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玖叄拾”的生活經歷,她認為自己的婆婆是雙標,時時刻刻都在想辦法難為她,這樣的婆媳又不得不住在一起,該怎麼相處呢?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不得不住在一起的婆媳關係應該怎麼相處呢?

“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是裸婚,婆家口口聲聲說只要我們辦完婚禮就給我們買房,事後才知道所謂的買房指的是婆家即將拆遷,我婆婆堅信以他們家的院子可以分兩套房。得知自己被騙之後,我肯定是埋怨老公,但我老公一口咬定婆婆確實準備好了買房錢,不知道為什麼變卦了。

後來我知道為什麼了,因為我姑姐要買房子,所以我婆婆把錢拿給姑姐用了,美其名曰賺利息。明知道自己被騙還傻傻和她生活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婚後不到一週,我就和老公搬出來住了,就算是租房子,也好過和一個滿口謊言的老太太朝夕相處。

婚後半年,村裡果然說要搬遷,說是每個月都會固定給租房費,靜等房子蓋好以後搬遷,不過具體是多久就不清楚了。我婆婆說反正我們也租房子住,他們再租一套太浪費了,還不如住一起省錢。我讓我老公想辦法拒絕,可這時候我卻懷孕了。

婆婆說我們兩個太年輕,根本不會照顧身體,別說現在還懷了孕,她強烈要求過來照顧我,說她來了就相當於來個免費保姆,多划算?我老公心動了,我感覺他是被婆婆的花言巧語欺騙了。無奈,躲了半年清閒的我最終還是和婆婆住在了一個屋簷下。

“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那種被管制的感覺真的太難過了。不讓吃兔肉,要知道我懷孕前每週都要吃一頓兔肉,結果婆婆說吃了孩子會變兔唇。也不讓吃鴨肉,說吃了鴨肉孩子的腳趾會變成蹼,也就是指頭連在一起。牛肉也不能吃,吃了牛肉孩子出生以後不睜眼。不能吃辣椒,吃辣孩子會生溼疹會得黃疸……

總之被我婆婆說過以後,我養胎期間只能吃饅頭和麵條,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讓孩子變異!這些言論何等的愚昧驚人,我反問婆婆:“是不是吃了豬肉還是會長豬頭?是不是吃了青菜孩子眼睛會變綠?吃麵條和饅頭也不行,容易得白化病!”婆婆說:“就說你們年輕什麼都不懂,以後我做什麼你吃什麼就行了。”

懷孕前三個月,我吃的最多的是蘿蔔和白菜,或燉或炒,整個人都快綠了。不得已我只能去我媽那邊改善生活,我媽對我婆婆的言論不屑一顧,我媽堅持認為只要有營養,只要懷孕前能吃的東西,懷孕後照樣能吃,不過量就可以了。我媽還說:能不反胃的吃下去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

婆婆在我這邊常駐不走,我姑姐也過來的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她那個五歲的孩子,我的天,就是熊孩子本熊,每天過來就是上蹦下跳,把房子的牆壁畫得亂七八糟,要知道這可是租的房子啊。就這樣姑姐一點自覺都沒有,每次來了吃吃喝喝又鬧騰,然後臨走還要帶兩顆白菜走。

“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看到姑姐我倒是沒什麼意見,白菜也值不了幾個錢,但是看到她的孩子我卻直接想躲開。自從懷孕我就特別想安安靜靜的一個人待著,可這熊孩子每次都是要炸房子的節奏。只要知道姑姐要來,我就馬上躲出去,不是在外面吃了回去就是去我媽那邊住一晚。

我老公對我挺有意見,因為在他眼裡他外甥好的不得了,他姐就是他的天使,我每次都躲出去明顯是我和她姐處不來。我跟他解釋我現在受不了吵,可能是因為懷孕,也可能是因為那孩子真的讓人討厭,要不把肚子裡這個孩子打掉,看看還討不討厭這個熊孩子?我老公一聽就嚇得變了臉色,以後再也不提對我的不滿了。

我兒子出生後,是個特別安靜的孩子,一點也不累人。感恩在我媽家吃的那些有營養的飯菜,我的兒子白白胖胖的出生了。我婆婆又想在我的月子餐上動手腳,我乾脆定了一家月子中心的配餐,每天三頓飯送到家裡,不用看婆婆的臉色。

但最後還是有矛盾了。那天中午我兒子在臥室睡覺,我上了個廁所的空閒,就聽到我兒子突然扯著嗓子哭開了,要知道我兒子很少哭,更別說大哭了,我著急忙慌的往臥室跑,隨後婆婆也趕到了,原來是姑姐家的熊孩子把一個玩具車扔在了我兒子的臉上,孩子的臉已經變紅,最主要的還是嚇了一跳。

“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我暴跳如雷,這是個襁褓中的奶娃娃,怎麼可能經得住六七歲熊孩子的玩具投擲?我剛要發火,我婆婆一下子把熊孩子扯到身後,假裝關心的要過來哄我兒子,嘴裡還唸叨著乖孫不哭。姑姐站在一邊,跟沒事兒人似的,我覺得和她們講不明白道理,抱著我兒子就回了我孃家。

給我老公發了條信息:“為防止你兒子被某熊孩子打死,先帶著他回姥姥家了,想孩子就來我家看,不想孩子就準備離婚吧。”然後我就關機開始了不交流不合作的狀態。我老公很快趕到了我媽這邊,我媽倒是沒多說什麼,只說孩子太小禁不起折騰,就離開臥室,讓我和老公單獨聊了。

我把事情講了一遍之後,反覆強調我不是容不下姑姐,而是容不下任何一個傷害我兒子的人,我說過她家孩子很過分,如今居然想著動手傷人了,你媽還想息事寧人,合著孩子不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我老公見孩子睡著還一抽一抽的,而且動不動就突然撲稜一下,我老公就知道孩子剛才嚇壞了,也哭壞了。

隨後我老公把我婆婆請了過來,母子一起當著我媽的面保證,以後絕對不會讓姑姐家的孩子近我兒子的身。我婆婆聲淚俱下的說當然和孫子更親,可是外甥本就是打不得罵不得,自己也很為難巴拉巴拉。我媽勸我跟著回去吧,要不孩子這麼小換地方不合適。

“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剛回去的幾天,家裡確實安靜了很多,姑姐雖然不斷地過來,但是沒有帶孩子,我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是她幾次三番都沒有過了看一下孩子,沒有問候一下,這是當姑姑該有的態度?無所謂,反正我也不會主動理她。而我婆婆偏偏小事擴大,認為我不理我姑姐是因為受了我媽挑唆。

我婆婆前幾天突然跟我說:“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咱現在是一家人,以後有什麼問題什麼矛盾,咱內部解決,儘量不要牽扯上無關的人,也別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就搞的家庭不和諧。結了婚更得知道哪頭輕哪頭重,孃家怎麼能跟婆家比?”

我呵呵一笑:“不想讓我回孃家?可以啊,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都嫁出去的閨女,天天回來討人嫌算怎麼回事?”婆婆沒想到我態度回這麼強硬,變裡臉色想說什麼,我馬上拿過手機給我老公打電話,讓他趕緊回來,電話裡我就說清楚了:把無關人等請出我們家,否則以後別想回到家還能見到我。

“兒媳,結了婚要有自覺,別總回孃家”“那你也別讓姑姐總回來”

​事事兒有話說:婆媳矛盾是每個家庭必過的難關,其實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問題,不過是或大或小。那麼怎樣能把矛盾壓縮在一個可控制可容忍的範圍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很難,但這很有效。

有姑姐的家庭真的很難相處,看過一個小視頻講的就是婆婆人挺好,答應給兒媳婦買車出錢,結果姑姐在旁邊假咳兩聲,婆婆趕緊裝作沒事兒人似的起身離開,留下兒媳婦一人在風中凌亂。就這樣的姑姐,能處理好姑嫂關係才怪。

孃家應該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港灣,但是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卻只顧著當姑奶奶,而沒把自己放在“親戚”這個位置上,過多的干預孃家的事情,不僅和弟媳或嫂子的關係搞不好,甚至影響孃家的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搞的孃家雞飛狗跳就是你想看到的結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