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徵求意見:老舊小區改進門窗隔音、拆違建、裝門禁、擴道路

海峽房網

幫你住上好房子

關注

老舊小區改造近兩年明顯提速,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近日,本網從福建省住建廳獲悉,為有序推進我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該廳牽頭編制了《福建省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導則在編制過程中,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以往我省各地老舊住宅小區整治的實踐經驗,參考國內有關省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技術導則,主要內容包括建築物本體修繕、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小區環境提升整治、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我們從中整理了你最關注的問題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 更換採光、隔音及密封性不能滿足節能要求的老舊門窗,有條件的改造增加外窗遮陽設施,改造後的門窗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及傳熱係數等級符合節能設計標準。

  • 拆除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對改變房屋使用功能、危及房屋安全的應恢復原狀。對老舊小區內原有老舊外設防盜網進行拆除,並根據外立面改造形式,結合空調位設置窗套或隱形防盜網。

  • 對於缺少扶手、缺少樓層標識、踏步光滑、缺乏照明的樓道,需要新增適老化設施便於老年人使用。

  • 未設電梯的多層住宅,在不影響日照、採光、通風結構安全的情況下,根據相關規定鼓勵增建電梯,有條件的情況可考慮容納擔架空間。

  • 為避免入戶查表,裝在戶內的水錶改至戶外,不具備改造條件的應改為遠傳水錶。

  • 老舊小區公共用電宜考慮新能源汽車、電動車的充電設施,設施安裝應符合相關規範要求。

  • 更新後的道路寬度宜符合下列規定:小區路面寬度宜為6米到9米,組團路路面寬度宜為3米到5米,宅間小路路面寬度不宜小於2.5米,小區內盡端式道路的長度不宜大於120米,大於120米時,應在盡端設不小於12米乘12米的回車場地。

  • 充分考慮小區停車現狀,有條件的可以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儘可能滿足小區實際停車需求;重新規劃非機動車停車位。對小區內停車配比、綠化面積應設置合理上下限。停車位數量不宜小於居民戶數的20%且不宜大於居民戶數的70%。

  • 樓棟單元門應安裝門禁系統。

  • 居住綠地內的遊步道應為無障礙通道,輪椅園路縱坡不應大於4%;輪椅專用道不應大於8%。

  • 要多種攀緣植物,以綠化建築牆面、各種圍欄、矮牆,提高居住區立體綠化效果,並以攀緣植物遮蔽醜陋之物。

看來值得期待啊,來看全文吧:

福建省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

(徵求意見稿)

1

總則

1.1本導則適用於福建省城市和縣城建成區範圍內以下住宅小區改造:

1.2000年前建成、主體結構安全、公共基礎設施缺失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城市、縣城(城關鎮)老舊住宅小區,鼓勵設區市和有條件的市、縣(區)結合實際同步推進老舊街區、老舊片區改造。

2.同步改造2010年前建成的部分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小區、街區和片區,進一步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品質。

3.已納入城鎮棚戶區改造計劃、實施改造的棚戶區(居民住房),以及以居民自建住房為主的區域和城中村等,不列入老舊小區改造範疇。

1.2改造原則

1.2.1堅持“先民生後提升、先規劃後建設、先功能後景觀、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重點解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安全的用水、用電、用氣、交通出行、消防等問題,消除小區安全隱患,改善基本生活需求,營造良好居住環境。

1.2.2老舊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應尊重、保護和利用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住區文化、街巷道路和特色景觀,結合自身基礎條件和居民切實意願,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注重特色營造,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彰顯城市人文理念和風格特點,形成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經驗。

1.2.3堅持整治與管理結合原則,在完善硬件配套設施的同時,建立健全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實現建管並舉,做到業委會成立一個、綜合整治推進一個、物業管理建立一個,避免重複施工影響居民生活。

1.2.4堅持先急後緩原則,對於基礎設施差、管理混亂、安全隱患突出等群眾反映強烈,需求高的小區先行改造。

1.2.5堅持整治改造為主,兼顧提升改造,在重點組織對老舊小區進行以水、電、氣、通訊網絡、市政道路排水、綠化環境、停車場等設施進行整治改造的同時,兼顧“適老化”和節能等提升改造。小區內配套公共設施可新建、擴建,亦可置換改造。

1.2.6對相同且相鄰小區,可考慮整合提升,追求效益最大化。

1.3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應具有可持續性,與城市的長遠規劃相結合,充分挖掘現有社區特色和資源。優先選擇綜合改造的方式,更新改造要有針對性,且在經濟和技術上可行,更新改造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併為今後留有餘地,更新改造部位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範的規定。

1.4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除應符合本導則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我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建築物本體修繕

2.1外立面改造。建築外立面更新改造應遵循安全美觀、節能環保、符合區域風貌控制規劃、與周邊建築環境相協調的原則,不得影響原有建築的日照、採光、通風、結構安全、防水,並慎重使用外加鋁單板,原則上使用塗料等。屋頂、外窗和外牆進行更新、改造的,更新、改造後的屋頂、外窗和外牆的節能性能應符合《福建省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技術規程》、《福建省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技術規程》(DBJ/T 13-159)的相關要求。

2.1.1外門窗

1.更換採光、隔音及密封性不能滿足節能要求的老舊門窗,有條件的改造增加外窗遮陽設施,改造後的門窗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及傳熱係數等級符合節能設計標準。

2.樓梯間等公共部位外窗,可結合外立面改造選用普通外窗。

2.1.2 拆除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對改變房屋使用功能、危及房屋安全的應恢復原狀。對老舊小區內原有老舊外設防盜網進行拆除,並根據外立面改造形式,結合空調位設置窗套或隱形防盜網。

2.1.3 樓內外飾面

1.樓內公共區域原有牆面破損嚴重或老舊汙損均做塗料粉刷;原有牆面保存尚好或為塊材飾面,可保留修復。

2.樓外原飾面材料為塗料飾面的可在原飾面做修復翻新,其他外牆飾面可根據確定的外飾面選定保溫材料。原有牆體材料為水刷石時,施工時應剷除原飾面材料,按施工工藝要求完成外牆保溫的改造,由於無法恢復原外飾面的做法,外飾面材料可根據小區整體設計的要求選用。

3.高層建築的外飾面宜優先選用塗料、飾面砂漿等輕質材料。

4.建築散水沉降或破損問題應進行修復與改造。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2.2屋面整修。在不影響房屋結構、抗震設防要求的前提下,增設防水及保溫系統以滿足節能、防水要求。

2.2.1屋面形式。屋面形式儘量不做改變,如需改造可根據小區實際需求,或結合市政街道外立面景觀改造做相應改造。且應滿足原結構安全為前提、並應考慮福州地區抗風設計要求,避免颱風造成影響。

2.2.2防水節能

1.老舊房屋屋面防水層存在漏水現象或15年內未有過防水改造的屋面,可考慮重新鋪設防水層及保溫層。新增屋面保溫材料的性能應滿足相應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且滿足消防的防火要求。

2.原屋面防水層完好,且使用未超過15年,承載能力滿足安全要求時,可直接在原防水層上加鋪保溫層。

2.2.3 防雷

1.根據《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50057)進行建築物的防雷分類。

2.對已設置防雷措施的原建築,檢測其防雷接帶器、引下線是否保持電氣聯通,對破損的接閃器應進行修復,對破損的引下線沿建築外牆新設、明裝,具體做法應滿足規範。

3.按規範要求需設置防雷措施而未設置的老舊建築物,應增補防雷措施。設防雷接閃帶,明裝引下線及人工接地裝置,設總等電位聯結端子箱,要求所有進出建築物的金屬管線應與其進行等電位聯結,接地電阻滿足規範要求。

4.如果有外立面改造的並需要設置防雷設置的舊建築,如果新增加突出屋面的金屬構築物體(如鋁單板)應與原防雷接閃帶電氣連接;如果有新增豎向外立面的金屬構築物如鋁單板,構築物內的金屬支架應與防雷引下線電氣連接。

2.3樓體附屬設施規整。檢查修繕樓內公共部分既有的消防設施,清理樓道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取消垃圾道。

2.3.1清理疏散通道現雜物,恢復原有通道寬度,恢復原有建築功能,保障消防通道暢通。

2.3.2樓梯及建築物內公共空間內部裝修設計應根據功能需要,並按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確定。如有地坪破損起塵、牆面地面滲漏等問題,應進行相應修復。

2.3.3地下工程的排水管溝、地漏、出入口、窗井、風井等,應採取防倒灌措施;

2.3.4對發現的結構構件的裂縫、沉陷及結構表面的侵蝕、風化、疏鬆、脫落、掉角等損壞,應進行修補。修補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採用不低於原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微膨脹混凝土。對鏽蝕變形嚴重的難以修復的鋼結構構件可拆除並更換新的構件。

2.4樓道整治。對樓道、小區底層公共區域和底層雜物間外牆、門等進行清洗粉刷裝飾裝修。更換單元防盜門和對講系統;整修樓梯扶手、欄杆樓道,修繕、添置破損臺階、樓道路燈。

1.對樓道牆面的小廣告、汙漬塗鴉應進行清除,做到乾淨整潔。

2.對於陰暗潮溼、面層剝落的樓道,將牆面原飾面材料剷除後重新粉刷。

3.對於休息平臺處圍欄,鏽蝕嚴重的鐵製構件應拆除更換。

4.對於缺少扶手、缺少樓層標識、踏步光滑、缺乏照明的樓道,需要新增適老化設施便於老年人使用。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2.5電梯增設

2.5.1對設有電梯的住宅應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根據實際情況,對老舊電梯作相應維護保養,如有長久失修電梯,可根據需要考慮更換。

2.5.2未設電梯的多層住宅,在不影響日照、採光、通風結構安全的情況下,根據相關規定鼓勵增建電梯,有條件的情況可考慮容納擔架空間。

2.5.3加裝電梯需根據現狀具體情況進行調研,結合使用要求和原有建築的既有條件,合理確定電梯加裝位置和結構形式,在不影響建築使用功能和建築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確定改造方案。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3 基礎設施改造提升

3.1雨汙分流系統改造。梳理小區內地下地上、樓外的雨汙水管網,實施雨汙分流改造,與小區雨汙管網接駁的市政管網,同步實施雨汙分流改造。更換破損窨井蓋,清淤、改造化糞池。實施排水管網的疏浚和改造,解決與市政管網的接駁問題。

3.1.1 汙水管線改造

1.對汙水管道以及化糞池進行全面的疏通清淤,接入市政汙水主管網。對破損及淤堵管段進行重點檢查,更換或重建局部管道和檢查井、井蓋,汙水管道管徑不小於d300,管材可採用HDPE管、環剛度不小於8KN/m2、電熱熔連接或者採用球墨鑄鐵管、C30橡膠圈承插連接,管道覆土不小於0.7米。

2.因建設標準低、使用時間長導致堵塞破損的汙水管道及附屬設施,按現行規範更換,以達到日常使用及運行要求。

3.對有滲漏損壞情況的化糞池應進行維修或更換。化糞池的位置應便於機動車清掏,並不得影響現有建築基礎安全;營業餐廳的含油汙水應經室外地下隔油池後方可排入汙水管道。

4.汙水排水不暢出現倒灌或排出管管道標高低於市政接口標高時,應設置提升裝置。

3.1.2 雨水管線改造

1.對雨水管道以進行全面的疏通清淤,接入市政雨水主管網。對破損及淤堵管段進行重點檢查,更換或重建局部管道和檢查井、井蓋,且雨水汙水井增設防墜網,接入市政井前設置沉泥,雨水管道管徑不小於d300,管材可採用(同上)HDPE管、環剛度不小於8KN/m2、電熱熔連接或者採用球墨鑄鐵管、C30橡膠圈承插連接,管道起點覆土不小於0.7米。

2.因建設標準低、使用時間長導致堵塞破損的雨水管道線及附屬設施,按現行規範更換,以達到日常使用及運行要求。

3.當小區處於低窪地段,雨水排水不暢出現倒灌或排出管管道標高低於市政接口標高時,應設置提升裝置。

4.小區內雨水口的設置應根據雨水回滲利用、園林綠化、景觀的要求合理佈置。

3.1.3樓內給水、排水管道改造。改造後的給水排水系統應滿足《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5)及《住宅設計規範》(GB 50096)要求,並根據老舊小區特點參照執行《住宅建築規範》(GB50368)。

1.雨汙分流從源頭進行改造,儘量避免將陽臺排水接入雨水立管。陽臺應採取有組織排水措施,當陽臺設有洗衣等設備時,應設置專用給水、排水管線及專用地漏,陽臺樓地面均應做防水。

2.為避免入戶查表,裝在戶內的水錶改至戶外,不具備改造條件的應改為遠傳水錶。

3.高層住宅給水系統的生活高位水箱,可改造或取消(結合給水泵房改造採用供水裝置直接供水),高位水箱如若改造,則要考慮改變材質或增加內襯等措施;如保留的情況下,增加消毒器。

4.對樓內廚房、衛生間的排水立管及支管可進行拆除更新。在設置洗衣機的部位採用能防止溢流和乾涸的專用地漏。

5.排水立管和支管應採用超靜音或其它降噪的塑料管材、柔性機制排水鑄鐵管,減少水流噪音汙染。

6.空調冷凝管應進行整合,增設空調冷凝管系統,且接入雨水系統。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3.2水氣電改造。對供水、供氣、供電管線未實施“一戶一表”改造或燃氣市政配套未到位的老舊住宅小區,實施同步提升改造,三表出戶,供水、供電一戶一表改造。

3.2.1 供水管線改造

1.地下管道陳舊並有不同程度的腐蝕和結垢,造成水質差、供水不足、跑漏嚴重的老舊小區,應按現行規範對小區地下給水管道及附屬設施(水錶井、閥門井等)進行更換,改造後的管網應滿足生活用水的使用要求。

2.室外給水管道DN80及以上管道採用球墨鑄鐵管、DN80以下采用襯塑管或內襯不鏽鋼複合鋼管。嚴禁小區自備井水源供水管道與市政給水管道直接連接。

3.應按用水性質及管理要求設置計量裝置。如景觀、綠化、設備用房等處應單獨計量。

4.當老舊小區長期供水壓力不足時,應根據市政給水管網供水條件分析壓力不足原因,合理確定供水方案。

5.實現“一戶一表,一戶一閥”,水錶出戶率達100%。入戶水錶統一規整佈局在樓棟入口處,更換損壞的表閥。

6.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清理二次供水設備,修補、改造、增設屋頂水池水箱,滿足防水防漏要求、安全防護要求及用水衛生要求。有條件的小區,可更換為環保節能型全自動二次供水設備,保證水質安全、水壓穩定。

3.2.2 消防水源、管線和設施設備改造

1.應檢查修繕小區公共部分原有的消防設施,並保證其完好、有效,同時消防水源應與生活飲用水獨立分開。

2.小區公共部分未設置消防設施的,應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16-2014)等有關消防技術規定增設相應的消防設施。

3.原有消防水源不符合消防要求的,應通過改造使其滿足國家規範要求。

3.2.3 燃氣管線

1.對已通氣老舊小區的燃氣樓幢調壓箱、立管,因周邊環境發生變化的,設置防車輛衝撞欄加以保護。

2.對具備安裝燃氣管道條件的老舊小區,結合提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同步鋪設小區地下燃氣管道;燃氣管道盡可能沿著建築物外牆架空敷設。

3.樓幢燃氣立管宜沿著建築物外牆敷設,明設的燃氣管道應美觀、整齊,不影響通行。

4.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單位要加強統籌協調各類管線單位施工方案,明確施工時間,力求做到同步施工,同步開挖,減少擾民。同時,要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加強整治期間地下燃氣管線安全保護工作。

5.要協調和支持小區紅線外的各類市政管網的接口及管線延伸段破路施工,做到舊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即時完工、即時運行同步增設標識標誌。

6.小區改造涉及沿街店鋪裝修,因景觀需要統一,燃氣立管位置的景觀施工應根據設計院改造方案實施,方便日常維護檢修。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3.2.4電力、電信管線

1.規整線纜。小區內架空線路改造應結合小區改造建設同期實施,有條件實線全纜化小區可結合道路同步改造,實線電力通信線路埋地敷設,條件受限小區,可採用耐腐蝕的橋架將線路集中規整敷設,達到安全,與環境相協調。

2.室外電纜埋地應根據《住宅建築電氣設計規範》(JGJ 242)中“室外佈線”進行改造。

3.電力排管一般選用海泡石纖維水泥管、玻璃鋼管或硬質PVC管,過街管一般採用塗塑鋼管或玻璃鋼管。

4.實施架空線路入地工程後電纜線路中的地面上或牆上低壓Л接箱應絕緣化,一般選用帶熔斷器的負荷隔離開關,迴路數不宜超過4路。有景觀要求的地區可採用地下低壓電纜分支箱。

5.通信排管一般應選用多孔管或預製混凝土標準塊。

6.小區低壓電纜當需要更換時應選用阻燃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涉及到消防系統改造需要採用阻燃耐火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

7.實行“一戶一表”,每套住宅應按戶設置計量電錶,低層、多層住宅宜採用底層集中安裝電錶方式。集中安裝確有困難時,可採用分層集中安裝。

8.老舊小區公共用電宜考慮新能源汽車、電動車的充電設施,設施安裝應符合相關規範要求。

3.3小區道路整治。整治翻修小區破損道路,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設計要求,對路面公共停車位、休閒廣場、人行道等優先採取透水磚、植草磚方式進行鋪設,達到道路暢通、路面平整無坑窪、路牙整齊無缺損。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南街街道轄區內的老舊小區乾淨整潔

3.3.1 人行道

1.人行道設置應遵守相關設計規範。應採用節能、環保的透水磚鋪設,並設置照明,有條件的應種植人行道樹,完善林蔭道建設。

2.周邊地塊施工或者管線改造引起路面破裂,凹陷問題,路面不平整,影響居民步行舒適度,通常是造成路基損壞,應及時進行整改,小面積破損採用原路面結構進行恢復。

3.人行道不應隨意放置影響行人行進的障礙物,應進行規範化設置。

4.人行道應根據小區出入口的設置調整人行道結構以滿足結構要求。

5.小區內的道路結合海綿城市技術理念。透水鋪裝路面設計應滿足路基路面強度和穩定性要求。路面標高儘量高於周邊綠化帶,對道路中間綠化帶也應考慮滲水。停車區域應採用透水磚,且下部地基也採用透水材料,保證雨水的可滲透性。通過適當設置高差,使得雨水形成路面——綠化帶——透水磚區域——集水井的合理滲流路徑。

3.3.2 車行道

1.車行道設置應遵守相關設計規範。對於路面小面積破損情況,應採用原結構材料進行修補。對於大面積破損的路面,考慮到施工週期短、對居民生活出行影響小等需要,建議採用瀝青路面。減少井蓋的設置,降低噪音。

2.周邊地塊施工或者管線改造引起路面破裂,凹陷問題,通常是造成路基損壞,應及時進行整改,小面積破損採用原路面結構進行恢復。

3.3.3路網優化

1.更新後的道路寬度宜符合下列規定:小區路面寬度宜為6米到9米,組團路路面寬度宜為3米到5米,宅間小路路面寬度不宜小於2.5米,小區內盡端式道路的長度不宜大於120米,大於120米時,應在盡端設不小於12米乘12米的回車場地。

2.道路橫斷面設計應優化道路橫坡坡向、路面與道路綠化帶及周邊綠地的豎向關係等,路面排水宜採用生態排水方式。更新改造時,進行適當的豎向優化,使路面坡向綠化帶或周邊綠地。有路緣石遮擋的小區道路,可結合原道路雨水口間隔將路緣石做開口更新改造,將雨水引入綠地內,並更新改造原道路雨水口為綠化帶的溢流口,銜接雨水管網系統。

3.4 通訊設施建設。5G基礎設施建設。強弱電線路“入地”改造與管線規整,梳理小區內弱電管線,規整原有亂拉亂接明線,拆除無用纜線,走線儘量隱蔽,對新增廣電、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線路實行統一設計、統一走管,集中設置室外、樓道內光纖分配箱,同步建設5G基礎設施,杜絕反覆開挖、拉線。室外架空線路和外牆懸掛線路原則上全部實現地埋敷設。不具備下地條件的,可通過裝飾性遮擋或入槽盒或套管或橋架等方式進行有序規整,符合安全要求及橫平豎直美觀要求。跨越道路的管線、橋架高度,必須滿足消防車通行要求。

3.5 信報箱。根據小區的使用需求狀況,清理樓道內散佈的信報箱,並集中佈置。

3.6 停車設施整治

合理設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地,規範停車秩序,基本實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區停放。規範提升電動車充電設施,確保用電安全。

3.6.1充分考慮小區停車現狀,有條件的可以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儘可能滿足小區實際停車需求;重新規劃非機動車停車位。對小區內停車配比、綠化面積應設置合理上下限。停車位數量不宜小於居民戶數的20%且不宜大於居民戶數的70%。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雨桐苑改造前後

3.6.2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規範非機動車的停放,在架空層處設置自行車停車位等非機動車停車設施。

3.6.3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補建新能源機動車停車位,配套對應充電樁與充電位置,進行風險控制,保障電動車、汽車充電安全,以便於國家政策相匹配,由小區按時間停滯收費管理。

3.6.4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區域。電動自行車充電區域內,充電插頭應滿足充滿電可自動斷電設施及智能化管理,用電應滿足《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範》(GB 50058)規範要求,同時區域需配置相應煙霧報警設施及滅火設施;電動車停放區域應作相應管理,方便使用並提高使用效率。

3.7 環衛設施與垃圾分類

統籌推進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取消垃圾道、垃圾房、垃圾池,按標準配建垃圾收集點,合理設置密封式垃圾桶(箱)或垃圾分類廂房,明確大件垃圾、建築垃圾臨時堆放點。改造原有垃圾收集點、轉運站等設施。改造提升小區原有附建公廁。

垃圾分類收集

3.7.1對小區內垃圾進行分類並清理,根據不同成分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四類。

3.7.2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設置分類垃圾桶,合理設置垃圾桶數量與位置,佈置於小區各樓棟相應位置,應做到使用方便、美觀、衛生,同時垃圾收集設施容量應考慮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垃圾桶採用易清倒、簡單經濟的垃圾桶形式。

3.7.3 拆除小區內原有不達標、衛生條件差的垃圾房、垃圾池,封堵樓道原有垃圾道。

3.7.4根據小區整體佈局情況,重新規劃增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設施,採用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標準化分類垃圾桶(箱)。小區內垃圾桶不宜放置在綠化帶中,以免造成後期清掃問題。垃圾桶所處位置及周邊,可採取透水混凝土路面,方便清洗排水。

3.7.5在小區的顯著位置設置《生活垃圾分類公示牌》,設置宣傳專欄,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宣傳垃圾分類工作。

3.8 消防安全。

清除消防通道上的障礙物,保障消防通道暢通。

3.8.1原小區無設置消防通道,需根據小區情況,優化調整小區入口寬度,及小區內道路寬度和道路轉彎半徑,滿足消防通道要求。

3.8.2 原小區有設置消防通道,應保證消防通道暢通,無阻隔,禁止消防通道堆放各類雜物及停放車輛。

3.9 安防設施提升。完善小區安防監控設施,在小區出入口及重要節點設置安防監控探頭,並配置監控室等。監控探頭所在位置應視野開闊、無明顯障礙物或眩光光源,保證成像清晰。

3.9.1小區安防設施的改造可參照《福州市小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標準》的相關規定。

3.9.2小區應實行封閉式管理,根據小區的現有實際情況,如原大門為老舊鐵藝大門,對其進行除鏽並重新噴漆,若生鏽情況嚴重,影響日常使用,則對其進行更換;如原大門為開敞大門,根據需要設置行車匝道或電動伸縮門並設置局部等電位聯結,並配置崗亭門衛進行控制。

3.9.3小區應安裝視頻監控系統且應接消防控制室,在小區主要出入口、小區周界、重要通道、公共設施、車輛集中停放區域設置監控探頭。視頻監控系統接入物業值班室、街道綜治

維穩中心或派出所三級平臺,監控錄像保存期限不少於30天。

3.9.4樓棟單元門應安裝門禁系統。

1.門禁系統應具備對講功能,為訪客和主人之間提供雙向通話,並由主人遙控防盜門的開啟。信號接入物業管理中心。

2.可選用可視對講系統,可視對講系統應保證夜間來訪者圖像顯示質量達到驗收標準。門口機宜具備密碼開鎖功能。設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可選用聯網型可視對講系統,可具備向物業管理中心進行緊急報警功能。室內機可選用具有防盜、燃氣洩露等報警功能的可視對講戶內機。

3.當疏散樓梯和走道的指示標識和火災應急照明出現損壞和缺失時,應予以修補和更換。用於消防撲救的消防設備,消防器具和消防系統,應定期檢查與維修,出現問題時應進行整體更新改造和局部維修。

3.9.5已有安防設施的小區保持現狀,並進一步完善。缺失以上功能的小區,應進行佈置,特別是重要節點應予以增補完善。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3.10 無障礙設施。坡道、盲道等無障礙設施和“適老化”改造,修復單元入口坡道、臺階和樓梯踏步、扶手,完善無障礙設施。

3.10.1居住區道路應滿足無礙設計要求。

3.10.2居住綠地內進行無障礙設計的範圍及建築物類型包括:出入口、遊步道、休憩設施、兒童遊樂場、休閒廣場、健身運動場、公共廁所等。

3.10.3公共區域的主要出入口應設置為無障礙出入口;有3個以上出入口時,無障礙出入口不應少於2個。

3.10.4基地地坪坡度不大於5%的居住區,居住綠地應滿足無障礙要求,地坪坡度大於5%的居住區,應至少設置一個滿足無障礙要求的居住綠地。

3.10.5滿足無障礙要求的居住綠地,宜靠近設有無障礙住房和宿舍的居住建築設置,並通過無障礙通道到達。

3.10.6居住綠地內的遊步道應為無障礙通道,輪椅園路縱坡不應大於4%;輪椅專用道不應大於8%。

3.10.7居住綠地內的遊步道及園林建築、園林小品如亭、廊、花架等休憩設施不宜設置高於450mm的臺明或臺階;必須設置時,應同時設置輪椅坡道並在休憩設施入口處設提示盲道。

3.10.8綠地及廣場設置休息座椅時,應留有輪椅停留空間。

3.10.9未做無障礙設計的住宅,其出入口應增設供輪椅通行的坡道。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4 小區環境提升整治

4.1 小區綠化。根據老舊小區內外的環境特徵、綠地條件和居民的實際需求,綜合考慮小區功能用地與綠化用地的需求和平衡關係,合理進行整體景觀規劃設計,補植裸露綠化地,拆牆透綠,營造綠蔭空間,提高小區整體綠化質量和綠化水平。小區內原有的樹木和綠地應儘量保留和利用,可結合各類可利用的平臺、屋頂及牆面增加立體綠化。新增綠植應選擇好管養、易打理的本地植物品種。對小區內現有樹池進行生態化改造,可覆蓋網格式透氣護柵或者增設休閒座椅,材質可採用鑄鐵、防腐木、塑料等。對小區內擋土牆進行安全質量評估,若存在安全隱患的,擴建牆基、減小牆背土壓力、外置阻滑構築物、施加外力等措施進行結構加固改造,消除安全隱患。

4.1.1注意植物的配置和樹種的選擇,以下幾種情況應進行提升改造:綠地雜亂、坑窪不平;綠地成了“私家菜園”;草皮有明顯的黃土裸露;色塊有明顯缺株、死苗、病蟲害等;喬木有明顯的偏冠、傷殘、枯死枝現象;土壤有板結現象,通氣、透水和保水能力不足;苗木長期無修剪養護。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桂香新村清理被垃圾侵佔的花圃、綠地

4.1.2提升改造原則上要考慮以下方面:

1.要考慮綠化功能的需要,以樹木花草為主,提高綠化覆蓋率,以期起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2.要考慮四季景觀的效果,採用常綠樹與落葉樹,重點與一般相結合。豐富美化居住環境。

3.樹木花草種植形式要多種多樣,以植物佈置的多種形式,豐富空間的變化,並結合道路的走向、建築、門洞等形成對景、框景、借景等,創造良好的景觀效果。

4.植物材料的種類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單調,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統一中有變化。各組團、各類綠地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又各有特色樹種。

5.居住區綠化是件群眾性綠化工作,宜選擇生長健壯、管理粗放、少病蟲害、有地方特色的優良樹種。

6.要多種攀緣植物,以綠化建築牆面、各種圍欄、矮牆,提高居住區立體綠化效果,並以攀緣植物遮蔽醜陋之物。

7.在幼兒園及兒童遊戲場忌用有毒、帶刺、帶尖,以及易引起過敏的植物,以免傷害兒童。在運動場、活動場地不宜栽植大量飛毛、落果的樹木。

8.要注意與建築物、地下管網有適當的距離,以免影響建築的通風、採光,影響樹木的生長和破壞地下管網。

4.2 路燈照明:合理佈置路燈管線,改造和增設公共照明設施,達到小區夜間照明和安全用電標準。

4.2.1根據現狀條件,維修或增設小區公共區域和住宅樓道內的照明設施,以滿足居民夜間出行基本照明需要。

4.2.2路燈照明設施設置應覆蓋單元出入口、通道、小區出入口、活動場所。

4.2.3路燈照明設施設計以經濟、簡潔、高效為原則,優先選擇節能燈具和太陽能燈具,照度和樣式進行統一規劃,以符合不同場所的具體使用要求,突出小區特色。

4.2.4樓道照明燈具宜選擇聲光控LED節能燈,採用阻燃型電纜。

4.3 圍牆大門

對存在安全隱患或老化的圍牆、大門進行修繕,有條件的小區可將老化的圍牆改為通透式欄杆。

4.3.1原有小區圍牆為老舊鐵藝圍牆,對其進行除鏽並重新噴塗,若有生鏽情況嚴重部位,則對其進行替換。原有圍牆為磚砌圍牆,結合景觀改造需要,對面層材質重新塗刷或貼磚,若有損壞部位,進行拆除重修,若損壞嚴重,拆除改為通透式圍牆。

4.3.2 新建或翻新的通透式鐵藝圍牆需考慮後期維護保養,對選用材料或做法應滿足防鏽要求,特別對圍牆鐵藝底端易積水生鏽處做對應構造措施,如底部5cm處防鏽噴塗兩道等措施。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桂香新村圍牆、大門改造前後

4.4 文化宣傳設施與戶外廣告。修繕、配建公告欄,有條件的小區設置融媒體宣傳欄。戶外廣告設施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與城管部門協調配合,治理戶外廣告。道路上的戶外廣告設施嚴禁遮擋交通標識,不應使用與交通設施易混淆的色彩。

4.5 拆除違法違章建築:依法清理拆除老舊小區內侵佔地面公共空間的違章建設。

4.6 立體綠化.依託陽臺綠槽、小區公園、屋頂花園等,提高小區立體複合綠化率。

4.6.1實施立體綠化的建築要符合《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等相關規範、規定的要求。

4.6.2多層建築及城市歷史風貌區周邊的平屋頂建築,宜實施包括屋頂綠化改造在內的頂部裝飾改造。

4.6.3在符合建築規範、滿足結構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原則上建築層數少於12層(含12層)、高度低於40m(含40m)、產權明晰、層頂坡度小於15°的建築(含裙房),宜實施屋面綠化。

4.6.4建築牆體、陽臺、窗臺和各類圍牆等宜實施垂直綠化。

4.7增設休閒設施和場地。見縫插針開闢具有休息、遊憩功能的公共廣場空間,增設小區黨建活動、文化宣傳、老年活動、健身器材等場所、設施。

4.7.1室外廣場場地應地形平坦,自然環境良好,排水通暢施。廣場硬質鋪裝地面應採用透水性鋪裝材料進行硬化,以便雨水入滲回補地下水。

4.7.2景觀照明。室外照明供電宜採用局部TN-S系統,照明迴路應設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並宜在每個燈杆處設置單獨的短路保護裝置。金屬燈杆部分均應可靠接地。室外照明宜採用節能型LED光源。

4.7.3健身娛樂設施。應根據小區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需求,合理配置健身設施。健身設施的設立應保證安全,每項健身器械或場地內應設置相應的保護措施。

1.兒童遊戲及成人健身設備及場地,必須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並應避免干擾周邊環境。

2.兒童遊戲場地宜採用軟質地坪或潔淨的沙坑,沙坑周邊應設防沙粒散失的措施。兒童遊戲場所的植物和材料的選擇應無毒無刺。

3.室外活動場地宜種植較大闊葉喬木和硬鋪裝,為居民的活動創造充足的具有遮蔭條件的硬地場所。

4.休息座椅設置應規範,充分與室外活動場地結合,材料選擇要耐久適用,其數量應根據遊人量計算,宜為20-50個/公頃。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東城公寓佈置了公共休閒活動區

4.7.4園林建築小品

1.應設置佈局合理的園林小品,提升景觀形象,並在色彩、設計形式上與小區的整體風格相呼應。

2.對已設置的各類園林建築小品,出現髒汙破損、鏽蝕鬆動的應進行維護修繕,存在缺失的及時補齊,不符合材質、樣式等標準的及時更換。

3.可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增加或改造廊架、景觀亭、座椅等休憩設施園林小品,凡居民可接觸到的水景,需根據水深設置駁岸或防護措施,並設置警示標識。景觀水體補水宜優先選擇雨水,由於水源變化不能保證景觀用水且無可替代水源時,宜取消水景。

如確需增設小品如噴泉水池等使用電氣設備時,除應相關國家規範要求以外,還必須滿足以下規定:水下電氣設備必須滿足IPX8防水要求。水下電氣設備迴路必須設置RCD,並應確保水下電源迴路上的RCD的有效動作。水下電源迴路不得有接頭,如有接頭必須採取保證接頭不進水的措施。噴水池邊樹立警示牌,告誡噴水池通電時人體不得進入池內。宜定期測試水下電氣裝置的絕緣水平。

5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5.1 增設智能快遞櫃。應按照公共配套設施設置要求提供適宜的場地,支持郵政企業在轄區內設置郵政智能快件箱或將原有信報箱提升改造成具有智能快件箱功能,併為投放郵件的車輛和投遞人員提供出入便利。

5.1.1智能快件箱的設計、製作、安裝和驗收,應當符合《智能快件箱標準》(YZ/T O133-2013)、《智能快件箱設置規範》(YZ/T 0150-2016)等要求,監控視頻質量和監控時長應當符合《郵政業安全生產設備配置規範》(YZ 0139-2015)關於快件處理場所的監控要求。

5.1.2智能快件箱的設計、製作、安裝和驗收,應當符合《智能快件箱標準》(YZ/T O133-2013)、《智能快件箱設置規範》(YZ/T 0150-2016)等要求,監控視頻質量和監控時長應當符合《郵政業安全生產設備配置規範》(YZ 0139-2015)關於快件處理場所的監控要求。

5.2 建設文體、養老、托幼、助餐、物業服務用房、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有條件的小區同步實施加裝電動汽車充電樁配套建設。

5.2.1合理集中配置體育健身設施,滿足小區居民基本生活要求。通過綠化等隔離設施,避免健身鍛鍊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5.2.2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可採用新建、改建或擴建的方式提供社區黨建活動用房、社區管理服務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滿足基本的管理使用需求。

5.2.3公共管理功能用房。指老舊小區從事公共管理活動的功能用房,包括物業、業主委員會、門房、收發室等公共管理用房。確有公共用房建設需求,且有條件建設的小區,由業主委員會或業主自治小組提出,經審批同意,可以增設公共管理用房。應按照集約節約的原則嚴格控制規模,優先解決小區亟需的門房、物業管理用房等功能用房需求。新建功能用房在平面佈局、外觀樣式上應與小區整體建築風格相一致,且滿足功能複合的要求。對條件有限的老舊小區,可結合用房情況,共享用房,提高利用效率。

5.2.4文化活動。包括兒童活動中心、圖書室、閱覽室、體育活動室、小區文化廣場等設施,以及居民交流集會、基層黨建活動的場所。優先利用小區公共用房、公房租賃使用等設置公共管理設施;在條件不充足、小區業主意見統一時可考慮設置在住宅架空層。用房面積宜不小於200平方米,與公共管理用房集中設置。用房應有自然通風采光。

5.2.5老人服務。指小區中配套的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等方面專項或綜合服務的功能用房。老人服務用房應結合老舊小區周邊社區進行統籌考慮,統一設置,可考慮老人飯堂、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室等功能。選址應儘可能選擇日照充足、通風良好、交通方便、臨近公共服務設施及遠離汙染源、噪聲源及危險品生產、儲運的區域。老人服務用房內部空間及功能應以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為理念,遵循安全、衛生、適用的原則,保證和提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質量。

5.2.6公共衛生間、根據小區實際情況新建或改造公共衛生間。公共衛生間服務範圍內應有明顯的指示牌,照度不足時應增加人工照明,應採用節水器具,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公共廁所牆面應採用便於清洗的材料。地面應採用防滑材料鋪設。

5.3 完善社區文化、特色文化等基礎設施。

5.3.1文物及歷史保護建築,應按文物部門和住建部門的相關規定執行;對未列入保護的歷史建築,如具有特定歷史年代標誌和特徵的也應保持原有建築風格。

6 老舊街區綜合整治

以街、巷為主線,推進沿路老舊小區改造,重點突出街景立面整修、纜化下地、店牌店招整治,街頭綠地、口袋公園建設等,打造傳統街區、特色街區。

7 老舊片區綜合整治

以多個相鄰相近的老舊小區和街巷進行串聯,分區域集中推進片區改造,重點完善片區的醫療、文教、體育、養老、托幼、助餐、家政、郵政快遞服務站等功能性公共服務設施,鼓勵有條件的片區挖潛各類建(構)築物等設施和零星閒雜地等資源整合利用,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入駐經營,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拓展形成完整社區。

福建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改进门窗隔音、拆违建、装门禁、扩道路

老年人開展“舌尖上的驛里社區”活動

出品人:陳川

來源:海峽房網綜合福建省住建廳、福視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