,沒有之一!!

聽了他說這樣的話我頓時陷入了沉思。我終於明白了:一個地方的備受歡迎的美食,可能,僅僅是,符合當地飲食人的口味。以至於這種特產,是否被外地人接受,是否被認定好吃,並沒有太大關係。








長安食辰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反應就是:嘎巴菜。

為什麼呢?因為之前南方朋友來天津玩,還有我上大學時的同班同學以及我的學弟學妹,他們大部分人都不愛吃嘎巴菜,他們覺得嘎巴菜吃起來怪怪的,感覺黏黏糊糊的。

可是我真的好愛吃嘎巴菜啊,我早上常常要吃嘎巴菜,一碗嘎巴菜,就大餅果子,吃完之後再來碗漿子溜溜縫,別提多舒坦了。

天津人管鍋巴菜叫嘎巴菜,滷為素滷。嘎巴菜的嘎巴是綠豆輔以大米或者小米,磨面成漿,攤製成餅。切成柳葉狀。有人說嘎巴菜的嘎巴是純綠豆麵的,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如果是綠豆麵,那麼嘎巴放入滷中就散了,沒法吃了。

售賣時,師傅抓一把嘎巴放入滷中滷浸泡攪拌下,盛入碗中,淋上芝麻醬、醬豆腐汁、撒上香菜、辣子油(一般師傅都會詢問加不加辣子)、有的店鋪還會加些香乾。一碗嘎巴菜,好吃又好看,五顏六色,香氣撲鼻,我的心頭耐啊!


介似天津衛


我是陝西人,現在在省會西安,很多來過西安旅遊的遊客肯定都知道,西安美食種類繁多,但大多數都以麵食為主,走在街頭,你能看到很多的麵館或泡饃店,涼皮店等。當地人一天吃上兩頓及兩頓以上的麵食都很正常,這與盛產小麥的關中平原有著直接關係。陝西美食屬於地域性較強的地區之一,陝菜雖然排不上八大菜系,但是卻深受陝人喜愛。那麼有哪些我們喜歡吃,但是外地人不喜歡吃的美食,我就和大家介紹幾種。

油潑面

陝西面食眾多,油潑面是眾多面食中比較出名的一種,做法是先將手工做好的麵條煮熟,然後放入撈出放入碗中,放上調味料鹽,花椒粉,蔥花等,然後將提前燒好的油直接潑到面上。這樣做好的麵食就叫油潑面,是陝西人的最愛。但是很多外地人覺得膩,稍微吃慢點就糊在一起,上學的時候,請外地的同學吃油潑面,才開始吃起來絕對很香,就是吃著吃著吃不下去了。

攪團

攪團是陝人的最愛,在關中地區十分出名,這種美食老少皆宜,吃起來就像豆腐一樣軟,是用玉米麵和黃豆麵做成的,做好的攪團放入碗中後一定要加上當地的漿水,想吃辣椒再淋上一點辣椒,味道吃起來酸爽可口,與攪團相近的還有鮮西安有名的漿水魚魚,很多外地人吃不慣漿水,所以覺得這種美食不好吃。

滷汁涼粉

滷汁涼粉是西安的黑暗料理之一,在西安很出名,很多人評價這種美食的時候都要拿他和臭豆腐或者是折耳根相比,滷汁涼粉的調味料很多,一碗好吃滷汁涼粉要從底部的饃塊開始,然後放入涼粉,澆滷汁,放醋,芝麻醬,蒜汁,辣子等,然後在放上皮蛋。吃的時候要順著碗邊吃,但就是口味較重,導致很多人不喜歡。


胡辣湯

這最後一道美食簡直就是外地人的“噩夢”,胡辣湯是西安人早餐的首選,很多人早上都喜歡喝一碗,這種美食裡面放入了胡椒粉和辣椒粉,看起來比較粘稠,吃上香辣,但對於口味較輕的人來說,胡辣湯簡直入不了口,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更何況是外地人啦。

好了,我就為大家介紹這四種本地人喜歡吃,但是外地人吃不慣的美食。


長安玉食


重慶的大多數美食,大多數外地朋友吃了都大讚其美味,無論是重慶火鍋還是水煮魚、毛血旺、雞雜、太安魚、來鳳魚、酸菜魚、芋兒雞、燒雞公、燜燒雞、肥腸雞、椒麻雞等重慶江湖菜。但唯獨有一種美食,重慶人大愛,外地遊客評價則普遍偏低,那就是重慶小面(特指素面)。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個人認為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不少人都是在景區吃到的重慶小面,那些打著“正宗重慶小面”招牌的館子。這裡的重慶小面基本上都不正宗,忽悠外地人的,調料打折,打佐料手藝差,難吃得很。

第二,口味偏好原因。重慶小面重油重麻辣,要麼側重於重油的香濃,用了豬油;要麼是麻辣的猛烈,滋味火爆。外地朋友吃不了這麼辣,尤其是難以接受這麼猛的花椒,往往直接來清湯。重慶小面一吃清湯,不足之處立顯。

第三,麵條口感原因。重慶小面多用機器壓的鹼水面,口感不好,筋道不足。外地遊客尤其是北方朋友立馬就吃出來了,嫌棄滿滿,畢竟北方是麵條窩子,善吃善烹麵條,手工麵條的筋道和香味確實一絕。

重慶小面的靈魂在佐料而不在麵條,吃的就是調料,佐料下得猛,各種調料裹滿面條根根濃郁,回味無窮。個人建議,每到一個城市儘量摒棄口味成見,盡情地去享受當地美味。比如去北京別拒絕豆汁兒和滷煮火燒,去西安就盡情享用各種麵食,去河南得吃吃燴麵和胡辣湯,到成都各種麻辣小吃一口端,去寧波三臭得挑戰一下,等等。

怎樣才能吃到正宗的重慶小面?

首先慎選景區麵館,尤其是那些打著“正宗重慶小面”招牌的館子,地道的重慶小面用的都是比較本土化的名字,比如趙伍面莊、月亮面莊、梯坎面、板凳面、眼鏡面之類的。

第二,選本地人常去的館子,多位於小區樓下或老街背巷,提前做好攻略,或諮詢重慶的朋友,或者直接跟著本地人走看那家麵館生意好本地人還多。這樣的話,雖然不能保證百分百好吃,但一定能降低踩雷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