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我的父親白崇禧

白先勇:我的父親白崇禧

我去年出了一本書叫做《父親與民國》,這是我多年來想為父親寫的一本傳記。一直沒有寫。我這本書的名字叫《父親與民國》。因為我父親參加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他參加北伐、參加過抗戰、參加過國共內戰。從頭到尾,從民國開始誕生,民國整個興衰,全程他都有參與。而且在很多關鍵的時候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寫了父親的傳,至少在軍事層面也反映了民國的那一段很重要的歷史。在這種情況下,我想了很久時間,我想這個題目是可以的、合適的,《父親與民國》,它既是寫我父親的傳,也是寫民國的那一段歷史。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我自己是學文學的,是個作家、小說家、戲劇家。其實中國的傳統最早是文史不分。我們最著名的著作,像《史記》、《漢書》也是最好的文學作品。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以詩論史。比如說他的《秋興八壽》是寫唐朝的天寶興衰。所以我覺得在文史方面,中國文史是共通的,我自己從文學跨到歷史也是很自然的。

在座的朋友們可能看過我一本小說《臺北人》,《臺北人》跟《父親與民國》雖然中間隔了五十年,一個是文學,一個是歷史,可是這兩者之間互相也有非常深的血緣關係。《臺北人》後面的歷史架構也就是《父親與民國》這一段歷史。

我們這個民族是非常尊重歷史的民族,所以我們有“春秋大義”這句話。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所以我們把歷史放在了非常崇高的地位上,而且對歷史上的史官也非常的尊重。在歷史上,史官也有“董狐直筆”一說,史官要寫下歷史的真相。春秋戰國的時候,齊國的史官齊太史崔杼專權,把齊莊公殺死了,太史官上來就寫“崔杼弒君”,得罪他了,就把他殺死了。他們有一個傳統,家中都是史官,哥哥死了,弟弟上來了,又寫了四個字:崔杼弒君。後來又把他殺了,後來又一個小弟弟。那個時候的人,就是殺頭,也要寫歷史的真相。

我在寫我父親傳記的時候,蒐集很多他的照片,有好幾百張,我一看,完全可以還原當時歷史現場。我父親18歲參加了武昌起義,那個時候他是廣西陸軍小學的學生。他跟120個同學組織了廣西學生軍敢死隊,然後到武漢參加武昌起義。他見證了民國的誕生,也參加了民國的誕生。他這一生對民國有著非常深的感情,可以說是一種革命感情。我父親在18歲的時候就到武漢去了。北伐的時候,他是國民革命軍的參謀長,帶著軍隊從廣州一直打到山海關,最後完成北伐,完成北伐的時候,他35歲。北伐是他事業的一個高峰。北伐的時候,他打了許多很關鍵的有名的戰役,龍潭之役,把孫傳芳打敗了。後來他還是第一個領著國民革命軍進北平的。那個時候張季鸞寫他,說嶺南兩廣的軍隊能夠打到北京來,這在歷史上是頭一家,太平天國打到天津就上不來了。國民革命軍打到北京,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打到北京來的。在北伐中,他最後把張隆昌、儲玉楚打敗了,一直打到山海關。所以北伐是他最後完成的,他這一生跟民國息息相關。

今天我的重點是講下面一段——抗戰。我們在二十世紀遭外族入侵,這是最慘烈的一仗,八年抗日,如果算“九·一八”的話,是十四年,中日打了那麼長的仗。這一仗對於我們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影響至深、影響至大、影響至廣。這是我們的一段痛史。我父親抗戰從頭參加到尾,對於這段抗戰的歷史,我現在從頭講起。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在講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這張畫。這張畫很有名,是大畫家徐悲鴻畫的。他這是在廣西。我父親北伐以後正在治理廣西,把廣西治理成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很多外省的知識分子都去參觀。徐悲鴻當時就在廣西。這是我父親,這是李宗仁,這是黃旭初,廣西省主席。徐悲鴻對於他們三個人是相當地佩服。在治理廣西的時候,“九·一八”已經發生了,那個時候我父親他們覺得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所以在廣西全省整軍,預備抗日。我父親在廣西的時候,組織民團,全省皆兵,那個時候提出的口號是把廣西建成“新斯巴達”,要求學生、軍人統統都要受軍訓。後來廣西果然出兵出地最快,而且以人口比例來說,軍隊的比例也是最大的。就在準備抗日的時候,徐悲鴻畫了這幅畫,對他們幾個軍事領袖也有崇敬。這幅畫,現在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裡面收藏。徐悲鴻很會畫馬,這馬畫的不錯。

“七七”抗戰來了。那個時候蔣介石蔣委員長在廬山號召抗日。我父親第一個響應,地方軍事領袖裡面,他是第一個響應的。8月4號飛南京,他到南京的時候,日本報紙頭條《戰神蒞臨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這一幅對聯也是徐悲鴻寫的,“雷霆走精銳,行止關興衰”就反映了當時中國的人民對於抗戰、對於他們的期望。健生上將,健生是我父親的字,於1926年8月飛臨,舉國振奮,爭先向死。我父親參加抗日的時候,他心情非常興奮,那是因為中國人民經過了“九一八事變”以後,要抗日,非常興奮、鼓舞的心情起來了。這是我父親抗戰的時候照的。他那個時候擔任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我父親那個時候有一個外號叫“小諸葛”。為什麼叫小諸葛?他基本上是一個軍事戰略家,但他也帶兵打仗,他是一個儒將,其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可以馳騁沙場,帶軍打仗。儘管他是副總參謀長,軍事幕僚長,可是他也帶兵打仗。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這張照片是很有名的,這就是臺兒莊大戰的前夕,在1938年3月20號前後照的。這是李宗仁,這是蔣介石,這是我父親。那個時候臺兒莊是徐州會戰中的一役。為什麼會有徐州會戰?南京陷落以後,國民政府的首都遷到武漢行都。日本下一個目標就是打武漢。打武漢要先把津浦線南北打通,然後往西。打通津浦線,先要打徐州,徐州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徐州那個時候是第五戰區,李宗仁是總指揮官。在打臺兒莊之前,我父親和李宗仁有很深的關係,從廣西開始,他倆合稱“李白”,他們都是在一起的。在打臺兒莊之前,我父親替李宗仁調兵遣將。因為兩邊都是大軍。這一仗非常非常關鍵。到最後國軍有60萬盤踞在徐州這一帶。日本軍也不得了,最精銳的兩個師團,一個叫做精武師團,一個叫做百員師團。在打之前,蔣介石和我父親飛到徐州。蔣介石要我父親留下來跟李宗仁共同指揮。這個仗在八年抗戰期間是關鍵性的一仗。“八·一三淞滬會戰”也是打的非常慘烈。國軍60萬人在那邊打。60萬,損失35萬。那一仗打了以後,雖然打了三個月,最後還是潰敗了。日本人追下來,日本人追到南京。這邊就發生了南京屠城,居民死掉30多萬人。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這個時候日本的軍備遠遠超過國軍。他們有飛機,有制空權,有艦隊,制海權。他們陸軍訓練非常精良,所以是壓倒性的,勢如破竹,就這麼打下來。打到南京會戰,南京屠城以後,中國人民的士氣非常低落,非常悲觀。看到國軍根本無法抵抗日軍的攻勢。在這種情況下,這一仗非常關鍵。就在徐州會戰的時候,臺兒莊、山東,國軍對日軍迎頭痛擊,讓日軍吃了一個大敗仗。他們最精銳的那個師團進來的時候,被國軍圍起來,包圍了。當然經過相當曲折,兩邊都打地非常慘烈。日本人打敗了以後,按照李宗仁回憶錄算的話,日軍傷亡近兩萬。這個意義在哪裡?日本人號稱三個月就要解決中國戰場,要征服中國。他們採用的是閃電戰。這一仗敗了,把他們的銳氣重重挫了一下,把全國悲觀的氣氛一掃,全國振奮得不得了。武漢十萬人遊行,一下子士氣起來了,奠定了八年長期抗戰的根基。這一仗再敗的話,很危險。這一仗勝了以後,讓大家知道國軍也可能打敗日軍。打敗了日軍的神話。後來軍事家說,這是日本近代建軍以來,最慘敗的一次。這麼以來,這就使得整個國家的士氣大振。後來的回憶錄說,當時很多學校的學生聽到這個消息都跑到操場上去跳了,非常興奮。這一仗,李宗仁和我父親是主要的指揮將領。下面當然還有川軍、西北軍、中央軍、廣西軍。這些軍隊前幾年還互相打地你死我活,現在一致對外,又合起來了。這一仗使臺兒莊中外有名。我父親他們一夜之間就變成抗日英雄了。

北伐以後,發生了“蔣桂戰爭”,蔣介石和廣西打起來了,李宗仁和我父親當時都被定位為“叛將”,開始打擊。現在臺兒莊戰役之後,一夜之間就翻過來了,變成英雄了。所以這個很複雜。不管怎麼樣,這一仗很要緊,在中日抗戰史上也非常重要。臺兒莊勝了,我父親和李宗仁這兩個主帥在臺兒莊留下了這張照片。這一仗國軍打地也非常激烈。川軍有一個師,師長叫王明章。本來川軍紀律不是很好,在國軍中不是名譽很好的軍隊。後來因為在臺兒莊表現地特別英勇,在山東滕縣,王明章這一師死守滕縣,全師殉國,師長都沒有活下來,一直等到最後“中央軍”來包圍了日軍,這對臺兒莊那一仗有非常大的幫助。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良友》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個彩色畫報,這一期我父親當封面人物。我後來一看就是臺兒莊剛打完,1938年4月剛打完,5月的刊號,我父親就當上了封面人物。4月那一期是李宗仁,連著兩期報道臺兒莊。從這個來看,當時大戰以後,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對社會衝擊都是很大。本來《良友》雜誌的封面以前都是美女,像胡蝶她們。這兩期是兩位將軍。說明當時那一仗對當時影響很大。在大陸有兩個電影,《血戰臺兒莊》就講這個戰爭。整個電影是廣西電影廠出的。我看了,拍的相當好,很客觀。史實上相當客觀、相當真實。裡面選角,李宗仁選的一模一樣。我見過李宗仁。這些人我都看過了。當然我看過我父親,父親一點都不像。這個有點遺憾。電影拍的不錯。當然那個時候在電影裡面比較強化李宗仁的地位,事實上他是主要指揮官。不過我父親也很重要,輔助他,兩個人一起同時指揮。

這一張是李探(音)拍的,臺兒莊打完了以後,雖然臺兒莊勝了,給日本人吃了一個大敗仗,可是整個講起來徐州會戰,激怒了日本人。因為國軍的軍備是處於弱勢。徐州會戰之後幾十萬大軍都撤出去了,幾十萬大軍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那個時候軍事委員會考慮了。你如果對強勢的戰爭,如何打?這是在武漢開了一個最高軍事

會議,我父親在這裡面提出了抗日的一大戰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陣地戰,對日本人作持久戰。這個提出來,被軍事委員會採用,當做最高指導原則。日本人這麼強勢,而且他要閃電戰,馬上要解決。如何解決,如何解套,如何來對付他。無法正面跟他作戰,化整為零,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中國大,而且西南這邊交通不便,日本人現代軍事配備戰車很難開進來。所以把日本人的補給線拖長,消耗日本的國力。我父親那個時候給我講過,他所以想出這一套戰略來,是因為他研究各個戰史。他研究過拿破崙,受到了啟發:當時法國是強勢軍隊,橫掃歐洲,打到俄國的時候,俄國人就拿這個來對付拿破崙,把拿坡侖的軍隊往內地拖。雖然俄國犧牲很大,雖然很慘烈,可是把法國人往裡面拖,拖到裡面去,後來冬天來了,法國軍隊凍死了。補給線那麼長,把拿破崙打敗了。我父親受到這個戰爭啟發,對付日本人也是這一套。這個戰略成了抗日最高原則。堅持了八年抗戰。當然,打這種消耗戰,中國也是非常的消耗很大,有時候整個城都燒掉、毀掉了,非常慘烈。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我父親參加了很多抗戰,參加了好幾個非常有名的戰爭,像淞滬抗戰,武漢保衛戰。最有名的除了臺兒莊,另外一個非常有名的戰爭是“崑崙關戰役”。這是在1939年,日本人把中國的海岸線封鎖了。戰略物資沒有辦法從海路運進去,就從陸路,從越南運到廣西,經過南寧。日本人要切斷中國的補給線,所以就從廣西往北邊打。崑崙關在南寧近郊,是一個很重要的軍事要塞,地形非常險要,要打南寧就要佔領崑崙關。那個時候日本人已經佔領了崑崙關,國軍如何把崑崙關打下來?這就是抗戰裡面最有名的。我父親那個時候,擔任桂林行營主任一職。他管轄了四個戰旅,第3、4、7、9戰旅,中國西南一大半由我父親總指揮。在開戰的時候,我父親指揮杜聿明打。大陸拍了兩個重要的影片,一個是《血戰臺兒莊》,另外一個是《崑崙關浴血戰》。剛好這兩個片子是我父親做總指揮管。不過電影沒有講的很清楚。電影一個說是李宗仁,一個說是杜聿明。杜聿明那個軍,第五軍,第五軍是“中央軍”裡面很重要的軍隊。它的軍備是機械化的、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我父親要攻堅的時候,要敵人兩倍的軍力才能夠打得下來。我父親一定要國軍中最強的軍隊來打這一仗。向軍事委員會講演、請求把杜聿明的軍隊調過來打這一仗,第五軍最後果然打勝利了,打的非常慘烈。攻堅,來來去去,雙方死亡很大。

出師之前,我父親就把戰略跟他們商量好了。最後打下來了,日本人死傷五千,日軍的指揮官中村正雄陣亡。第五軍犧牲也不少,死了五千,傷了一萬多。所以,很慘烈。這一仗的意義,遏制了日本人從廣西往北上。把這個時間延長了五年。但最後南寧還是丟掉了,可是日本的氣勢已經磨掉了。八年來,中國軍隊打的真正的勝仗不多。大規模的會戰有二十幾次,小規模戰爭上千。整個戰爭的確是非常慘烈。

打完了以後,在崑崙關立了紀念碑,我父親寫了一個很長的碑文在那個地方。現在還在南寧。這兩仗是我父親親自指揮的,而這兩仗也是相當有影響力。這也不是巧合,大陸拍,選擇這兩仗拍成電影,也有道理,因為這兩個的確是當時很有名的戰役。

抗戰下來八年,中國的犧牲很大,人民生命財產,統計的數字,光人傷亡就兩千萬以上,財產的損失就無法統計了。官兵的死亡到了三百萬。國軍的將官,少將以上有206位犧牲。很有名的一位將軍,張自忠也陣亡了。的確是血肉長城,因為中國人的軍隊是劣勢。拿什麼去比?就是意志力。二戰的時候,法國投降了,亡了。中國挺下來,這八年都挺不容易。飛行員都是各種精英湊起來的。4500多位駕駛員死亡。

白先勇:我的父亲白崇禧

在南京受降,那個時候國民政府的官員都到了,這位是馮玉祥,我父親,他們那個時候都到了。在南京蔣介石受降書。這張照片應該是抗戰勝利了,很興奮喜悅的。這一次勝利是慘勝。國困民窮。時間也長,整整八年,加上九一八,整整14年。有這麼一個戰爭,應該把它好好記錄下來。還原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見往知今。如果對過去不了解,到現在他們也就對將來的判斷不準確。我們應該好好的把這個寫下來。

我今天講的只是一面,國軍這一邊重要的戰略,我父親參與的還有很多。我們探討過,應該是很高的,全民抵抗外國的一場抗戰。西方二戰以後,他們做過多少記錄,影視方面的出多少書籍。我們也要很多空白的地方把它填補起來。這是全世界華人都應該做的事情。

我這本書出來,也是從一個角度,從我父親參加的戰爭的角度把它記錄。當然我也參閱了很多抗戰的書籍,尤其是影視方面的,有一個完整的瞭解。我覺得了解歷史不是要報仇,要煽動仇恨,我覺得不是這樣,我覺得要了解,有了理解、瞭解,才能諒解。你自己都對這個事情不瞭解的時候,中日關係永遠在一個很模糊的地方。這兩個國家的命運其實是息息相關。發生這麼不幸的一個大悲劇,都要汲取教訓。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個非常客觀、公正的評價。我做的只是一個很初步的記錄。也希望大家對這個歷史更感興趣,對我們自己的歷史更加關注。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