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楊天真姐姐近期又上了熱搜。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原因是與張藝興和平分手停止合作,雖然粉圈一時間沸沸揚揚,但是在二者“分手”的微博下,卻是粉絲整整齊齊的“抒情控評”,看似“歲月靜好”的狀態,但熟悉粉圈的人,卻清楚明白這夾雜著多少粉絲的“激情”。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上個月,有60多萬粉絲的楊冪官方粉絲團賬號突然發文控訴楊冪工作室,指出楊冪粉絲與工作室多次溝通無果,信任破裂,不得已採用公開方式告知工作室粉絲各項訴求。鐵粉們都將頭像換成了黑底綠字的“抵制自制,嘉行倒閉”的字樣,甚至有理有據出了抵制聲明。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原因在於有爆料稱楊冪即將主演新戲《許你暖暖的晨光》,而幕後主創仍是嘉行內部班底製作。在正劇橫行的當下,楊冪粉絲認為嘉行傳媒沒有合理楊冪規劃未來的發展路線,在年紀不再適用於偶像劇的情況下,依然讓楊冪出演嘉行自家的商業劇,不僅對楊冪的個人價值無法提升,也對嘉行“奶新人”的做法加以控訴。

甚至,諸多粉絲在楊冪出席的代言活動中,手舉橫幅表達訴求,橫框上清晰明瞭寫著“拒絕嘉行劇,要做好演員”、“嘉行不義必自斃,拒絕嘉行自制劇”等。並在楊冪微博下集體刷屏:“你還想當人民的女演員嗎?”、“拒絕嘉行自制”、“你對未來有規劃嗎”等等。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而最終的結果,還真以粉絲成功告終。路人在粉絲團大獲全勝的吃瓜中,也不禁進行沉思,先拋開嘉行與粉絲的孰對孰錯,光是想到近年來因為粉絲舉動,就有多位藝人的經紀人被迫離職。顯然,“粉絲”也逐漸推翻固有的粉圈思維,開始參與到了藝人的職業規劃。而瘋狂的粉絲行為背後,究竟是什麼給予他們如此大的權力?互聯網造星模式下,粉絲竟然能擔當起如此重要的功能和角色。

粉絲文化:從“追求”到“被需求”

“粉絲”,即(運動、表演藝術或某名人的)熱心追隨者或支持者。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從社會學角度看,“粉絲”就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它具備社會群體的一般特徵:

①有明確的成員關係。

②有持續的相互交往。

③有一致的群體意識和規範。

④有一定的分工協作。

⑤有一致行動的能力。

曾經的“粉絲文化”,僅限於比較喜歡一個歌手或演員,於是開始默默支持他,他/她出了專輯,粉絲去買去聽;他/她的新劇、新電影播出,粉絲去看;最多也就攢點零花錢去參與一場演唱會,或者用還沒有強大網絡功能的諾基亞手機請親朋好友們發短信為喜歡的偶像拉個票......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以前的粉絲,大多數是以“追求”偶像的心態,因為喜歡從而追求,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單純支持一個人,也同時覺得“偶像世界”距離自己太過遙遠,大部分粉絲都是“默默追求體”,不太會能參與到偶像的生活。所以,以前的粉絲崇拜不小,野心不大。

比如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的電視選秀時代,多以超女、快男為典型,出現了李宇春、周筆暢、張傑等一批通過電視選秀出道並獲得人氣的明星。在此階段,選秀的主要評判依據依然來源於專業評委的打分,而粉絲的支持力度僅僅只能作為附加成績。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網絡時代的變化下,除了“造星模式”開始發生變化,“粉絲文化”也逐漸有了“新方向”。“機場接送機、各種商演活動、劇組探班”等幾行字的消息便能實時傳遍網絡,藝人與粉絲之間關係不像以前那樣遙不可及,粉絲秉承著“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的理念,追星變成一種新潮流。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於是,成千上萬個“後援團”破蛹而出,領頭者在網絡中組建後援團,組織粉絲投票打榜控評。通常,這類人在粉絲團中充當領導者的角色,簡稱為“粉頭”、“站姐”。當然,除了“站姐”與“官方後援會”外,團體中的各個成員同時也可建立各類成熟的“粉絲站”,並且每個“粉絲站”都有明確的分工,甚至有著如同企業管理體系中一樣清晰的工作框架與“一條龍服務”。

前線組:實時跟進偶像的各個活動並保證最佳拍攝席位,及時收集最新鮮物料供後援團經營使用。

數據組:實時監控偶像粉絲增長和各大榜單與APP的起落情況。

控評組:偶像微博與大V微博下的正面輿論引導,轉發評論點贊保持偶像網絡熱度。

反黑組:及時發現網絡中的偶像黑料,舉報對偶像不利的抹黑言論,降低負面影響。

打投組:組團快速而大批量地貢獻偶像的點贊和投票數,保證偶像的各類新媒體指數。

文案組:後援團及各類粉絲站中的文字寫手,需要有一定文筆基礎,既要能讚美又能書寫專業聲明。

美工組:前線組發來圖片物料後進行精修,以及各類節日相關的圖片物料。

視頻剪輯組:混跡於各類視頻網站,將偶像視頻剪輯成有趣內容並進行投放,保持偶像熱度。

除了微博外,粉絲還需要重點監測豆瓣和兔區。而三個迥然不同的網站中,自然也存在不同的維護方式,比如在楊天真都忍不住加入的豆瓣八組中,粉絲需要將一些小組討論熱度高的話題進行控評重點,以防負面消息成為話題成為熱搜。而兔區是晉江一個匿名論壇,又名為:明星八卦、爆料、謠言的傳播地。於是為了第一時間維護偶像的名聲,也是粉絲隱居的高發地。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微博,微博熱度不僅代表著藝人的等級,同時微博熱度高的藝人也可以被更多的製片方、廣告方、品牌方、時尚圈所青睞。於是更多的粉絲將主力放到微博,瘋狂進行轉發、評論、點贊等,甚至不惜購買微博號去掄博打榜。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如果數據稍顯弱勢,將會受到其他藝人粉絲的“嘲笑”。就比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周杰倫蔡徐坤事件”,因為周杰倫數據難看被蔡徐坤粉絲嘲笑後,打擊了周杰倫的佛系粉絲團體,於是策劃了一場“老齡粉絲的狂歡”,一時間成為娛樂圈美談。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新媒體時代到來後,粉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明星為了熱度很需要粉絲的協助,所以也不乏會出現有一些藝人甚至親自下場“要求”粉絲做數據的情形。雖然被嘲“吃相難看”,但不得不讓人唏噓,粉絲,真的太重要了。

而粉絲的地位之所以被如此誇大,主要還是因為“造星模式”發生了變化。比如最近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利用給粉絲“養成偶像”的觀感打造偶像團體,除了舞臺表現的展示外,練習生的日常訓練、生活節奏也被搬上熒幕,讓粉絲能夠直觀瞭解到偶像背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此類形式的出現其實與以往的粉絲模式不同。假如以前的快男超女的粉絲只作為“輔助行為”,那現在的粉絲,便可以通過活動現場及網絡投票的形式來決定團隊的成員咖位排行。於是,粉絲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和參與權,超越了評審成為了最大主控者。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從初代的“追求”變成了如今的“被需求”,粉絲追星模式變了,他們成為了幫著藝人制造熱點的“重要助力”,於是粉絲開始越來越硬氣,所以才有了上文中的一件件粉絲與經紀人、經紀公司之間的“糾葛”。

相愛相殺的粉絲與經紀公司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粉絲與經紀公司的矛盾中,先來分析為何說粉絲與經紀公司/經紀人“相愛”。

粉絲雖然才華橫溢,但也並非無所不能。比如,偶像的各個行程通告自然只有負責安排的經紀公司所知,以及偶像出席活動的粉絲名額,也需要通過經紀公司的協助。於是,粉絲自然需要與藝人經紀公司/經紀人進行緊密接觸,而經紀公司在為粉絲後援會提供一手行程與藝人活動的應援位置外,也會給粉絲下達“任務”,包括轉發量、話題量、曝光量、播放量等等。因為經紀公司同樣心知肚明,這些數據,是各大品牌方與製作方衡量一個藝人價值的重要參考數據,數據好看便自帶片約與廣告約,於是粉絲與經紀公司/經紀人達到互利。

其次,為何說粉絲與經紀公司/經紀人“相殺”?

粉絲團體中人數眾多,自然也不乏能人輩出,尤其分佈在各個小組內術業有專攻的粉絲成員,更加會著重考量藝人團隊為藝人配置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評測”。一般一個經紀公司,一個經紀人或宣傳等不會僅僅只帶一個藝人,但這個藝人的粉絲卻“專注”單人,所以在藝人的熱度開始下降或不如他人時,粉絲會自然而然“怪罪”於經紀公司,於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

A藝人被B藝人壓番,粉絲:撕!(甚至可能A與B分別為男女一號)

A藝人接了B戲推了C戲,播出後B戲一般,C戲卻爆了,粉絲自覺經紀公司眼光不佳:撕!

A藝人帶同公司新人一起拍戲,粉絲自覺偶像奶藝人影響未來發展,經紀公司過於吸血:撕!

A藝人傳出謠言,經紀公司沒有及時出聲明與律師函,粉絲自覺經紀公司公關能力弱:撕!

A藝人新作品上線,粉絲認為熱度較低,證明經紀公司沒有宣傳實力:撕!

A藝人傳聞將要代言或拍攝某作品,官宣卻是B藝人,粉絲自覺經紀公司撕資源能力差:撕!

A藝人經紀團隊同時帶了同公司的B藝人,粉絲自覺公司不公平對待A藝人:撕!

......

於是,粉絲“撕”經紀公司/經紀人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成功的也不在少數,比如陳曉粉絲聯合抵制陳曉經紀人李丹,還總結了她的三宗罪,成為粉絲撕經紀人的典型代表。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為此,廣大吃瓜網友也發出了自己的看法。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有網友認為“互撕行為”過於招黑難看,容易降低藝人路人緣。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也有網友站在粉絲角度,認為粉絲的愛大於一切。

觀察|粉絲與經紀公司:沒有硝煙的“戰場”

也有網友比較理智,認為粉絲不應該讓偶像所尷尬。

有關於粉絲與經紀公司的戰爭,應該會持續進行下去,畢竟有戰場的地方必少不了鬥爭。而粉絲,的確也能起到督促經紀團隊的優勝劣汰的作用,成為娛樂圈中的“監察委員”。但是,隨著部分粉絲權利的變大以及利益的誘惑,關於粉絲後援會內部的“違法”因素,也逐漸開始展現出來。也許不久的將來,“粉絲市場”也會即將迎來一場“大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