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讓文物“活”起來,全民共同保護,適度合理開發

永定,一座沉澱著數百年曆史的山水之城。這裡不僅有魅力的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土樓,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的每一處山水也承載著一段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自1926年夏,福建農村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中共永定支部在萬源樓宣告成立,開啟永定紅色火種傳播之路,無數革命先輩在永定留下了許多閃耀著紅色光輝的珍貴印記。

新中國成立後,紅色精神持續融入永定城鄉發展建設的血脈中。尤其是2018年3月1日《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永定區委、區政府從普法宣傳、調查認定、編制規劃、資金保障、保護利用等方面,切實加強紅色文化遺存的保護傳承,讓“紅色基因”“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在永定山水間得以永續。該區是如何加強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的?4月18日至22日,筆者為此進行了走訪。

弘揚紅色文化

永定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紅色資源豐富,革命舊址多,經文物普查發現,全區共有紅色文化遺存1254處,其中不可移動遺存140處,可移動遺存1114件(套)。此外,在永定的157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紅色文物保護單位有79處(省保18處,縣保61處)。

革命文物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資源。對於紅色文化資源,永定區既注重有形遺產的保護,又注重無形遺產的傳承,把《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的宣傳貫徹作為“七五”普法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法律六進”等方式在全區上下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民共同保護紅色文化遺存的良好法治氛圍,提高民眾知曉率和參與度。

與此同時,永定區積極開展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的主題宣傳。將包含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的文化文物工作列入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如2018年,結合土樓“入遺”10週年活動,邀請省文物局原局長鄭國珍作專題講座。把紅色文化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緊密融合,在每年清明節之際,廣泛開展祭掃烈士陵園活動。此外,積極打造紅色題材文化文藝精品。

實施名錄管理

紅色文化遺存,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發展的“助推器”。為進一步統籌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永定區委、區政府成立了“紅辦”,並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對全區的紅色文化遺存進行了摸排調查認定。

近年來,永定依託區博物館,通過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進一步摸清了家底,其中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1949年斯大林贈給朱德的望遠鏡(轉贈戴鏡元)”已入選《中國文物志·可移動文物志》。同時,區博物館通過接受捐贈、有償收購等形式,大力加強可移動文物,特別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相關紅色文物徵集工作,到2019年3月,共徵集“1931年周恩來贈給賴三妹的銀元”等中央紅色交通線相關珍貴文物31件(套)。此外,永定區定期組織開展紅色文化遺存的調查、認定、記錄和建檔工作,對在永定區範圍內,為爭取民族獨立,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光輝歷程的重要實物建築進行摸排彙總,圓滿完成革命舊址普查任務,並形成完整的電子檔案,每個革命舊址均附有2到3張照片,舊址名稱與照片名稱相符。

科學保護開發

讓文物“活”起來,就要首先從保護做起。永定按照“多規合一”的思路,將紅色文化遺存的保護維修列入區規委會的議事日程,開展修編保護規劃時,“多規”融合,確保紅色文化遺存的保護規劃科學合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底,區財政累計撥付紅色文化遺存保護資金1780萬元。

目前,永定區已組織編制了24處革命舊址的維修設計方案,其中通過省文物局審批的有18處,正在編制的有8處。2019年,準備報審的修繕設計方案有16處。同時,通過申報文物保護單位,加強對紅色文物遺存的保護,正在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中央紅色交通線史蹟等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5處18個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61處。此外,積極開展紅色文化的修繕提升工作,並將保護修繕紅色遺存作為第一前提,留住了紅色歷史。併科學規劃遺存點,在開展金砂鄉紅色革命遺址保護挖掘與開發利用工作過程中,永定區落實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張鼎丞紀念館、閩西土地革命紀念館“三館合一”選址方案,充分展示永定區中央紅色秘密交通線資源,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項目注重紅色旅遊體驗,普及紅色革命文化,在符合上位規劃、交通便利、利於遊客車流集散的前提下,選址地塊統籌考慮周邊紅色文化底蘊,並核對周邊地塊是否涉及基本農田、生態林地等,儘可能保護原有山水格局和景觀風貌,確保了這裡遺址的保護規劃科學合理。

在充分保護的基礎上,永定區堅持在不危害遺存及其附屬設施安全的前提下,適度合理開發紅色文化遺存,發揮遺存的歷史價值,利用遺存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成立了紅色旅遊公司,統籌永定紅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由區委黨校、紅色旅遊公司主導,結合實施鄉村振興,開展紅色文化傳承活動。目前,永定區委黨校已經成為省委黨校、市委黨校及古田幹部學院現場教學聯繫點,金砂鄉紅色舊址群、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入永第一交通小站伯公凹、內陸唯一大站——金砂永昌樓等紅色舊址,各鄉鎮、村革命舊址、烈士紀念碑、烈士墓都成了各級黨員幹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課堂。(來源:閩西新聞網)


永定讓文物“活”起來,全民共同保護,適度合理開發

“中央紅色交通線”已成為當地紅色旅遊重要資源。 劉永良 攝



永定讓文物“活”起來,全民共同保護,適度合理開發

修舊如舊的牛牯撲“饒豐書房”。劉永良 攝



永定讓文物“活”起來,全民共同保護,適度合理開發

復建中央紅色交通線交通大站“永昌樓”。劉永良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