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悍匪杜立三自稱“馬上皇帝”,是如何被張作霖擊斃的?

薄荷味汽水


張作霖號稱“東北王”,但有人認為,如果杜立三沒死,那麼“東北王”的稱號,就輪不到張作霖了。

(杜立三劇照)

那麼,杜立三是誰,他究竟有多厲害,又是怎麼死掉的呢?

杜立三出生在1880年。儘管他的年紀,比起同時期的綠林人物要小,但他的出道時間,卻比大部分人都要早得多。杜立三的父親杜寶增本身就是一名土匪,杜立三子承父業,在12歲的年紀,就開始了綠林生涯。

在他16歲那年,杜寶增遭到族叔杜寶興出賣,被官府抓去砍了頭。杜寶興一不做二不休,他甚至還打算把杜立三的母親也抓去賣掉。

杜立三知道真相後,當即夥同數十人,把族叔杜寶興和他的兒子抓起來處死。年紀輕輕便得報殺父大仇,杜立三很快就在綠林中有了一定的名氣。

杜立三行事狠辣,這是當時人們對他的一個最深刻的印象。比如,當有人想要入夥時,杜立三總是會讓他們頭頂雞蛋,站到幾十米開外去。他會淡定地站在遠處開槍射蛋,以此觀察測試者的一舉一動。

一般來說,只要測試者不流露出畏懼的情緒,杜立三就會讓他入夥。但前提是,這個人還得活著。通常每十個人裡,杜立三會因為失手而打死一兩個人。而他這樣的槍法,實際上已經非常厲害了。

20歲那年,杜立三圈定了臺安縣和遼中縣一大批地區為根據地,並開始向當地的百姓收取“保護費”。杜立三規定,每10畝地,每年需要交2塊大洋。這稅率,甚至比清政府的還要高。杜立三還在河邊設卡,要求遼河的過往船隻,每船每趟必須交5塊大洋。

(徐世昌劇照)

儘管杜立三非常貪婪,但仍有一部分老百姓將他稱作“好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當時的遼河常常洪水氾濫,百姓受災嚴重,而清政府又不管。杜立三下令拿錢出來維修河道,並將其中一條支流截斷。這一舉動,不僅解決了水災問題,同時還讓截流後的區域,成了一片低窪的沃土。這些事至今在當地的縣誌中仍有記載。

其二,杜立三有一個外號,叫做“包打洋人”。當時沙俄不停向東北南部擴張,杜立三的利益遭到了嚴重的侵害。為了擊退俄國人,杜立三多次帶隊突襲俄軍營地,迫使沙俄不停地向後撤退。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杜立三也曾配合日軍,多次向沙俄軍隊進攻。杜立三因為抗擊侵略者,被當時的百姓們冠以了“英雄好漢”的名頭。

有人認為,杜立三打擊沙俄,主要是利益原因。其民族氣節的成分,其實是很少的,他不配被稱作好漢。但不管怎麼說,杜立三確實是多次打擊了外國侵略者,成功保衛了國土。至於真實動機,那便是見仁見智了。

1907年,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東北總督徐世昌開始感到不安。為了除掉心腹大患,徐世昌決定讓張作霖前去剿滅杜立三。

(張作霖劇照)

考慮到杜立三勢力強大,張作霖決定避免硬碰硬,用計將杜立三除掉。

張作霖先派人向杜立三賀喜,佯稱奉天總督派人來向他招安,他請杜立三火速來新民會見招安委員。杜立三在和家人商量後,覺得前往新民的風險太大,很可能是張作霖的圈套,隨即回絕了張作霖。

張作霖見計劃失敗,又把杜立三的叔父杜泮林請了出來。他對杜泮林說:“我和立三是朋友,怎麼可能加害他?前幾天,徐總督帶了一師的人馬來了奉天,說是要剿滅立三。我多次上稟,請求徐總督暫緩,讓我疏通疏通,這才暫時壓了下來。現在我請您來,就是要替立三想想辦法。”

杜泮林聽完之後非常感動,當即寫信給杜立三,讓他趕緊到新民來,商談招安事宜。杜立三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還是決定前往新民。為了自身的安全,杜立三做了多項周密的佈置。但可惜的是,在聽說杜立三要來後,張作霖也進行了嚴密的佈置。而他的佈置,卻讓杜立三插翅難飛。

杜立三抵達新民後,張作霖只帶了兩個護衛,與杜立三共進午餐。到了晚上,張作霖正式擺宴,要與杜立三洽談招安之事。杜立三見張作霖熱情,便也只帶了兩個護衛前往。結果在晚宴結束後,杜立三剛走出門口,就被幾個大漢按在地上,當場就被殺死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杜立三是清朝末年盤踞在遼河下游一股勢力龐大的土匪頭目,因勢力範圍位於遼寧西部,被清政府稱為“遼西巨匪”。杜立三與張作霖都是土匪出身,兩人還曾經結拜為兄弟。不同之處在於,張作霖為了洗白上岸,接受了清廷招安,被任命為新民馬隊管帶。

替父報仇聲名鵲起

1880年(光緒六年),杜立三出生於遼寧省遼中縣,其父杜寶增和幾個弟弟杜寶興、杜寶善、杜寶旺拉幫結夥,稱霸鄉里,是當地有名的土匪。杜寶興為了升官發財,不惜出賣兄弟向官府告密,導致杜寶增被官府捕殺。此後不久,杜寶興又動起了賣掉寡嫂的念頭,當時只有16歲的杜立三從母親口中獲悉詳情,召集一批少年同伴把叔父杜寶興抓住並當場處決,報了殺父之仇。此後,杜立三聲名鵲起,附近很多人前來投奔他。對於前來入夥之人,杜立三用“開槍試膽”的招術來甄別良莠。凡是前來入夥之人,必須頭頂雞蛋,杜立三在幾十米開外開槍射蛋,凡是站得穩,不膽怯,不怕死的一律錄用。一些心理素質不過關或者一時失手的人都成了杜立三的槍下之鬼,但他槍法之精準在當時已經算是鳳毛麟角。

馬上皇帝包打洋人

很快,杜立三的隊伍發展到數千人的規模,成為縱橫遼河一帶的巨匪。他經常騎著一匹名叫“青燕子”的寶馬,馳騁在廣袤的白山黑水之間,自稱“馬上皇帝”,儼然有與光緒皇帝分庭抗禮的架勢。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沙俄趁機派出17萬人的軍隊,以鎮壓東北義和團為名,大舉入侵東北地區,意圖吞併東北三省。《辛丑條約》簽訂後,沙俄被迫於1902年簽署退兵協議,然而實際上卻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姑意挑釁製造戰端。這就與同樣覬覦東北的日本發生衝突,從而爆發了著名的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為了抗擊沙俄,用武器裝備籠絡杜立三。老毛子在東北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在勢力擴張中涉及到了杜立三的根據地。為此杜立三接受了日本人的資助,採用游擊戰術襲擊沙俄軍隊,多次殲滅小股俄軍。沙俄軍隊曾多次圍捕杜立三,可他憑藉熟悉地形的優勢,每次都讓俄軍無功而返,反倒處處落入預先設下的陷阱之中。

有一次,沙俄軍隊在臺安縣境內張荒地大橋附近駐紮。這裡是杜立三的勢力範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杜立三立即組織人馬發起進攻,先後打死俄軍三十多人,打傷上百人,把沙俄軍隊逼回遼陽,這場戰鬥替杜立三贏得了“包打洋人”的稱號。

以毒攻毒遭到誘殺

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威脅到士紳及官府的安全。1907年,東北改省制,任命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上任後決定剿滅“遼西巨匪”杜立三。徐世昌採用“以毒攻毒”的策略,把這個艱難又棘手的任務交給了受撫不久的張作霖。

張作霖認為除掉杜立三既可以消滅威脅自己的一大勢力,又是一個邀功請賞,飛黃騰達的好機會,於是召來張景惠、張作相、湯玉麟幾位拜把子兄弟一起謀劃。他們一致認為杜立三槍法精準,勢力又大,如帶兵直接征剿,恐難以奏效,於是決定誘殺。

張作霖以結義兄弟的名義送信給杜立三,稱朝廷派人前來招撫,給的官位比自己還高,請他速來新民拜見特使,商議受撫事宜。杜立三對於無事獻殷勤的張作霖不太信任,認為前往新民風險太大,極有可能是張作霖設的圈套,因此沒有答應這場邀請。一計不成便生二計,張作霖見杜立三不信任自己,於是請來黑山秀才杜泮林。杜泮林是杜立三的同宗叔父,也是張作霖的義父。張作霖非常誠懇的對杜泮林說:“我和立三既是綠林朋友也是結義兄弟,現在我歸附官府,有了一條出路。但貧賤之交不可忘,想勸立三也洗手不幹了,憑他的才幹和力量何愁不青雲直上,可他卻認準了,要一條路走到黑,我勸了幾次都不聽。”

見杜泮林已經相信了這套說辭,張作霖又趁熱打鐵的說道:“前些天徐總督調來一支兵勇,要去剿滅立三的人馬,我一聽很著急,多次稟報徐總督,請他暫緩用兵,好讓我先疏通疏通。我讓部下襬了幾桌酒席,請立三前來敘一敘,可惜他誤會了,還說了好些閒話。現在立三的處境不好,我也不計較這些了。這次請您老人家來,就是替立三想想辦法。”杜泮林聽完以後大受感動,認為張作霖很講義氣,為了侄兒的前途考慮,決定親自去請侄兒到新民來受撫。杜立三對叔父很信任,所講得也頗有道理,於是決定前往受撫。為了穩妥起見,他精選了13名身手矯健的土匪作為隨身護衛,一同來會張作霖。同時從老巢到新民的途中,安置了四個哨所,每所有十名騎匪,如有風吹草動,立即快馬傳報。張作霖也沒閒著,派張景惠帶騎兵五百人繞道八角臺暫住,等杜立三動身後,準備進剿匪巢;派張作相帶領一隊騎兵埋伏在路上,防止杜立三回竄並消滅有可能通風報信的騎哨。

張作霖派人在新民府郊外迎接杜立三一行,並安置在招待處。不多時,張作霖前來拜會,隨身只帶了兩名護衛。雙方寒暄過後,張作霖招呼上酒菜,席間頻頻舉杯,恭賀杜立三此番受撫一帆風順,光耀門楣。散席後,張作霖請杜立三到新民府大院面見特使,籌商受撫事宜。杜立三見張作霖只帶了兩名護衛,為了面子上好看,便也只帶兩名護衛,把其它人都留在了招待處。杜立三和張作霖來到新民府大院,張作霖已在後院擺了一場鴻門宴。宴席結束後,興高采烈的杜立三剛踏出門口,就被從門後突然衝出的幾名大漢按倒,其中一名大漢手起刀落,將杜立三當場殺死,“遼西巨匪”就此殞命。不久,張作霖因剿滅杜立三有功升任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此後逐漸成為稱霸東三省十餘年之久的“東北王”。


歷史茶坊


有道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在中國的湘西和東北,那都是土匪輩出之地。

在清朝末年時期,因為日俄的介入,東北地區秩序混亂,各地紛紛出現自立山頭馬匪,比較出名的有張作霖,座山雕,還有遼西巨匪杜立三。

這杜立三出自土匪世家,他的父親就是有名的土匪,杜立三自小跟隨父親闖蕩江湖。但後來因為族叔的出賣,他的父親被官府砍了頭,這位族叔還準備把杜立三的母親給賣掉,結果杜立三直接率領同夥,將這位族叔滿門誅殺,由此杜立三在綠林中也名聲大振。這一年,杜立三16歲。

此後,杜立三越做越大,麾下彙集了近千人的部隊。據說,杜立三曾規定,凡意欲入夥者,都要經過杜立三的開槍試膽。被試者頭頂雞蛋一個,杜立三站在幾十米開外,開槍射蛋,站得穩、不膽怯、不怕死者一律錄用。

在這種考核之下,杜立三麾下的小弟,那個個都是不怕死且能征善戰之輩,因此也讓他的實力在東北眾多馬匪之中排名前列,再加上杜立三不僅騎術精湛,而且槍法了得,因此自詡為“馬上皇帝”。



在杜立三最鼎盛時,他先後佔據今遼寧臺安縣黃沙坨鎮和遼中縣朱家房鎮一帶,並強迫百姓每十畝地徵收兩塊銀元,比清政府稅還重,而清政府對此卻也無可奈何,因而它又被人被清稱之為“遼西巨匪”。

後來,沙俄勢力涉足遼西,與杜立三的利益發生衝突,於是杜立三便開始帶人頻繁騷擾俄軍,在幾次對戰之中,杜立三先後打死三十多沙俄兵,打傷上百人,迫使沙俄軍隊退回遼陽。

後來,日俄戰爭中,杜立三還曾配合日軍,攻打沙俄軍隊,騷擾沙俄的後方補給線,為日本的最後勝利出力。 因此,沙俄兵十分懼怕杜立三,他們之間常以“出門遇上杜立三”來詛咒對方,杜立三本日還由此獲得了一個“包打洋人”的綽稱。

再後來,杜立三勢力越來越大,不僅欺壓平民百姓,還威脅到地主、豪紳和官府的安全。

於是在公元1907年,徐世昌被任命為東北三省總督。新官上任,勢必要做出點成績來,他自然就瞄上了杜立三。不過,徐世昌也知道杜立三是一塊硬骨頭,所以他權衡再三,決定採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派剛被招安不久的張作霖前去剿滅杜立三。



張作霖接到命令後,認為除掉杜立三可以向徐世昌邀功請賞,所以便欣然接下這個任務。隨後,張作霖把結義兄弟張景惠、張作相、湯玉麟找來,一起謀劃,他們均認為杜立三槍法好,勢力又大,如帶兵直接前往征剿,恐怕有失,最後一致決定誘殺。

張作霖先以把兄弟的交情派人問候杜立三,並告訴杜立三:天降喜訊,杜三哥你要升官了。總而言之,奉天總督賞識你的才能,決定招安你,給你的官位比我還高,所以你現在趕快過來,朝中的大官正急著接見你,對你進行正式任命。機不可失,速來,速來!

但是,杜立三同他母親和弟弟商量後,都認為此去風險太大,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張作霖設的圈套,因而沒有答應張作霖的邀請。

張作霖見杜立三不來,便又生一計,張作霖又找到了杜立三的族叔杜泮林。這杜泮林是杜立三的族叔,在當地有威望,很受杜立三敬重。張作霖先用花言巧語將杜泮林接到新民府,重情相托,並引見徐世昌派來的委員,證明確是招安。

接著,張作霖又告訴杜泮林,如果此番杜立三不接受招安,朝廷將要派重兵圍剿,到時你們都要跟著受災受難。最後,為表示自己的誠意,張作霖還拜杜泮林做了義父,表示自己和杜立三情同兄弟,決計不會害他。

在張作霖的威逼利誘之下,杜泮林遂慨然揮筆寫了一封信給杜立三:“遊俠非終身之事,梁山豈久居之區;一經招安,不僅出人頭地,亦且耀祖榮家”。杜立三叔叔親筆信,感到講得有道理,替他想的也很周到,於是他在與母親商量後,決定前往接受招安。



不過為安全起見,杜立三也是做足了準備工作,他先是通知附近匪幫和留守的親近匪眾二百多人,讓他們高度戒備,隨時馳援;接著他又在由青麻坎到新民的這二百里途中,安置四個哨所,每所有十名騎匪,如有風吹草動,立即快馬傳報。最後,他自己精選十三名身手不錯的土匪作為貼身護衛,一同赴新民府來會張作霖。

然而,杜立三卻並不知道,張作霖的準備工作更加充分,在杜立三動身之前,張作霖就密令張景惠帶騎兵五百人到杜立三的老巢附近,只能杜立三離開後,就直接對杜立三的老巢進行清剿,以防止消息走漏後外匪增援。

同時,張作霖還另遣一部分騎兵分散在這二百里途中,目的就是消滅杜立三設置的這四個哨所,並防止杜立三回竄。最後,張作霖在新民府街上的興和店為杜立三設招待處,店內伏下便衣隊伍。新民府後大院做為會談場所,已布好伏兵,專等杜立三入網。

等到杜立三來到張作霖特意給他安排的招待處後,張作霖便招呼上酒席,與杜立三共進午餐。張作霖頻頻舉杯,慶賀杜立三此次進省一帆風順,升官耀祖。宴後,張作霖同杜立三到新民府大院共商招安事宜,杜立三見張作霖只帶兩名警衛,便也只帶兩名保鏢,其餘人都留在了招待處。

然而,等到杜立三剛走新民府大院內,就被突然從外面衝來的幾個大漢按倒,其中一名大漢手起刀落,將杜立三殺死。他的兩名保鏢也很快被殺死,至於留在招待處的十一人也被早已埋伏好的便衣隊伍給殺死。這就是張作霖誘殺杜立三的經過,此時正是1907年6月6日。

最後提一點,杜立三被張作霖誘殺後,其部下吳三勝收集杜立三殘部,918事變後成立了“抗日救國軍”,後被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收編,吳成為第三十八路司令,後來對日作戰多有戰績,但最後受誘降被殺。


我是趙帥鍋


杜立三在奉天橫行霸道的時候,張作霖還排不上號,甚至還曾被這個土匪頭子追著打。不過,江湖上都說不打不相識,杜立三和張作霖打了一場糊塗仗,隨後還拜了把兄弟。只可惜,已經“洗白”的張作霖,最終還是奉命剿了杜立三。

悍匪遇上保險隊,張作霖一敗塗地,在大地主的調停下,和杜立三拜了把子。

年輕時的張作霖,娶了個好老婆,在岳父的支持下拉起了支隊伍,建立了“保險隊”。起初,作為隊長的張作霖,手底下有二十多人,負責保護附近七八個村子,而地方上則負責籌措這支隊伍的開銷。

在亂世中,張作霖的這支保險隊,也算是比較厚道的了。與那些鬍匪和散兵遊勇相比,張作霖“不吃窩邊草”,也確實維護了周邊百姓的安全。時間久了,張作霖的聲名也就日漸傳開了。

當時,遼中地區有一夥悍匪,其頭目就是杜立三。杜立三(1880-1907),原名國清,乳名小立子。杜家是闖關東時來到遼中縣於家房鎮的,可惜做起了“祖傳”的鬍子。

杜立三的勢力很大,結果有一次派人到張作霖管轄的地方搶劫,被張作霖的保險隊給收拾了。就這樣,杜立三帶著隊伍來尋仇。起初,杜立三和張作霖在遼陽相遇,隨後開戰,可惜張作霖的保險隊不是杜立三的對手,只好狼狽逃竄。

張作霖逃到鎮安縣時,躲到了一個大財主家。這戶人家,就是湯玉麟的本家叔叔,在當地挺有聲望,大家都稱其為“湯二爺”。結果,在湯二爺的調停下,杜立三和張作霖冰釋前嫌,兩人還拜了把子。

張作霖加入官軍後,接到了一個命令:剿滅巨匪杜立三。

領導過一段時間保險隊後,張作霖被政府給收編了。1903年,張作霖的隊伍和當地的巡捕合併,成立了新民府巡警中營遊擊馬隊,這支隊伍後來又擴編,由張作霖出任管帶。

張作霖加入官軍,成了清朝的軍官,自然也就受清政府的差遣了。而隨著杜立三的橫行霸道,清廷也決定對其進行圍剿,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張作霖身上。為此,盛京將軍衙門給張作霖下達了一份命令:

“查遼西巨匪杜立三四處騷擾,日益猖獗,近且掠及官吏,災及洋人。巨匪不除,後患無窮。署命遊擊馬隊三營管帶張作霖率馬、步隊往剿之,不得貽誤。”

經過反覆斟酌,張作霖決定給杜立三上演一樁“鴻門宴”,並編造了盛京將軍招撫杜立三的謊言,企圖在新民縣宴請杜立三,並乘機將其擒獲。

編造兩次謊言,終將杜立三誆入死局,完成了剿匪任務。

張作霖深知,杜立三不僅槍法精準,而且兵強馬壯,自己的隊伍雖然也不斷壯大,可終究還是難以同其硬碰。所以,張作霖還是決定智取。

由於當時盛京將軍經常對一些地方武裝進行招撫,所以張作霖就誆騙杜立三,說他領導的隊伍,已經被招撫,而且杜立三本人也被委以重任。

不過,杜立三也不是個笨蛋,他自知自己作惡多端,也瞭解張作霖絕非是個善茬,所以最終還是沒有理會。一計不成,另行一計,張作霖又想到了杜立三的同族叔叔杜泮林。

杜泮林是個老實人,但在當地挺有威望,深受杜立三尊敬。值得一提的是,張作霖還曾認杜泮林做義父。為了誆騙杜立三,張作霖跑去杜泮林那裡,拿出了偽造的招撫文書,令杜老爺子十分高興。

杜泮林得知侄子被招撫,做了清朝的官員,十分高興,也修書一封,請他來新民。就這樣,杜立三還是被張作霖誆入了死局。

由於新民是張作霖的地方,儘管杜立三十分謹慎,讓幾百人在城外埋伏,自己還帶著幾個親信進城,可終究還是讓早有準備的張作霖給擒獲了。杜立三被擒後,經過審判,隨即槍決。據說,直至杜立三上刑場,還是罵聲不絕。


史海爛柯人


杜立三,晚清東北悍匪,出身天津,時逢闖關東浪潮,便隨著家人來到了東北,杜立三的父親本就是土匪一名,杜立三長大成人之後,繼承了父親的“家業”,成為了又一名悍匪,稱霸遼西,甚至敢與沙俄軍隊作對。<strong>

早年為父報仇反成就了自己

杜立三的叔叔名為杜寶興,或許是財迷心竅,杜寶興將杜立三的父親,也是杜寶興的兄弟,杜寶增抓去了官府,砍了頭,聽聞了這件事的杜立三,立馬抄起傢伙,帶人前去吃掉了杜寶興。

此役過後,杜立三名聲鵲起,東北豪強中,有了杜立三的一席之地。

勢力最盛,“馬上皇帝”聯日抗俄

杜立三佔山為王,其勢力確實不小,比之當時的張作霖可是不逞多讓,當時沙俄打算在東北地區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恰好與杜立三產生了衝突,杜立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帶人跟沙俄打了不少次仗。

後來日本人也打算插手東北事務,便邀請了杜立三前去抗擊沙俄,日本人為杜立三提供了大批軍火,杜立三不辱使命,率人對沙俄勢力產生了不小的威脅。一時間,杜立三成為了東北官方的禁忌,少有人敢動他的。

好景不長,兩兄弟被迫大動干戈

張作霖與杜立三本就是拜把兄弟,注意,張作霖的拜把兄弟可一點也不少。當時的東北總督,決心剿滅杜立三這一支悍匪,但東北總督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硬打杜立三會跑,鬥智鬥勇他們勢必要損傷慘重,或許是靈機一動,東北總督決心派遣已經被招安了的張作霖前去收拾杜立三。

張作霖大擺鴻門宴,杜立三功敗垂成

杜立三的勢力一直都很大,張作霖也知道此行不可硬來,只能智取,若是實打實的跟杜立三打一仗,或許到最後自己這一支人都要被剿滅,於是,張作霖藉著招安的幌子前去尋找杜立三。

杜立三也是人精,任憑張作霖說破天,杜立三就是不上鉤,不打算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投誠官方。

此舉不成,張作霖便找到了杜立三的叔父,經過叔父的調解,杜立三還真發現自己這樣下去確實不能成事,於是便也聽了叔父的建議,打算尋到張作霖商討招安的事宜。

張作霖早已擺好了鴻門宴,只待他杜立三自投羅網。

杜立三沒帶幾個人就奔赴了張作霖的腹地,準備已久的張作霖在飯飽酒足以後便將杜立三抓捕歸案,並將杜立三處決。

杜立三也是信錯了張作霖,本來是想招安的,結果卻是把自己搭了進去。


魏青衣


張作霖的拜把子杜立三,是當時名震一時的東北悍匪,但最終還是被張作霖設置“鴻門宴”滅掉了。

馬上皇帝杜立三

說起杜立三的為人,基本上跟張作霖是差不多。只不過杜立三是繼承了土匪爸爸的事業,他父親被官府殺害後,當他得知是自己的叔叔杜寶山舉報了父親時,便帶上幾個兄弟殺死了杜寶山父子,他的名聲也由此傳了出去。杜立三平時不喝不賭不吸,但是非常喜歡馬,且槍法好,故有“馬上皇帝之稱”。有了名聲,他於是糾合了父親之前的兄弟們,成為了橫行東北的土匪。杜立三除了抗擊東北的沙俄勢力和不接受日本外,也是幹著禍害百姓的勾當,比如想方設法收取老百姓的保護費,強搶婦女等等,反正是壞事多於好事。


招安杜立三

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後震驚了官府。1907年,徐世昌出任東北總督,準備好好治理東北的匪患,能招安的就招安,實在不行的就直接滅了。從甲午戰爭敗退回來的張作霖也落草為寇當了土匪,並且趁著官府招安的浪潮,搖身一變從土匪成為了官差。精明的徐世昌打算用招安的土匪來對付土匪,於是給張作霖許以高官厚祿,命令他消滅杜立三。張作霖因為跟杜立三拜過把子,所以出於情義,給杜立三來個先禮後兵,要求杜立三響應招安政策。



勸降杜立三

起初,杜立三是拒絕招安,還認為張作霖沒有骨氣。後來看到大多數土匪要麼接受了招安,要不就被滅掉。張作霖看到杜立三猶豫,於是請來杜立三信得過的叔父杜泮林,對他說:“我和立三都是綠林朋友,我現在歸順官府,有了好處我也不忘結拜之交,勸立三也洗手不幹了。可他不聽,非要一路走到黑。前幾天徐世昌帶著一師兵馬,說一定要剿滅立三。我聽了後,說容我先勸一勸,可是我找到立三談了之後,他非但不信還說我閒話,我是真心為立三好。今天請您來就是想請你勸說立三。”


埋伏杜立三

杜泮林聽了之後大為感動,於是慨然寫了封信讓杜立三速到張作霖的新民府上來吃飯,並商議招安之事。杜立三見到叔叔親筆信覺得有理,但為了穩妥,家中也作了兵力部署,以防被害。他自己挑選了10幾個護衛一起來到了張作霖府上。然而張作霖的佈置更加周密。他密令張景惠帶500人部隊埋伏於杜立三老巢附近。在杜立三安排的哨所附近都佈置了便衣隊員,防備他回竄。在新民府街上興店為杜立三設招待處,店裡潛伏便衣隊伍,新民府後院為會談場所,一切妥當,只等杜立三入網。


斬殺杜立三

張作霖先是在城外迎接杜立三等人,然後安置在招待處。之後不久張作霖只帶2名隨從來拜訪,寒暄幾句後便上酒席共進午餐。杜立三的13個警衛在招待處大酒大肉吃喝著。飯後雙方在大院商討招安事宜。杜立三見張只帶了2人,於是放鬆了警惕,也只帶了2人來到大院。等會談結束,杜立三剛走出門口,就被突然從外面衝來的幾個大漢按倒,手起刀落殺死了杜立三,當時是1907年6月6日。

總結:杜立三,這個弛騁遼西一帶的悍匪,最終死於張作霖之手。他雖然剽悍,但最終趕不上張作霖的智謀,他後來稱霸東北成為東北王,可惜還是被日本人所害。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杜立三,東北悍匪,專幹些偷雞摸狗,魚肉鄉民,強收保護費,還強搶民女。杜立三是東北悍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為非作歹,作惡多端,禍國殃民。杜立三是悍匪,志大才疏,有勇無謀。杜立三太相信結拜兄弟張作霖,太高看自己,小看張作霖了。張作霖也是兇惡的大土匪,但他有勇有謀,能順應時代潮流,主流,積極響應招安,借招安之計,搖身一變,從土匪變官兵的華麗轉身,轉變,由於清剿土匪積極,認真努力,還盡力,並立功受獎,由此升官發財。張作霖老謀深算,老奸巨滑,借招安大計,為熱情款待結拜兄弟杜立三,大設鴻門宴,杜立三不知大難臨頭,離死不遠。原來,張作霖借招安之際,用鴻門宴來殺掉自己的競爭對手和死敵。張作霖為了招安大計,設鴻門宴,計殺杜立三。這是張作霖不念結拜兄弟情,不好好規勸杜立三,相反,背信棄義,計殺杜立三,好邀功請賞,好升官發財。張作霖不勸降杜立三,而是計殺杜立三。可見,張作霖為了升官發財,不顧江湖情,人間道義,還不顧結拜兄弟情,這是張作霖出於自己的私心私利,不得不不仁不義,也要冤殺,計殺杜立三,才能升官發財,還能當上大官。


中國美6220



東北悍匪杜立三的死,其實是死在了自己太過狡猾,飄忽不定的性格上面,就算張作霖不給他下套,別人早晚也會收拾他。

杜寶增是杜立三的父親,早年算是綠林中人。當年杜寶增曾收張作霖為義子,所以杜立三和張作霖很早就相識,按江湖規矩兩人算是拜把子兄弟。

杜寶增因和清兵作對被通輯,他的族弟杜寶興把杜寶增給出賣了,杜寶增被清兵殺害。有一次杜立三看見他娘一直在偷偷哭泣,問了才知道族叔杜寶興打算把他娘賣去窯子。十六歲的杜立三怒從心頭起,惡自膽邊生。他找出他父親以前收藏的槍支,偷偷趁著夜色把杜寶興裝進口袋拖到村口就給斃了,最後把杜寶興的兒子也用槍射殺了。


從此,杜立三苦練槍法,成了遠近聞名的神槍手,據說他經常在人的頭上放一雞蛋射擊,百步之外蛋碎而人毫髮無傷。

不久,以狠毒出名的杜立三拉起了一杆人馬。先是收田租和保護費,方圓幾百裡土地都歸他管。後來勢力不斷壯大,杜立三逐漸控制了遼河兩岸。他在河岸邊自建了“巡捕房”,以保護過往運糧的船隻和商船為名,強制收過路費,綠林俗稱“打水鴨子”。如有不從者輕則卸船捱打,重則船毀人亡。


晚清時期的東北,可謂魚龍混雜。除了日本人,沙俄勢力也不斷滲透蠶食東北。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杜立三組織武裝打擊沙俄的入侵。因為杜立三的武裝彪悍霸道,經常打的沙俄人也怕他三分。日本人看到杜立三抵抗沙俄有利可圖,就拉攏杜立三為其提供武器。有人說杜立三包打洋人,其實多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甲午戰爭之後的清王朝處在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對於象杜立三這樣的匪患也是無能為立。杜立三獨霸一方,自稱遼西的馬上皇帝。由於損害了周圍鄉紳土豪的利益,他們不斷請求官兵圍剿。但是幾次仗打下來,官兵損兵折將也是毫無辦法。


最終,遼西的匪患還是驚動了高層。東北總督徐世冒仔細分析了東北的形勢,認為必須以紅羅卜加木棒的做法。徐世昌首先以安撫為主,先後收服了張作霖、馮麟閣。杜立三當時沒有認清形勢,始終處於觀望之中。不過這個時期的杜立三依然我行我素,時不時還和官兵搞點摩擦。有一段時間,杜立三的人居然跑到張作霖的地盤上鬧事。張作霖只有忍氣吞聲,後來還捎了幾隻千年人參去給杜立三賠禮。

徐世昌想收編杜立三,等了半年還得不到答覆。他很不耐煩了,就想到以毒攻毒的計策。徐世昌以總督的名義給張作霖拍了一封電報,讓把杜立三解決了。


張作霖考慮了很久,他也不敢硬碰硬。但是他更不想失去這次納投名狀的機會,所以張作霖就想到了智取。先派人去試探了一下,告訴杜立三上邊派委員親自下來談收編的事情了。杜立三聽到後,果然不相信。

張作霖就去請了杜立三的親叔,左一個叔右一個叔的叫著,說我也是你的侄子不是,杜立三的拜把兄弟不是,現在有這麼好的差不當偏要一輩子當匪麼,我也是為他考慮的麼,你看我現在這一身皮不也人模狗樣麼。三杯酒下肚,張作霖又叫出那個假委員宣讀了上邊下達的委任狀。杜立三他叔被哄得一愣一愣,回去就趕緊把這件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次日杜立三安排好了接應他的人馬,帶著二十多個保鏢就去了張作霖安排的地點。見了張作霖,張作霖說大喜要為他設晏接風。等到宴會還沒開始的時候,張作霖一聲令下,杜立三的二十幾個保鏢還沒開一槍,就被擋在門外解除了武裝。等杜立三剛反應過來,就被張作霖埋伏在側的人一槍打到了腦袋開花。

收拾了杜立三,張作霖立即兵分兩路一舉端了杜立三的老巢。正應了那句“耍刀的刀上亡,耍槍的槍上死”。一代悍匪杜立三,就這樣被兄弟張作霖誘殺了。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著》,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點擊加關注,歡迎轉發、留言!


走著聊著


張作霖和杜立三早就有過節,曾經杜立三的手下人到張作霖的地盤上敲詐勒索,被張作霖的手下給打跑了。杜立三咽不下這口氣,就帶著自己的全部人馬,去找張作霖算賬,那時張作霖的勢力比不上杜立三,因此被打的很慘,只得逃亡,杜立三仍不肯罷休,一直追擊到了十七戶屯。在那裡有個人稱“湯二爺”的地主,與杜、張二人都有點交情。在他的說和下,杜立三與張作霖才盡釋前嫌,還結拜了並且二人都拜湯二爺為義父。可以山終究容不下二虎,這二人可都想做東北王,翻臉是遲早的事。

張作霖接到剷除杜立三的命令後,立刻就找來張景惠、張作相、湯玉麟等人商量計策,因為杜立三的勢力太大,不能跟他硬碰硬,只能智取,於是張作霖擺下鴻門宴準備誘殺杜立三。張作霖先是派人向杜立三道賀,說清政府想要招安他,而且許諾他高官厚祿,請杜立三到新民接受招安。杜立三也不傻,懷疑這是張作霖設下的詭計,便拒絕了。

張作霖見此計行不通,心中又生一計,將杜立三的叔叔杜泮林請到了新民,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一番。張作霖用自己花言巧語讓杜泮林相信了政府是真的要招安杜立三,於是杜泮林就給杜立三寫了封信,勸說杜立三來新民接受招安。

杜立三接到叔叔的信後,就覺得招安的事可能是真的,於是他便決定到新民走一趟。當然他臨走前也做出了周密的安排,而且挑選了十好幾個功夫較好的弟兄一起隨他去見張作霖。張作霖得知杜立三要來新民立馬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杜立三到達新民的招待處後,張作霖只來了兩個隨從來拜訪他,請他到新民政府商談招安的相關事宜。杜立三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兄弟都帶上,於是也只帶了兩個。到了新民府衙後,張作霖擺下好酒好菜招待杜立三,一個勁的給杜立三灌酒,把杜立三給灌醉了,吃飽喝足後,杜立三就打算回去休息了,哪知剛走到門口,就被人一刀給刺死了。

威名赫赫的杜立三就這樣輕易的被殺,死時還不到三十歲,假如杜立三沒有這麼早死亡的話,張作霖估計就成不了東北王了,可惜杜立三沒有張作霖的智謀,就註定了死亡。


談歷史兒


張作霖和杜立三,這是一個聰明的大魚吃另一條魚的故事。

說到張作霖和杜立三,這兩個人從本質上說都是土匪,但是土匪和土匪之間也有區別。

張作霖是跟著政府幹的,一定程度上有組織有紀律,有獎賞有懲罰。而杜立三呢,是家庭作坊,自立為王。

說實話,儘管杜立三把自己的土匪職業經營得很好,但是他從心底裡還是羨慕張作霖這種“官匪”的,這個想法恰巧就是杜立三悲劇的禍根。

既然張作霖是被政府招安了,應該好好經營自己的升官發財之路啊,為什麼後來又會和杜立三牽扯到一起呢。

事實上剿滅杜立三是一個叫徐世昌的人,他要求張作霖這樣做的。徐世昌是誰?他就是張作霖的頂頭上司,東三省的總督。

老闆給下了命令了,新上任的張作霖沒有別的選擇,肯定得好好完成任務,給上司一個好印象。

雖然前面說到杜立三隻是一個民間土匪,但是他的實力不容小覷,儘管他走的發財致富的路不是那麼光彩。但是土匪不都是這樣嗎?更何況杜立三雖然是土匪,卻也知道為百姓做好事,以此來收穫好名聲。比如修修路,修修河道什麼的。“馬上皇帝”的稱號不是一昧吹出來的。

張作霖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他並沒有採取一般的剿匪手段——武力收服。張作霖更傾向於做一個看似賞識人才的官員,因此他收到徐世昌命令之後,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給杜立三寫封讚美信,嘗試勸服他歸順。

前面說到過一句話,那就是杜立三從心底裡還是有些羨慕張作霖的。同樣是土匪,張作霖就不一樣了,他給政府辦事,是達官顯貴。雖然清政府的腐敗使得很多人不滿,但是貴族的地位還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杜立三拿到這封充滿著溢美之詞的招安信後實際上雙手是有點顫抖的,內心是有點激動的,他的這個反應在張作霖的意料之中。

但是張作霖沒有想到的是,杜立三這個人這麼謹慎。

杜立三在收到信後雖然有些動心,但仍然反覆斟酌。他叫來了自己的親信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建議他稍安勿躁,避免貿然行事。杜立三點頭同意,張作霖的一級計劃失敗。

很多人會想,既然招安不行,那麼還不如直接派兵攻打呢。張作霖可不會這麼草率,他想到了一個更加輕鬆的致勝方法。

張作霖依舊沒有放棄招安這個藉口,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讓杜立三相信自己,只要他肯信必然會來接受官位。等到那個時候,就可以來一個甕中捉鱉,一招致勝。

如何贏得杜立三的信任呢?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杜泮林。

這個人是張作霖認的義父,同時他也是杜立三的同族叔父。於是張作霖便一個勁兒的勸說杜泮林說服自己的侄子來政府當官。

杜泮林心想,做土匪頭子肯定比不上當官兒啊,在張作霖的循循善誘加軟磨硬泡下,叔父同意當這個說客。

中國人對血緣關係向來有一種虔誠的信任感。杜立三看完了同族叔父寫給自己的信,開始動搖了。

當官的話,既可以受到別人的尊重,又能夠賺錢發大財,這等於是輕輕鬆鬆名利雙收啊。杜立三相信他了,決定去接受這個官位。為了萬無一失,他還調用了自己兵力在沿途中設置哨位,防止有詐。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既然張作霖已經布好了這個局,又怎麼會讓疏漏存在呢?張作霖不但在相約地點和沿途中安插了許多兵力,還親自帶兵直奔杜立三的老巢。

接下來發生的事基本上都是按著張作霖設計的那樣在進行。

兩人約定的時間到了,杜立三神采飛揚地帶著隨從到達相約點,結果等著他的卻是冷冰冰的刀槍,他的老巢也在之後被端了。

“馬上皇帝”的結局就是這樣,看似有點草率,似乎輕輕鬆鬆就被滅了。

實際上這是張作霖布的一個大局,從最初的招安信到杜泮林的遊說,再到最後杜立三的赴局被殺,張作霖就料到了杜立三會被官位吸引。最終,橫行一方的遼西巨匪被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